商品交易方式

目录

  • 1 什么是商品交易方式[1]
  • 2 商品交易方式的特点[2]
  • 3 商品交易方式的作用[1]
  • 4 商品交易方式的分类[1]
  • 5 商品交易方式的选择[1]
  • 6 商品交易方式的演变[1]
  • 7 商品交易方式的创新[2]
  • 8 影响商品交易方式的因素[3]
  • 9 参考文献

什么是商品交易方式

  商品交易方式是指商品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时所采用的手段与形态,它具体又包括交易途径、交易手段和结算方式等几方面要素,它是交易过程即商品实体依次进入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的外部形式。

商品交易方式的特点

  (一)多样性

  商品交易方式具有多样性,即商家采取多种多样的交易方式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

  (二)阶段性

  商品交易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交易方式,这是由于历史条件等资源环境决定的。

  (三)复杂性

  商品交易方式具有复杂性,即采取哪种商品交易方式应适应商品的属性,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商品是多样的,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也是多样的,消费者层次也是多样的,因此,商品交易方式也具有复杂性。

  (四)互补性

  各种交易方式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单一的交易方式有时会起到负面效应。

  (五)系统性

  商品交易方式是系统性的,是一种交易方式与另一种交易方式相互配套成为一个体系,而不是偶然的。

商品交易方式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从多方面制约和影响商品流通规模流通业发展,不仅成为流通企业竞争的手段,而且成为流通企业生存的条件。商品交易方式的经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商品交易方式决定商品经营主体的类型与构成。

  商品交易方式不仅影响着商品交易过程,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易主体的组织行为。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要求商品经营主体有不同的组织形式经营目标、经营对象、经营范围与经营规模等。例如,批发商只有面对业务用户,供其转卖、加工,进行数量较大的批发交易才是真正的批发商;零售商只有进行真正的面向最终顾客和消费者的零售交易才是零售商。因此,进行批发、零售交易的商品经营主体无论是在具体运作上,还是在社会管理上都完全不同于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经营主体。

  2.商品交易方式推动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商品买卖的展开和拓展,买卖双方总是要借助于一定的外部形式,即交易方式,因此,交易方式直接影响着交易过程和交易结果,如物物交换涉及双方对对方持有物需求的数量和品质限制,往往就决定着其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难以大规模地推动商品流通,而批发、零售、代理等多种交易方式一起灵活运用,就可以为大规模的商品流通提供可能和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扩大商品流通的规模必须灵活运用各种交易方式,以达到各种预期目的和效果。

  3.商品交易方式决定商品流通的速度。

  商品交易方式是完成商品流通的手段,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下的商品流通速度存在着差异。一般情况下,交易双方共同需要与交易对象和范围相称的交易方式,有助于商品迅速地完成整个流通过程,如高档耐用消费品通过在各大中城市直接进行代理交易比通过批发层层分解要快得多。在实践中,为了加速商品流通速度,往往将多种交易方式配合起来使用,以加快商品迅速完成流通全过程。例如,批发与零售交易相结合,往往比单一的批发或零售要快很多;经销代销相结合也比单一的经销或代销快。

  4.合理的商品交易方式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

  商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根据不同产品特点和买方的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商品交易方式,不仅可以方便交易完成,而且可以使买方和消费者在交易中获得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中间商和消费者购买产品,扩大产品的销售,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商品交易方式的分类

  商品交易方式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不同类型。

  (一)按商品交易量和交易对象划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分为批发交易和零售交易两种形式。所谓批发交易是指交易主体为了将商品或劳务进一步转售或加工,而向生产厂商或其他经营者进行大宗商品买卖的方式。零售是指将商品或劳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二)按商品交易完成的时间跨度差异划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为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和期货交易。

  (三)按付款方式划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为现金交易和商业信用交易。现金交易是付款和交货同时进行,即所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场就实现“钱货两讫”的交易,不存在借贷关系。商业信用交易是付款和交货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实行先交货后付款或者先付款后交货,买卖是完全建立在商业信用关系基础上的。实质上买卖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着借贷关系,具体地又包括赊销分期付款、预付款订购和商业票据等几种形式。

  (四)按交易过程中商品所有权是否转移划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为自主交易(经销)和信托交易。自主交易是指在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拥有完整自主权和所有权,双方都是根据自身要求,为实现各自不同的目的而进行商品交易,是商品交易方式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方式,其他各种交易方式都是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商品流通需要而派生或演化而来的。信托交易是指接受他人委托而进行经营代理业务的商品交易方式,主要是建立在高度的信用基础上,一般包括代销、代加工、租赁信托拍卖等形式。

  (五)按具体交易条件中有无专门特殊规定划分

  商品交易方式可以分为专项特殊规定的交易方式和一般交易方式。所谓专项特殊规定是指在交易条件中专门特别强调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其他各种特殊要求的交易。如有的是在商标包装样品上作出了特殊规定;有的是在支付结算上作出了特殊规定;有的是在以集会的方式或在交易地点上作出了特殊的规定等。这种交易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应用较多,主要是为了扩大进出口贸易,在贸易某个侧面、某个专门项目上作出一些特殊规定。一般交易方式的交易条件则无特殊要求。

商品交易方式的选择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不同商品交易方式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而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在具体的交易活动中,到底选择哪一种交易方式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遵循商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任何一种商品交易方式,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可供交换剩余产品非常少,通过物物交换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零星买卖等形式就可以完成商品交换的任务。在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才有可能产生商品交易所和期货交易。同时,商品交易方式又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商品经济发育程度会有很大差异,必然会同时存在着多种交易方式。因此,必须借助多个流通渠道、多种交易方式来沟通各个地区、各个企业不同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联系。单一的交易方式是不能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也不利于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可大力发展信用交易、租赁交易、期货交易等现代商品交易方式,当然,传统的现金交易、现货交易也不可少;在落后地区,除保持传统交易方式外,甚至还可以借助原始的物物交换来互通有无。

  2.企业的个性特色。

  交易方式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各个企业的个性和特色来选择,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商品流通、提高流通效率。第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企业的经营目标,选择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式。第二,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一般来讲,中小企业规模小,产销量有限,资金不充裕,主要靠地方市场、就地生产、就地批发和零售;而大企业规模大,产销量大,资金充裕,可以有条件地选择批发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代理交易等交易方式。第三,要突出企业的特色,凸显企业个性,出奇制胜,切忌亦步亦趋。

  3.不同商品的特点和流通规律。

  不同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价值保存期、不同的运输要求和物理特性,同时,不同商品其流通规律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商品的特点和流通规律选择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

  (1)日用工业品交易方式的选择。日用工业品的流向是从城市到农村,从集中到分散,渠道长、环节多。在生产商业的连接处,批发交易对商品的组织运行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商业信用交易、票据交易等可对其起到辅助作用。在商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处,零售交易、现金交易、现货交易则是主导的交易方式,这些交易方式可以保证商业运行长期稳定地进行,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信用交易,则更有利于拓宽销售渠道。

  (2)工业品生产资料交易方式的选择。工业品生产资料一般又分为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生产资料。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的流向除具备一般工业品从集中到分散、从城市到农村的特征外,在供应环节上还具有季节性强、生产周期性强的特征。因此,在供应的第一个环节上一般采用地区性批发交易,再辅之以票据交易方式;在零售供应上,考虑到农民是家庭个体式经营,投入资金有限,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等因素,宜选择现金交易为主、延期付款和分期付款为辅的交易方式。而对工业生产资料的交易,由于其一般为大宗商品交易,可采用批发交易、远期合同交易等方式。

  (3)农副土特产品交易方式的选择。农副土特产品其一般流向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分散到集中,且具有大宗性质。同时,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多为家庭经营、个体生产,因此,在收购环节上可选择现金交易和预购交易以及代购、代储、代运、代销、代加工等信托交易方式。对于大宗农副产品工业性原料,期货交易与票据交易则是比较理想的交易方式。

  4.效益最优化的原则。

  任何一种交易方式的选择,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考虑:一是什么样的交易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购买,吸引用户,扩大企业的销售额;二是什么样的交易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完成商品流通的过程,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三是什么样的交易方式投入成本最小,产出最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效。方式是为内容服务的,离开企业的效益来谈交易方式,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5.市场商品的供求态势和斋争状况

  市场总是在非均衡状态下运行,供求态势不同会影响到交易方式的选择,且交易方式取决于居市场主导地位的一方。当供不应求时,生产者和经营者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最简便的交易方式;当供过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时,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迅速出售商品,争取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就千方百计地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此时,交易方式将会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如赊销、优惠酬宾、折扣有奖销售等将会大量被选择并加以运用。同时,在选择交易方式时,还应视竞争对手而定,针对竞争对手的实力、竞争策略和手段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交易方式。另外,还应根据不同的竞争内容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质量竞争不同于价格竞争服务竞争不同于广告竞争和公关竞争,灵活的交易方式有利于协调各种竞争要素,达到扬长避短、以强制强的目的。

  6.国际经贸交流和优势互补。

  当前,在国际经贸中,交易方式不断朝着多样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扩大开放,发展国际经贸交流,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早日接轨,企业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按国际惯例选择灵活的交易方式,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以利于企业不断走向国际市场,磨炼和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使交易对方易于接受。企业通过商品交易方式的国际化、惯例化、通用化规范化和灵活化来打破国际贸易中跨文化的障碍,改善国内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

商品交易方式的演变

  商品交易方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也是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易实践中,根据不同商品、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以及双方的不同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发育和完善的。因此,商品交易方式既属于经济范畴,也属于历史范畴。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商品交易方式也具有不同的形式。

  (一)原始部落阶段

  在最早的原始部落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剩余产品相对较少,而且没有货币,部落间和家庭间都是物物交换,交换范围被限制在极其狭小的领域之内,即交换只有双方刚好存在对对方产品使用价值的相互需求时才能成交。

  在交易活动中,只有买者和卖者两个当事人,中间没有任何媒介,双方直接接触,同时都扮演着买者和卖者的双重角色。

  (二)简单商品经济阶段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由于商业主要是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交换,交易过程中商品运动往往是按“生产者一商业经营者一消费者”为主的线路进行的,那时生产力仍不发达,交换的社会产品十分有限,因而交易方式主要局限于小额的零星交易与现金支付的现货交易。

  (三)商品经济发达阶段

  在商品经济发达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交易的广度和深度日益拓展,大批量的批发交易、融通资金的信用交易、信托买卖的代理交易、拍卖、租赁等一系列现货交易得以发展并不断完善;同时,远期合同交易、期货交易等新型的交易方式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商品交易方式日益丰富,更加有利于商品流通的顺利完成。

  (四)市场经济阶段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社会分工逐步深化,新兴部门不断涌现,市场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急剧增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降低费用,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一些可行性强、风险小、收益大的交易方式便应运而生,商品交易方式明显地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传统交易方式基础上,有的不断创新,有的交叉运用,一切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显得更加灵活,尤其是诸如“三来一补”等原来仅局限于国际贸易中的交易方式被广泛推广和运用到国内商品流通中,更加丰富了商品交易方式。

  商品交易方式发展到今天,其所呈现出的灵活性和多样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演进的结果。多种多样的商品交易方式,互相渗透,共同结合。形成一个先后相继、互相补充、同时并存的链,并在功能互补的条件下构成一个完整的交易方式体系。

商品交易方式的创新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会出现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如在商品交易的初级阶段,以商品的物物交换为基础。在商品交易的发展初期,商品以货币交易为基础,在不同的货币阶段,采用不同的货币手段,最早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体,如贝壳、骨头、农产品等自然界的一些物品,后来发展到金属,以后又发展到以金银为媒体。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信用关系的出现,又出现了纸质的现金,出现了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等新的方式。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易中出现了电子货币。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商品交易方式客观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商品交易发展的趋势是多样化。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分工越来越细,甚至出现了新型的商业组织,如虚拟企业网上商店等。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促使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易方式产生和发展。

影响商品交易方式的因素

  商品交易方式是商品交换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商人为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并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采用的购销形式。其实质是商业经营过程中商品所有权换位和商品实体时空位置转移的方法。为卖而买是商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内容。自货币产生以后,商品交换过程被分解为买和卖两个阶段,并在时间和空间上明显分开。商品交换过程内在的买和卖的分离性与买和卖的统一性这对矛盾只有通过交换当事人采用具体的交易方法,实现了商品和货币的移位才能解决。

  商品交易方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丽不断完善。影响交易形式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生产的发达程度。商品交易方式的发达程度与商品生产的发达程度成正比关系,商品生产发展程度越高,商品交易方式越发达,种类越多。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主要以现金支付、现货交易为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出现了合同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信托交易等多种商品交易方式。

  2.商品供求状况。商品供求状况对商品交易方式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商品供不应求,其主要矛盾是商品货源少,商品交易方式成为控制销售和扩大收购的手段,主要采取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等商品交易方式;反之,商品供过于求,其主要矛盾是商品货源充足,生产者和经营者库存过大,资金周转缓慢,为了刺激消费,扩大销售,经营者除了采用一般商品交易方式以外,还注重采用赊销、分期付款、银行按揭等信用交易和经纪、代理和寄售的信托交易等。

  3.技术因素。一方面,商品交易方式的发展受到技术因素的制约。不同商品特定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条件等技术因素,使得不同商品供给对价格进而对需求的反应速度有不同,部分商品容易形成供给波动,为缓解以至消除供给波动,要求商品交易方式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不同商品交易方式的适用范围也受技术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适用于期货交易的商品应当是那些品质、等级较为简单并易于划分的均质性商品,以便利用标准品的质量指标交割等级,将市场中的商品转化为标准化的合约条款,有效地实现交易者的合约转让;而鲜活易腐商品,如蔬菜等比较适合于钱货两讫的现货交易。同时,商品交易方式的发展和完善也受技术因素的影响。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计算机在贸易领域的推广使用,为电子数据交换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通讯技术的进步为期货交易和信用交易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等。

  4.社会经济体制。社会经济体制对商品交易方式同样具有制约作用,在同一社会制度中,由于经济体制的不同,商品交易方式也会有不同。例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商品交易方式服从于国家对市场与经济的统制程度与形式,商品交易方式单一,商业主体主要采用以统购统销、计划分配、凭证限量供应为主要形式的现货交易。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才具备产生多种商品交易方式的土壤与环境,原来被视为“洪水猛兽”的信用交易和期货交易才广泛发展起来,减轻了风险,促进了商业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吴宪和主编.现代流通经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5.
  2. 2.0 2.1 洪涛编.流通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3. 余鑫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商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阅读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