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业务管理(Social Security Profession Administration)
目录
|
社会保障业务管理是对社会保障管理的具体执行,即在社会范围内统筹、调剂社会保障基金,对社会保障对象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提供一系列必要服务的过程。
社会保障的具体业务应由社会各方的代表建立起的社会保障业务管理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负责实施。社会保障的经办机构也称执行机构,属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具体办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和管理,开展对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服务。我国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是1988年以来建立的,名称统一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至2001年,全国有社会保障经办机构3500个,工作人员近6万人。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主要业务包括:①社会保险登记;②社会保险档案管理;③社会保险申报;④社会保险缴费;⑤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险费分账管理、收支两条线管理、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监督审计、统计、报表等);⑥社会保险监督、检查,报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进行行政处罚;⑦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事、财务、教育等管理。
社会保障业务管理是一个大的概念,如果按社会保障项目划分,具体可分为养老保险业务管理、医疗保险业务管理、失业保险业务管理和最低生活保障业务管理等。由于各项社会保障项目在管理对象、基金模式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在业务管理方面也各自形成一整套体系。如果按社会保障基金流程划分,具体可分为社会保障缴费管理、社会保障给付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等。
社会保障业务管理通常要经过六个环节,即:缴税(费)核定、税(费)征集、缴税(费)记录处理、待遇审核、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一)缴税(费)核定
及时建立和调整所辖地区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为保证社会保障税(费)收、支的准确性,单位和职工基础资料应全面、翔实。
(二)税(费)征集
根据缴税(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整理、掌握单位开户银行、账户名称、账号、联系人、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并与单位建立业务联系;及时了解社会保障税(费)征集落实情况;对于符合缓缴条件的单位,按规定办理缓缴手续,并要求缓缴单位制定出补缴计划;向本部门和有关领导报告社会保障税(费)征集情况,提出加强社会保障税(费)征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缴税(费)记录处理
在计算机中为每个单位和职工建立基础档案库,及时建立职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将实际征集到的社会保障税(费)按规定分配到各项目下,记载职工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际支出情况,计算和登记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本息和职工缴税(费)年限。
(四)待遇审核
根据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和社会保险有关法规、政策,逐项予以审查、核准社会保险待遇。对医疗保险,需审核其出具的医院有关证明和费用结算手续;对工伤保险,需审核其出具的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工伤通知书及劳动鉴定结论证明。根据有关政策,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待遇标准予以审核认定;定期调查离退休(职)人员及享受遗属津贴人员现状,定期审核、调整其应享受的待遇标准。
(五)待遇支付
编制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人员名册与台账,确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人员社会保障待遇的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按确定的时间办理支付手续,通过银行或其他方式,将应支付的社会保障待遇发给享受对象,对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六)基金会计审核与财务管理
根据会计制度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定期汇总记账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后登记总账,并将明细账和总账核对,无误后进行结账;按照《会计法》要求,妥善保管、发放、收回、销毁各种结算凭证,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财务管理资料;年终,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测,分别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和决算草案,报有关部门审核备案;制定本单位内部基金的服务管理制度,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