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资金配置管理是商业银行综合性管理,它体现了银行总体管理的思想。
商业银行处在高度竞争的状态中,银行按照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配置,力图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追求尽可能高的利润。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资金管理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主要采用资产管理的方法。
20世纪30—40年代,资金合用方法(Pool Funds Approach)是资金配置中普遍运用的管理方法。它的基本内容是:把存款和其他来源的资金作为一个概念化的资金集合库,然后在资金集合库中对资金运用按优先权排序进行分配。优先权的顺序为:(1)流动性资产;(2)贷款;(3)收益性投资。这一方法可用图表示。
在资金合用方法中,流动性资产由一线准备金和二线准备金所构成。一线准备金用来满足日常即付的可预期的现金和贷款需求。二线准备金用来满足短期(一年以内)但不是即付的或还可预期的流动性需求。贷款在资金分配中享有第三优先权,一旦两线准备金都满足后,银行资金就被分配在享有第三优先权的贷款上。贷款在为银行提供主要收益的同时,也从本身的偿还中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收益性投资在分配中属于最后优先权,在满足了客户合理贷款需求后的剩余资金,可以由银行投资于高收益的中长期证券。
资金合用方法在运用中暴露出了几个主要缺陷:(1)在决定资金分配顺序中,对每一优先权应占有的资金数量缺乏具体指导;(2)在假定每一单位资金按比例地投放在各优先权上时,没有分析各种资金来源的边际收益率和流动性的具体状况。
20世纪50年代,资金分配方法(The Funds Allocation Approach)作为资金合用方法的一种改进获得了广泛的承认。资金分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把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这些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Turnover)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的偿还期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那些具有较低的周转率的存款主要应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高的资产上;反之,周转率较高的存款则主要应分配到短期的、流动性高的资产项目上。因此,这种方法也被称为期限对称方法。例如,资本金一般不要求法定准备金,且周转率极低,这部分资金主要用来购置建筑物和各种设施。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较低,周转率也较低,银行主要用它们进行放款和投资于高收益证券,少部分用于准备金。活期存款有较高的周转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其偿还期被视为零,从对称原则出发,应主要分配用于一线准备金和二线准备金,少部分用于贷款。这些关系可用图说明。
资金分配方法的优点是,它通过对称原则来确定各种资金来源应保持的流动性的合理比重,从而减少银行对现金资产和短期证券的持有,提高了银行收益资产比重。
资金分配方法最主要的缺点是,该方法以周转率作为判断资金易变性的标准,不可能区分存款的周转率与最低存款余额之间的关系。例如,活期存款可能周转率高,却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活期存款的易变性高。实际上,在活期存款集合中,有一部分是相当稳定的。另外,它与资金合用方法一样,在资金管理中都属于资产管理的思想,即承认现有的负债结构和水平,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项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经营方针。
资金配置管理企业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谈到资源自然想到的是资源安全性、可用性、效率性。如何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发挥资源效率的关键所在,资金资源也不例外。企业资金配置管理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