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信息化

目录

  • 1 什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
  • 2 国民经济信息化概述
  • 3 国民经济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 4 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1]
  • 5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1]
  •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国民经济信息化概述

  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是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同时也带动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的互补共进,形成了信息化进程中的第三种现象——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既是指经济生活逐步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又是指这一过程所追求的目标和运动的结果,即经济生活的全面信息化。

  随着经济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各领域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信息化”——即社会整体的信息化。由此可见,国民经济信息化既然是一个过程,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其含义也不尽相同。对我国来说,信息化首先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即信息产业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渗透与整合。因为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国情特点来看,农业、工业都没有完全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经济增长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过程中。基于此,我们既不能脱离工业化来发展信息化,也不能错失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必须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撑信息化,即信息化的重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

国民经济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二者之间包含四层含义:

  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四个现代化

  二是国民经济信息化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市场导入原则,且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组织

  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要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四是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

  国民经济信息化体系由以下6个要素组成:

  1、信息资源。

  包括声音的、文字的、图像的或符号的。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本身和支持性资源,这里指信息本身,它是开发和利用的对象。

  2、国家信息网络。

  连通全国的各种公用或专用的信息通信网络,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通信平台。

  3、信息技术应用。

  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增长方式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因素。

  4、信息技术产业。

  包括微电子技术与器件、计算机技术与硬软件、通信与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备、视听技术与设备、缩微复印技术与设备、电子出版技术与设备等。它是信息化体系的基础和支撑要素。

  5、信息化人才

  包括与信息有关的研究与开发R&D)、经营、服务、管理等各类人才。它是信息化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这是保证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为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推进提供良好的环境。

  上述6个要素互为依存,不可分割,每个要素在信息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共同构成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完整体系。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

  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信息化与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有效途径,而现代化又是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信息化水平不仅反映现代化进程,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的显明标志。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对现代化标准提出了10大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综合了现代化、社会化、城市化、知识化的水平,反映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据中国社科院社科指标课题组以英格尔斯指标为主所进行的测算表明结果,1993年我国现代化指标综合得分73.85,居世界第73位,属中等偏下水平。近 10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据推测,现代化指标综合得分在85分左右,在世界排位有所前移。

  因此,只有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壮大信息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传统产业换代升级,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附加值化,才能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推进现代化进程。

  2、国民经济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推进信息化是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够带动一大批信息技术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服务业的成长,而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庞大市场需求,也将刺激和促进社会经济、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信息大范围的高速传播,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以美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Ⅱ)建设为例,据专家估计,NⅡ计划将使美国的高速公路、航运工作量减少40%,能源消耗相应减少40%,劳动生产率提高 20%~40%,每年为工业创造新的销售额3000亿美元,并提供十几万到几十万个就业机会,预计10年内可累计增加GNP约35000亿美元。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不惜斥巨资建设本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并将其作为抢占下世纪制高点的有力措施,与他们对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杠杆作用的清醒认识不无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除了积极介入,奋起直追,别无选择。

  3、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转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在这一转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快了经济信息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能源和材料消耗。

  据有关资料介绍,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0%~80%是靠信息及有关技术进步取得的。

  在许多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本世纪初的5%~20%,跃升到目前的60%~80%以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证明,由于科技进步和信息投入的增加,目前一个单位工业品所需原料仅为1990年的2/5左右;另据梅隆研究所测算,由于利用信息和相关技术,每1元GNP耗用的能量自1973年以来下降1倍左右。信息对经济活动具有显著的优化组合和强烈的替代作用,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被视为国民经济的倍乘因子。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轨变型时期,经济增长中高投入、低产出仍占相当比重。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

  要实现经济发展的这一战略转变,就必须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这既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世界经济由物质经济为主导,向知识经济为主导发展的大势所趋。

  4、国民经济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优化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经济理论将管理视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而管理的本质则是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流通和反馈。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从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到监控,都要以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托。因此,建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和发达的信息网络是保证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建立电子化政府的计划,目的就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信息作为一种管理资源价值,提高政府的决策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把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而集中精力思考研究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力布局、规划政策,解决重大问题。

  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工作,近年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99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政府上网年。政府上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联合信息产业界,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站点,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推动政府信息化工作的工程。

  而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主要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信息化也是优化国民素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1.0 1.1 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课程.《信息经济学》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信息化
阅读数: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