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产业

目录

  • 1 什么是经济信息产业
  • 2 经济信息产业的特点[1]
  • 3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2]
    • 3.1 1.所取得的成就
    • 3.2 2.还存在的问题
  • 4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2]
  • 5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 6 经济信息产业的作用[3]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经济信息产业

  经济信息产业是区别于国民经济三个产业划分范围的第四产业,是与以信息产品为目的的信息收集、处理、存贮、传递、流通服务等各种活动有关的产业和直接生产,销售信息活动所需设备的生产部门。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觋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经济信息产业的特点

  1.部门庞大。经济信息产业是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复杂,从业人员最多的庞大信息生产部门。它包括信息生产业,如宣传广告出版教育新闻、广播、电视等行业;信息机械制造业,如电子计算机和有关硬件制造和销售行业,信息处理服务业,如信息、情报处理加工、数据资料库、编译、反馈等应用行业;信息流通业,如电报、电话、传真、卫星通讯等行业。信息产业也是占有社会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美国,七十年代新增加的近2000万名就业人员中,从事信息产业的人数达90%。

  2.知识密集。信息产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它主要靠知识、智力,而不是靠体力劳动。只需要投入较少的人力,资金,便可获得极大的产值,是当代最有潜力的新兴工业。

  3.经济支柱。在以知识、技术为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活动的今天,人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它可向国家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准确、及时的经济信息保证经济活动可以高效率进行,它一不争资源,二不争能源,其产品和劳务应用广泛,以极小的代价便可牡仆极大的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1.所取得的成就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步代的加快,经济体制和结构的深刻变化,发展比较快,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

  邓小平同志在十年前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发展我国商业、金融保险旅游信息、法律和会计审计咨询、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提高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而且可以广开就业门路,为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政府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党中央和国务院早在1992年6月,就已把发展信息服务业和科学技术事业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看待。由此可知,党和政府已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已把它放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经济获得了较高速度的发展,199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3.4%,企业经营机制得到了进一步转换,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和全体人民深刻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全社会对信息、经济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和迫切,人民的信息意识与过去相比大大增强了。就以湖南为例,为纪念邓小平同志的“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题词十周年,湖南经济信息中心在各行业人民的迫切要求下,在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组织一系列的经济信息产业的宣传活动,请湘潭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教授荀昌荣作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报告,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及时给予了报道。这些活动对人民的信息意识进一步增强了。

  以上的一切说明,发展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良好环境已初步形成。

  (二)经济信息部门有了一定的规模

  测算经济信息部门的规模的大小有两项标准:一是经济信息部门的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二是经济信息部门的劳动力数占社会劳动力总的比数。用这两个标准衡量我国经济信息部门的规模得知:1982年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产值为15%,经济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只占总就业人数的8.8%。这一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迅猛,经济信息部门的规模逐年增加,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7.2%,经济信息产业的就业已占18.6%。而北京、上海、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则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三)有一批专门的经济信息机构和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政府曾投资200亿元,建成了经济统计银行、人口、海关、邮电、铁路、电力、民航、气象、科技等大型信息系统,中央及30个省、市、自治区已建立f经济信息中心。不少地市也建立了经济信息中心,中央所属的55个部委也建立了经济信息中心及相应的信息系统。不仅如此,一批民办的经济信息机构已蓬勃兴起。如办得兴旺的龙信公司、四通企业化社、北京海淀科技所、全国传真快讯网络系统等,在信息市场上十分活跃。目前我国从事经济信息服务的机构有3万多家,1992年底已建立了以中国信息中心为首的中国联合信息网,已有3,000多家联机用户,几十万个间接用户。在经济信息机构从业的人员近100万人,全国高等院校信息学、信息管理专业源源不断地向这些机构每年输送一批合格的、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才。

  (四)经济信息二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经济信息机构的基本装备,是电视机、电话机和计算机。这“三机,,的发展速度在我国是相当快的。据悉,1980—1990年我国电视机普及率提高了18倍.电话机普及率提高了235%”。计算机生产厂家已达30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30万台。其中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有银河仿真计算机等。从1980—1990年,计算机产业固定资产净额,由2.7亿元增加到13亿元;计算机专家与技术人员,由6.3万人增加到10.5万人;计算机市场销售额,由5.2亿元,增加到55.1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0%。计算机软件销售额,以年平均100%的速度增长,已达到40亿元,l,000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从业人员83万多。

  (五)数据库产业化有一定基础

  80年代以来,我国数据库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到1993年底,已建成数据库800多个,总容量已达5,000万条记录,有一批国家级资料库,如工业产品数据库,全国科技文献信息库等。引进外文文献数据有60多种。我国国际联机检索服务进步很大,现有国际联机检索端终140个,遍布26个省市自治区,已有50多个城市通过通讯线路与著名的国际联机信息系统—DIALOG、OR-BIT、STN、ESA/IRS等建立了联机信息检索业务。国内50多家图书情报单位和研究机构设立了国际联机检索终端,积极开发检索业务,为经济、外贸商业、科技与管理人员服务。

  (六)经济信息传递网已基本建成

  我国信息传递业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90年与1978年的邮电业务总量相比,增加了70亿元,电话份数1990年是1978年的6.3倍,电报份数是1978年的2.1倍.报刊期发数是1978年的1.8倍。1991、1992年净增局用交换机683万门,长途电话12.18万门,业务量分别增长40.4%,49.5%。为加强国家数据通讯网络中的光缆、数字微波干线的建设,国家年投资500亿元人民币,1994年已完成全国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的第一期扩容工程。此网有2万多个端口,已与国内19个信息集团用户签约,与国际20个国家37分组交换网实现互联。现有移动电话用户70万,有无线寻呼用户700万。我国以卫星通信为主的通信网已初步形成,现已建成20个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22条光缆干线。目前正在建设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三金”工程。

  (七)国际信息业对我国影响加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力度加大,国际信息业正日益深入我国各个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1993年以来,AT&,T公司和中国科委、电子部、邮电部进行技术合作,康柏电脑公司与我国四通集团建立合资企业,美DEC公司北大方正集团、航天总公司、中科院达成合作协议,我国和美国斯普林特公司签约等,分别将通讯与电脑结合的产品进入到我国各行业,在北京生产出compag电脑,引进INTERNET公用国际网络服务系统。

2.还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存在不少问题。这体现在:

  1.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程度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美国1972年信息服务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就达50%,1987年达到了67%,90年代初达到了75%,本世纪末可达90%,从事信息经营的系统与咨询机构已有2,750个,其产值达到4,137亿美元。从业人员1980年达到51%,1987年达到67%。日本的信息服务业1989年的销售额就达到43,514亿日元,数据库以每年40%一50%的速度增长。从业人员1980年达到38.3%。而我国呢,正如前面所说,到目前为止,经济信息产业的产值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27.2%,从业人员占18.6%,排在世界128个国家与地区的倒数第二位上(1989年世界银行就128个国家的公开排名)。

  2.经济信息机构体制的束缚大。我国的经济信息机构多是隶属各系统、各行业的,处于小而全、各自分割的状态,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多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服务,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就是所服务的企业与部门,由于经济体制转轨不充分,没有真正从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受某些企业领导的思想局限,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调查研究不经常、不深入,对新技术、新产品信息的了解不及时,不全面,不了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信息竞争,不了解掌握信息,就掌握了新技术,市场行情,能减少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受了一定的限制。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信息体制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3.经济信息法制建设缺乏。法律规范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保障。美国从本世纪S0年代始到现在止已颁发了200多个有关信息的法律、规章、法案等,其中有《信息自由法》、《联邦文书工作消减法》等,日本已制定了《信息技术振兴法》、《机械和信息工作法》等,这些法律条文有力地促进了美、日的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我国至今还是空白,无法可依。

  除上述问题外,我国信息产业沿海地区、大城市与内地、中小城市发展不平衡,经济信息人才缺乏,全民信息意识不强,发展道路与模式还不十分明确等。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道路

  信息学理论界对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道路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讨,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新模式论”。我国宜采取“政府干预”模式,但不能照搬日本的作法,而应根据我国国情,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信息产业的新模式。这就是利用计划手段的威力和市场机制的活力,合理布点,勤俭办事,下活全国一盘棋:在引进竞争机制的前提下,分别轻重缓急,力求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二种观点是“转向发展论”。我国信息产业应当走专业化向兼业化、国有化向集体化、单一化向集团化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信息产业的全面现代化。信息产业的兼业化、集体化、集团化,是一个动态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有机整体,三者的发展相互联系和制约,互为因果,并达到最优化的结构状态。

  第三种观点是“跨跃发展论”。我们应该吸收欧洲国家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的教训,参考美、日以市场需求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四小龙”以出口为导向的经验,借鉴巴西、印度等后起大国自力更生稳步发展的政策,发挥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探索一条适合国情,扬长避短,快速而又实际的发展道路:建立以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机制;促进信息传播体系的健康发展,变部门所有制为新型供货集团;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共同运行条件;利用后发和人才优势。走跨跃发展道路。

  第四种观点是“国际竞争论”。“我认为要真正把信息产业搞上去,必须建立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面向21世纪,参与国际竞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现代化信息产业体系。”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要走多所有制化、多集团化、多经营化、信息高速公路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在所有制结构上,应该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在自愿原则下,以多种形式相互联合经营,扬长避短,共同开发。经济信息产业中的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体所有制企业都进入经济信息市场,可以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信息单位的主导作用,集体信息企业和个体信息企业反映灵敏,适应市场机制多变的特点。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在横向经济的联合推动下,应冲破“小而全”、“条块分割”与“单一化”的束缚,组建一批批经济信息集团,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要。组建一批批经济信息集团,有利于信息部门产业结构与组织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和经济信息产品的结构,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开发和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有利于国家对经济信息集团实行优惠政策和参入国际间的竞争,有利于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深远的影响。

  要尽快地发展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各种所有制的经济信息单位、部门,在从事经济信息工业制造、经济信息技术研究、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等行业的经营管理时,还可在经济信息业之外,兼营其他的行业。这样作,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在内部的合理流动,有利于增加经济信息单位或企业的收入,解决经济信息部门奖金短缺问题,有利于经济资源市场的开发,经济信息部门内部活力的增加,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化的问题,第八章已谈,此处从略。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全民信息意识

  所谓全民信息意识,是指政府对信息、经济信息的重视,关心、敏感、洞察的心理生理素质,是人们对信息、经济信息主动采集、科学分析、加工整理和积极利用、反馈、判断的自觉行为,是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只求指令性计划的完成,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问市场和产品销售,不但经济风险市场竞争观念淡薄,因而经济信息意识不强。自“十四大”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人们的市场观念销售观念、风险意识、竞争意识、信息与经济信息意识有所加强,人们开始认识到经济信息与信息的价值,开始觉察到信息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对信息、经济信息的了解和科学预测,没有对世界范围的技术经济信息的把握和经济信息的反馈,就不可能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贯彻实施决策,就不可能开发新的产品,企业也就无生命力。为此,应采取一切措施,运用一切宣传媒体,加强“信息、经济信息是第一生产力因素”、“信息、经济信息的增殖性”、“全面开发信息”与经济信息就是解放生产力”等的宣传,以增强其信息意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实例教育全民,以求深入人心;指导人们自觉地开发利用信息与经济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实践中增强对经济信息与信息价值和生命力的认识。

  (二)加强法制政策的建设

  法律规范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政策是经济信息产业有效运行的必备条件。当前一些经济信息产业在发达的国家,为促进其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前面已述。我国虽然已初步制定了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案,但没有形成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因而对本国的信息、经济信息主权与安全无法保护,对信息经济信息产业中的诸种不规范的行为无法制约,对经济信息污染、信息犯罪行为不能有效地制止,今后要大力研究国际信息法规,建立与健全我国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制定经济信息、信息市场管理条例、经济信息、信息开发利用法,软件、数据库保护法、信息、经济信息服务条例等,制定一系列的倾斜政策,如对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的信贷税收、奖惩与补贴等的优惠政策,以扶持其发展方向,对各部门实行承包责任制,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束缚,让其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发挥其灵活性,放宽政策,允许集体和个人,依据市场需要,创办与发展经济信息产业,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在宏观上以国家计划调节为主,以便信息产业的发展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建立横向联合机构

  我国的信息、经济信息机构的纵向系统性、依赖性强、横向的联络弱,更谈不上建立横向的联合机构统一管理与协调各个系统的信息、经济信息部门,大而全、小而全的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现象严重。根据系统总功能大于各子系统之和的原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建立多层次的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信息机构,这就是进一步强化以中国信息中心为中心,联合55个部委的信息中心、北京图书馆、科学院、高等院校图书馆、中国信息研究所等的横向信息联合机构,建立以各省经济信息中心为中心.联合本省各系统的经济信息中心,省内、各高等院校、科学院分院图书馆、省信息研究所等省级横向信息联合机构,建立以地(市)经济信息中心为中心,联合本地(市)各系统基层经济信息中心,本地(市)各系统图书馆、信息研究所等地(市)级横向信息联合机构。这样作的好处,一是便于政府参与和政策引导。发展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必须发挥我国计划性强的优势,进行宏观调控与协调,以确保经济信息产业的先进性与适用性;二是建立经济信息网络。这样一些多层次的横向联络、纵向贯通韵机构,便于加快计算机联网,“三金”工程的实现,以达到科技、经济、社会信息服务一体化;三是便于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这样的组织机构,可以打破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割与封锁,以多种方式加强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信息、经济信息资源优势,大力进行开发与利用,不断地提高经济信息、信息的质量,以高质量,系统化的经济信息、技术经济信息为经济建设服务,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转换经济信息产业机制

  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经营机制,应采取计划调节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在微观上,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信息机构,要面向企业,面向市场,以企业的需求为核心,以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对各部门实行承包责任制,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束缚,让其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而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发挥其灵活性,放宽政策,允许集体和个人,依据市场需要,创办与发展经济信息产业,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在宏观上以国家计划调节为主,以便信息产业的发展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五)培养经济信息市场

  经济信息市场是经济信息产业生存、发展与繁盛的条件和基础。只有经济信息市场繁荣与壮大了,才能搞好经济信息商品交易,疏通经济信息流通渠道,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1988年福建、辽宁就先后建立了信息市场,后来上海、广东、湖南等l0多个省市也建立了各种信息市场。1994年建立了我国最大的、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的信息市场,即中国信息市场。但是我国的信息市场、经济信息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不适应我国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今后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结构的经济信息市场,建立多层次、多角度数据库,使经济信息市场电脑化,要建立信息、经济信息商店一条街,经营各种类型的经济信息、技术经济信息产品,开发整理经济信息资源,提供有偿服务等。

  (六)多渠道地广集资金

  要加快我国信息、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就要加大投资的力度。要筹足经济信息产业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就要广范围、多渠道筹集资金。其渠道:一是国家拨款;二是产业经营;三是集资建设;四是引进外资

  (七)促进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高技术的核心,是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信息管理的手段。当代的信息技术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声像数据合成技术。这三项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高速度、高效率,使用其技术后,致使各种设备、器件、工具愈来愈小,使用愈加方便,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愈来愈低。为此,要发展经济信息产业,就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制造工业、发展软件开发业,计算机技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及各类电话咨询业,就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的强度。

  (八)建造信息产业大军

  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信息产业,建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产业大军是其关键。这支产业大军,不仅要有较大的数量,而且要有较高的素质。就是说要培养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经济、管理、一两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做到:

  1.提高现有经济信息人才的水平。

  2.加强高等学校正规人才的培养。

经济信息产业的作用

  经济信息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分不开的。作为经济工业部门的信息产业,虽然诞生的历史很短。但是,它的出现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和重要力量。

  1.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信息时代产品和人类智力的发展。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一方面要求人类尽快掌握和开发庞大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具体人来说,每个人的精力和知识储备能力又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可能把当代全部信息都接收下来,存贮于人脑之中。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采用人类社会已有的,最先进的电子通讯设备来存贮和传递信息,以求人们能够获取了解和掌握当代最新的各种知识,同时又要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运算、存贮、分析等功能,作为人的“外脑”,以提高人的智慧能力。适应信息时代的这一要求,信息工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随后经济信息产业亦伴随而来,发展了信息工业的产品,促进了人类智力的开拓。

  2.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依靠庞大的现代化经济信息管理系统来有序地进行科学管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管理活动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与日俱增。这样大的信息量,任何一个天才的领导者管理者,仅仅依靠人脑是无法接收、利用的,必须借助于现代先进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来接收,加工、存贮、传递各种信息,才能对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控制和指挥。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有相应的设备,而这些设备的生产,就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3.经济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第四产业的迅速发展。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上的服务性行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息产业产品,包括信息处理产业所提供的软件,是为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担负着收集、加工,传递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任务。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仅需要信息工业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硬件产品,同时,也要求信息产业部门提供越来越好的软件产品和服务。信息软件服务业是现代化社会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信息业将成为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必要媒介。那时,作为新兴起的第四产业的经济信息产业,将会越来越快地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时杰,葛局成。胡柏枝.经济师知识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09
  2. 2.0 2.1 张安珍.经济信息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03月第1版
  3. 徐凤臣,冷义厚,孙宇等.经济信息工作知识.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版
阅读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