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银行风险管理(Cooperative banks risk management)
目录
|
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是指合作银行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归避、排除或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资产安全。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风险一定的条件下收益最大化;二是收益一定的条件下风险最小化。
一、风险管理的目标
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是合作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目标与经营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即在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风险管理是针对各种风险因素而采取的科学方法,在具体组织实施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寻求经济合理的风险处置方式。这一方式是指以较低的控制费用,取得较大的控制风险的效果。为此,必须对各种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方法。
2. 要减少客户对风险损失的忧虑和恐惧。坚持力避风险的稳健经营目标,是银行的传统作风。安全可靠的合作银行更能吸引客户,扩大存款;同时,在发生风险损失后,能保障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害,减少其忧虑和恐惧。
3.要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业务经营的正常延续。合作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要保证银行效益性目标的实现。合作银行经营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收益最大化。
二、风险管理的内容
合作银行风险管理是对合作银行风险环境、风险的产生、影响和控制全过程实施管理。从这一过程来看,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3个方面,这也是银行风险管理实施的3个阶段。
(一)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合作银行对宏观和微观风险环境中尚未发生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地归类分析,判断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或收益的风险因素的过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将风险识别出来,才可能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否则,就是无的放矢。
风险是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的原因、程度、影响及其表现形式,甚至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风险的识别是十分复杂的。这要求银行管理者对合作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十分熟悉,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备快速的信息处理手段和深刻敏锐的预见力以及科学的多种识别风险的方法。
识别风险的方法很多,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
合作银行的财务报表是识别风险的主要依据,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了解合作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推断其可能导致的结果。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趋势分析法。是根据银行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数额,以求出其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变化的趋势,这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分析方法。趋势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决定:(1)了解引起变动的主要项目。(2)判断变动的性质是有利或不利。(3)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趋势分析法的具体形式可以作统计图表,也可以采用编制比较财务报表的形式,如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
(2)比率分析法。是在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项目或不同类别之间,或在两张不同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有关项目之间通过计算比率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识别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各种不同的比率说明不同的问题,比率分析法必须借助于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指标体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逾期贷款率、呆滞贷款率、款增贷款率等。
(3)其他分析方法。主要有垂直分析法、水平分析法、同型表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同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相互之间存在交叉现象,在具体应用时需加以注意。垂直分析法又称静态分析法,是就同一会计期间的有关数据资料所做的财务分析;水平分析法又称动态分析法,是将垂直分析中所得的数据与过去时期的同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型表分析又称结构分析,是指分析一个银行的资产结构、资本结构、盈利结构,从结构分析中了解每一项目的消长变化,进而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
2.风险环境分析法
风险环境分析法是通过对合作银行面临的各种宏观和微观风险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查找影响银行经营活动的风险因素,推断银行潜在损失的方法。
3.专家征询法
也称德尔菲方法。它是由美国兰德公司最先采用的一种远期预测法。其做法简单地说,是在作出某些重大的决策前,先拟定调查提纲,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寄送各方面有关的专家,广泛征询意见。待收回意见进行整难、归纳、综合后,匿名反馈给各专家,再次征求意见,几经反复,通过筛选、提炼,得出最后汇总结果,供作决策参考。可见,德尔菲法是集中众人智慧和经验进行风险识别的一种方法。在许多场合,银行风险是难以用具体数据来描述的,德尔菲法就显得更重要了。
(二)风险分析和评价
1.什么是风险分析和评价
风险分析是深入、全面地分析导致直接风险因素的种种间接风险因素。它是风险识别的细化工作,为风险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是指管理者具体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可能对银行造成的损失或获益的大小,进而尽可能定量地确定银行受险程度。风险识别和分析都是定性分析,风险评价则是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是数据统计方法。
2.风险程度的数学表示
随机变量的概率(P)是表示风险的最基本数学概念。概率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0≤Pi≤1;(2)
对随机变量的可能数值及其发生概率进行完整的描述叫做概率分布,可用图形或表格来表示。现假设银行将3笔同样数额的贷款分别贷给A、B、C三个企业,根据过去的资料,对3个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5种估计。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市场状态 | 序号 | 各种状态发生的概率 | 各种状态下各企业销售收入(元) | ||
A | B | C | |||
很疲软 | 1 | 0.1 | 5500 | 2000 | 13000 |
略疲软 | 2 | 0.2 | 6000 | 5000 | 11000 |
正常 | 3 | 0.4 | 7000 | 7000 | 9000 |
略旺盛 | 4 | 0.2 | 8000 | 9000 | 7000 |
很旺盛 | 5 | 0.1 | 8500 | 11000 | 5000 |
三个企业的销售收入分别为多少?风险程度高低?一般用期望值、标准差和变化系数3个指标来表示风险状况。
期望值是集中趋势的一种度量,是各组变量以相应概率为权数的加权平均数,又称均值。其计算公式为:
具体测算法:
=0.1×5500+0.2×6000+……+0.1×8500=7000
=0.1×3000+0.2×500+……+0.1×1100=7000
=0.1×2000+0.2×11000+……+0.1×5000=9000
销售收入越多越好,企业期望值最高,但是否风险最低呢?还需借助标准差进一步说明。
标准差是各种可能值与期望值离差的平方根,其计算公式为:
标准差数值越大,表示风险越大;其数值越小,表示风险越小。上述3个企业的风险具体测算为:
可见,尽管C企业预期销售收入的期望值最大,但A企业标准差最小。然而仅仅这样比较尚缺乏说服力,因为标准差是绝对数,其受各种可能值大小的影响。为各种可能值之间的比值及其概率分布都相同,只是其数值增大,据以确定的标准差也会增大,反之会缩小,这样用标准差作为衡量风险大小的唯一标志,就会出现失误,因此,需要进一步用变异系数(η)来表示。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的比率。其数值越大,说明风险越大,反之,说明风险越小。其计算公式如下:
经测算得:ηA=0.1317,ηB=0.3130,ηC=0.243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企业的风险最小。
从上述分析可知,变异系数是衡量风险大小的具体标志和综合指标。
(三)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已经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减少风险损失,增加风险收益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它是风险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实质性阶段。银行能否有效控制风险直接关系到银行经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它集中反映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的方法很多,风险管理者应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方法,并进行最优组合搭配,以便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合作银行以控制贷款风险为主要内容,其中又主要是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
一、风险分散
对难以回避的风险采取分散策略,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手法,其基本途径是实现资产结构的多样化,即尽可能选择多种多样的,彼此相关系数极小的资产进行搭配,使高风险资产的风险向低风险的资产扩散,以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具体来讲,有两种方法:
(一)资产种类上的风险分散
合作银行的资产种类很多,有贷款和投资等,贷款资产中又有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有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投资资产中有政府证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股票等。为了分散风险,合作银行可将资金投放于上述各项资产,或以不同的形式投放于同一类资产,形成不同资产的组合,使银行承受的总体风险控制卒最小范围内。
资产种类的风险分散主要是金额的分散。此外,还可进行产业分散、地区分散、国家分散、期限分散等。这样既分散风险,又可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二)资产币别上的风险分散
随着银行业务经营的国际化和货币的自由兑换,银行经营的对象——货币资金呈多元化币别的趋势,而各种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汇率又是随市场环境变化而经常波动的。为了减少和分散经营外汇资金的风险,合作银行可通过持有不同币别的资产来抵御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损失并寻求获利的机会。因为各种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方向和波动幅度是不完全一致的,亦即风险不一,合作银行在考虑各种货币之间的相关程度、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可决定各种币别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以达到分散外汇风险的目的。
二、风险抑制与转移
分散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在分散之后如果仍有足够大的风险存在,则采取抑制和转移的方法是必要的。
(一)风险抑制的手段
风险抑制是指银行在承担风险之后,采取种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防止风险的恶化或尽可能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进行风险抑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不仅要保全本金,而且还希望预定收益目标的实现。二是使本金的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不求收益。
抑制风险主要用于信用放款,因此,可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
1.加强贷后检查。银行发放贷款后,要经常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借款人解决问题,消灭或减少风险源。
2.追加担保人和担保金额。例如当信用卡持卡人出现长时间小额透支,经审查发现持卡人财务状况很有可能恶化,此时要求持卡人提供资信更为优良的担保人,并对持卡人透支额度进行全额担保,否则注销其信用卡。
3.追加资产抵押。如果借款企业财务状况较为紧张,需要追加贷款时,银行可要求以大量的企业资产作抵押,并为原有贷款追加资产抵押,从而提高原债权和新增债权的优先清偿地位。
4.停止追加贷款。一旦客户出现资信困难,银行应立即停止对该客户的新增贷款,并尽一切努力尽早收回对该客户的原放款,尽量减少坏帐损失。
(二)风险转移的途径
风险转移属于一种事前控制,它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合法的交易手段和方式,把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承担。由于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是全部转移,还是部分转移,要视风险的大小、风险转移的费用、银行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银行能够采取的风险分散和抑制的力度等情况而定,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最佳组合。
1.担保。担保就是把本应由银行承担的客户信用风险转移给担保人来承担。为了消除或减少担保人的风险,银行在发放担保贷款时,可视担保人的资信情况,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如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
2.(出口)押汇下的保函。信用证项下的(出口)押汇具有外国进口商拒付或者开证行挑剔不符点拒付的风险。因此银行在做押汇议付时,一般要求出口商对单据的不符点出具保函,保证由于这些不符点造成的拒付均由出口商全权负责,银行有权追回全部的议付款和利息。
3.直接出售贷款。银行发放贷款后,如果发现贷款人存在信用危机,可在市场上寻找买主,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把原来持有的贷款债权转让给买主,达到转移风险的目的。这种方法容易诱使银行放松对贷款质量的把握,从而增大整体上的风险。
4.浮动利率贷款。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不固定贷款利率,把贷款期间市场利率上升的风险转嫁给借款人。但同时银行也丧失了将来市场利率下跌时获得原利率水平的机会。
三、风险保险与补偿
无论如何,风险损失总是有可能发生的,因此,对这种将有的或既有的损失,需要进行风险保险和补偿。
(一)风险保险的操作
1.风险保险的概念
风险保险是一种事前风险的特殊转移方式。它是指以银行资产为对象向保险公司投保,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如果在约定的保险有效期内,银行资产因投保项下的风险发生而遭受损失,银行可从保险公司得到一部分价值补偿。
2.风险保险的适用对象
风险保险一般适用于银行事前较确定的经营风险,如信用卡业务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等。
信用卡业务保险是对信用卡业务中银行的意外损失进行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是对托收、信用证等项下进口商拒付的风险进行保险,受险者(承保者)多是国家官方出面或财政补贴的出口信用机构。
此外,银行也把企业是否投保财产险作为贷款的前提条件之一。
3.风险的保险决策
风险的投保需要支出保险费,银行的风险没有必要全部进行投保,以免成本过大。如何确定风险自留和投保的比例以及投保的项目,是风险保险的决策内容。其决策的指导思想是:银行自身可承受的或风险收益较大的风险自留,其他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
在投保之前,银行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广泛调查各保险公司的保险要求和条件,主要内容是险种、金额和保险费率。
第二,详细了解本银行对某种风险的承受能力,对这一风险的抑制、分散、补偿等控制方法的效果。如果银行可以用其他的控制方法自我承担和减低风险损失,使损失低于保险费用和调查费用之和,则没有必要投保。
第三,根据上述调查和分析,确定风险白留和投保的比例及投保种类。
(二)风险补偿的途径
风险的补偿是一种事后控制。它是指银行提取足够多的风险基金或者拥有足够多的资本,以弥补银行在某种风险上遭受的资产损失,维持银行的正常经营,维护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
银行的风险巨大且影响巨大,为此,巴塞尔协议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我国商业银行法对此也作了相同的规定,这些要求都是为了保证银行有足够的资本来补偿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风险补偿的途径主要有以下7个:
第一,及时足额缴存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是依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提取的,一般不得动用,在非常时期,可应付客户提存,防止挤兑带来的损失。
第二,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银行资本金的多少不仅决定银行的实力和信誉,也是抵补风险损失的最后一;道防线。合作银行应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不断增加资本金,达到其规定要求。
第三,订立抵押条款。抵押价值宜略高于被抵押的资产价值,一旦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本息,银行就可以通过抵押品的拍卖收入,进行贷款损失的补偿。
第四,提留足够的备付金。备付金也是依据中央银行的规定来提取的,以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第五,建立风险基金。一旦风险损失已经铸成,就需要靠风险基金来补偿。风险基金是从营业收入、利润中提取的,专门用于补偿坏帐损失的基金。
第六,实行贷款余额补偿制度。银行对客户贷款后,客户不能将全部贷款用完,须留一定比例的贷款专户存储。即使贷款发生损失,也不致于损失贻尽。
第七,确定风险报酬率。即将风险报酬事先打个价格之中,风险损失即使形成也不用担心,因为已经预先得到补偿,尽管个别资产的实际损失额要大大高于其风险报酬额,但由于其他更多的资产不一定有实际损失,它们的风险收益可以抵消个别损失。
风险弥补的主要途径是提取准备金和增加资本金,但其数额过多,会影响银行的盈利性。因此,合作银行要合理确定其数额,以在保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突现盈利的最大化。
合作银行风险管理贯穿于其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强化风险管理对于合作银行稳健经营、有序运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强化风险意识,转变经营观念
合作银行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决定了合作银行本身的经营特征: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风险隐患经常存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和银行业务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合作银行的经营风险会更加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要求合作银行的经营观念相应转化,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既要积极开拓经营,又要避免盲目冒进,在银行业务不断拓展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和消除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合作银行的经营目标,取得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
2. 提高资产质量,保证资产安全
加强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合作银行的资产结构,在资产形态与期限、资金投向与投入方式上实现科学、有效的组合,把合作银行“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降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把资产的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提高资产质量。
3.维护银行信誉,拓宽负债渠道
合作银行是以“负债经营”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企业,维持银行在客户中的良好形象,保持较高的信誉水平,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加强风险管理,保持有效的清偿能力,实现银行营运资金的正常运转,才能协调合作银行的内外部关系,广泛地动员社会各阶层的资金,壮大银行资金实力,实现合作银行经营的规模效益。
4.打击金融犯罪,保障银行财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合作银行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作用,通过其转帐结算、现金出纳、资金调剂及存贷活动对实现社会资金再分配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社会资金的集散场所,因而也成为一些不法之徒的作案对象,诈骗、盗窃、抢劫、贪污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银行正常的经营秩序,所以,合作银行强化风险管理,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遵循国际惯例,参与国际竞争
强化风险管理是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巴塞尔协议》的公布和实施对银行的资本金和风险资产构成作了明确的界定,也成为国际银行业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的普遍准则,我国现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是执行《巴塞尔协议》的一个良好开端,合作银行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展开经营活动,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改善资产结构,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有力地推动合作银行业务经营国际化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