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

周小川
周小川——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目录

  • 1 周小川的简介
  • 2 周小川的主要作品
  • 3 周小川的风格
  • 4 参考文献

周小川的简介

  周小川,汉族,江苏宜兴市人,出生于1948年1月29日,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市第八中学,197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修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媒体将他同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以及原商务部部长吕福源并列为温家宝“内阁”的“四大财经官员”。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建南之子。2009年3月间发表系列论文,阐述金融危机中,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摆脱美元主导,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

  1968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5年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许多经济课题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至1987年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至1989年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1986年至1991年间还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1991年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1991年至1995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1995年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1996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1997年7月任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8年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0年2月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2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委书记。2003年1月任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6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共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周小川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兼职教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担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外贸学会顾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软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理事会理事、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学会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周小川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作十余部。《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一文获199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 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一文获1997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在G20峰会召开前夕,3月23日,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提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此文引起了国际性轰动,反响十分热烈。这是一个关系到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话题,值得全球思考。随后,2009年0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9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正式提出创立超主权货币

周小川的主要作品

周小川的风格

  关于周小川的风格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香港媒体已有评论。香港媒体援引一位权威人士的话说,货币政策与行长的个人风格有密切关系。而周小川行长在业内被认为较具国际化观念,因此他在尊重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可能将更注重内地金融业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该媒体又同时指出,行长的更替不会引致内地货币和金融政策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些政策仍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但在此基础上,一定要考虑到行长个人的特点,方能对未来内地货币金融政策的发展形成一个准确的基本判断。

  不管任何职位,周小川的经济学家的本色却始终一览无余。他的讲话,不是八股味十足的官样文章,也不是言之无物的口水话,更不是哗众取宠的花样文章,而是富有理性色彩和专业水准的讲课。

  周小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英语很好,许多学术论文是在国外会议上用英文宣读或发表在国外有关学术刊物上的。正因为如此,他能很好地学习国外的东西。而且,作为一个学者,在交流时,更能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收获自然就多。

参考文献

  1. 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
  2.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阅读数: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