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提出者是英国经济学家鲁滨逊夫人。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已有一批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皮古、斯拉法等,注意到现实世界既不是完全的竞争,也不是完全的独占,而是分散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区域”。但他们尚未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理论。鲁滨逊夫人尝试从独占着手进行分析。她发现,从完全竞争观点出发进行价值分析,绝不能容纳独占分析,而从独占着手进行价值分析,却能协调地容纳竞争分析。这是因为旧的理论把实际情况编排成列,其中,纯粹竞争为一极端,纯粹独占为另一极端,从而使给纯粹独占下定义很困难。本来,在一定的市场中,一种商品若是由若干生产者提供时,就是竞争:一种商品只由一个生产者提供时,便是独占。“若干生产者”或“一个生产者”都可以是确定的概念,但“一种商品”的概念则是不确定的。因为,如果把各种竞相满足某一单纯需要的物品都视为一种商品,那么每种物品都会有若干竞争的对手,而且每种物品最后都代表一种货币的用途,而这种用途也是一切其他用途的竞争对手,如果只把完全同质的物件归为一种商品,也会发生类似问题。因为从买者观点看,名牌与非名牌也是有差异的。由此可知,谁也不可能完全独占一种商品,所谓完全独占是根本不存在的。
鲁滨逊夫人的约定是:“每一个别的生产者都独占他自己的产品”,这就排除了给纯粹独占下定义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很多的个别生产者在一个完全的市场上出售一种商品,完全竞争的情形也照样存在。这种从独占着手并容纳竞争的价值分析,就是“不完全竞争”的基本含义。鲁滨逊夫人在提出基本假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基本原则:“个人将使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利得。”这一原则应用于生产,就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应用于生产因素的雇用方面,就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净生产力;应用于需要,就是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而在完全竞争的情形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劳动的边际净生产力等于工资,边际效用等于价格。这样,整个价值分析就成为一套逻辑严密、首尾相贯的完整系统。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以价值分析为主要课题,供给和需要是这个课题的两个方面。鲁滨逊夫人曾举例说:有两个人,其中一个给另一个一只香蕉,而从他那里取得一个便士。为何一只香蕉值一个便土而不是其他任何数额?研究过程应把这一问题分为两个新的问题:为何一人愿意以一只香蕉换取一个便土?又为何另一个人愿意为一只香蕉付出一个便土?这两个问题就是供给和需要。供(卖)方为何按他出售的价格出售他的商品,而不按任何其他的价格,一方面取决于他由此可以得到的代价,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为此所耗费的成本(在这里供方也曾是需方)。当卖者是多个时,卖者中的每一个都会根据合理和可预测的动机采取行动,都独立地做出决定并试图出售同样的商品。从需(买)方的观点来研究价格,供给的情况又是决定买者采取何种行动的重要依据,买卖或、供需双方的决定构成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对这种关系的研究是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不完全经济学的研究分为两大部分:
一、独占。它探讨销售原则。具体研究如下几个问题:1.分析决定单独生产者对其商品所定的价格的几种因素,即独占的均衡问题、需要的变动问题和成本的变动问题等,2.根据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探讨商品的供给曲线。鲁滨逊夫人认为,只要掌握独占利润对出售任何广种商品的生产者人数(家数)所发生的影响以及产业的产量变动对个别销售者的需要所发生的影响,便能在任何一定条件下分析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3.独占产量与竞争产量的比较,即分析当一个完全竞争产业中的独立生产者人数(家数)减为一个而其他因素维持不变时,对这个产业的产量所发生的影响。这一比较也为研究在不完全竞争中当竞售物品的企业在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机构时所发生的影响铺平了道路,4.价格差别,即研究一个单独的企业是否可以按不同的价柜出售相同的商品以及这种价格差别是否值得实施。
二、独买。它探讨购买原则,着重于从一个个别买者的观点导入价格分析,进面研究若干买者所购买的商品的需要曲线。由于在任何普通的市场中,买者的人数都比卖者多,因此,假定买者之间的竞争是完全的,远比假定卖者之间的竞争是完全的切合实际。研究购买原则是把完全竞争的市场的情况作为出发点。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还是一门专门探讨价值分析技术的学科,它的研究目的在于证明可以采用一种以研究个人决定为基础的技术去分析一种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并把影响个人决定的要素区分为供给和需要两部分,进而用几何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供给曲线和需要曲线。由于这样,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研究是比较抽象的,它只为经济学家提供理论工具和方法,并不直接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例如,人们想知道生产集中于少数企业是否会引起物价提高?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只能回答说:如果边际成本曲线平行于个别企业的产品需要曲线,价格就会维持不变。这种答复,对一般人来说的确是太抽象了,但对决策者和经济学家来说,却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理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