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
目录
|
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它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时时处处考虑环保、体现绿色。
可概括为“5R”原则:
(1)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
(2)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
(3)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用“绿色标志”
(4)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5)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与传统的其他管理理念相比,绿色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综合性。绿色管理是对生态观念和社会观念进行综合的整体发展。
(2) 绿色管理的前提是消费者觉醒的“绿色”意识。
(4) 绿色标准及标志呈现世界无差别性。
在进行绿色管理过程中,除遵循一般的企业管理原则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以外,还要以下原则为主:
(1)全程控制原则。
目前,企业大多只注重于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而对产品在发挥完使用功能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则缺乏相应的管理。因此,实施以产品为龙头,面向全过程的管理是绿色管理的原则之一。
(2)双赢原则。
即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冲突时,必须追求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方案。这就是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时这一原则表现为彼此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的相互做出的一定程度的妥协,而不是双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
(3)保护性原则。
实施绿色管理的企业,不但应该做到自身不破坏环境,而且应该向企业的员工和社会公众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积极参与社会和社区内各种环境整治的活动,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
(1)建立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认同、遵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风尚、制度法则、精神面貌等,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价值观。绿色企业文化既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
(2)制定绿色管理战略。
绿色经营战略是企业根据企业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理念,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和长远上考虑成长目标,明确成长方向,并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制定绿色战略是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实施绿色管理,避免一朝一夕短期行为,使绿色管理变成企业成长有力、持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的保证,是企业采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措施的纲领。
(3)发展绿色组织结构。
绿色管理不仅需要全体职工有绿色意识,还需要有有形的具体的职能部门来履行绿色管理的职能,需要设置相应的计划制定部门,执行部门,以及监督部门。例如,在企划部门中设立绿色环保规划处,绿色认证研究部门,设立产品质量环保成效监督部门,绿色产品研发部门,绿色技术研发部门,绿色市场开拓部门等,使企业形成一个绿色管理的网络。
(4)实行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包括材料选购、生产工艺设计、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等内容,即进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要实现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并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或最终消除。
(5)进行绿色采购。
产品原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地不破坏生态环境,选用可再生原料和利用废弃的材料,并且在采购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包装物等。
(6)研究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贯穿于绿色生产的始终,是绿色生产的关键所在。企业应最大限度地研究并应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生存而使用的各种现代技术和工艺方法。
(7)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的综合实施过程,也是绿色管理的重点。
(8)发展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绿色管理的一种综合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等。
(9)开发绿色投资。
企业应抓住机遇,投入绿色环保项目,发展绿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绿化程度。企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规模,应适当的开发新项目,增强企业实力,绿色投资可以作为企业绿色管理中的一个突破点。
(10)实行绿色会计。
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除了包括自然资源消耗成本外,还应包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以便全面监督反映企业绿色管理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11)执行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对企业现行的运作经营,从绿色管理角度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估,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为开展绿色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这样即可降低潜在危险,又能比较准确判断绿色管理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企业发现市场中的新机会。
一、绿色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绿色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不可能是以物本经济为理论框架、以生态与经济脱离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学,而应该是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理论等体现新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学。
1.生态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力求将生态因素纳人经济学的分析体系,研究生态因素与经济现象的关系,寻求经济活动与生态变化的良性平衡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人与自然关系论。生态经济学批判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立、分离的关系,强调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改变对自然的掠夺性的利用方式,以及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度,提高生态经济意识。
(2)生态与经济关系论。首先,在生态基础制约与经济发展主导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因此,经济的发展不仅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而且还必须遵循生态规律,以地球生物圈的承载能力为前提,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生态安全性与经济有效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兼容的关系。生态安全性使生态系统的运行得以保持平衡,其作为经济发展基础的作用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经济有效性原则要求发展经济时有效地而非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转;两者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下是兼容的。
(3)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表现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它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把经济的发展置于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坚实基础上。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重新审视和界定人和自然,个人与社会,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提出使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向之间的配置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同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预期目标,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大系统。
(1)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是建立在生态经济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价值理论,提出资源环境价值不仅有利于当代人目前的经济发展,更要有利于后代人的长远经济发展,使生态价值总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至于下降和大量损失,保证后一代人至少能获得与前一代人同样的经济福利。
(2)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财富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财富理论认为财富是由生态财富、人力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四大部分组成的;生态财富和人力财富对于现代经济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态财富是一个社会或国家与地区的最基本财富。
(3)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资源理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资源理论提出人类在分配资源和占有财富方面必须实现时空公平,不仅要保证资源在代内的公平合理配置,更要考虑资源在代际的公平合理配置,当代人不应为自己的发展与需要而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条件,要给后代人以公平利用资源的权利。
3.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理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提倡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身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益;强调不需要消费更多的物质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对于传统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不仅研究资本和劳动力的循环,而且还研究资源的循环。循环经济实行的是311原则: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人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二、新经济理论对绿色管理的理论贡献
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是符合新经济时代背景的新经济理论,既是对以物本经济为理论框架、以生态与经济脱离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也为绿色管理的理论成熟和实践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丰富的养分。
1.新的系统观与绿色管理的系统管理
新经济理论提出从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出发,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尽量消除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循环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企业是由经济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绿色管理的对象既包括传统的经济社会系统,也包括企业的自然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既有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目标,也有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管理任务既要协调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又要兼顾企业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
2.新的经济观与绿色管理的管理职能
新经济理论认为要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经济活动要在生态可承受范围内进行;实现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企业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既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支配,也受到自然生态规律的制约。企业的管理职能包括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方面,绿色管理除了谋求增强企业的社会经济职能方面的社会属性外,还要关注管理的自然属性,谋求增强企业的自然生态环境功能。改变企业社会经济功能不断强化而自然生态功能不断弱化的现状,寻求企业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
3.新的价值观与绿色管理的人本管理
新经济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资源不仅只供利用,而且需要维持良性循环;不仅只能开发,而且需要修复和再生;人的发展不仅只是通过对自然的改造来获得,而是更需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来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人本管理提倡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类的需要除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之外,还有最基本的生态需要;对于人类自身消耗环境质量的生态需要,过去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绿色管理的人本管理原理则是将人的自然生态需要与社会经济需要统一起来,自然生态需要是实现社会经济需要的基础,社会经济需要的满足受到自然生态需要的制约。
4.新的环境观与绿色管理的权变管理
新经济理论提出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因素,企业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的与其生态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企业不仅影响和改变着生态环境,同时也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等因素)、微观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以及企业内部环境固然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前景,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研究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上,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系统之上的复杂的开放系统,企业系统运行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不应被排除在企业经营环境之外。绿色管理的权变原理考虑经营环境与企业管理的关系时,必须将生态环境因素纳人其中。
5.新的生产观与绿色管理的效益管理
新经济理论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人、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企业绿色管理追求的效益目标,不仅仅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生态环境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应该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体。这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趋势。
三、绿色管理的经济学意义
1.绿色管理是生态经济学在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的发展
现代企业绿色管理是一次崭新的企业生态经济革命,标志着企业管理由传统的企业经济主义发展模式向现代的企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绿色管理是人们根据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所形成的一种绿色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所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而且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自觉协调企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2.绿色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微观实现途径
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要求人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建立新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和谐共处的关系,使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企业作为对经济、环境、生态、社会具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以及国民经济绿色化发展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单元和微观基础,不仅应承担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更应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追求企业利润和社会责任双重目标的统一,改变现行的纯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企业管理方式,通过实施绿色管理,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
3.绿色管理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应用形态
循环经济要求人们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为转变企业的发展观念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明确的宏观指导思想。在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企业内部建立“绿色循环”生产体系,完善资源、原料、能源的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在企业外部建立“生态循环”经营体系,建立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生产与消费的“循环经济链”,逐步建成循环型社会。
一、企业制定和实施内部缘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企业通过建立绿色管理模式,从绿色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结合去规范组织的绿色行为,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理进行全过程控制从粗放型的经挤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充分调动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满足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有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
绿色管理模式要求企业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实施此管理模式会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对污染进行预防。企业通过设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利用原材料和回收利用废旧物质,减少像排污费、罚款等环境费用,从而明显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扩大生产经营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注意的重点己逐渐从产品的质量转向了生存环境质量的好坏,即对企业组织的绿色行为越来越关注。建立绿色管理模式,可以满足顾客和利益相关方对组织的绿色行为的期望和要求。一个以清洁、绿色为口号的组织,在公众中形象必然很高。同时,对自己的环境事务进行管理的组织通常被看作一个有责任感的组织,并能鼓舞顾客和利益相关方对其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其市场形象,从而扩大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为组织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有利于企业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我国环保工作以往主要由政府推动,实施绿色管理模式后,企业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企业会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既规范了企业的绿色行为,提高了企业的绿色管理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整体形象和外在的提高。
因此,面对急剧扩大的绿色市场和绿色需求,企业只有迅速调整经营方向,实施绿色管理,才能赢得市场份额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企业内部绿色管理的建构
企业内部管理是企业作为管理的主体对企业自身内部实施绿色管理,它的内容相当丰富,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也多种多样,比如可以从管理过程上来研究,有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市场、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等。
本文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内部绿色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绿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价值观模式和各种观念文化形态的综合,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风尚、制度法规、精神面貌等,其中处于核J自地位的是价值观。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关键作用。它可以明确企业成长方向,确定成长目标的基础,是制定和实施企业经营战略,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提,是增强职工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关键取决于员工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是否具有绿色意识,同时企业还要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设计,研究开发人员的绿色价值、开发绿色市场、进行绿色营销等等。可以说,绿色企业文化体现在绿色管理的各个方面。
其次,制定绿色经营战略。绿色经营战略是企业根据其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理念,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和长远上考虑成长目标,明确成长方向,并制定实现月标的途径和措施。绿色经营战略是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实施绿色管理,避免一朝一夕短期行为,使绿色管理变成企业成长有力、持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的保证,是企业谋求通过实施绿色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的前提。
再次,设立绿色组织机构。绿色管理是要把持续发展观念融人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这不仅需要全体职工有绿色意识,还需要有有形的具体的职能部门来履行绿色管理的职能,需要设置相应的计划制定部门、执行部门,及监督部门等,使企业形成一个绿色管理的网络。
(二)建立企业绿色生产模式
绿色生产是指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各个环节中,以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手段的一系列生产活动。
绿色生产强调的是对生产过程中“三废’的控制和处理以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绿色生产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设计制造等一系列活动,因此其中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技术,清洁生产等。
绿色设计包括材料选购、生产工艺设计、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重用及处理等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并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或最终消除。
绿色采购是指产品原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地不破坏生态环境,选用可再生原料和利用废弃的材料,并且在采购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例如采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包装物等。
绿色技术贯穿于绿色生产的始终,是绿色生产的关键所在,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生存而使用的各种现代技术工艺方法的总称。
清洁生产是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的综合实施过程,也是绿色管理的重点。清洁生产是将污染整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对排放的少量污染物进行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和处置,做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向社会提供清洁的产品。产品使用寿命结束时及时报废后能回收或处理后不污染环境。
三、建立企业缘色经营模式
企业绿色经营模式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企业根据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原则进行的绿色营销、绿色市场分析和绿色理财等活动。
1、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一种综合表现它是以维护生态平衡,重视环境保护为指导,使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与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绿色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营销过程中应注意搜集绿色信息,根据市场的绿色信息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现状生产顾客所需要的绿色产品。有了信息,企业家可以发现市场或潜在市场,企业可以生产更好的产品,更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市场,并提供绿色服务,鼓励绿色消费。要实现绿色营销需要构造一个绿色的营销组合,即开发绿色产品、制定绿色价格、建立绿色分销渠道进行绿色促销并提供绿色服务。争取绿色标志.特别是1501400认证,从而获得进军国际市场的“绿卡”。
2、绿色市场分析
分析绿色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状况,把握绿色产品市场的信息,是搞好绿色营销的前提和基础。绿色市场分析的主旨,在于要获得全面、准确和最新的绿色市场信息。对绿色市场分析研究来说,其决定性的研究内容包括:有关日益变得复杂的绿色市场消费需求的信息;有关绿色生产供给方面的信息有关绿色市场竟争趋势的分析;以及有关绿色生产消费的法令规章发展的最新信息等等。一企业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绿色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例如及时推出绿色产品以适应绿色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绿色供应链以适应政府的有关绿色法令等。
3、绿色理财
绿色理财是企业在理财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种成本,收益,需在原有财会模式基础上加以完善。绿色理财模式包括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投资等。
绿色会计是适应环境问题的需要和对传统会计修正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会计的内容除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外,还包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全面监督反映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绿色审计是指企业对现行的运作经营,从绿色管理角度进行系统完整的评估。包括危险品的存放,生态责任的归属,污染的估计,政府环境政策的影响,绿色运动讨企业的冲击,企业绿色形象的优劣等。
绿色投资是指企业抓住机遇,投人绿色环保项目,发展绿色产业,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绿化程度。企业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现有规模,应适当的开发新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绿色投资不失为企业绿色管理中的一个突破点。
由于绿色管理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因此企业必然要对实施绿色管理前后的企业进行考核和对比,以便及时掌握绿色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和效果,以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据此调整绿色管理的具体细节和方法。当然卜绿色管理绩效评价系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企业整体管理战略的调整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是一个动态系统。
绿色企业文化、绿色设计与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理财这四者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绿色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其中,绿色企业文化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制定了目标和实施策略,准备了实施的基础条件,绘制了绿色管理的全局蓝图。绿色设计与制造和绿色营销是绿色管理的核心,两者体现出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理财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起到辅助作用,并监督其实施。因此企业绿色管理模式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