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风险

目录

  • 1 什么是国际金融风险
  • 2 国际金融风险的特征
  • 3 国际金融风险的类型
  • 4 国际金融风险的管理
  • 5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 6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 7 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的影响

什么是国际金融风险

  所谓国际金融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参与主体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有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可见,国际金融风险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有所不同。从内涵来说,国际金融风险的内容要比一般金融风险的内容丰富得多;从外延来看,国际金融风险要比一般金融风险的范围小,前者仅限于发生或存在于国际资金借贷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而后者则包括发生与存在的金融领域的一切风险。

  鉴于国际金融风险与一般金融风险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我们有必要对国际金融风险概念作以下几点说明。

  第一,国际金融风险的研究主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过程中存在或发生的风险,并分析此类风险对贸易行为、投资行为资金运用的影响。可见,国际金融风险的承担者主要是从事国际贸易、跨国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包括居民个人、企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政府等。

  第二,国际金融风险的研究将国际金融风险作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机制来看待。也就是说,国际金融风险由开放经济过程中的许多复杂因素交互作用而产生,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一国(地区)宏微观经济在开放经济系统中形成一套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第三,国际金融风险的研究把国际金融对资金筹集者和资金经营者的影响看成是双重的,既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又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当然,对金融风险的研究,在指出其积极因素的同时,更要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其消极影响的破坏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国际金融风险仅限于存在和发生于国际贸易和资金的跨国借贷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只要一进入这些领域,风险就随之形成并有可能成为实际的风险。一旦成为现实,其损失和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克服。对金融业来说,它会使涉及的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被侵蚀、发生亏损、金融资产难以收回、金融秩序出现混乱等,进而引起一国乃至某一地区或整个世界政治、经济的动荡,东南亚金融危机即是明证。

国际金融风险的特征

  1.影响范围广,强破坏性。国际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其波及范围就会覆盖一国甚至多国社会再生产的所有环节,从而影响整个地区抑或全球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局部的或全局性的剧烈震荡和破坏。且这种破坏的穿透力是难以估量的,与之相关的任何领域,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还是社会的,都不可能幸免于难,其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十分巨大。

  2.扩张性。国际金融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强大的扩展能力。从时间上看,国际金融风险一旦出现,短者可以持续数个月,长者数年才能平复。从区域上看,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金融机构紧密相连,互为依存,一国金融机构发生问题,小则会使该国所在地区金融体系运行不畅乃至诱发信用危机,形成连续震荡;大则可能导致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甚至全球范围的持续动荡。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3.敏感性。这是指凡是能影响多国甚至一国金融市场变动的因素都可能产生国际金融风险。这些因素既包括各国的宏观经济状况、经济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出台及资金使用者的经营状况、政权的交替、首脑人物的变动、国际争端与战争的爆发、资金经营者的心理预期等;也包括因自然灾害或宏观经济政策失误而导致的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恶化等。其中,心理预期在国际金融风险形成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不规则性。正是上述心理预期在国际金融风险形成中的重要影响,而金融运营主体在金融运营中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异变性,彼此间难以协调,易导致极度的差异和难以遏制的混乱,使得国际金融风险从孕育到爆发、从波动到延展、从规模到后果,常常表现得极为突然和意外,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

  5.可控性。应该说,只要有跨国金融业务活动的存在,国际金融风险总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必然存在。但是,国际金融风险也是可控的,市场各参与主体可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实施事前预测、识别,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增加资本金调整风险性资产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并及时以转移补偿等方式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区间内。此外,各国有关监管机构可加强监管协调、合作,减少风险损失

国际金融风险的类型

  为了有效地预测、控制国际金融风险,有必要对国际金融风险进行一定的归类,以便对不同的金融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国际金融风险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按照金融风险的对象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国际融资利率风险、国际投融资中的国家风险政治风险以及国际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等。

  2.按照风险涉及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微观国际金融风险与宏观国际金融风险

  前者指一国某一经济实体在其跨国资金筹措和资金经营过程中,存在与发生的风险;后者指国与国之间的所有微观金融风险的总和。

  3.按照风险的承担者划分,可分为国家金融风险和经济实体国际金融风险两种

  政府以国家代表的身份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承担金融风险时,这种金融风险被称为国家金融风险;后者则指居民个人、企业、金融机构等经济实体从事国际金融业务时所承担的金融风险

  4.按照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划分,可以分为客观国际金融风险与主观国际金融风险两种。

  前者指由自然灾害、经济政策、政治因素、技术的变革等一系列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后者则指跨国资金借贷与经营者因其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受投机因素的干扰,或因其自身心理预期的失误等因素所引致的金融风险。

国际金融风险的管理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是指各经济实体在跨国筹集和经营资产(主要指货币资金)的过程中,对国际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置金融风险,用最低成本即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需要指出的是,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既包括各涉外经济主体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也包括各国监管机构所采取的一系列监管措施;更有国际间、国际组织等的相互协调。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具体来说,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对经济实体的意义

  (1)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能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资金筹集与资金经营的环境,减少或消除各跨国经济实体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

  (2)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能保障经济实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实施金融风险管理则能把经济实体面临的国际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并能在金融风险损失发生后及时提供预先准备的补偿基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费用开支。

  (3)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能促进经济实体实行跨国资金筹集和资金经营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通过实施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有关经济主体必然要着眼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资金筹集和经营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使资金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减少决策风险

  2.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有利于世界各国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价值直接表现形式的货币资金的跨国流动,必然引起其他资源的相应跨国流动。而实施金融风险管理则能减少资金跨国流动时的金融风险损失,并促使货币资金向所需国家和地区流动,从而引起其他社会资源合理的流向该国和地区,最终避免或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其利用率。

  (2)国际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国际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它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比一般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国际风险的存在与发生,无疑是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威胁。而金融风险管理的实施,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能在金融风险发生后减少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金融风险损失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最主要目标是,在识别与衡量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准备处置方案,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货币资金跨国筹集与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一般包括两部分,即损失发生前的管理目标与损失发生后的管理目标,两者结合在一起,才形成风险管理的完整目标。

  1.损失发生前的管理目标

  (1) 管理成本最少的目标,又称经济目标,是指风险管理者用最经济节约的方法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准备,它要求风险管理人员用最合适的、最佳的技术手段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严格核算成本和费用支出,注意成本与效益的分析,保证经济目标的实现。

  (2)减少忧虑心理和恐惧心理,提高安全保障。风险给参与者带来精神上、心理上的紧张不安,而这种心理上的忧虑和恐惧会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无效率。损失前的管理目标之一就是要减少人们这种焦虑和不安情绪,提供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有利生产生活的宽松环境。

  (3) 履行有关义务。与其他各种管理一样,实施风险管理也必须履行有关责任和义务。这包括必须遵守政府法令和规则及各种公共准则,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全面实施防范计划,尽可能消除风险损失的隐患。

  2.损失发生后的管理目标

  (1)维持生存的目标。这是损失发生后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为了使跨国经济主体乃至整个社会不致因金融风险的发生而倒闭、破产和发生大的震动,维持生存成为风险损失发生后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一项成功的风险管理,有助于涉外经济主体在损失发生后承受住打击并度过难关,继续生存下去。

  (2)尽快恢复正常的资金筹集和经营活动秩序。很显然,风险事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给涉外经济主体以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危害,而实施风险管理则能提供经济补偿,并为恢复资金的筹集和经营活动秩序提供条件,从而使涉外经济主体在损失发生后迅速恢复正常的借贷和投资活动。

  (3) 尽快实现稳定的收入。在成本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尽快实现稳定的收入有两种方式,即维持经营活动和提供资金以补偿因经营活动的中断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4) 实现资金筹集与经营业务的规模和范围持续增长。实施风险管理,不但使经济组织在遭到损失后能够求得生存,恢复原有水平;而且应促使其在受损后,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坚持并尽快实现持续增长的计划,以求得经济组织的连续发展。

  (5)履行对社会的职责。国际金融风险常常会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道德责任观念和社会意识要求是上述风险事件对其他人员或地区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实施风险管理时,应尽可能减轻损失给其他经济主体和整个国际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保持经济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声誉。

国际金融风险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金融压力在逐步扩大。近期,多边国际机构的态度转变值得注意,它们开始指责发达国家的金融问题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幷缺乏金融监管的透明度。但是,它们却对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多的肯定。

  这种肯定也增加了中国经济在未来应当承担责任的压力,同时也引起了外部世界高度关注对中国的投资与投机机会。其实,全球性流动性过剩风险,导致未来中国所面临的风险不是在减小反而在上升。因为,当前中国的一些经济现象有点类似于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前夕的某些特征,即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对墨西哥经济模式和贡献的过度追捧和赞扬。

  因此,当目前中国已获得国际舆论肯定和赞扬时,包括关注和认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经济发展作用及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等,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压力反而也在扩大。例如,随着美元贬值欧元升值,从欧元区13个国家到G7大国联手指责,这预示着未来中国的金融压力将更为显着。

  第二,对未来中国金融风险不可掉以轻心。从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来看,尽管中国经济仍处于较高增长周期,经济增长质量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与影响都已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目前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幷非是一个经济发展强国。这主要体现为:中国经济平均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在市场机制市场运行市场规模上,也难以形成对发达国家的竞争格局。这就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些基本特征。

  但是,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成熟特征,也容易吸引外部资金进入,以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从这个角度分析,易于获取财富及投资收益的特征,也赋予了外部资金更多的投资与投机机会。但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却意味着它们所面临的未来风险在扩大。泰国、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教训值得吸取。

  第三,国际金融风险也值得提防。当前,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趋势是难以改变的,幷且有迹象显示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普遍表示乐观。然而,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存在较大变数,特别是难以预期和驾驭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金融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我们在乐观预期中也依然应当保持足够的理性。

  对此,我们应该理性认识中国经济所面对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例如,美国次级债危机的爆发,虽然反映了美国自身经济结构的矛盾与压力,但经济全球化又促使这一危机波及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在这一外部经济金融背景下,我们如何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策略,来应对美国次级债危机可能构成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诸多挑战,幷根据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利益要求与经验积累,来实现中国经济、金融的自身调整目标。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知当前与未来中国经济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看清自己的位置,把握住自身的发展机遇,以规避未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阅读数: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