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产业集群

虚拟产业集群(Virtual Industry Cluster;VIC)

目录

  • 1 什么是虚拟产业集群
  • 2 虚拟产业集群的特点
  • 3 虚拟产业集群的必要性[1]
  • 4 虚拟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1]
  • 5 虚拟产业集群的实现形式[1]
  • 6 构建虚拟产业集群的前期准备[2]
  • 7 构建虚拟产业集群的具体过程[2]
  • 8 虚拟产业集群的运作保障[2]
  • 9 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1]
  • 10 参考文献

什么是虚拟产业集群

  虚拟产业集群是指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处于同一价值链或创新网络上的相关企业及相关机构的有机集合。

  虚拟产业集群是快速构建与运作虚拟企业的基础平台,是由具有一定专长的企业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功能是通过提供与调节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参与虚拟企业运作,从而使成员企业分享市场机遇。

虚拟产业集群的特点

  虚拟产业集群是传统产业集群自身动态演化与创新的结果和新的趋势,它具备了传统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群内组织相互关联以及协同与溢出效应等特征,但在以下4个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l、跨区域性

  虚拟产业集群突破了传统产业集群的地理限制,以“组织接近”代替了“地理接近”。通过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在保证成员企业产权独立性和行为协调性的前提下,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将优势互补的资源有效整合,既减少了成员企业位移成本,又避免了成员企业对新产业区环境的不适应性和长期合作后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地理集聚所带来的风险

  2、跨产业性

  虚拟产业集群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和把握市场机会,它纵向可以延伸至销售渠道客户,横向可以扩展到辅助性、衍生性产品的制造商经销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组织,还包括更广泛的教育培训、研究和政府机构等。虚拟产业集群的跨产业程度要远远大于传统产业集群。

  3、开放性与灵活性

  传统产业集群受地理约束限制,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固化。虚拟产业集群在共同市场机会作用下,价值链上各种优势资源通过信息网络虚拟集成,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一些成员企业根据某一市场机遇或具体项目临时、快速地组合并协作,当共同的目标达成之后,他们可以保留或解除与集群之间的约束关系,为其他目的或新的市场机遇,在集群内外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4、信息网络性

  虚拟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集群的“网络集聚”,它代替了传统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虚拟产业集群的“组织接近”是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支撑的。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为虚拟产业集群的产生和跨越时空的合作创造了条件。除此之外,虚拟产业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相比,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固定的组织机构作为保证。群内固定组织机构应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才能使虚拟产业集群处于约束与灵活均衡、合作与竞争均衡的有序状态下运行。

虚拟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1、产业集群的空间拓展

  产业集群是在产业层面上组织制度的创新,属于宏观和中观层次上的创新ll1,虚拟企业则体现出微观层次上企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二者在形式与内容上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但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发挥系统中个体的优势,在协作、整合的基础上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自身规模也必然有不断扩张的趋势。然而,相对于集群地域上的局限,集群规模的扩张有一个最佳限度,超过这个最佳限度,集群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所以,一旦集群的规模扩张超过了最佳限度,集群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一方面,产业集群的规模在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产业融合发展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伴随着以下情况的出现:即以上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最终会使产业集群原有的地域限制难以为继,直至地域性被打破,从而使产业集群超越地域性的局限而在空间上进行拓展。

  2、虚拟企业构建的平台

  国内外学者对虚拟企业(VE)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虚拟企业又称虚拟组织、动态联、网络企业、扩展企业,它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如Internet/Intranet),实现不同组织间跨时空、跨组织边界的动态协作。

  但是,虚拟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契约混合体,伙伴的独立性、分散性与合作的动态性使得协作的难度加大,由此带来系统内部运作的高风险。在虚拟企业中的信任、沟通与跨组织文化问题成为了虚拟企业发展的障碍,阻碍了这种新型组织方式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为虚拟企业构建一个平台的想法,这个平台应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它的成员之间要有着良好的协调与信任关系,由这些成员再组成的虚拟企业可以降低风险。而原有的地域性产业集群为构建这样的平台提供了方便。原有的产业集群是一种熟悉的伙伴网络,易于建立相互了解(包括信誉、能力等等)的高度信任、易于沟通、能够减少合作中机会主义以及不道德行为,从而降低合作中的风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产业集群,通过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空问的网络联系,即虚拟集群。

  3、产业集群与虚拟企业的协同发展

  由于产业集群的空间扩展和虚拟企业构建的平台的需要,我们将产业集群和虚拟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集群和虚拟企业都是介于市场和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问组织,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创新形式,二者存在协同的必要和可能。

  虚拟企业和产业集群良性互动的契合点的组织形式就是虚拟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成为连接产业集群和虚拟企业的桥梁,不同产业集群中的成员,依据各自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形成虚拟集群,在出现新的市场机遇时,由虚拟集群中的成员组成虚拟企业。满足市场需求后,虚拟企业解散,其成员又回到虚拟产业集群中。在不断地重复此过程中,满足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多(即从虚拟产业集群中组成的虚拟企业越来越多),虚拟集群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虚拟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

  虚拟产业集群是网络组织和复杂系统。活动、行为者与资源构成了网络组织的三大基本变量。具体地说,虚拟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目标、结点、经济联接、运行机制、网络协议等五大要素。

  1、虚拟产业集群的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任何组织赖以存在的基石和开展活动的动力,虚拟产业集群也不例外。虚拟产业集群的目标是集群运作的向导,在共同的集体目标引导下,安排实现战略所必须的资源、协调合作各方的经济行为。没有共同的目标,合作者既不可能识别联合的效能和意愿,也不可能知道行为是否会带来合作的收益

  2、虚拟产业集群的成员。

  从其成员构成来看,虚拟产业集群是一些相关企业和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互联网这个无形平台上形成的集聚体,其成员构成相对于传统的产业集群来说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其成员包括存在于传统地域空间的实体企业(如生产商、供应商代理商和中间用户等)和相关机构(如政府组织、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见图)。这些企业和机构可以是一些在地域空间上的某一个或几个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和机构,也可以是分散于集群外部、分处(世界)各地的其它企业和机构。它们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建立各自的信息化门户(网站或网页),以虚拟的形式集聚在虚拟产业集群中。

  

  3、经济联接。

  虚拟产业集群并不是不同成员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沟通方式和相互作用的依赖路径将成员串联起来的,形成了有机联系的网络构架。虚拟产业集群属于松散型网络组织,因此,契约性联接占主导地位。

  4、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虚拟产业集群的调节器,机制到位就会对合作成员的行为发生有效的协调、约束与激励作用,从而使虚拟产业集群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反之,企业行为就会发生紊乱也形不成有效的决策,虚拟产业集群的经济活动就会扭曲变形。要保证集群的有效运作,除合理构建网络结构之外,还有赖于以下运行机制的建立,包括合作竞争机制、信任机制、协调机制、知识流动机制、决策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分配机制、网络创新机制等,其中激励与约束机制受其他机制的共同影响。

  5、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是合作各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是虚拟产业集群的运行基础,它包括集群运行规则、利益分配原则、成员进入与退出条件,也包括团队文化和集群精神等无形约束。虽然产业集群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弹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是合作成员并不能随意进入与退出。而是在遵守共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才有进入与退出的自主性与自决权。因而,网络协议是成员的活动规范与行为准则,它塑造了各成员(节点)的经济行为,并成为各节点的约束力量。

虚拟产业集群的实现形式

  传统产业集群引入虚拟组织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能的。从组织层而上来看,首先,传统产业集群是介于纯粹市场和完全层级组织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原是用地理平台使区域组织内各企业之问的知识交流来实现,并借助于信任和承诺维系组织的存在。它与虚拟组织的联系有一定本质的相似性,只要将联系建立的平台改变就可以使传统产业集群的组织形态向虚拟组织这种更具有灵活性的组织形态发展。其次,集群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基于一种相似的组织文化和由此产生的信任关系。而虚拟组织动态联盟,联盟内的企业可依托集群内原有的良好的信任关系,更快速地建立虚拟组织,节约时间和成本

  产业集群中己经形成了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每个环节上具有众多分工精细的小企业。其中完全同质的企业之间还形成相互竞争的关系,他们为了获得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不断在技术和工艺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这都为建立虚拟组织时选择最优联盟伙伴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虚拟产业集群往往是由最初的行业协会、社会研究机构与团体及相关行业内的大企业所发起而成立的。发起人称为虚拟产业集群的经纪人。互联网为虚拟产业集群提供了空间基础,网站是空间载体的理想选择

  首先,基于行业网站的虚拟产业集群是指以行业网站为空间载体,大量企业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机构在行业网站上形成的集聚体。在我国尤其是浙江已经有了不少的行业网站,这些行业网站不仅促进了传统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更为构建虚拟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载体。

  其次,基于政府门户网站的虚拟产业集群是政府的信息门户,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空间载体,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可以建立一个虚拟产业集群,同时外地的一些相关企业和机构也加入到这个虚拟集群中来,形成一个更大范围内的虚拟产业集群。

  第三,基于大型企业门户网站的虚拟产业集群是由一些较为大型的企业建立的企业信息化门户,也是其从事经济业务的重要渠道。正是这些大型企业网站,使得虚拟产业集群得以在此基础上产生。基于大型企业门户网站的虚拟产业集群就是指一些与大型企业相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这些网站上的虚拟集聚,其成员主要是大型企业的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或相关研究机构等。这些相关企业和机构通过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网站上的虚拟集聚,使其能与大企业进行合作,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利用形成互补、协同与合作的关系。同时这些成员之间能够保持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构建虚拟产业集群的前期准备

  (一)目标选择

  共同目标是任何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虚拟产业集群也不例外。虚拟产业集群必须在共同的目标下安排实施战略所必须的资源、协调各方主体的经济行为。其主要目标有:提升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共享与机会响应和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

  (二)模式选择

  虚拟产业集群的模式主要有自组织集群和他组织集群。

  自组织集群。如果虚拟产业集群是适应市场变化,竞争的需要,企业组织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这个虚拟产业集群就是自组织集群。

  他组织集群。他组织虚拟产业集群是指在外界的干预下形成的虚拟产业集群,比如由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等中介结构为发起者的虚拟产业集群、以社会研究机构与团体为发起者的虚拟产业集群等。

构建虚拟产业集群的具体过程

  (一)机遇识别。

  机遇识别是虚拟产业集群构建的出发点和基础。市场机遇的识别包括价值性分析、时间性分析、约束性分析和风险性分析。对于市场机遇的价值性分析,可以帮助判断该机遇的利润率和对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对市场机遇的时间性分析,可以加深虚拟企业成员对实效性的认识,从而间接提高生产效率;对市场机遇的约束性分析,可以从资源、产品的成本、交货时间产品质量服务等各个方面来判断机遇对本企业或集群的可行性;市场机遇的风险性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判断该机遇的成功和失败的概率

  (二)伙伴选择。

  虚拟产业集群构建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识别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任务的分布式成员企业的集成过程,通过对实现机遇的任务进行分解,并通过细化该任务的实现过程,建立基本任务与资源的对应关系,形成资源需求,完成候选伙伴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然后在合作网或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识别、评价具有完成各项子任务的资源的企业,根据并行工程原理形成多个候选企业组合;第二阶段是组合优化过程,根据实现市场机遇的约束条件进行资源优化重组,以形成最佳的企业。

  (三)结构设计。

  相对于单一企业而言,虚拟产业集群的结构设计更为复杂,因而需要谨慎行事。虚拟产业集群的设计要根据商务运作规则、项目目标,与合作伙伴共同协商来确定信息与数据传递、物资流动与零件供应、资金流动与支付的方式、路线等。

  (四)合同签订。

  一旦确认加盟企业和集群结构,需要与之签订相应的协议,包括规定双方应该遵守的章程与法律条款、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享受的权利。当虚拟产业集群创建或者有新成员加盟后,就将其有关信息存入数据库中,并根据成员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

虚拟产业集群的运作保障

  (一)技术保障

  1、实体设施。虚拟产业群总部的重要实体设施就是以服务器为代表的网络实体设备,同时包括PC电话以及传真等,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也要求其成员企业在实体设施上具备一定的基础。

  2、软件系统。软件设施建设是虚拟产业群顺利运作的核心,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软件应用系统工具,主要是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与网站设计开发;二是技术执行的机制设计,由于不同成员企业采用不同的软件应用工具与平台,将会带来成员之间特别是构成虚拟企业伙伴成员之间数据传递与信息共享的障碍。因此,在构建虚拟产业群信息结构模型时,可以确定CORBA为成员企业的Internet通讯接口协议与STEP为产品数据交换标准。

  (二)信用保障

  1、正式制度。虚拟产业集群的约束制度通过强制力来规范集群企业的行为,是集群健康运行的基础,良好的约束制度应当包括:虚拟产业集群的运作规章,明确各方在集群中的权力和义务;对成员知识产权投资和核心能力保护规定;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原则;成员违约责任的规定,提高成员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

  2、非正式制度——合作文化建设。合作文化是合作经济运动中积淀下来的关于合作经济的知识、价值,或其他影响人们合作行为的因素,是人类合作经济知识积累和筛选的过程。国内外合作运动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第一,重视合作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政府、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各种非政府组织、包括现有虚拟集群在这方面的功能,使虚拟集群的知识、价值在人们中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第二,“干中学”。虚拟集群组织通常是从一个不规范的合作小组开始,逐步发展壮大为规范的产业集群,这一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也是社员熟悉合作制度、培养合作习惯的过程。

  (三)协调机制

  为了达到共同和各自特定的目标,虚拟集群成员之间在协作中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动行为。各成员企业之间需要随着互动的深入遵循一系列的规则和惯例,从而约束和影响成员企业在虚拟集群中行为。所谓机制就是这些规则和惯例的总和,虚拟集群的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目标机制、信任机制和群体协商机制、激励机制等。

  1、目标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机制对虚拟集群的协调管理十分关键,如果在组建阶段,就与成员企业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自的目标任务,那么对虚拟集群的运作是十分有利的。有了目标分解和任务规定,对协调工作来讲就变成了为满足目标任务的实现而采取的组织间的管理措施,即实现目标管理

  2、群体协商机制。群体协商机制是指群体中的各个成员通过协商的方法来解决群体中的冲突,达到决策的目的。虚拟集群的由多成员企业组合而成,难免在相互协同工作中产生冲突,群体协商机制是实现协调管理的又一种机制。

  3、激励机制。合适的激励机制会使虚拟集群各阶段能按照总目标一致行动。虚拟集群实现协调最大的障碍就是每个阶段利益没有得到公正的分配。合作关系中强势一方的管理层必须对激励机制高度重视,对利益分配进行协调,确保各阶段协调后的利益分配的公正性。www.tjEmh.com.cn

  (四)服务保障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虚拟产业集群的运行还依赖于一个由物流及其实现机构等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的物流体系物流企业应积极利用EDI、互联网等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将有形的物流体系与无形的网络结合起来,实现市场的无限扩大和网上交易的无时空限制;同时应加快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同时,应积极培育第四方物流,保证各种要素在虚拟中小企业集群的各节点之间快速、顺畅地流动。

我国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虚拟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真正的主体应是众多联系密切的群内企业,政府只是充当“配角”。因此,政府在制定虚拟集群发展政策、发挥对虚拟集群发展的支持作用时,关键是要有一个准确的职能定位。政府在虚拟集群发展过程中,应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制定各种政策,为虚拟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实施手段上,避免或减少直接的行政干预,要积极引导,并对危及集群自身发展的行为加以规范。这些具体的政策包括:

  1、根据国家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制定促进虚拟集群发展的集群规划。

  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做好宏观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发展虚拟产业集群的主要方式也必须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政府首先应该认识到虚拟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国家及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国家与区域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有意识地提出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

  2、打造有利于虚拟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

  虚拟集群说到底是产业链、价值链上企业的空间聚集。这种聚集现象的发生必须要有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作支撑。因此,政府可以创造和提供良好的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吸引企业在一定虚拟空间内的聚集。

  3、促进我国信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信任体系是虚拟集群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此,一是要打造高信任度的区域政府,为整个社会信任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定的基础;二是加强成员企业之间的信心沟通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三是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企业信誉管理体系,并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制度化的信任体系。用强制性的方式明确成员企业的行为;四是应加快网络信任体系的建设,解除企业关于网络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宋昱雯,于渤.虚拟产业集群组织模式探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
  2. 2.0 2.1 2.2 李斌,韦传勇.虚拟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04)
阅读数: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