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低碳产业

泛低碳产业(Pan-carbon Industry)

目录

  • 1 什么是泛低碳产业
  • 2 泛低碳产业的特征
  • 3 泛低碳产业形成的动力
  • 4 泛低碳产业的意义
  • 5 中国发展泛低碳产业的条件

什么是泛低碳产业

  泛低碳产业是指在全球经济复苏和世界低碳经济变革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伴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振兴与崛起,以及传统低碳产业与新兴产业彼此影响,交流和融合,最终形成泛低碳经济领域产业集群化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形态。

泛低碳产业的特征

  第一、高度低碳化

  1、能源低碳化:清洁能源(核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得到空前发展,世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2、交通低碳化:交通运输方式低碳化,新能源主导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时代到来。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将成为交通变革的引擎。

  3、农业低碳化:农业进入高度集约化低碳化。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成为农业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亮点。

  4、工业低碳化:工业低碳化主要是发展节能工业,重视绿色制造,鼓励循环经济

  5、建筑低碳化:目前世界各国建筑能耗中排放的CO2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30%—40%。推广太阳能建筑和节能建筑,是建筑低碳化进程的重要方向。

  6、服务低碳化:以绿色服务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为主要特色的服务业迅猛发展。

  7、消费低碳化:绿色包装,绿色时尚,绿色食品为特色的绿色生活流行起来。

  8、教育低碳化:绿色学校,绿色课程,绿色人才培养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

  第二、高度信息化

  1、产品信息化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智能化元器件,使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理功能。

  2、企业信息化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并大力培养信息人才,完善信息服务,加速建设企业信息系统

  3、产业信息化: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网络,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4、国民经济信息化: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5、社会生活信息化: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

  第三、高度全球化

  1、低碳贸易自由化:基于全球低碳交易平台的低碳贸易也将在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取得发展,并且呈现低碳贸易自由化的特征。

  2、低碳生产国际化: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低碳产业的发展都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革命与跨越式发展。低碳生产国际化成为必然。

  3、低碳金融全球化:基于碳汇碳金融和碳金融秩序的低碳金融网络将迅速得以建立。

  4、低碳科技全球化:低碳科技的普及和繁荣,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

泛低碳产业形成的动力

  1、基于低碳变革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基于科技创新的新兴产业战略崛起。

  3、基于信息融合的产业对话与大融合。

泛低碳产业的意义

  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强产业转型升级动力

  2、实现产业间资源整合与共享,减少资源过度浪费

  3、推动区域间交流互动与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4、提升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竞争实力,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发展泛低碳产业的条件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传统高碳产业低碳化: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要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

  2、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从三次产业角度来说,要加快金融、保险旅游文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减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会直接降低GDP的二氧化碳强度。

  3、大力支持碳汇产业的发展。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与能力。重点发展林业这个适用范围很广的碳汇产业,部分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发展草原碳汇产业。

  第二、战略新兴产业推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第三、城市化进程低碳化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文件,要求承担低碳省试点工作的广东等5个省和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的重庆等8个城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表态称发改委近期将尽快批复各省市的低碳试点方案。低碳产业试点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低碳化。

  第四、三网融合效应凸显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三网融合效应凸显将泛低碳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平台。

  第五、碳金融体系的确立

  随着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发达国家围绕碳减排权,试图构建碳交易货币,以及包括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目前,四个全球碳交易所欧盟排放权交易制(EUETS)、英国排放权交易制(ETG)、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以及澳洲国家信托(NSW),全为发达国家所主导。因此,碳金融体系的确立,是国家低碳产业领域的战略制高点。碳金融也以成为未来世界低碳经济博弈综合国力较量的关键。

  第六、跨区域合作常态化

  泛珠三角地区,泛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武汉-长株潭经济圈这四个地区具有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产业集群的优势,将率先成为低碳产业以及泛低碳产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随着低碳产业快速发展,各低碳产业集中区的对话交流合作也将实现历史性升级。同时这几个地区与中西部的互补性合作也是必然趋势。基于城市化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跨区域合作常态化,是中国发展低碳产业集群和实现泛低碳产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

阅读数: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