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能力

目录

  • 1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概念
  • 2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特点分析
  • 3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
  • 4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主要体现
  • 5 影响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 6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
  • 7 参考文献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概念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概念,国内外没有统一的定义。马士华等[1]认为供应链物流能力由物流要素能力以及物流运作能力构成。供应链物流能力是物流主体以顾客价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为目的,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供应链物流活动中顺利完成相应物流服务的能力,主要包括客观(设备和设施)能力和主观能力。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特点分析

  2.1 系统性

   由于供应链物流是一个系统,而作为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重要表征向量,物流能力也就具有系统性,它是对一个特定系统能力的反映。供应链物流能力是供应链物流系统绩效的衡量,是系统整体的一个特征表现,具有系统性。

  2.2 复杂性

   因为参与供应链物流运作的物流主体以及提供物流设施设备的物流节点企业组成的层次不同,供应链物流系统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物流企业或者节点企业的物流部门构成,所以作为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的物流能力比单个物流企业或者单个企业的物流部门的物流能力更为复杂。

  2.3 动态性

   供应链管理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这就使得参与物流运作的物流主体以及物流服务提供者随之发生动态更新,所以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物流能力具有动态性。

  2.4 增值性

   供应链不仅是连接供应商到客户的物品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物资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储存等功能过程而增加其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5]。供应链物流系统正是价值增值的主要载体,其物流能力也表现为价值增值能力的大小。

  2.5 交叉性

   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了交叉结构。这一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物流系统的交叉结构,造成了物流系统各物流要素同时为多个供应链服务的局面,给物流能力带来了交叉性。

  2.6 集成性

  物流能力是物流系统提供物流服务的一个综合评价,是对系统内各物流要素集成应用。该能力是各要素能力以及管理水平等的集成评价,集成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能力的大小。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

  3.1 供应链物流系统构成要素

  一个供应链系统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以及分销商组成,其组织结构模型一般有三种:线状模型、链状模型和网状模型。不同的供应链结构模型,就有不同的物流系统结构与之相适应。供应链物流系统一般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分销物流组成。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可以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也可以由供应链合作伙伴中某个或某几个成员企业的物流部门提供。

  3.2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

  供应链物流能力是在供应链系统内,物流生产主体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在某一可靠度要求下,依据现有设备与设施条件,满足供应链系统对物流服务需求的能力,它包括客观能力和主观能力。

  3.2.1供应链物流客观能力

  供应链物流客观能力主要是指供应链系统所集成的物流机械设备、物流设施等的固有设计能力。这是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物流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各种运输车辆、包装机械、加工设备、装卸机械和信息处理软件等,物流设施主要包括各个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仓库等设施的作业面积、种类、搬运工具等。

  3.2.2 供应链物流主观能力

  供应链物流主观能力是指供应链物流运作主体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优化配置物流资源,为供应链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的能力[1]。是物流管理者利用个人经验、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包括供应链物流系统的可靠性、柔性、物流成本以及对市场响应能力等等。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主要体现

  4.1 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价值

  供应链管理就是要提升供应链竞争力,供应链物流系统的运作能够很好的降低物流成本,为供应链竞争赢得成本领先。供应链物流能力的重要体现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顾客价值,以此赢得更多的顾客。

  4.2 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要求更趋个性化和快速化,对商品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需求,能否便利的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成为供应链成功的关键,也是供应链物流能力的重要体现。

  4.3 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是供应链物流系统成功运作的重要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科技的则是技术人员。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有技术、有组织、配合意识强,能够很好的参与物流运作,相互配合,为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4 投资新技术,建立信息系统

  科技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新技术的采用,能够很好的帮助员工完成物流运作,提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物流过程中相随而生的有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建立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物流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物流系统对新技术的投入以及信息系统的建立,真正反映出物流服务的能力以及技术保障。

  4.5 良好的战略实施计划,适当的系统集成机制以及优秀的作业流程

  物流系统实施物流活动的过程是供应链物流战略实施的过程,良好的战略实施计划能够保障物流系统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更能体现出物流系统提供物流服务的本领。供应链物流系统是集成的物流系统,供应链管理者以适当的物流系统集成机制集成供应链中各种物流资源,均衡各节点企业的物流利益,将现有所集成的物流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各物流资源的优势。供应链物流运作有一定的作业流程,优秀的作业流程能够产生高效的物流服务业绩,更能反映供应链物流系统物流能力的潜力。

  4.6 合适的供应和销售联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们发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以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合适的供应和销售联盟给物流系统创造了良好的运作条件,能够帮助物流系统提升其物流能力。

  4.7 有效而易于接受的评价标准

  对物流系统的物流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才能够正确判断物流系统的运作水平以及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提高物流系统的物流能力,进而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6]。有效的评价标准可以保障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可以正确反映出物流系统的真实运作情况;然而评价标准必须是易于接受的,不然,物流运作者无法理解评价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更是无法有针对性地优化运作流程以及管理方式。

  4.8 高水平的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供应链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的结果。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定义中提到,物流能力是包涵管理水平等的一个综合评价,高水平的管理是物流能力在管理水平上的较好表现,能够体现出物流系统在物流活动的计划、执行、监督以及控制等方面的优秀表现。

影响供应链物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5. 1 内部因素

  5.1.1 物流设施和物流机械的现代化水平

  物流能力可分为客观能力和主观能力,其客观能力主要表现在物流系统中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机械等的应用情况与现代化水平。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机械故障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物流设施和设备故障主要有固定设备故障、移动设备故障以及其它辅助设备故障等,这些故障不仅造成设备的损坏,更重要的是造成了物流能力的损失。

  5.1.2 员工队伍的素质

  作为物流运作主要操作者的员工队伍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管理者,员工们的素质影响到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物流服务质量的保障。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能够很好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个人优秀才能,合理利用物流设施和设备,结合实际情况,共同完成客户所需求的物流服务,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服务质量和准时性。

  5.1.3 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物流伴随而生还有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物流业迅猛发展。高技术含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获取信息,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和加强客户联系,可以提高供应链物流系统运行状况的跟踪能力,协调物流运作各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有效处理人、财、物和客户的关系,直至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

  5.1.4 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是物流系统从事物流活动的工作流程,它提出了生产既定的物流产品、达到既定的要求,对物流资源配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物流运作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物流运作方法以及相应的措施等。作业流程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影响到物流系统中人机关系、设备之间的衔接以及运输等,同时影响到物流运作能力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瓶颈约束、各环节能力匹配等[8]。

  5.1.5 管理水平

  高水平的管理能够造就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物流服务实效,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物流系统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同样紊乱的管理则会造成物流运作的无序化、任意化,根本无法提供供应链运作的物流支撑,更不用说物流服务水平了。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到物流运作的成败以及各项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影响到物流各子系统的相互协作与能力匹配,从而影响供应链整体物流系统的物流能力。

  5.1.6 物流标准化的贯彻情况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是整个物流系统功能发挥和各环节有效衔接及运作质量的根本保证 ,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7]。物流标准化实施的实际情况关系到物流系统内各节点物流子系统的兼容性,以及各物流环节的协调性与连贯性,直接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5.1.7 供应链物流作业组织的提前与延误

  供应链物流从起点到终点经历了多项环节,每一个环节中均有可能因为作业组织不当,造成实际作业过程与计划作业过程的偏离,如提前与延误等。这些作业组织的提前与延误都将造成物流设备空转或超负荷运行,导致物流能力的损失。

  5. 2 外部因素

  5.2.1 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规定

  在物流业进行结构性升级换代的过程中,政府的物流发展政策与一国所制定的物流法律制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与法规、与物流服务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有关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的政策与法规。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规定为社会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法制环境,同时保障物流系统在良性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有能力,提供优质物流服务。

  5.2.2 供应链所在地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

  物流基础设施是在供应链的整体服务功能上和供应链某些环节上,满足物流组织与管理需要的、具有综合或单一功能的场所或组织的统称。基础设施是物流活动的载体,是物畅其流的重要保障。物流的基础设施包括:港口、码头、铁路、公路、仓库、配送中心等。供应链所在地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供应链物流运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会影响到物流服务质量以及物流能力的充分发挥。

  5.2.3 物流需求的波动

  供应链物流需求的变动也是影响物流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物流需求的各种不确定性(如时空需求的变动、完成标准的变化以及物流服务对象的变动等)导致物流能力必须及时、合理地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改变执行过程中实际使用的供应链物流能力。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

  由于供应链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评价指标不是一个单一指标,而是一个指标集。根据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供应链物流能力指标集可分为客观指标(如设备和设施能力)和主观指标(如柔性、市场响应能力等)。

  6.1 客观性指标

  (1)物流成本

  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概念及构成物流成本是指实现物流需求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全部费用支出。根据1997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中的按功能划分方式划分,物流成本可分为四个部分:(1)仓储作业成本:包括装卸成本、捡货成本、物流加工成本、补货成本、进货入库成本、验收成本;(2)存货成本;(3)运输成本;(4)管理成本:包括订单处理成本、采购处理成本[9]。物流成本可以反映物流企业活动的经济状态。

  (2)送达速度

  李夏苗等[10] 指出送达速度可以用货物列车平均直达速度和货物平均送达速度来刻画,认为货物平均送达速度是指承运人将货物从始发站送到终到站的平均速度。同样,我们认为供应链物流送达速度是指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从产生地至目的地的平均速度,一般以单位时间内的输送距离来描述。

  (3)运输能力

  供应链物流的运输能力是指在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用于运输服务的固定设备、机车车辆和运输组织方法条件下,按照车辆和作业人员的现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最多货物吨数。主要是指节点企业、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间的较大批量物资的运输。该能力受到车辆数目、车辆类型、作业人员、运输距离、线路条件以及运输组织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4)配送能力

  供应链物流系统一般拥有多个配送中心,其配送能力是物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配送能力受到配送车辆数目、车辆类型、车辆分配、配送人员素质、配送线路以及其他如时间、装载能力等特定条件的限制。

  (5)仓储能力

  库存是指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一般分为两个类型:第一个是由于批量订货而带来的库存,称为批量订货库存;第二个是由于顾客需求与供应能力变化而带来的库存,称为安全库存。仓储能力是物流系统中所有仓库等存储设施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存货周转量的度量,其大小受到存储设施的面积、类型以及存储方式等条件的限制。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有利于提升仓储能力,控制“牛鞭效应”的影响。

  (6)点--线能力匹配

  这里所涉及的“点”是指各节点企业、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其能力是这些实体对货物的流通加工与换装能力;“线”则是指运输线路及其所配置的固定设施和车辆等移动设备,其能力是指该运输线路上现有固定设备、活动设备、人力、一定运输组织方法和管理组织水平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运输产品的最大运输能力。点线之间的匹配是实现供应链物流系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市场响应能力,保障供应链有序流畅运作的重要保障。

  6.2 主观性指标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11]。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系统,它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多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运输生产事故、库存决策失误、物流设备故障、信息系统瘫痪,以及客户需求信息预测不正确或反馈不及时[12][13]。此外,供应链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各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波及其他环节,乃至整个供应链物流系统。

  (2)柔性

  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柔性是指在供应链物流系统内外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以合理的成本水平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收集和配送合适的产品或资源以及服务,以满足顾客或合作伙伴的需要。物流柔性状态的体现:仓储策略数;可选配送方式;配送渠道数量;可供调配的运输工具数;物流信息手段。物流柔性系统能力的体现:既定配送方式调整能力;全球配送能力;既定配送计划变更能力;协同配送能力;配送策略变更能力[14]。

  (3)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是物流的关键活动之一,是物流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信息处理能力是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并形成决策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核心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是供应链建立快速反应策略的前提,以使能更好的面对竞争。其受到IT技术、供应链内物流信息标准化程度以及应用人员素质的影响。

  (4)对市场响应能力

  供应链响应时间是供应链所有阶段的生产时间和物流时间的总和,是供应链全过程的积累效应,由供应链上不同阶段的企业子响应时间所构成[15]。在这里,我们定义每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节点企业所消耗的时间为一个子响应时间。每个节点企业的子响应时间只包含该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时间,在采购、库存和运输等物流过程中所消耗的物流时间则是供应链物流响应时间。物流响应时间与物流响应能力成反比,物流相应时间越长,其对市场响应能力就越小,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阅读数: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