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税源

(重定向自税源)

目录

  • 1 经济税源的概念
  • 2 经济税源的分类
  • 3 影响经济税源的因素
  • 4 经济税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 5 经济税源预测的分类和方法

经济税源的概念

  经济税源简称“税源”,即税收收入的经济来源,它主要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或往年累积的国民收入。

  经济税源作为税收收入的经济来源,其丰裕程度决定着税收收入量的规模,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不断地增长。经济税源的调查与预测,是对经济发展与税收分配增长变化关系的调查、研究、分析和预测,其目的是为领导进行税收分配决策和编制税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正确地开展经济税源的调查研究与预测,对于加强税收工作的计划性,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保证财政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税源的分类

  经济税源的分类,是按一定标准对经济税源进行划分归类,其目的是对不同税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研与预测,达到有效管理

  1.按税源的自然状态,可分为自然税源和再生税源

  自然税源是指自然存在的税源。如对资源征税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开发资源,就必须依法纳税。再生税源是指经过劳动创造后产生的税源。如对产品或商品征税。税源的大部分是再生税源。

  2.按税源的变化程度,可分为静态税源动态税源

  静态税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不大,可稳定地为税收分配提供收入的税源。静态税源是保证税收收入完成的基础条件。动态税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变化较大,不能稳定地为税收分配提供收入的税源。对于动态税源,应加强对其管理,使之朝着有利于扩大税源的方向发展。

  3.按税源可构成税收收入量占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可分为一般税源和重点税源

  一般税源是指可供税收分配的收入较少,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的税源。一般税源户指的是一些年度创造税收收入的总量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重点税源是指可供税收分配的收入规模较大,在全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税源。重点税源户指的是一些年度创税规模较大的大型企业单位。

  4.按税源的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税源和无形税源

  有形税源是指能看得见的税源。如产品销售收入、利润额、房产等。无形税源是指看不见的税源。如行为、专利特许权商誉等。

影响经济税源的因素

  (一)一定时期内经济政策措施对税源的影响

  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所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必然对税源产生重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制结构变化对税源的影响

  在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既有国有经济,又有集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等经济成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后者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即来自国有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的税收将不断上升。这些所有制结构内部构成比例及其发展变化等,对税源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经济税源调查与预测时,必须考虑这一变化,并取得这方面的详细资料。

  2.产业结构变化对税源的影响

  产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结构比例、工业和农业的结构比例以及农、轻、重的结构比例。一般来说,相对于农业和重工业而言,轻工业发展所能提供的税收占分配的比例较大。因此,制定税收计划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变化的影响。

  3.产品结构变化对税源的影响

  产品结构主要是指工农业产品、轻重工业产品和长短线产品结构。由于各种产品的税率不同,提供税收的多少有很大差别。因此,及时掌握产品结构的变化情况,对弄清税源变化对税收的影响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对税源的影响

  税收来源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的国民收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对税源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生产方面

  工业是创造国民收入的重要部门,工业企业的产值、产量、销售、品种、数量、金额、结构的变化情况直接影响着税收的增减;原材料供应、能源分配、运输能力设备及资金周转速度间接地影响税收的增减。税务部门应及时掌握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2.农业生产方面

  农业生产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总产量、收购量,以及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的现状和发展规划,农业科学技术的运用程度,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税收的增减。

  3.商业经营方面

  商业企业的商品零售额和商品可供量的趋势,社会消费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社会购买力的增减变化趋势,对税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价格方面

  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税收的增减,税务部门在制定税收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价格的变化情况及其对税源的影响。

  (三)税制变化和新税收政策措施对税源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改革,直接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变化。如税种的开征与停征、征收范围的调整、税率的调整、减免税措施的调整等,这些税收法令的变更是影响经济税源变化的直接原因。近年来,我国税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并将不断地加以完善,税收政策也将有较大变动。因此,税务部门对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措施的每次变化,都要及时组织经济税源调查,以利于税收的计划管理和征收管理。

  (四)重大财政措施和财务制度规定变化对税源的影响

  重大财政措施和财务制度规定变化往往影响税收收入,因此必须进行调研与预测。例如财政体制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改革,职工工资的调整,各项补贴、津贴制度的实施,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改变,以及会计法、成本法的颁布等,往往会使产品的价格、成本、利润发生变化,相应地引起税源税收的增减变化。

经济税源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经济税源调查是税务机关为掌握税源发展变化情况,观察税源变化趋势及其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调查。它是正确编制税收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组织税收收入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高税收计划管理和征收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工作。

  (一)经济税源的调查方法

  经济税源的调查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经常性调查专题性调查两种。

  1.经常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为了系统地掌握每个时期的经济税源情况而进行的常规性调查。这种调查,一方面须围绕税收计划编制、分配、考核、检查等工作进行,另一方面又要贯穿到日常征收管理、组织收入等工作中。经常性调查通过收集、积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预测趋势,从而掌握税源变化的 规律。

  经常性调查通常可采用定期、定点、定内容的调查方法。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建立重点税源调查报告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应根据本地区的经济特点,按所属征收单位的税源分布情况,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税源重点户,作为观察经济税源的基点,令其按期报送统一格式的数字和文字资料。对重点税源调查所取得的数据情况,经过加工整理,应按企业或行业、经济性质、税种,编制重点税源情况调查表,并建立重点企业税源资料档案。通过各种数据相比较,以便进一步掌握经济税源变化的动向。

  (2)建立经常性的互相提供资料联系制度。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或不同时期的统计资料是研究税源发展变化、编制税收计划的重要依据。经常性调查就是要及时地、全面地掌握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与计委、统计、物价等综合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横向联系,相互提供信息,收集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

  (3)定期整理汇总各项税收统计资料。税收统计是根据有关纳税资料并结合会计核算资料,对税收工作要求的主要指标定期地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税源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经济税源发展变化情况和趋势。

  2.专题性调查

  专题性调查是为分析研究税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者为检查税收计划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所进行的专门调查。专题性调查可以是一次性调查,也可以就某一个专题,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多项调查或多次调查。由于这种调查的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所以要求突出重点,反映问题及时,分析情况透彻。

  在实际工作中,专题性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1)普查。这是对经济税源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通过这种调查能达到全面系统掌握经济税源资料的目的。但由于这种调查工作量大,需要动员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一般不采用这种调查方法。

  (2)重点调查。这是在总体中选择少数企业或产品进行的调查。这种调查虽然对象不多,但由于是重点企业或产品,所以可以掌握大量重点的经济税源资料。这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经济税源调查方法。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或产品,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深入、具体的调查,从中揭示调查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到以点代面。

  经济税源调查除经常性调查、专题性调查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三结合”的方法,即重点调查与一般调查相结合,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相结合,内部调查与外部调查相结合,以取得比较满意的调查结果。但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资料,抓住重点,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经济税源的调查步骤

  经济税源调查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调查研究的任务。这实际是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一般是由税务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或根据某项税收经济措施加以确定。

  2.制定调查计划。这主要是确立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3.收集调查资料。经济税源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税务机关内部的统计资料和会计资料;二是计划部门、统计部门、被调查单位的资料。

  4.设计调查表格。这是一项智慧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问卷措词要恰当,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调查结果就会发生差异甚至错误。

  5.确定调查方法。这是经济税源调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税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6.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人员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法,亲自深入现场,实地了解;也可以采用采访法,到与调查对象有关的单位进行个别采访或召开座谈会集体采访,还可以根据需要拟定调查表式,由有关单位填报。

  7.整理调查资料。对于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应按照研究问题的需要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借以观察税源的分布及变化。

  8.提出调查报告。这是经济税源调查工作的总结,通常采用书面报告形式,但也可采用报告会形式,以便相互交流经验。调查报告的篇幅不宜过长,内容不要过多,文字力求简练,做到有数字、有情况、有观点、有分析、有发现的问题,又有改进的建议。

经济税源预测的分类和方法

  经济税源预测是从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税收来源的变动情况,进行科学的预见和推测。它是经济预测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预测,可以掌握经济发展状况对税源的影响程度,便于税务机关制定税收制度,调整税收政策,以保证税收计划的实现。

  (一)经济税源预测的分类

  经济税源预测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

  1.按预测范围,可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宏观预测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税务工作本身的变革趋势对税收收入进行的预测;微观预测是对某一具体税种、某一行业、某一纳税人进行的预测。

  2.按预测期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长期预测

  短期预测一般指1年以内的预测,如旬、月、季、年预测;中期预测一般指3~5年的预测;长期预测一般指5年以上的预测。

  3.按预测的性质和方式,可分为定性预测定量预测

  定性预测是根据调查资料对预测目标的未来发展进行定性判断,从而来估量税源变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方法。它主要依靠税务领导人员和专业人员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主观估计;定量预测是根据以往的历史统计资料,对影响税源的各种因素进行数量分析,从而推算税源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种预测方法。它主要靠大量正确的数据资料和应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在实际工作中,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应结合使用,才能使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二)经济税源预测的方法

  经济税源预测的方法可分为两种:一是定性预测,二是定量预测。现分述如下:

  1.定性预测

  定性预测是根据调查资料对预测目标的未来发展进行定性判断,从而估量税源变化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经过科学加工的主观估计。定性预测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领导人员意见调查法。这是指通过调查税务领导人员的意见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领导人员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具体做法是:预测人员将预测对象和预测目的要求通知各有关业务领导人员,各业务领导人员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准备好个人意见,然后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由各业务领导人员发表各自的意见,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最后,由预测人员集中多数人的意见,确定预测结果。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实用,可以从全局出发,做到预测及时,且预测成本费用较低。缺点是,如果领导人员对某些情况不甚了解,或者事先了解掌握的资料不全面、不准确,则易产生主观臆断,影响预测结果。所以,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在预测前,领导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有关的数据资料,这是保证预测质量的先决条件

  (2)专业人员意见调查法。这是指通过调查税务机关专业人员的意见,预测税收前景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税务专业人员所掌握的数据资料、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来进行。具体做法是:预测人员通过召开会议或采用书面的形式,把预测的目的和要求告诉税务专业人员,要求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和情况提出估计数字,然后,由预测人员按事先拟定表格形式进行汇总和整理,求得预测方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专业人员对情况比较熟悉,数据资料也比较切合实际的条件。缺点是,受税务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力影响较大,如果税务专业人员经验不足或判断力较差,则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预测结果。所以,领导人员在参考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尽量消除这些不利因素。

  (3)专家意见调查法。这是指通过调查在税务方面具有专长的学者、专家的意见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向税务专家分别征询意见,将专家的意见有组织地集中起来,形成尽可能可靠的统一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预测结果。其工作步骤主要分三步:①做好预测准备。包括确定预测对象、选定专家和制定调查提纲(或调查表) 等。②逐轮征询专家意见。即预测人员以匿名的方式逐轮征求专家意见,并将收集到的专家意见汇总整理,再作为参考资料寄发给每个专家,供他们分析判断,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多次,使专家们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③作出预测结论。即预测人员运用统计方法整理专家们的意见,最后得出预测结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个专家可以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互启发,预测结论比较切实可靠。缺点是预测时间较长,责任较分散。一般适用于对税源、税收总额和税政预测。

  2.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是根据以往的历史统计资料,对影响税源的各种因素进行数量分析,从而推算税源发展变化情况的一种预测方法。由于这种方法难以考虑复杂多变的各种客观经济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与定性预测方法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常用的定量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趋势周期预测法。这主要是利用比较长期的税源变化或税收收入实际统计资料,通过细致的分析,来判断其变化趋势,提出预测数据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把过去相当一段时期的税源变化或税收收入统计数据绘成趋势图,在绘制过程中,如果发现个别或不正常的因素或数据,应予以剔除。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就可以找出其规律,并由此推算出未来的预测数据。采用这种方法,必须占有全面的、大量的、较长时期的数据资料,否则,就会失去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2)移动平均法。这是应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求平均值,并通过不断引入新的数据来消除引起激烈变动的某些因素,以修改平均值(即预测数)的一种方法。

  (3)加权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把以往不同时期对未来的影响等同看待而加以平均化是不够合理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则可以克服移动平均法的这一缺点。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根据以往各个时期实际资料数对预测数影响程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权数,如近期资料与预测期接近,对预测数的影响较大,就给予较大的权数,而远期资料对于预测数的影响较小,就给予较小的权数,然后进行平均,算出预测数。这里所说的权数,就是一定的系数,用以表明影响程度的大小,它一般根据预测者的经验来加以确定,但各资料期权数之和必须等于1。

阅读数: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