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网络产业是指提供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硬件—软件”网络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同其他产业相比,网络产业具有产品信息性、生产和经营标准性、市场全球性、消费的规模性、高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等特征。
网络产业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有机结构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主要是指网络基础设施制造业,它为整个网络产业提供网络通信设备和网络软件技术。软件部分主要是指网络服务业,即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的形形色色网络服务。
网络业的高级阶段,是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内容产业为主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网络业分化出四个与此相关的产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信息技术产业,将包括所有的数字化终端设备;远程医疗、教育及电子商务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服务产业;通信业结合网络技术后将成为包括电子邮件、网络电话、网络会议等内容的新的信息通信业;还有就是信息内容业,这是网络文化产业的大本营。
网络产业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网络产业是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不具备条件网络不可能形成产业。
首先,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完善为网络产业的形成提供了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
从硬件来说,信息产业的发展,使的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按照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功能每18个月翻一翻,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计算机微处理器功能的提高使计算机完全有能力进行文字、图形画面和图象的处理,这样为网络传送信息建立了基础。此外,通讯技术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它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电脑连接在一起成为可能,卫星通讯和光纤通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按照英国学者维克托.基根(V.Kicon)的分析,网络产业的产生需要三大支柱:一是数字化支柱,通过重新安排1和0这两个数字,信息都依靠这两个数字的不同组合精确表达、迅速传递;二是光导纤维成为全球电话网主干线,信息传输容量和传播速度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三是计算机成本的大幅度下降,计算机价格的下降是网络走向普通消费者的前提条件,只有如此网络才可以迅速普及到一般消费者。
从软件来说,信息产业的发展为网络产业提供了各种系统软件和网络产业人才。现在上网所需要的各种软件都是在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网络产业人才都是既懂网络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信息产业长期发展培育的结果。
其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促成了网络产业的形成。
按照配第—克拉克理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和就业人数在占总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都呈现出逐渐向第二、三产业倾斜的趋势。特别是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还在不断的上升。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会不断的升级换代,不断的变动。产业结构的演变,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趋势加快了国民经济的服务化和信息化的进程。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传统的以物质和能量为中心的产业结构向以无形的信息的生产与服务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转变。国民经济因为产业结构的演变而出现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经济信息化和信息经济化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趋势下,信息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正如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一书中所说的:“世界已经离开了依靠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并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正是由于信息这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对于信息资源的争夺和开发便成了一个国家能否立足于世界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正是因为有了对信息的需求,所以才产生了各种信息传送的方法,比如说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等等,但是只有网络才具有信息传送的天然优势,这样网络产业应运而生。
再次,传统产业的信息化为网络产业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信息成为社会的战略资源以后,信息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开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门,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使传统产业部门的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原来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的生产方式。随着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大量地进入传统产业部门,传统产业逐渐信息化,走上了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道路。传统产业作为拥有最雄厚的物质基础的产业,其信息化的进程,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了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因为信息技术的进入使得生产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农业和工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为网络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在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依然十分低下,但是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整体人口很小的一部分。在美国现在已形成了帮助农民进行生产、消费、经营决策的完整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据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早在1982年至1987年的五年间,美国农户就购买了4000多台电脑及相应的软件,用于农牧业的经营管理。1984年,在美国使用电脑的农户只占3%强,到目前,电脑以在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普及。在工业方面,信息技术对它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甚至可以产生新兴的产业。例如在机电产品中,出现了数控机床、机器人、电子传真机等新品种。在服务业方面,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为网络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为服务业本身就包含有知识信息等因素,最重要的是教育、科研等部门,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了不小的贡献;另一方面,服务业通过吸收信息技术,使自己也不断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本身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最后,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直接促成了网络产业的形成。
网络产业的基础是网络,没有网络就不可能产生以网络为依托的产业。国际互联网络是冷战时代的产物,最早产生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开发的ARPANET。6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的人士认为一旦核战争爆发,美国五角大楼与美军各基地之间的通讯联系只要几颗炸弹就可以被摧毁,于是,他们提出了建立一个没有中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想,取消原来以五角大楼为中枢的连接方式,通过没有中枢的系统方式,每一个终端都可以通过许多站点连到其他终端以及五角大楼。到80年代中期,ARPANET、MILNET、NSFNET和其他一些网络联合,从而形成了国际互联网。1993年,美国政府的NII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信息高速公路热,标志着互联网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到现在,全球上网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从各国情况来看,美国上网人数最多,日本、欧洲国家等上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我国,上网人数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惊人,在1996年底,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只有2.4万台,上网人数只有10万人,到1999年7月,上网的计算机达到了146万台,上网的用户达到了400万。
网络产业从60年代的ARPANET产生到90年代完成商业化,形成产业,虽然仅仅用了不到50年代时间,但是它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不断成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特点、发展规模和方式。
按照我国网络用户的数量和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公司的发展程度,我国网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梯式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网络知识启蒙阶段,我国较早一批网民出现。
在这一时期网络作为一种新鲜和时髦的东西开始在中国出现。随着大众媒体对网络的不断报道和关注,网络作为从国外进入属于高科技的东西,我国大众开始对网络有所认识。由于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网络终端(主要是指电脑)、上网软件价格的昂贵,我国能够上网的所谓网民的数量是极其少的,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层和高校科研单位。
第二阶段是网民数量稳定增长阶段。
随着政府对网络这种新兴的传输方式的重视和我国网络企业的成长,网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网络的接入技术越来越便利,网络终端和上网软件的价格不断下降,电脑也不断升级换代,我国大众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媒体对网络的长期关注,使我国公众的网络知识和电脑知识不断增加,公众对网络的认识不断深化,上网越来越成为网民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国网民的数量迅速增长,但总体数量与我国人口相比仍然不多,与日本等国家网民的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相比,我国网络用户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而且,这一时期网络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门户、内容和电子邮件的交互式交往方面。广告商和交易商虽然开始介入,但此阶段网络服务的特点还是高度的免费性,网络公司没有盈利的可能。
第三阶段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加快,我国的网络产业进入初具规模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网络产业与传统产业开始相互融合,专项的电子商务开始发展,网络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我国政府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网络基础设施的状况得到改善,尤其是网络传输层的逐渐高速宽带化,上网的速度不断提高。基本上能够满足网民的需要,这样上网成为一种需要,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带动下,网络设备生产商得到巨大发展,各种网络设备的价格逐渐下降,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最为重要的是作为网络终端的电脑的价格从上层开始走向大众,对工薪阶层来说,买台电脑已经不是一种奢望。所以,网络设备的进一步廉价化促进了网民数量的增加。
这样在网络用户和网络生产商的相互推动下,网络产业初具规模。网民数量的扩大必定带来网络服务的进一步专业化,于是各种专业的网站和专项电子商务服务开始发展。
网络规模的扩大,网民数量的增加,使得网络这种新兴的媒体的各种优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由于各种传统产业开始纷纷触网,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与传统产业相关的网络服务业加快发展,原有的产业界线被打破,传统媒体业、电信业、出版业、教育业等开始与网络业构成新的融合。这样,随着网络对各种旧有产业的介入,原有的产业运做模式和管理模式被改变,互联网由于有效的降低资产的成本、提高运做效率和管理效率而迅速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核心。传统媒体的人才也开始向网络业流动,一时间投身网络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新取向。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信息得到了迅速而又及时的传播,使得各种生产力要素在信息的“粘合”作用下,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从而节约了社会资源,国民经济实现更好的良性循环。
第四阶段是网络产业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网民的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很大,上网已是公众中很平常的事情。电子服务普遍化,传统产业与网络产业融合扩大,网络服务的规模和种类走向全面性,网络模式开始取代传统的管理、销售和制造模式,网络经济高速成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增大。
第五阶段网络服务开始从一国走向全球。
这一时期的网络公司,迅速进行全球化的服务,抢占国际网络市场。著名的网络公司将全球资源通过全球化的网络吸收到自己的手里,网络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我国网络产业还是新兴的产业,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传统产业相比较,当然这仅仅指的是现在。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网络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
1.网络消费逐渐增长,潜力很大
所谓网络消费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消费活动。在网上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而且价钱也比一般商场的便宜。为适应网络消费活动,电子货币应运而生。所谓电子货币是一种适应网络交易活动、区别于传统货币和银行信用卡的虚拟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电子货币的出现,为网络经济的运行注入了润滑剂,给经济主体的行为带来很大方便,被认为是金融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企业做生意的传统方式,也使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发生了变化。对企业来说,在进行全球交易时,不必经过银行输入资金转帐就能直接相互收付资金,比通常经过银行系统要更方便快捷。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者在出门时只需随身携带一张信用卡大小的内嵌微芯片的塑料卡片即可,无需携带现金。这种电子货币通过“互联网络”把钱传给卖主,实现联机购物,它可以取代日常购物、吃饭或乘车所用的现金和支票。
1995年解决了网上清算的安全性问题以后,网络交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电子商务”。仅美国微软公司1996年的网上交易额就已达到5亿美元。到2000年,预计年销售额可剧增到100亿美元。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每年通过电子货币系统完成的贸易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我国的银行业也紧跟发展步伐推出自己的电子货币,如最早在98年推出的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和99年中国银行推出的电子货币,它们的出现大大加快了中国网上交易的蓬勃发展。
2.网络虚拟市场快速发展
由于网络市场的快速便捷,交互性强等优点,使得网络市场迅速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各国企业竞相上网。越来越多的公司直接通过因特网销售产品增强其竞争能力,如美国的DELL公司凭借其网上直销PC电脑策略,每天销售额高达600万美元以上。中国的联想电脑公司在其开通电子商务网的第一天,网上交易额就高达8000万元。
据统计在《幸福》杂志上的世界500强中已有50公司在网上发布广告。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将有25%的消费者在网上购物,50%的零售业销售额在网上完成,在未来5年内网上贸易额将达到5000亿美元(Inter Commerce,1999)。在日本和欧洲各国,各大企业为加强国际竞争力,同时降低成本,纷纷采取措施,快速进入网络市场,惟恐在这场争夺无形市场的战争中败下阵来。日本富士通计划全面更新连接世界各地工厂及办事处的经营资讯网络,以适应海外和库存资料通报等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欧洲10大铁路公司与英国拉卡尔公司和美国全球远程系统公司联手组成第一个泛欧光纤网络,为公司的进一步网络化铺平道路。此外,亚洲各国诸如东盟各国也奋起直追,不甘落后。
3.国际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的开发与建设逐渐完善
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实际上就是局域网,是网中之网。企业内部的这种小型网络是比较方便的,因为它既可独立成网,又可联结国际互联网络,可内可外,优越性极大。正是因为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反馈、技术数据的交流、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状况、产品库存量、售后服务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诸如美国的波音--麦道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德国的宝马公司、法国的犹齐诺--洛林公司、意大利的皮雷利橡胶公司、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等数以百计的大公司都已建立了内部网。
1995年10月,世界上第一家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的虚拟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在美国诞生。银行的营业厅就是银行的主页,所有交易都在互联网络上进行。1996年这所员工只有只有10人的银行存款金额竟然达到1.4亿美元,预计在1999年将达到4亿美元。1995年以来,金融界掀起一阵阵网络银行风潮,在美国,目前已有400家金融机构推出网络业务。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也纷纷上网,自动化技术不断翻新。网络银行的蓬勃发展,必将引起金融领域的革命。因为互联网络不仅缩短了客户与银行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络清楚地了解和选择各银行的金融产品,改变了银行单一的存贷款业务生存状况,只有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各种金融服务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此外,网络为中小银行提供了无限的生存空间,可以与大型的银行展开相对平等的竞争。
5.网络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
网络凭借其独有的优势迅速征服了企业,现在大型的企业越来越注重网络信息的作用。现在信息网络对资源配置的调节范围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大,企业可以在网络上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并通过专用的信息网络系统极为迅速地做出对应决策,对产品的数量、价格、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反馈迅速做出反应,在最大限度内作到对本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