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Auditors)
目录
|
审计人员是指在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中,执行审计业务的人员,包括国家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独立审计人员。
我国的审计人员包括国家审计人员、社会审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三类。
国家审计人员:是指审计机关中接受国家委托,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也即是审计"公务员"。国家审计人员本质上是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权,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
内部审计人员:是指在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以及在部门、单位内设置的专职从事审计事务的人员。
独立审计人员:是指在社会审计组织中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的执业人员。我国独立审计人员主要是注册会计师。
审计职能的日益完善和审计地位的日益提高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培养造就一定数量的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是实现审计工作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保持长久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1.要有道德素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敢于执法,做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卫士。
2.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处理法规条文与事实的适用,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3.要有职业敏感。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为什么有的人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有的人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其原因在于个人对问题观察的敏锐程度,这种敏感性要有长时间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在敏感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问题,关键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即从哪方面着手可以有效地取得对问题正确判断的依据。
4.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需要从微观层面进行甄别,更需要从问题的宏观层面进行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对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研究,能够把握审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在统筹分析基础上才能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做到对问题准确的处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5.要有沟通协调能力。审计工作要上水平,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功底和政策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审计与被审计对象、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与这些单位关系协调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审计部门的形象与威信。作为一名普通的审计人员,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审计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做到不卑不亢,又不能简单地以监督者自居,要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不少重大问题的发现,不是就账看账查出的,而是通过与有关人员的交谈,从而发现了蛛丝马迹,查出隐藏的问题。
6.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字综合能力。审计调查报告、综合报告和审计信息,是审计成果的载体,反映了审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目前,审计部门上报的报告、信息普遍存在一个通病,即文章晦涩难懂,专业术语太多,数字堆砌,报告太长,就审计谈审计。要让更多的审计报告进入领导决策,提高审计地位,审计人员就要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变专业术语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1.要加强学习。现代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审计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因此要把学习作为提高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在部门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现代化的学习理念。要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学习制度 ;要实现学习载体创新,健全审计职业教育体系,针对不同职级、岗位和知识结构人员,不局限于会计和审计专业限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复合型人才教育,使审计队伍人员整体的知识结构层次应呈现一种多学科、多领域的状态,从而做到相互补充,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2.要加强激励。人力资本要实现其价值必须要在一定的激励机制的保障下才能完成。审计人员也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不断补充,才能更好地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最佳状态。要实现激励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突出学习绩效、工作实绩在干部奖惩、选拔作用中的份量;通过激励在审计机关中营造讲学习、讲实干、讲创造、比贡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为干部素质的提高选准持久的动力源。
3.要鼓励实践。在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的过程中,要引导审计人员树立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坚持实践第一的观念,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仅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学以致用,用而促学,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审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冲破现有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审计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深入挖掘审计成果,深化传统审计领域,拓展现代审计空间,通过实践,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是审计机关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绩效考核的原则、标准、程序和内容,有利于增强绩效考核的效度和信度、提高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管理手段,其实质是从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出发,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工作情况以及对组织的贡献程度进行评价,以提高审计人员成效,进而提高审计机关绩效,实现审计机关战略目标。
一、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的含义
绩效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果,也就是他们所完成的工作或履行职务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指影响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工作结果的行为、表现及素质等。
人员考核是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由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日常职务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以事实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目的进行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组织成员能力的目的。
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是指根据审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需要,以促进审计机关战略目标有效完成为目的,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结果、履行现任职务的能力以及担当更高一级职务的潜力进行的有组织的、尽可能客观的考核和评价过程。
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随着审计机关战略目标需要发展而相应的有所变化。具体而言,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的内涵就是对人和事的评价。它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对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素质能力及态度进行评价;二是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或工作结果,即其在审计机关中的相对价值或贡献程度进行评价。绩效考核的外延则是指有目的的客观评价。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从审计机关战略目标出发进行评价,并使评价之后的人力资源分配有助于审计机关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作为审计机关绩效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运用一套系统的、一贯的制度性规范、程序和方法进行评价;三是对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显示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以事实为依据的评价。
二、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与传统考核评价的区别
传统的考核评价一直是对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效进行管理的手段,一般由审计机关的人事管理层负责。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与传统考核评价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从涵盖的内容看,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更丰富。传统的考核评价更多的是强调审计人员考核的结果,而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着重强调了绩效信息的分析、审计人员绩效的改进与提升。
从实施过程上看,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更加完善。传统的考核评价也包括评价标准的制定、标准的衡量与信息的反馈,注重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效结果;但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在实施上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贯穿于审计机关执行政府职能的始终,具有延续性、灵活性,更注重审计人员行为与结果的评价。
从实施结果上看,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更为广泛。传统考核评价的结果强调权威性,管理层利用其结果更多的与审计人员的奖惩挂钩;但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多地是用于开发审计人员的潜能、培养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以提高工作绩效。
从实施的重点上看,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更强调从审计机关的战略整体出发。传统的考核评价标准更多的是以单个审计人员为基础,强调“衡量”或考核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效;但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更多地强调从整体、战略角度出发,强调“衡量”的过程——审计人员与管理层的沟通。
三、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的作用
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作为审计机关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控制、开发、激励和沟通作用。
第一,绩效考核可以将审计人员的工作活动和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绩效考核首先要明确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根据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来确定审计人员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绩效考核的标准就是审计机关所期望的行为和结果,就是审计人员努力的方向。绩效考核能够将审计人员的工作活动和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绩效考核审计人员能够更好的认识审计机关的战略目标,改善自身的行为,从而不断促进审计机关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绩效考核有利于了解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调动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把工作做得更好。这不仅是审计人员认定其自我价值的需要,审计人员也希望通过提高其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来提高其获得晋升的机会。
第二,绩效考核可以促进对审计人员的进一步开发,使他们有效地完成工作。绩效考核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审计人员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这种能力,提高工作业绩。在绩效反馈过程中不仅要指出审计人员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找到绩效不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审计人员已经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优点来为其制定培训、开发和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帮助审计人员制定新的目标以取得更高的绩效。
第三,绩效考核为管理层和审计人员之间建立了正式的沟通渠道。绩效考核为审计机关管理层及其下属的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机会。考核不仅是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行为和结果进行讨论审查、制定计划、克服在工作绩效评价过程中所揭示出来的低效率行为和强化已有的正确行为,而且利用这个机会,管理层还可以及时正确地了解审计人员的思想状况、工作状态、未来规划、困难等,同时也给审计人员定期讨论绩效和绩效标准的机会,可以使审计人员既正确地了解审计机关管理层的管理思路、计划、对自己的期望,以及审计机关对自己的真实评价等,也促进了管理层与审计人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力。
第四,绩效考核为审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大量的绩效考核信息。绩效考核的信息是审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基础,为审计机关绩效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提供服务,可以切实地保证审计机关绩效管理各项工作的科学性。绩效考核可以为审计机关甄别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审计人员,为管理层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审计人员的晋升、调配等。审计人员的绩效水平是管理层考虑人事调动时的重要依据,在晋升、调配等人事决策中,审计人员过去的工作表现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根据。
通过绩效考核,不仅可以为各项人事管理提供一个客观、公平的标准,而且会使审计机关形成按标准办事的风气,使各项审计工作能够按计划进行。对审计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控制手段,可以使审计人员牢记工作职责,养成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自觉性。
绩效考核的信息有助于建立审计人员的绩效档案材料,以便将来帮助审计机关管理层作出人事决策。绩效考核的信息为审计人员的工作调动提供理由和方向,为审计人员的培训确定内容,同时,也确定了再招聘人员中应该考察的有关审计工作方面的知识、能力、技能和其他品质。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实行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才能得到合理的比较,人事调动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四、审计机关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
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的内容及侧重点随着考核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潜力等方面始终是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
第一,工作业绩考核。对工作业绩的考核实质上是对审计人员工作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价和认定,也就是考核审计人员一定期间内对审计机关的贡献和价值。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既要考核量的方面,即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数量;也要考核质的方面,即审计人员完成工作的质量;还要考核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对审计人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即业绩考核是针对审计人员所承担的审计工作而言的,但是审计人员对审计机关贡献的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其所承担的工作完成的如何,有可能其所承担的工作本身就“无足轻重”,即使工作业绩很出色,对审计机关的贡献也未必会很大。因此,对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还要考虑到工作业绩以外的、更为深刻的内容。
第二,能力考核。能力考核是对审计人员从事工作的能力进行的考核。一般来说,能力的内容包括理解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对于一般审计人员,应该侧重理解能力和业务能力;对于技术骨干,应该强调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管理骨干,应该强调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时需要注意,由于能力是不可见的,很难加以量化,因此,通常要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这一外显的标准来间接地考察审计人员的能力。在工作分配合理、审计人员的能力与其职务相适应的情况下,工作业绩大体能够反映审计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能力的发挥常常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通过工作业绩来考察审计人员能力水平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否存在审计人员本人之外的客观原因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是否因工作岗位的变动使审计人员对新岗位的任务不熟悉;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以外,审计人员在自我开发、自我提高方面的表现如何。
第三,工作态度考核。从理论上说,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越强,其工作业绩就越好,对审计机关的贡献就越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个人能力很强但工作不认真的审计人员,其对审计机关的贡献远远不如那些能力一般但工作兢兢业业的人。所以,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还要包括对工作态度的考核。
工作态度包括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责任感和自我开发等。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考核者的主观性评价来考评,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通常只能由直接上级根据平时的观察予以评价。第四,工作潜力评价。审计机关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层除了要了解审计人员在现任职务上具有何种能力外,还要关注审计人员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审计人员是否具有担任高一级职务或者其他类型职务的潜质。同时,对审计人员潜力的开发也是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促进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考核审计人员绩效也包括对审计人员潜力的评价。
对审计人员潜力的考核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进行:可以参照“能力考核”的结果进行推断;根据审计人员的工作年限及担任各职务工作的业绩等表现来推断,这是一个综合反映审计人员工作潜力如何的指标;通过考试、测验和面谈等方式来进行审计人员潜力查证和判断;通过审计人员的受教育证明、培训研修的结业证明和官方的资格认定证明等判断其应该具有的潜力。但是,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实际操作过程中,以前三种方法为主。
五、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标准
确保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绩效考核应具备一致性、可靠性、合理性、可接受性和明确性等五个特征。
一致性。绩效考核是与审计机关战略目标一致的工作绩效系统,它强调的是绩效考核需要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种引导,从而使得审计人员能够为审计机关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这就需要绩效考核具有充分的弹性和敏感性来适应审计机关的战略形势所发生的变化。例如,随着审计机关将审计工作重点由财务审计向效益审计逐步地转移,绩效考核也应该随着审计机关的战略变化而发生变化,否则,就很难正确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
可靠性。绩效考核的可靠性是指考核者判定评价的一致性,不同的考核者对同一审计人员所作出的评价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条件是,考核者应该有足够的机会观察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条件。
合理性。绩效考核的合理性是指将工作标准和审计机关战略目标联系起来,把工作要素和评价内容联系起来,得出合理的工作绩效标准,以工作绩效标准为参照物,明确一项工作绩效完成结果的高低。工作绩效标准是就审计工作的数量或质量要求,具体规定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否可接受的界限。
可接受性。可接受性是指绩效考核所涉及的人是否能接受它,这里涉及到的人分成两个群体,一是绩效考核的管理者;一是绩效考核的对象,即审计人员。要使绩效考核工作可靠地进行,并提高考核效率,这不仅需要管理者投入大量的工作来保证绩效考核的正常运转,同时,也需要被评价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只有完全得到管理者与审计人员两个群体的支持,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证。
明确性。明确性是指绩效考核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一种明确的指导,即让审计人员知道审计机关对他们在工作上的期望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达到这些期望的要求。明确性对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绩效考核不能明确地告诉审计人员,他们必须做什么才能帮助审计机关实现其战略目标,那么,绩效考核就没有完成其战略任务,是无效的。如果绩效考核不能让审计人员知道其在绩效中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审计人员改善其绩效几乎是不可能的。
六、绩效考核的程序
审计机关绩效考核应该包括三个阶段:设定考核标准;以标准为依据对审计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审计人员,促进审计人员进行自我改进与提高。其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制定考核计划。考核计划是实施考核时的指导性文件。计划的内容通常包括:考核的目的、对象、内容、时间和方法。考核的目的不同,考核的对象也不相同。例如,晋升考核与年终考核的对象就有差别,前者通常只是在具备晋升资格的审计人员中进行,而后者则往往在审计机关的全体人员中进行。考核目的和考核对象又进一步决定考核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实施地点以及所选择的考核方法等。
其次,确定绩效考核标准。在考核计划确定以后,最为关键的一个程序就是要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考核标准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考核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如果没有较为客观的考核标准,考核者就无法客观地对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其次,如果考核标准制定的不合理,则考核结果和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之间就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考核的公正与公平。因此,根据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确定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的重要环节。
再次,实施考核评价。这一阶段是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阶段,考核者要在考核计划的指导下,以考核标准为依据,对审计人员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核,得出考核意见。这一阶段的工作往往是一个从定量到定性的过程,具体包括对每一项考核项目评定等级,并对其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对照审计人员的实际表现为每一个考核项目评分;最后,对各项指标的分数汇总分析,得出考核结果。
最后,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应用。这一阶段是绩效考核工作的最后阶段。在考核工作结束以后,审计机关管理层要将考核结果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馈给审计人员。这种反馈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绩效考核意见认可,即考核者以书面的形式将考核意见反馈给审计人员,若审计人员同意认可,则签名盖章;若审计人员有异议,可以提出,并要求上级主管或管理部门予以裁定。二是绩效考核面谈,即考核者通过与审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审计人员,了解其反应和看法,而绩效考核面谈纪录和绩效考核意见也需要审计人员签字认可。两种反馈形式中,绩效考核面谈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反馈方法。
一、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分析
1.审计人员的道德失范
多年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均主义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在工作中寻求个人利益被视为可耻的个人主义而加以批评,人们实际上不存在贫富差异,商业道德也并未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效率机制推动下,个人利益得到承认,勤劳致富受到鼓励,经济社会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审计人员对道德与非道德行为的界限认识不清,执业过程中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偏差。此外,竞争加剧和市场无序容易使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
2.政府部门的干预和保护使审计独立性遭到严重破坏
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时,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都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合办,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应该讲,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的初期,由政府部门帮助发起会计师事务所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才产十分有限,很难完全承担起法律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单薄”的会计师事务所挂靠于政府部门,让“挂靠”单位起到“保障”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会计师职业的较快发展。但由于挂靠单位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另一方面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投资者,会影响事务所的决策,分亨事务所的财务成果,因此,这种运作的结果,势必会损及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独立性。在实践中,各挂靠单位如财务部门、税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通常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指定企业到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审计,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在做出审计判断、出具审计报告时,会受到主管部门意愿的左右,审计的独立性便受到严重破坏。影e向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地位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的自律性组织,它的地位、权威和独立性会直接影响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3.以“公正”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审计机构正在遭受前所未有挑战
随着管理层对银广夏事件进一步调查,业界对银广夏反思深入,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首的中介机构已成为证券市场“黑幕”的新的关注点。投资者已明显对审计机构的公正性产生了怀疑,以“独立、客观、公正”为自己行业基本原则的审计师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性将不再是局部问题。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因为给银广夏提供了中介服务而成为本次打假焦点,但可以肯定地说,它并不是第一家造假也不是对市场影响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曾经为证券市场红级一时的绩优股湖北兴化、康赛集团、活力28、兴发集团和幸福实业编制‘绩优神话’的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证券市场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应比中天勤大多了,深圳中天勤会师事务所之所以敢于造假,在于湖北立华会计师事务所在连续给五家上市公司出具虚假业绩报表并未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仍然照样领取证券持业许可证。有此先例,会计师事务所敢于知法犯法的事情才会屡禁不止。人们此次将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当作向该行业展开讨伐的主攻对象,是因为它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与银广夏一起制造了这个“神话”,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背职业道德,公然造假的行为已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专业服务,目前已进入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应是审计师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离开了诚信、公正,谁还敢相信上市司公司的业绩报告,谁还敢真正地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这种混乱继续下去,证券市场的投机行为必将难以制止。
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敢于同上市公司沆瀣一气,为其出示虚假会计报表,一方面是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者会计师协会本来监管的重心就是查假、打假,但协会没有必要的手段确保其监管职能的落实;另一方面在行业规范上,我们过多的强调了行业自律和道德约束,而没有将其引入司法监控。
一位业内人士说,会计师行业竞争非常混乱,是该行业市场化运作的结果,许多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抢夺客户已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原立华会计师事务所主任说:“当你只剩下一个客户时,你是要保客户还是要原则?”也正是这种利益的驱使,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才铤而走险,按上市公司的要求粉饰财务报表,成为虚假年报的帮凶。但我们同意这种说法,我们认为当前的混乱表面上看是市场化带来的,但实质上是典型的“不充分市场”的结果。成熟的市场里,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保证提供公正的竞争环境,保证“优胜劣汰”的有序竞争。一个有竞争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依赖“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赢得市场不是以牺牲职业道德,诚信原则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来攫取利润,而那些帮上市公司作虚假账的会计师事务所,下场只有一个:关门。
二、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分析
1.构筑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部门,在维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声誉,提高其职业道德方面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近期颁布了三个重要的准则,它们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基本准则》和《质量控制基本准则》,这三个准则的颁布,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不口执业质量提供了基本的规范要求,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当然,现在所需要的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人员思想上的认同与身体力行。
目前,在中国审计人员的高等教育中,还未单独开立“职业道德”课,其他课程中涉及职业道德的内容也是一笔带过,很少有案例研究和相关讨论。在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审计人员的后继教育中也难见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我国高校教育和有关后继教育中设立职业道德课程已是当务之急,它将对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2.道德义务的履行,诚心规则的建立,必须依赖严格的法制化监管
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是市场经济国家,都要重视法制化监管。人都会追求自我利益,在追求自我利益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所以要让审计人员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除了刀口强教育外,还必须有严格的法制化监管措施和方法。要让他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较高的成本和代价。拿香港来说,一个助理人员本来没有注册会计师执照,去拉客户时,印了个名片,说自己是注册会计师,后来客户到香港会计师公会举报,这个人被判了一年刑。出一个假报告,给当事人造成损失,更要赔偿损失。在这种严格的法制环境下,做业务要步步小心,如履簿冰,没有一个严格的法制化监管办法,光靠自律是不行的。
3.将机会成本概念引人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中
最近,财政部召集一个《注册会计师法》修订研讨会,在会上,许多专业人士都认为要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赔偿责任,淡化行政责任,有限度地引入刑事处罚措施,事实上要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机会成本问题。如果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正正规规做业务,从社会上得到的激励要多,如果违规做业务,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所付的赔偿就多,在市场上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高,就会失去好的客户,这种监管机制较容易发生作用。
4.注重道德基础、道德关系建设
中国有句话“衣食足而知廉耻”,一定的经济基础是道德的基础,1992年在英国的一个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研讨会上,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接受了一辈子的教育,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在幼儿园学到不乱扔垃圾,要诚实、团结友爱,可见教育也是道德的基础,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积累,在30岁前更多的是积累知识,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道德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审计行业有其特殊性,所以也不可以过于强调经济基础为道德的基础。整个社会还是崇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成为道德的倡导者。政府赋予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职责,通过出具审计报告来维系社会的经济道德,注册会计师有责任维系道德。注册会计师行业终将走向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原始社会到未来社会都存在,道德基础、道德关系一直都是道德的主题,是建设道德应该剖析的。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法制观念。政治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审计机关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审计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到警钟常鸣。
2.加强业务培训。审计机关每年应安排一定时间和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对审计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法规,系统地学习审计、财税、微机辅助审计和WT0知识,提高业务技级。鼓励审计干部参加社会上的各种与审计业务相关的培训,坚持以骨干带全员,以重点带一般,以考试促培训的方法实行定期轮训,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审计干部整体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3.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质量的管理实行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每一个审计项目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从审计前的准备工作开始,严把质量关,把责任落实到审计组的每个成员。对工作扎实、细致,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现重大问题,查出大要案线索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工作马虎,应发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发现,或大而化之、就帐查帐、就事论事,没有把问题查深查透的要追究责任。对执法不严,拿原则做交易,发现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要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