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碳货币是指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会在 “碳本位”上重建,即让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继黄金、白银、美元之后的另一种国际货币基础,将碳货币发展为一种新的超主权货币。
一般来说,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起源的分析,充分认识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含义有两点:一是货币具有商品的属性;二是货币与普通商品有本质的区别:使用价值。因此,考察碳信用能否充当一般等价物,自然也是基于其是否具有商品的属性,即交换价值的属性和是否具有区别于其它普通商品的先天特质这两点的考量。
1、碳货币的商品属性
上到国际层面《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条约、协议签订的强制减排,下到各国对该国各产业限制排放各种法律条列,一系列的强制性规条造就了碳排放额度的稀缺性,同时产生了规范市场与非规范市场上对碳交易的需求,也就是交换价值。现在,无论是3种减排机制的巨大交易量,还是二级市场上自发交易的发展趋势,碳信用的交易情况都是成功的。在这些交易市场上碳信用被作为商品在买家与卖家间一次次易手,买卖双方各取所需。碳排放权已经具备了商品的一些属性,因为碳排放权既能够在现货市场进行交易,也能够在期货市场进行交易;而且,在供求关系上也可以由不同碳信用种类的价格涨落反映出来。在碳交易机制下,其价格信号功能引导经济主体把碳排放成本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促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随着碳市场交易规模的扩大,碳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碳排放权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
2、碳货币有别于普通商品的特殊属性
从一般等价物的定义就能看出,如果想成为一般等价物必须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首先,每单位的碳信用具有同质性,这是碳信用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属性保证了交易双方的平等性,并且保证了碳信用具有无地域、形态等差别性而拥有广泛的适用性,是促成广泛交易的重要原因。其次,是可计量性。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可以进行计量。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科学站点可以对各国、各产业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控,因此碳信用具有数量特性。最后,碳信用被大众所接受。综合以上3点来考察碳货币的属性,有理由认为,碳货币可以充当合格的一般等价物。
3、碳货币的信用属性
除此之外,碳货币在拥有商品属性的同时,还拥有信用属性。一般能拥有信用属性的商品都不会是实实在在的商品,碳信用正因为其不像黄金、不像石油等商品真实存在仅具有无形属性而具有信用属性。因此,这意味着碳信用可以更为灵活、方便地被使用与交易。
碳货币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对二氧化碳排放权进行交易成为一种具有完整流通域的货币。它是在全球碳交易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碳交易模式源自《京都议定书》,它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继黄金、白银、美元之后的另一种国际货币基础。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一般要从计价和结算货币开始,特别是其与国际大宗商品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往往是货币崛起的起点。历史上的“煤炭—英镑”、“石油—美元”,明晰的演绎了一条国际主权货币在能源贸易中的崛起路径。随着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放大,碳交易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碳交易的计价结算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币职能,将对打破美元霸权地位、促进货币格局多元化产生影响,碳交易市场将成为助推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绝好契机。循此规律,不难发现,在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目标模式的未来,新的能源崛起将超越以往的单一能源主导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以低碳为特征的新能源组合和新能源利用模式的协同崛起。碳信用交易,正是连结新能源组合和新能源利用模式的核心。在未来货币格局演变中,与碳交易标的的捆绑程度,将决定该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的重要条件,而捆绑的起点仍是标价权。
目前,无论在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还是项目市场,欧元都占据着相当大比例的使用空间,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碳货币已经为欧元地位提升带来新的助推力。实际上,伴随各国在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提高,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碳交易,提升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加速走向世界主导国际货币的行列。日本试图使日元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三货币,美国更是不会拱手让出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美元会借助既有的石油定价权成为碳货币,如果美国国会最终通过瓦克斯曼-马基法案形成立法,美国今后将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也为自己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领导者打下重要基础,美元在碳交易领域的话语权将大大加强。英镑、澳元、加元、韩元等都具备提升空间,这些国家都试图将本币与碳交易挂钩。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对重建全球货币体系呼声很高,“美元本位制”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诸多内在缺陷。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提出了建立一个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各个层面认同度最高的领域和方向。碳信用交易的兴起和与之相关的低碳能源的巨大市场前景将是助推货币多元化格局的绝好契机,也必将对世界货币体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碳货币的崭露头角和大行其道也许只是个时间问题一旦碳货币体系建立起来,碳货币的储存和占有程度就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碳本位下,提高碳储备的方法必然是提高低碳能源比例,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单位碳货币的经济产出,以此节约更多的碳货币,充裕的碳货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反之,经济落后、碳排放强度高的国家,必然就成为碳货币的求购者,从而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成本。
CDM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增强对国际碳货币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发达国家通过CDM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碳减排.从而获得碳排放权。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碳信用的储备能力,为未来应对国际碳货币体系奠定了基础。
我国是CDM项目大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能效提高领域、甲烷回收利用项目和煤层气开发等方面发展很快。在未来全球碳货币体系下。CDM会以更加灵活的形式联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交易,使发展中国家通过诸如CDM等机制在全球碳货币格局下受益。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但同时由于技术、设备、劳动力等因素,实施减排项目的边际成本较低.同时中国具备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因此,在国际碳货币形势下,减排的融资渠道将更趋多元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能源结构优化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在未来国际碳货币体系下。我国出口的比较优势必然受到重挫,因为价格优势很可能被购买碳货币所抵消。我国当前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以应对国际碳货币发展潮流。
①积极加入到国际碳货币体系的构建中。
碳货币化是大势所趋,欧盟和日本都在积极推动,其目的除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外,同时还试图获得国际碳货币的发行权。目前,欧元是国际碳交易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美元和日元次之,澳元、加元等货币都在不断提升碳交易的影响力,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利用碳交易来扩大本国货币的国际交易和结算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碳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当前是CDM项目的卖方大国,要抓住机遇,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
②建立中国碳金融体系。
我国需要积极构建碳金融系统。迎接即将来临的全球碳货币。全球范围内的碳金融业务及其衍生品突飞猛进,而我国却发展较慢。首先要建立国际碳信用市场和国内金融体系的利益协调和传导机制。国内需要将国际条约、谈判和动态及国际碳信用市场变化与国内金融政策设计结合起来,建立碳信用利益协调和传导的机制,使得国内气候变化各方利益涉及者逐渐适应碳信用在全球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气候变化国际金融援助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我国需要针对国际资金建立鼓励制度和资金渠道,以积极应对今后以大额碳信用形式出现的国际金融援助。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应该推出各式各样适合我国国情的碳金融衍生品,并且积极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接轨。
③加快健全和完善碳交易市场,使人民币在碳信用的计价和结算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已经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仅有少量的自愿性减排交易。同时。我国每年通过CDM的减排量非常巨大,但对于碳排放定价却没有影响力,完全接受国外买家的定价。因此,中国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调动国内企业投资于CDM项目的积极性.鼓励企业进行自愿性减排和碳交易.提高国内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并且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中国碳交易逐步影响国际碳市场定价,最终确立中国在国际碳货币中的地位。
④积极发展我国的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将碳排放纳入到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中,试行碳排放强度考核制度,为今后可能出现的碳货币体系做好储备。
发展低碳经济和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是我国环境发展战略方针,对改善我国环境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在未来国际碳货币体系中储存财富。逐步实施碳预算制度,将低碳经济发展定量化地融入经济预算和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利于我国经济体系面对未来国际碳货币体系的灵活调整和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