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软化

产业结构软化(the Soften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目录

  • 1 产业结构软化的定义
  • 2 产业结构软化的特征
  • 3 产业结构软化的原因
  • 4 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 5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的直接因素
  • 6 应对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贸易结构影响的对策
  • 7 参考文献

产业结构软化的定义

  产业结构软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物质资源的消耗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知识的消耗增长,与此相适应,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软化至少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指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第三产业(软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二是指随着高加工度化过程和技术集约化过程,在整个产业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

产业结构软化的特征

  产业结构软化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随着知识技术密集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人才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人才的依赖大大增强,其呈现如下特征:

  1.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服务化不仅表现为第三产业内部服务业的不断扩大,同时还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量的不断扩大。首先,从第三产业内部服务业来看:第一类是对企业、事业部门提供的服务。随着企业内部事务处理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与软件开发相联系的信息处理,程序设计等行业不断扩大,使企业内部的业务逐渐趋向独立化、安全化和合理化。第二类是对个人提供的服务。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零售业、饮食业、旅游业、短期租赁业以及体育俱乐部和文化中心等休闲产业飞速发展。第三类是对社会提供的服务。社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人们对福利方面需求的增加,使得旅客运输业、电信电话业以及广播、电视、医疗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扩大。

  其次,从第二产业来看,其内部的服务量也在显著增加。在企业生产活动中,信息管理综合计划、研究开发、市场调查、广告宣传、产品销售等与服务有关的业务比重急速增大。与此相适应,在第二产业的产品成本中,与服务有关的价值含量也在扩大。制造业内部的软化和服务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第三产业的扩张又使第二产业进一步趋向软化和服务化。各产业就是在这种相互联系中相互促进,使经济日益趋向软化和服务化。

  2.产业结构高技术化。产业结构高技术化是指用高科技武装传统产业的过程。产业的高技术化的发展最先突出地表现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上。科技进步使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不断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着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化,使整个工业日益呈现高技术化。同样,其他产业高技术化的发展也在日益加快。

  3.产业结构融合化。产业结构融合化又称“产业结构重叠化”或者“产业边界模糊化”,是指在知识分解和融合的基础上,由于大量新生技术日益趋同而形成新的知识产业群,以及产业技术融合而导致的产业重叠加深,使产业边界具有了越来越不清晰的趋势。无论是源于技术进步还是规制缓和,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变化势不可挡的潮流与趋势。产业结构融合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的高度渗透性使产业迅速分化,形成了核心技术趋同的诸多新兴产业群,原有产业边界日趋模糊。另一方面,产业技术的融合化导致产业重叠加深,使原有的以单一知识及其技术作为产业的划分标准遇到了强大的挑战。知识要素除具有高度渗透性致使产业分化以外,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融合性。

  4.产业结构国际化。产业结构国际化又称“产业结构无疆界化”,它是指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通过产业构成的核心要素的国际流动,冲破国家疆界限制,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实现转换的过程。一方面,产业构成各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配置,直接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国际关联的形成,使产业结构变动不断国际化。随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产业的兴起,逐渐出现了全球性产业,发展突破了地区和产业的界限,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现代产业的发展,引起了世界新的产业革命和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浪潮。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变动的这一特征打破了产业结构变动局限在一国国内的传统格局,出现了产业结构变动无疆界的新趋势。

产业结构软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从技术角度看,一国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一定的生产技术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的进步与变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动。例如,能源利用率的技术水平提高,会使一定规模加工产业的能源需求量减少,相应地,能源产业部门的供给规模也会相对缩小。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会导致新的产业部门产生,同时使使用原有陈旧技术、工艺的产业部门衰退,尤其是与其他产业部门高度相关的崭新技术的出现,会引起一国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软化。

  2.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1)投资结构。投资结构是指资金向不同产业方向投入所形成投资配置量的比例。不同方向的投资是改变已有产业结构的直接原因。对创造新的需求投资,将形成新的产业而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对部分产业投资,将推动这些产业比未投资的那部分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扩大,并影响原有产业结构;对全部产业投资但投资比例不同,则会引起各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的相应变化。

  (2)积累和消费结构。积累和消费结构实质上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当投资比例较高时,相关的资本资料产业将得到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动。当消费比例较高时,扩大了的居民消费需求,将刺激生产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较快发展,同时将波及与生产消费资料相关的生产资料产业部门的需求变化,这同样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3)个人消费结构。个人消费结构是指个人在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保健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将直接影响消费资料产业部门的发展,并间接影响给消费资料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由购买食品、衣服为主转向购买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转向娱乐、社交和旅游等服务性行业,于是就相应刺激耐用消费品产业和旅游、娱乐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这无疑改变了消费资料产业的内部结构。

  3.对外贸易的发展

  (1)进出口贸易。进出口贸易有利于各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同时对产业结构也产生了影响。表现在:资源、商品、劳务的出口推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进口国内紧缺资源、劳务可以弥补本国生产该类商品产业的不足。同时,进口某些新产品还有助于开拓本国市场,对本国某些产业的发展起抑制作用。

  (2)国际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使生产技术、技术诀窍等在各国之间流动和转让。成套设备、自动流水线及先进技术的引进,不仅使进口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引进国新兴幼稚产业的较快成长,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迁。

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商品贸易结构的影响

  1.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构成中,知识创造的价值逐步增大。传统的工业经济形态主要以冶炼、加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因而在传统国际商品贸易中,初级产品占较大比重,许多工业制成品也处于粗加工状态。而产业结构软化主要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这种产业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主要靠高精尖的设备和技术劳动力,在其投入的劳动和资金(或资本)两要素中,凝结了高度的技术,在其产品中体现了大量的开创性研究活动,这就决定了在其产品的价值构成中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比重较小,而知识创造的价值占的比重较大。从世界商品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商品贸易就已经完成了从初级产品出EI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在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1937年分别为63.8%和36.2% ,1970年这一比重为42.6%和55.4% ,1991年这一比重为24.9%和72.3% ,2001年这一比重为18.8% 和81.2% ,国际贸易从以附加值低的粗加工制成品为主向以附加值高的精加工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类型转变。

  2.中间性产品国际贸易量增加。由于产业结构软化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而有些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往往不是某个国家或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各国或企业分工与协作来完成。如在产品零部件和产品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分工,这种分工与协作的加强,将会引起中间性产品国际贸易的大量增加,从而促进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的比重增大。

  3.各种新型的贸易产品大量出现。随着产业结构的软化,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力加强,需要快捷的通讯手段,需要现代化的办公用品,以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对知识经济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在人们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就会增大。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必将对国际贸易市场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促使世界贸易商品结构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仅在宇宙空间技术领域中就出现了一万二千多种过去不曾有过的新产品新工艺。这也会使国际贸易商品中精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增多。

  随着产业结构的软化,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科技革命的深入和拓展,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速度加快,合成代用品将会大量出现。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产业结构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美国货物出口的排名和内容来看,2004年美国出口额的90%左右与高新技术产业有关。随着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不但工业发达国家将进一步实行这样的转变,新兴工业经济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将不同程度地实行这样的转变,从而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

  1.产业结构软化使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如保险、证券业中利用网络化电脑形成自动报价和交易系统零售商业中的超级市场、连锁店的发展和自动售货机的普及;交通运输中电子导航、无人送货车等,这些都将会使传统国际服务贸易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2.产业结构软化使各种新兴的知识型服务贸易形式大量涌现。随着产业结构软化、知识经济的兴起,诸如技术服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与承包、信息、会计和法律等项目咨询和服务、计算机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电讯服务、各种管理服务等都将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兴对象,特别是信息服务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服务贸易的基石。

  3.产业结构软化使知识密集型国际劳务贸易比重增加。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因而对简单体力型劳动需求量减少,对技术智力型劳动需求量上升。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输入的主要是技术和管理型劳务人员,这将会使国际劳务贸易向着知识化的方向发展。

  (三)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技术贸易结构的影响

  1.产业结构的软化将提高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随着产业结构软化,各国投入新技术和尖端研究领域的资本将会大量增加,全球科研发明的进程加快,各种专利和专有技术以及作为技术载体的大型、成套设备及高技术产品将会大量出现,这将促进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提高国际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2.产业结构的软化使国际技术贸易的层次不断提升。据有关专家预言,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技术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由20世纪初的5%-20% ,提高到21世纪的90%。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将更加重视对各类高新技术知识的借鉴与引进,特别是各种高、精、尖技术,这将不断提升国际技术贸易的层次。

  3.产业结构的软化使国际技术贸易的不平衡更加严重。各国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是不平衡的,需要互相利用,取长补短;随着产业结构软化,高新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不仅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知识,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发展也有先有后,需要相互借鉴和引进别国的先进技术。目前,国际技术贸易发展迅速,但市场分布不均衡,大部分分布在发达国家,小部分分布在俄罗斯、东欧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而且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和分布也是不平衡的。由于高新技术在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国际技术贸易将不断增长,而国际技术贸易市场的高度垄断性和各国政府对国际技术转让的干预,使得各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这也就使得国际技术贸易的不平衡更加严重。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的直接因素

  世界产业结构依次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逐渐演变而软化。产业结构软化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反过来,产业结构软化推动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更快提高,二者良性互动循环,产业结构软化必将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这种演变运动背后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动着社会需求结构和投入结构的软化,而这两种结构软化分别是世界产业结构软化的直接拉动因素和推动因素。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方面结果是物质产品的足够丰富和剩余,人们有更多的剩余时问追求文化娱乐等精神享受,于是,人们的非物质生活需求增长甚至其重要性超过物质需求。另一方面结果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和广化,社会分工细化必然要求技术的专业化发展,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知识资产都具有存量积累及规模效应,知识资产所发挥的巨大规模效应在信息技术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信息技术正在取代物质资源而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经济增长趋于软化,从物质资源消耗型转向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型,彻底变革着世界经济增长由硬转软,它要求人们掌握更多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人们的接受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增长;社会分工的广化使生产和交换突破国界延伸到全世界,随之而来的全球性协调所必须的信息与服务需求增长。这样,无形服务需求增长的结果自然是社会需求结构的软化。

  1.需求结构的软化是直接拉动因素

  需求结构的软化是产业结构软化的直接拉动因素。社会分工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带来社会需求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作为自然人的个人的服务需求增长即个人需求软化:人们从事越来越专业化的工作,相应地,人们的自给自足能力越来越差,从而需要更多的服务来满足,这些服务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和日常生活服务,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层面的接受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与投资信息、金融与保险、旅游与娱乐、心理等方方面面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经济法人的服务需求增长即法人需求结构软化:单个生产厂商更倾向于集中所拥有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上,它们所从事的生产链也越来越短,于是,生产链之间有机结合就要靠贸易服务来完成,贸易服务同时就带来了金融、保险、运输、仓储等一系列服务,随着生产和贸易范围扩展到全球,相应的服务也就延伸到国外,并进一步独立发展而形成了服务贸易。服务需求的增长带动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在发达国家及个别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二产业总和而占据多半,可见产出结构软化已经达到很高程度,这是由需求结构软化直接拉动的。

  2.投入结构软化是直接推动力

  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足够丰富的剩余产品,这首先使得人们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传播和获取知识、从事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投入结构软化具有了物质基础;另外,社会生产力发展也使得地球环境不堪重负,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提高物质产出效率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而这全靠人们技术创新,投入结构软化具有必要性。投入结构软化是产业结构软化的直接推动力,而它又是由以下两个方面因素推动的。

  (1) 提高对物质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协调效率是促进各国投入结构软化的内因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永恒主题,地球上资源的生成速度远远比不上人类对它消耗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地球上资源是相对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环境的消化功能也越来越难以承受人们日益增多的生产排放和生活垃圾。人们必须通过提高对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达到增加产出效率和减少废弃污染;通过创造发明新材料、新能源来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通过组织和管理的制度创新,来提高管理效率。要做到这些事情,世界就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当前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竞争已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信息的获取是关键;另外,市场竞争早已突破国界,初步形成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局面,在生产相对过剩所形成的买方市场形势下,市场需求信息指引着厂商生产经营的方向。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如此重要,而搜集信息的范围空前扩展到全球,那么信息技术又成为关键中的关键。1990年以来,美国计算机及其它信息设备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50%以上,这说明美国对信息技术是何等的重视。在现代企业中,高科技投入、知识投入已占生产成本的90% 。足见生产投入结构的软化程度之高;如此巨大的技术、知识投入必然要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条件,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普及当然离不开社会的教育投入,技术创新必须以科研为主要途径,教育、科研投入比例增长和前面的生产投入结构软化是世界投入结构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2)不合理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更有利于高技术拥有者是促进各国投入结构软化的外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形态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纵观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就某一国家而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该国人们的接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技能,日本和德国经济在战后废墟上的迅速崛起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就是很好的说明。当然,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资源的掠夺之上,而这种掠夺是通过不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来实现的,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存在并有继续扩大趋势的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价格比例严重不公的现实,使深加工所需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率管理技术对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世界市场上,广大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原材料、初级产品供应者和深加工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者,他们面对的是国内人们的生存发展问题,无论作为供给者还是需求者,他们的可选择余地小,其对价格的弹性都较低;而发达国家追求的是经济的繁荣和政治上的国际地位,他们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对价格弹性较大,同时他们作为深加工产品或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者,其供给对价格的弹性也较大。

  从经济学的价格理论易得,国际贸易的所谓“公平交易”的背后是弹性较大的发达国家一方拥有更大的主动权,而发展中国家是处于被动地位的,他们决策的背景是不对称的。这种事实上的不公平性有时还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其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制裁或取消“最惠国待遇”。而且,这种不合理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而不断加强,高新技术垄断所获取的超额利润越来越高。投入结构软化 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并通过获得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而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迫切要求。

应对产业结构软化对国际贸易结构影响的对策

  (一)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软化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使用和创造,国际贸易产品将逐渐以高新技术产品与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而这又是以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为基础的。因此,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决定竞争力高低的根本因素,也是我国外贸能否在新世纪国际贸易竞争中增强实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高科技投入在外贸领域虽然有较大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很大的距离。所以,要树立创新意识,挖掘、培养高科技外贸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培养产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开发更多的高科技产品。以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力争在知识资源的形成、积累、创新中形成自己的知识比较优势,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结构软化中的作用。改变对国内幼稚产业的传统保护方式。政府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方式必须改变以关税配额等为主的传统方式,代之以制定技术标准、科研补贴、政府优先采购等符合WTO协议的新方式,并在保护政策设计上体现竞争性、动态性、时限性等原则,把由保护而衍生的生产效率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不断完善国家的技术创新体系。从组织结构看,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产品周期缩短,更新换代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超前的眼光和先人一步的战略,谁能考虑得更远,谁能想到未来的需要,谁就能占领市场。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是决定一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一国取得技术领先地位,可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价格与质量优势,从而转化为国际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拓展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要素。随着产业结构的软化,服务业、服务贸易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地位。因此,迅速改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落后的局面是关系中国能否继续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课题。要充分认识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把它放到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提高经济国际竞争力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加以认识。全球服务贸易自由化,使各国的经济竞争进一步转向以服务为基础的竞争,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直落后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平均水平,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我们会更加落伍。而服务业在2l世纪将成为我国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的振兴将大大改善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将有效地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建设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是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传统产业必须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生产效率。否则,传统产业就可能逐步走向消亡,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注重传统产业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忽视了原有企业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造成了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落后的严重局面。同时,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也为高新技术提供广阔的市场,有力地推进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软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五)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缺经济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基本结束,国民经济开始步入以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整体素质为特征的新阶段。在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因素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即产业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相适应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支柱产业的快速扩张受到了市场的约束,传统产业不适应市场变化而难以发展。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应以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为主,以此促进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先导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基础产业为技术产业及先导产业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支柱产业又为基础产业注入新的技术和装备,使基础产业不断得到提高,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软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阅读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