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micro-enterprises)

目录

  • 1 微型企业的内涵界定
  • 2 微型企业的特征
  • 3 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 4 微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微型企业的内涵界定

  目前国外关于微型企业的内涵界定并不统一。典型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类:

  国际性的援助机构基于反贫困:① 美国国际开发署将“微型企业”定义。由当地人拥有、为雇员(包括不领薪水的家庭成员)不超过10人、其业主和经营者为贫困人口的小企业。②亚洲开发银行ADB)的“微型企业”定义。微型企业是指那些雇佣工人(包括雇主及家庭成员工人在内,其中员工不包括专业人员及专业服务提供者)不超过10人的企业。微型企业不包括高科技企业。据此,微型企业的定义暗含着收入和资产的限制,通常它们可以被认为是穷人的企业。

  众多国家与组织基于企业规模的标准有两个指标,即资产总额和雇员人数:①菲律宾政府的“微型企业”定义。菲律宾区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有两个指标,即资产总额和雇员人数。根据菲律宾1997年颁布的第8289号修正法案,在菲境内从事制造业、农业经济服务业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等,按表1的标准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四种类型。②萨尔瓦多的“微型企业”定义。萨尔瓦多从1996年开始将劳动者不超过10人、年销售额不超过60万科郎的生产单位定义为微型企业。③法国的“微型企业”定义。凡雇佣员工在9人以下的企业被称为特小企业,西班牙则为微型企业。④欧盟委员会的“微型企业”定义。把雇员人数在1人~9人的企业称为非常小企业。⑤日本的“微型企业”定义。日本把制造业中20人以下,商业服务业中5人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微型企业,又称零细企业。显然,日本的界定考虑到了微型企业的产业特征。

  在我国,对小企业的理论研究成果很多。但问题是,人们在对小企业进行研究时,未能将小企业中1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进行差异性的研究分析。 2000年11月在广州暨南大学举办的中小企业亚太会议上,专家建议增加微型企业类别,把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小企业从中小企业中独立出来加以研究。理论界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经济组织等。作为从小企业中独立分化出的一个企业集合的微型企业,具有雇员人数少、产权经营权高度统一、自主经营、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在同行业中不占垄断地位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把微型企业界定为微型企业是指企业雇员人数小于10人、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细小的企业组织。

企业类型
按所有制
中央企业
地方企业
国有企业
集体所有制企业
新型国有企业
全民所有制企业
国有控股公司
民营企业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独资企业
公营企业
合伙企业
外资企业
商业企业
有限合伙企业
国有独资公司
国际独资企业
混合联合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
中外合营企业
国营贸易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国际合资经营企业
国际合作经营企业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
按企业形式
企业集团
家族企业
监狱企业
房地产企业
中小企业
微型企业
跨国公司
一人公司
特殊目的公司
受控外国公司
按公司结构
控股公司
总公司
分公司
子公司
全资子公司
国外分公司
国外子公司
按公司性质
股份公司
人合公司
资合公司
人资兼合公司
无限公司
有限公司
两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两合公司
股份企业集团
按经营业务
工业公司
金融公司
工商公司
工贸公司
农工商联合公司
技术开发公司
信托公司
投资公司
咨询公司
[编辑]


微型企业的特征

  与中小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①组织管理方面:微型企业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缺乏管理工作内容。中小企业有明确的组织结构,有正式的管理工作内容。②金融支持方面: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亲戚朋友和熟人,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由合作伙伴共同出资,与正式的融资渠道有融资联系。③固定资本方面:微型企业固定资本少,经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粗糙而简单,且大多是家庭生活用品。中小企业拥有机器、设备与专门的场地。④销售模式方面:微型企业采用直销方式,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中小企业与产品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有联系。⑤薪酬制度方面:微型企业没有非正式的薪酬制度。中小企业有正式的薪酬制度,实行了岗位工资制。⑥ 生产运作方面:微型企业有十分相似的经营模式,大部分是以“前村后店”的模式组织生产运作;缺乏质量管理;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运作方式灵活而富有流动性。中小企业有一定的采购、生产、存货和质量管理制度;有一定的竞争战略选择。⑦人力资源方面:微型企业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且大都是通过正式的就业渠道不能就业的人。中小企业有一定的招聘制度,进入企业的员工大都接受过专门的专业训练。⑧财务会计方面:微型企业没有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会计科目,少量而不规范的会计活动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缴的税费。中小企业存在面向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

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一)日本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1.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厅设置法》、《中小企业基本法》、《新中小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涵盖了微型企业,从而有力推动了微型企业发展。

  2.建立健全相关金融体系。日本先后建立了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形成了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同时,还专门成立“微型企业经营改善资金融资制度”,对融资能力较弱的微型企业提供低利息、无担保、无保证的融资服务。

  3.形成面向微型企业的中介服务网络。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形成了由政府机构、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基金组织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分布广泛的企业服务网络。微型企业可从中获得相关的经营诊断、技术指导、人才培育和信息提供等服务。

  4.建立公共服务机构。公共服务机构在日本不仅发挥着政府与企业的功能,而且还是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政府通过商工会和商工会议所等机构,落实有关支持微型企业的政策。政府也不断改善商工会和商工会议所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基本经费和所需的专项补助金,提高公共服务机构服务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目的。

  (二)美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1.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美国于1953年出台了《小企业法》,奠定了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基础。1964年通过《机会均等法》,进一步完善向微型企业提供资金援助的机制。1980年通过《小企业经济政策法》,规定美国总统每年要向国会递交有关微型企业的竞争情况报告。之后,美国又陆续通过了多种扶持微型企业的法律法规,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

  2.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小企业法》实施后,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正式成立。SBA的主要职能有:制定发展微型企业的基本方针政策;监督微型企业政策落实情况;反映微型企业的需求,维护微型企业的利益;向微型企业发放直接贷款担保贷款或特别贷款;为微型企业提供各种业务培训、信息咨询、管理和技术指导等服务,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微型企业的发展。

  3.建立贷款及信用担保体系。1953年,美国实施《小企业融资法》,从而奠定了微型企业融资制度的基础。截止到2000年,政府累计向微型企业提供的贷款达1617亿美元

  4.税收优惠。美国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微型企业采取不同的税收减免政策。美国对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减少企业新投资税收;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实行特别科技税收优惠;企业科研经费增长额税收抵免个人所得税下调25%;资本收益税调整为20%,等等。美国除采取一般税收优惠扶持微型企业外,还利用政府订货政策在财政上给予微型企业支持。

  (三)意大利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在对微型企业实施扶持过程中,意大利始终坚持对落后地区实行特别照顾的原则,实行资金补助和减免租税的政策。此外,意大利政府还对微型企业提供能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多种优惠。2006年意大利提出振兴“意大利制造”的商品出口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为提高意大利微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加大财政投资免除企业缴纳工商业大区税(IRAP)和促进国际化等措施。在金融服务方面,意大利政府专门开设SPI企业孵化器中心,以支持处于萌芽阶段的微型企业,为企业家提供设施齐全的办公场所、市场开发与金融服务,包括风险投资资金,为微型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四)发展中国家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微型企业在马来西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马来西亚确立以“微型融资”作为扶助“微型企业”的主要手段,构建一个全面的微型融资框架。根据这一框架,马来西亚指定一些银行,以相对优惠的条件,专门向微型企业提供“微型资金”支持。同时,鼓励这些银行为企业服务,使各类微型企业能持续获得充足资金扶持。与此同时,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也致力于发展面向微型企业的“升级计划”,为微型企业提供与其成长相适应的资金援助等。

  巴西鼓励微型企业法律的草案规定,给予年收入3.6万雷亚尔以下的微型企业和开发者在税收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予以特殊鼓励。巴西总统签署“微型和小型企业法”将于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法律规定,对微型和小型企业征收一种“超简单税”,以此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巴西还积极鼓励向微型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并采取措施鼓励微型企业出口。

微型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微型企业尽管其规模很小,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拥有者和经营者大都为“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穷人”开办(拉翁迪·阿尔沃森,1999),它们往往得不到政府的帮助,也不受政府的重视,但是大量存在的微型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例,它们往往为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因此,作为世界各地数亿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微型企业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减贫做出了显著贡献,在减少贫穷化方面具有其重要的作用。

  2.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原因在于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因此,鼓励创办微型企业,不仅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它对国家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拉丁美洲,5人以下微型企业的雇工占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半,在非洲占三分之二。在欧洲经济区(EEA)内和瑞士,中小企业提供了 1.22亿个就业岗位,在2050万家中小企业中,93%的是微型企业,即雇员在0人~9人之间;6%的是小企业,即雇员在10人~49人之间;而中型企业,即雇员超过50人的企业只占不到1%。

  3.培训大批的企业家,提高了民族素质。微型企业除了能吸收大量的劳动者就业,稳定社会,还在于可以培训大批的企业家,从而提高整个民族创造欲、革新意识、冒险精神、勇于开拓的素质。企业家是在企业优胜劣汰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胜利和失败是企业家必须面对的两道门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是衡量成功企业家的标尺。据统计1997年硅谷内有2000家企业破产,又有3500家企业诞生。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70% 的企业少于10人。据李新春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家在创业前从事的主要职业是个体户,占36.9%,若考虑到农民企业家相当一部分原来就是个体户,两者加起来超过50%。另据抽样调查,浙江的数十万户私营企业主,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生于农村,近三分之一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早期作坊式家庭工业是农民成为企业家或经营者的主要孵化器

  4.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微型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依靠团队力量,会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扰动可以通过系统的加乘作用放大。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企业或公司就是由微型企业发展而来的。美国的微软惠普公司就是成功的典范。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统计,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每年新形成企业300多万个,90%以上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在信息经济下,企业规模超大型化和蓬勃兴起的微小规模的企业构成了现代企业规模的两极。一方面,企业间的横向扩张盛行,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超大规模的企业不断涌现,在新经济时代,形成了以制造业或经营为核心能力的企业大型化、巨型化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企业的微型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微型企业数量的猛增,尤其是以研发为核心的创新性微型企业的涌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有专家断言,“美国新经济”实际上是创新型小企业经济。

  5.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稳定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和互相依托的,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使社会局面得以稳固。大企业与小企业(含微型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结构功能关系,现代经济是一种系统经济,或者说是生态经济,没有小企业(含微型企业)是很难想象的。我们需要阳光普照,需要明月当空,更需要繁星满天。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对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突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阅读数: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