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监督

目录

  • 1 什么是信用监督
  • 2 信用监管的目的
  • 3 信用监督的特征
  • 4 信用监督的内容
  • 5 政府信用监督的框架与内容
    • 5.1 政府信用监管机构的设置
    • 5.2 政府信用监管机构的监督内容

什么是信用监督

  信用监管是信用监管机构依据相关信用法规和信用市场发展状况,对信用市场参与人行为、信用产品和信用关系运行进行监督、规范、控制和调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信用监管的主体有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专业机构和国际金融监督组织。政府监管部门有财政部、工商管理部门、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业监督管理机构、保险业监督管理机构等。民间专业监督机构有信用行业协会等。国际金融监督组织有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信用监管的目的

  信用监管的主体不同,信用监管的职能、权限、手段、领域和范围也不同,但其监管的根本出发点和总的目的却具有一致性。信用监管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o

  1、防范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信用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首要风险,与信用活动相伴相生。信用风险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预兆,令人措手不及;同时,当某一债务人不能按时履行其债务责任时,其债权人便不能及时获得收入,从而减少其流动性,进而降低其履行对第三者的偿债能力。而信用活动几乎涉及每个人、每个企业,如果这种状况发生连锁发展,就会导致社会信用链中断,演化成全社会的信用风险,动格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此外,由于金融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层出不穷,虚拟信用交易瞬息万变旦交易旦呈几何级数递增,使得信用风险难以识别和控制。因此,信用风险具有突发性、传导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点,必须要严加防范和努力化解。因此,防范信用风险,是信用监管的一切政策和手段的出发点和归宿。

  2、规范信用行为

  所有的信用行为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信用行为种类繁多。而有些市场主体出于利己的目的,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的手段,甚至恶意破坏信用关系,逃避信用责任,从而损害正常的信用秩序。信用监管机构通过信用监督、稽查和执法来控制、惩治各种失信主体,减少和消除各种失信行为。只有将信用行为纳入一定的法律框架之下规范运作,才能保护市场主体的利益,确保良好、健康的信用秩序。

  3、健全信用制度

  商品交易方式是由物物交易、货币交易到信用交易这样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演化过程,信用制度也有一个由无到有、由初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信用监管机构将成熟的、被普遍接受的信用观念、信用关系、信用行为和信用产品等通过法律法规确定下来并付诸实施,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借以调整信用关系,改善信用环境,达既是信用监管的手段,也是信用监管的目的。

  4、促进信用发展

  信用体系越完善、信用工具越丰富、信用关系越发达,社会交易成本就越低,政府企业筹资投资戴越便利,居民的投资和消费就越增加,跨境筹资、投资进出口贸易就会越繁荣经济发展就会更加健康和迅速,因此,促进信用发展便成为信用监管应有之义。信用监管为信用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法律环境、信用行为规则、信用文化理念和信用创新机制,确保信用规范有序发展;而信用发展又要求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改善监管手段,创新监管体制。信用监管与信用发展相辅相成。

信用监督的特征

  在市场经济中,监管的方式有多种,如银行监管、保险监管证券监管质量监管等,各种监管都有其各自的特征。信用监管具有以下特征:

  1、广泛性

  (1)信用监管主体的广泛性

  任何一个国家的信用监管机构均是由不同部门共同组成的,如美国的信用监管机构主要由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国家财政部、货币监理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政府、司法部门,存款保险公司等法人机构,各类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等民间机构共同构成信用监管体系,各自发挥相应的监管职能。

  (2)信用监管对象的广泛性

  政府、企业、居民都要进行储蓄、筹资、投资活动。此都要接受信用监管。

  (3)信用监管领域的广泛性这些活动本质上都是信用行为,因现代信用活动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再生产的诸环节,到个人的医疗、保险就业(如雇主需查验个人信用记录)、上学(如大学生贷款、校园信用卡)等各个领域无不打上信用的烙印,而信用活动的领域便是信用监管的领域。

  2、综合性

  信用监管的理论基础、政策制定、贯彻实施等各环节不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而且综合了多学科理论,并把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保障经济秩序。即信用监管的理念和政策是建立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之上,并融合了信息论系统论和博穷论等理论基础,进而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来付诸实施。

  3、通明性

  通过法律制度将信用交易各方的相关信用信息向社会或向交易对方公布,克服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等市场机制的固有弊端,以降低交易成本。当然,对交易各方有关信息依法予以适当的保护,与信用信息社会化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并行不悖。

  4、基础性

  市场经济信用经济,信用监管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各类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如金融监管首先要确保金融交易的各方诚实守信、按约履行责任,维护金融秩序:工商监管中的登记、注册等要确保市场主体提供的信息完整且酸确;行政和法律对经济领域中大量的合同担保的监管也是首先要求交易各方以诚为本,并建立了失信惩罚机制

  5、国际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更加普遍和频繁,一国的信用行为早已超越国境而延伸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信用监管也日益全球化、国际化。如《巴塞尔协议》对全球的国际性商业银行都具有约束性:各国信用监管机构广泛使用穆迪标准普尔等世界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等等,不一而足。因此一国信用监管的法律政策、措施等必须与国际信用监管制度接轨。

信用监督的内容

  信用监管是整个信用体系的重要环节,其内容纷繁复杂,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征信数据环境

  在世界各国,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信用数据库的开放和市场化运作是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设施。因此,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功能完善的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及由信用管理公司自己建立并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消赞者信用信息数据库,由信用管理协会建立并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信用信息数据库等多元化数据库。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数据的采集、开放、使用、披露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如银行税务、工商、公安、人事统计等部门掌握大量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需要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信用数据的开放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三是信用服务专业机构可以快速、真实、完整、连续、合法、公开地获得用于制作企业资信调查报告和个人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的数据

  2、订立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规则

  信用管理从业人员本身是管理和经营信用的,因此只有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操守规则,才能规范执业。关于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搽守规则,既有由信用管理公司订立的,也有由行业协会或政府主管部门颁布的。信用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规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遵守合理的程序;公正揭示信用信息:公正、快速完成资料查证;辅导消费者,促使其了解在公平信用保护法下应享有的权利;制定适当程序,处理消费者争议;等等。

  3、构建信用监管法规体系

  信用监管法规体系,包括国家关于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含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非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失信惩罚机制):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政府对全社会的信用教育和信用管理的研究与开发等。信用监管法规的目标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受信机会、保护个人隐私权上。因此,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行业受到直接和明确的法律约束。同时又保证企业消费者征信信息流的畅通,从而实现在保护商业秘密隐私权与开放数据之间取得平衡。

  4、监管信用服务机构

  信用服务机构就其性质来说,与一般工商企业并无差异,但就其经营的业务和产品来说,有其特殊性。因此,对其监管,既要按照一船工商企业标推要求其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本金、合理的管理体制、照章纳税等;也要根据其具体行业特点,实行有别于工商企业的监管。在征信国家中,信用监管的法规比较完善,政府的作用有限,主要是保障在法律规范下征信数据的开放、使用和传播,同时,政府的一些部门又是信用服务企业监管相关法案的提案人、法案的权威解释人和法律执行的监督人。在非征信国家,信用监管的法规不完善,甚至根本没有建立信用监管的法规,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强制性地要求有关部门和机构开放被其控制的征信数据、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通过行政手段和相关法律手段控制失信行为。

  5、建立和加强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的自律管理

  在征信国家,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信用联盟等民间机构在行业自律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联系本行业或本分支的从业者,替本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制定本行业发展规划、从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协调本行业与政府的关系,进行政府公关或议会的院外活动,为本行业争取利益;提供信用管理的专业教育,举办从业执照的培训考试和颁发,出版信用管理的专业书籍、杂志;募集资金或成立专项研究基金,资助信用管理课题。

  6、实施信用管理教育

  一是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全社会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二是加强信用管理学科,培育大批信用从业的专门人才;三是开展信用管理人员在职培训

政府信用监督的框架与内容

  政府信用监管就是政府对监管对象是否讲诚信、是否符合制度规范、是否履约实施的综合监管。一般而言,信用活动都是三维的,每个部门的监管都涉及以上信用三维的监管,如工商局(税务局)的监管包括对其监管对象的诚信度管理、社会关系合规管理经济交易下的合同(纳税)管理。

  通常情况下,政府信用监管内容都是三维信用管理,相应的信用监管制度与措施也是针对三维信用分别制定的。无论是哪个维度的监管,监管的主体都是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监管的对象都是企业和个人。下面分别介绍政府信用监管机构的设置、职能及主要内容。

政府信用监管机构的设置

  政府信用监管是长期任务,应有常设机构专司其职会,各行政职能部(委)应设信用监管司(局)。

  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历史性的,市场经济在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信用建设将伴随着市场经济建设逐步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信用建设的内容与重点的要求亦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对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信用监管将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为了实现这一长期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使其职能长期延续并不断发展。

  政府信用监管建设应该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且应该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信用监管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职能建设、行政监督管理执行能力建设等。其中,组织机构建设是重申之重,特别是对于信用监管。

  迄今为止,政府专门成立机构针对信用制度、信用环境、社会信用秩序、信用交易等进行管理的情况比较少见。但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政府信用监管机构,形成一系列信用制度与信用管理措施,使有特色的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在我国,政府信用监管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

政府信用监管机构的监督内容

  政府信用监管内容很多,总体看来,应该包括诚信度监管、合规监管和经济践约监管3个方面。

  1、诚信度监管

  诚信度是指信用主体的基本诚信素质,涉及信用主体的诚信素质、招神素养、行为准则等内容,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诚信度监管主要涉及道德、文化、心理范畴。道德监管是监管企业和个人的道德水平。监管部门首先耍制定道德规范标淮,以此为依据来监督监管对象的道德水平。

  2、合规监管

  合规度是指信用主体在社会活动中遵守社会行政管理规定、行业规则、民间惯例的水平和能力,是获得管理者信任的社会资本。相应地,合规监管主要涉及政策、准则、制度范畴。社会合规监管是监管企业和个人的合规情况。监管部门首先要制定合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来监督监管对象的合规情况,具体手段包括奖励措施和惩罚措施,即奖励合规的监管对象,惩罚违规的监管对象。

  社会合规监管的行使主体为政府部门,监管依据为各类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规范等,对于遵守规定的企业给予政务便利、政策扶持或资金支持;而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则采取行政经济手段予以惩戒。现阶段,在我国失信惩戒机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时期,社会合规监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信用监管方式,既能做到有据可依、保证监管的公平性,也能运用有效的手段确保监管目的的实现,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性。

  3、经济践约监管

  经济贱约监管主要涉及经济交易范畴,对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践约情况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监管部门首先要制定践约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来监督企业和个人的践约情况,企业和个人的践约情况可用践约度来反映。践约度是指诚信度和台规度在经济交易领域的具体表现,直接体现在社会经济关系和交易活动中。

  经济践约监管的行使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监管的依据主要是部门规章和行业自律公约等。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监管机构可以指导和协助企业签署、执行诚信承诺、联盟公约,企业之间互相监督,实现企业的经济践约管理。

  在经济践约监管领域,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许多影响力较强的行业协会中,行业协会不但可以团结行业内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建立沟通平台、抵制恶性竞争,而且可以利用协会的号召力发动行业内企业诚信经营,履约践行。

阅读数: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