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目录
|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它较早运用面向过程的管理思想,是现阶段影响最广的方法。
图1系统规划和实现的方法
要求所建立的信息系统支持企业目标;表达所有管理层次的要求;向企业提供一致性信息;对组织机构的变革具有适应性实质。即把企业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系统规划法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
1 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2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信息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用BSP制定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主要的工作步骤为:
1 准备工作。成立由最高领导牵头的委员会,下设一个规划研究组,并提出工作计划。
2 调研。规划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深入各级管理层,了解企业有关决策过程、组织职能和部门的主要活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定义业务过程(又称企业过程或管理功能组)。定义业务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且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4 业务过程重组。业务过程重组是在业务过程定义的基础上,找出哪些过程是正确的,哪些过程是低效的,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优化处理,还有哪些过程不适合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应当取消。
5 定义数据类。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是按业务过程进行的,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该业务过程有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
6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其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具体实现可利用U/C矩阵。
7 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即对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按先后顺序排出开发计划。
8 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图2BSP法的工作步骤
1、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
2、应当表达出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
3、应该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信息。
4、应该经得起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变化。
5、先“自上而下”识别和分析,再“自下而上”设计。
(1)BSP方法的核心是识别企业过程, 在识别过程阶段, 由 于过于注重局部,没有强调从全局上描述整个企业业务流程,不能保证功能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在定义数据类时, 比较常用的是分析每一过程利用什么数据, 产生什么数据, 同样没有从全局上考虑整个数据流程, 无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流程的畅通性。
(2)BSP在需求分析阶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例如在识别过程时, 它要求尽可能地列出更多的过程, 不管这些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大小是否一致,而这一点正是后面合并和调整过程阶段浪费时间的原因,列出的过程过多过于琐碎导致分析矩阵过大而难以对其进行分析,也因此增加了对企业问题的评价和子系统的划分的难度。
(3)由于信息系统开发时间长,在此期间企业某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原有的信息系统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致在系统开发阶段又反复修改需求计划,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