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目录

  • 1 什么是国际投资法
  • 2 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
  • 3 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对象
  • 4 国际投资法特点
  • 5 国际投资法整体结构
  • 6 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什么是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是指调整跨国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国内法律规范和国际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则

  (一)各会员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二)各会员国应当忠实履行宪章义务的原则;

  (三)各会员国应当以和平方法解决其争端的原则;

  (四)各会员国不得以武力相威胁或者使用武力的原则;

  (五)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宪章采取的任何行动,应尽力给予一切协助的集体协助原则;

  (六)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七)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事项的原则。

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对象

  国际投资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其特点有二:

  一是它属于外国人的私人投资,即外国自然人或法人在东道国的投资行为,包括投资设厂、兴办企业或开发自然资源等投资活动,但不包括政府间的投资行为或信贷关系;

  二是它属于私人的直接投资,即投资者对所办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并有较大的控制权投资

国际投资法特点

  国际投资法是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其特点表现在:

  ①限于海外私人投资。

  即投资者只能是外国的自然人或法人,而接受投资者则可以是资本输入国的自然人、法人或政府,但不包括政府间的投资、信贷等关系。

  ②限于私人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对投资企业有较大的控制力。而间接投资或称证券投资则指投资者仅仅持有能提供一定收益股票证券,并不对企业资产或其经营有直接的所有权控制权。私人直接投资的内容,包括股份资本技术、设备、专利权投资,其形式有独资经营(外国企业)、合资经营合营企业)、合作开发合作经营等。

  ③国际投资法是调整投资环境的有效手段。

  私人资本的国际流动以有利的投资环境为前提。投资环境指特定国家对外国投资的一般态度,其中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而以法律因素为主导,如税收外汇管理、特定营业行为的限制、征用、国有化等政策和法令。无论是改善或改变投资环境,都必须利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整。

  ④从法的渊源看,国际投资法包括国际投资法国内立法和国际法规范。

  国内立法,即资本输出国为保护本国国民海外投资的海外投资保险法,和资本输入国为保护、鼓励与限制引进外资和技术的外国投资法以及有关的外汇管理法、涉外税法等。

  国际法规范,即调整两国间或多国间私人投资关系的保护外国投资的国际法制度,如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处理投资争议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等。

国际投资法整体结构

  国际投资法整体结构中首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法和涉外投资法。

  1、资本输入国法制——外国投资法指一国政府为引进外国资本和技术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制定的关于引进外资的基本原则、外国资本的法律地位及鼓励、保护与限制措施等法律规范。又称关于投资及外国资本保护法或外国资本保护法。除系统的外资法,关于外国投资的规定,一般散见于宪法或其他特别法规(如外国企业税法、公司法等)之中。中国197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均属外国投资法体系。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立法政策也随之不同。总的来说,广大发展中国家固然鼓励外国投资,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但由于长期受殖民统治,为维护国家主权及本国经济独立自主的发展,防止外国经济势力的渗透和控制,所以对外资限制较严。社会主义国家侧重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企业的管理权。工业发达国家间资本相互渗透利用,对外资的限制则较宽。综合各国外资立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① 投资范围。

  指允许、鼓励或禁止、限制外国资本的投资部门。

  ②外资审查。

  一般分实质上的审查和程序上的审查。实质上的审查,指关于外国投资项目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国际收支的平衡,投资项目与国家计划的衔接,可行性研究等。程序上的审查,指关于申请的法律程序,必要的资料报表、审查机构及其权限和投资项目的批准等。

  ③资本构成。

  一般包括现金、设备、机器、土地、房屋、交通、运输有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技术资料、技术秘诀等无形资产

  ④出资比例。

  各国立法不一,有的规定上限,有的则规定下限。发展中国家一般规定,在合营企业中外资不得超过49%,旨在防止外国资本对本国企业的控制。中国只规定下限,不得低于25%。发达国家一般无比例规定。

  投资期限

  一般不作严格规定,伸缩性较大。

  ⑥原本及利润的汇出。

  各国立法一般规定投资者可将其自由兑换为外币汇回本国。但发展中国家为防止资本大量外流,有时也设有一定限制。

  ⑦征税及税收优惠

  各国税率不一。如果一国希望大量引进外资,其税率就会规定得低一些,反之则高一些。发展中国家为鼓励某些高科技工业、新兴工业、出口工业以及利润再投资,法律上还规定更为优惠的税率。

  ⑧经营管理与劳动雇用。

  发展中国家法律一般规定董事长须由本国公民担任,外方只能任副职或技术经理。另外,发展中国家为本国公民的就业并培养技术力量,一般规定对合营企业中雇用外籍人员有一定的限制,或外籍雇员与本国雇员有一定的比例

  ⑨国有化与征用。

  指接受投资国政府基于国家公共利益需要,依一定的法律程序,对外国投资企业资产的全部或一部分实行征用,收归国有。

  ⑩关于解决投资争议的原则和程序

  2、资本输出国法制——海外投资保险法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又称海外投资保证制度,是关于国际私人投资的重要法制之一,即资本输出国依国内立法对本国私人海外投资者予以鼓励和保护的国内法制度。主要包括:

  ①政府保证。

  投资者为了避免其投资因接受投资国实行国有化、征用、外汇管制,或发生战争、革命等而遭受损失,向本国主管机关申请的投资保险。经批准后,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依保险契约所规定的条件向本国政府索赔。这一制度自1948年美国开始实行以后,德、日、法、英、荷相继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与一般私人保险不同,其保险范围限于私人直接投资的特别风险,由国家机构执行,并常常与政府间的投资保证协定直接联系,故又称国家保证。

  ②保险范围。

  仅限于政治风险,而一般商业风险不在保险之列。政治风险主要指外汇险(又称不能自由兑换的风险)、征用险和战争、革命、内乱险。三种险别的保险费率各国立法不一。

  保险标的

  仅限于私人投资的新投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适用于“现有企业的扩大,现代化及其发展”的投资。投资的种类可以是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直接投资为限,一般不包括间接投资

  ④保险关系的当事人。

  为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人指主管海外投资保险的机构。被保险人一般限于本国国民、法人及社团。

  ⑤损失补偿。

  保险事故发生后,承担保险责任的机构,应依契约或法律规定,补偿投资者所遭受的损失。有的国家规定补偿全部损失,有的则规定只补偿部分损失

  ⑥代位权。

  依各国的法律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承担保险责任的主管机构对投资者予以补偿后,本国政府可代位取得该投资者所享有的对接受投资国的一切索赔权及其他权利,向接受投资国政府求偿。

国际投资法的渊源

  国际私人投资的国际法制度作为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的法律手段,不仅有上述国内法中的外国投资法、海外投资保险法等涉外经济法,而且还有关于国际私人投资的国际法规范,它同国内法规范一样,都是国际投资法的重要渊源,并共同构成国际投资法统一体系中相互联系的不同组成部分。主要有:


  ①国际条约。

  包括双边的和多边的投资保护协定和处理投资争议的国际公约。

  国际组织的决议、宣言及原则。

  如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及《发展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决议等。

  国际惯例

  有关国际投资的国际惯例也是调整国际投资的重要手段。

  国际投资指南

  又称投资行动准则或跨国公司行动守则。其目的在于向跨越两国以上经营业务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行动准则,以避免企业活动同所在国发生纠纷。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活动与所在国政策的关系、企业的所有与经营支配权、情报公开、资金周转、课税、劳动、技术转让等等。如1966年加拿大发表的《外国投资行动准则》、1972年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国际投资的太平洋地区宪章》、国际商会发表的国际投资指南、197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通过的《国际投资和多国企业宣言》等。虽然守则本身还只有规约性,不具有严格的法律拘束力,但一般认为至少通过政府间国际组织所决定的守则,应成为国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国际投资行动守则在调整各国间私人投资关系上,将起着更为现实而具体的作用,成为国际投资法的渊源之一。

阅读数: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