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动

目录

  • 1 什么是产业互动
  • 2 产业互动的方式[1]
  • 3 产业互动的策略[1]
  • 4 产业互动的模式[2]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产业互动

  产业互动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些产业之间通过政府市场的调节,形成相互间的共同发展。产业互动思想产生于工业革命前期,并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而不断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技术创新导致的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进程,加快了社会分工技术进步使社会经济中分化出了很多新兴的产业门类,与此同时,随着分工的深化和产业的扩展,产业间的协作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产业互动发展思想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的。产业互动发展思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互动发展的原因、机制目标和产业选择的步骤等内容。

  区域产业“同构化”,是催生产业互动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地区利益的存在,各地产业结构形成和调整中的关系实际上是博弈对策关系。各经济主体产业结构调整中可以互相学习,相互适应,不断根据外界的信息和以前的经验调整自身的行为。出于对地区利益的追求,各地区就会大力发展那些附加值高、利润大的产业和产品。但从大局来讲就会造成产品积压、滞销,结果造成供求失衡,最后不得不大幅度降价销售。其实质就是放大了的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即在产业选择中产生了“囚徒困境”。这也就解释了各地政府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_进行盲目建设和结构趋同的原因。如果缺乏区域性的整体明确的产业分工政策,没有利益分享机制和补偿机制,最优效益帕累托最优是无法实现的。

产业互动的方式

  资源依托型互动。

  目前,不少浙商对外投资主要用于对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浙商是利用原料产地发展加工业,如贵溪铜产品工业园90%是浙商投资的此外还有小水电开发,如江西小水电的80%被浙商买断开发市场导向型互动。在非日用品产业发展中,发达地区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模式是构建全国性的营销网络产业扩散随营销网络的延伸来实现,其特点是营销胜和市场开拓性,而不是生产性。但是,生产随着营销走、随着市场走,生产需靠近消费市场或靠近资源市场。在销售网络进入后,就有可能就地设厂。同时,欠发达地区可利用发达地区的市场渠道,通过一定的合作方式,把江西的产品推出去,并在经济一体化上加强互动。

  物流通道型互动。

  欠发达地区缺乏有效的物流通道,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走向国际市场比较便捷。比如,目前江西已与厦门达成铁海联运,并有意向与宁波建立铁海联运,宁波港吞叶能力强,通关条件好,同时江西的浙商占全部客商的1启,这些有利条件使得宁波港有较高的积极性来发展空间引导型互动。利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空间来集聚企业,形成相互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特别是较好区位的地域空间,更具有吸引投资产业转移的引力。江西有94个工业园区,且储备了44万亩土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经济载体,实现与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性开发。同时,利用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体系上的优势互补。

  资本联结型互动。

  如可以引进外部资金推动产业升级,引进外部资金改造国有企业,引进外部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江西现有高速公路1780公里,十一五期末将达到3000公里,可以考虑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江西新钢的500万吨薄板、江铜10万吨电解铜项目都可以推向市场,寻求战略投资者,在项目上实现资本的联结。通过合资、参股、独资等各种方式,推动产业的互动发展。

产业互动的策略

  产业互动要有利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走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要根据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人力资源优势发挥等原则,完善和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加强产业发展的环境建设。不仅是交通、通讯物流能源供给等条件,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等。要避免引进企业的“孤岛效应”,当地企业应增强与引进企业的配套协作,形成带动效应。要加强产业服务,只有有效的产业服务,才能实现招商引资外商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条件常常是:借鸡生蛋、借窝孵蛋、借市融资、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台亮相、借脑生存、借网辐射。这些方而的环境好,外商就愿意来投资设厂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发展,这是与发达地区产业互动的根本性条件。只有本土企业的创新创业,才能有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或主动地对接发达地区的产业体系。同时,本土企业发展得好,有利于吸引外资投入,能寻求更好的配套体系,而且可以鼓励外资更有信心地投入资本

产业互动的模式

  产业互动一般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产业,并且这些产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关系,包括中间产品的投入产出关系,资金劳动力要素配置关系,市场互补或者替代关系等。根据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把互动模式归纳为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产业带动互动模式、产业祸合互动模式和产业融合互动模式。

  产业支撑互动模式

  所谓产业支撑互动模式就是互动的两个产业在不同的阶段交替起着支撑作用,通过产业互动促进相互发展的产业互动模式。在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下,互动的产业之间会建立一种产业支撑发展关联,其中一个产业会支撑另一个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支撑产业和被支撑产业;在短期内,两个产业之间主要是单向的支撑关系,从长期来看两个产业之间存在的是一种产业互动发展关系(见图一)。

  

  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产业互动问题都是属于产业支撑互动模式,比如工业反哺农业问题、区域产业互动问题、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互动问题等,一般来说,以非均衡发展理论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都是产业支撑互动模式。

  这一模式最为典型的互动是工业农业的互动。在工业化初期,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积累和剩余,张培刚归纳为要素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在这一个阶段,工业是被支撑产业,而农业是支撑产业。而当工业化进入中期以后,支撑产业和被支撑产业的内容发生了交换,农业会成为被支撑产业而受到工业的支持。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产业支撑互动模式的原因是生产要素稀缺性,既可能是资本要素稀缺,也可能是自然资源要素的稀缺。正是由于有限的资源不能同时支持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会出现一种产业优先发展,另外一种产业支撑发展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产业之间的结构会发生变化,特定情况下经济结构失衡会不断加剧,而加剧的结构失衡反过来又要求滞后发展的产业优先发展。

  第二,产业支撑互动模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内产业互动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阶段之间由于支撑和被支撑产业的互换使产业互动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在阶段内是一个产业支撑另一个产业发展,产业之间是单向的互动而不是双向的互动关系,但是从长期看产业支撑互动模式会呈现出双向互动的特点。

  第三,不同国家政府介入的程度有所不同。从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过程来看,产业支撑互动模式的第一个阶段政府介入一般较少。但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本和技术稀缺,如果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价格,资本和技术要素价格会很高,这样就不会形成预期的特定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要素价格,所以也会出现政府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情况;产业支撑互动模式的第二个阶段一般政府介入较多,各国政府普遍通过各种财政产业政策支撑不平衡产业的发展。

  产业带动互动模式

  所谓产业带动互动模式就是互动的两个产业中一个产业对另一个产业产生持续而稳定带动效应,从而实现产业互动发展的互动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科学技术成为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产业带动互动模式也越来越普遍了。一般来说,科学研究带动新技术的产生,而新技术会产生新的产品,新产品会引导新的产业形成,最后以新产业为基础会形成横跨数个产业的新领域,从而实现一个从新技术一新产品一新产业一新领域的过程。在产业带动互动模式下,往往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的产业起着主导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而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会进一步强化该产业(见图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很多产业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了这一产业互动模式,内燃机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互动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内燃机的技术进步使内燃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率越来越大。在内燃机技术进步的影响下,内燃机制造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内燃机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汽车运输工具制造业的发展,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石油工业和道路建筑业的发展,反过来,这些产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内燃机产业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互动过程。内燃机的技术进步通过产业互动的机制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横跨二三产业的内燃机产业一汽车产业石化产业一道路建筑一交通运输产业生态群落。产业带动互动模式的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产业带动互动模式的基础一般是一种新兴的共性技术。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这种技术可能是一种新能源、新动力,也可能是一种新材料、新工具。由于这种技术具有共性的特点,所以很多产业都与之有紧密关联。基于共性技术的新产业发展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新的产品和服务生产方法,从而产生与其他产业的互动。

  第二,产业带动互动模式是一种链式产业互动。这种模式下,往往存在一个主导产业,产业互动会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向外进行辐射。主导产业和带动产业之间会形成一种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形式,产业之间的互动会沿着不同产业组成的链条不断向下传递,而下游产业发展的反作用也是通过产业链条内部的投入产出关系来进行反馈。

  第三,产业带动互动模式是波浪式发展的。从时间上来看,这种产业互动模式在历史上是呈波浪式出现的,新的共性技术的产生会形成一轮新的产业互动的浪潮,在一个产业互动过程结束以后,第二个产业互动出现以前,产业发展是稳定和平静的,接着又会出现下一个由新的技术推动的产业互动浪潮。

  第四,产业带动互动模式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共性技术的突破将会带来更多的盈利和更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会积极参与到这个互动过程当中。历史上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很多新兴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传统的经济发展中,研发是经验积累下的偶然过程,政府介入不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研发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企业主导的经营活动。由于共性技术存在广泛的外部性,所以仅仅靠市场机制不会产生足够的供给,政府就应该支持共性技术产业的发展,以纠正市场机制的无效性。

  产业耦合互动模式

  产业耦合互动模式是指互动的产业在价值链中交错组合,协同构成同一价值链的互动模式。在产业祸合互动模式下,互动的产业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关系,产业边界紧密衔接和交义重叠,在互动的过程中,不同产业构成了同一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意在描述企业内部各种业务的不同作用的一个基本理论,但是随着分工的深化,特别是外包业务的普及,以前完全由同一企业内部完成的业务开始由横跨不同产业的各种企业协同完成,价值链也从一个企业组成演变为由多个企业协同组成,由此产生一种新的产业互动模式—产业祸合互动模式(见图三,下页)。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是一种典型的产业祸合互动。随着工业化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一些环节从制造业脱离出来而独立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门类,即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开始是制造业中一些辅助的环节,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教育管理咨询等,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得到这些生产性服务;逐渐地,企业的一些核心环节如像研发设计也独立出来成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是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产业互动过程当中,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越来越强,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以制造业的需求为基础。产业祸合互动模式的特征如下:

  第一,产业祸合互动模式的基础是由于分工而导致的迂回的生产过程。Karaomerioglu(1999)提出,由于迂回的生产过程需要使用更为专业的劳动力与更多的资本,以及更多的中间投入,所以生产过程的重组和迂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分工的深化可以分离出新兴的独立产业,而新兴的独立产业和源产业之间本身存在着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因此从效率提高的角度看,迂回的生产过程和产业互动是一种重要途径。

  第二,产业耦合互动模式是一个动态互动过程。李江帆等认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互动初期生产性服务业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互动中期生产性服务业起到了“生产力”的作用,最终生产性服务业起着“推进器”的作用。吕政(2006)把生产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分为三个阶段:种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不同阶段二者互动程度和内容有较大的差异。

  第三,从产业互动的过程来看,产业边界紧密衔接而又交义重叠。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产品开发外包采购外包服务;在价值链的中游环节,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渗透;在价值链的下游环节,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物流、营销和售后服务

  第四,企业是产业祸合互动模式的主体,政府起着管制的作用。由于企业竞争加剧,企业有着通过剥离主营业务,采用业务外包来提高效率的动力,从而成为产业互动的主体。而如何互动,互动的规则,以及对互动方向的引导是政府的职能,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政策手段来规范互动过程。

  产业融合互动模式

  产业融合互动模式是指原来分立的两个或者多个产业通过产业互动衍生出新的产业的过程,其原有的产业边界会逐渐模糊或者消失(见图四)。产业融合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三网融合就是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互动融合的典型;此外,证券、银行和保险业的互动融合也是产业融合的比较重要的经济现象;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酒店服务业与房地产业之间的融合,生物业与能源业之间的融合,建筑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融合,食品、医药与化工业之间的融合等也是产业融合的例子。

  

  传统经济中广播电视产业、新闻报刊产业、电信产业以及计算机网络传播产业是不同的产业部门,但是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原来通过三套网络系统提供的服务可以通过共用一套实体网络实现,原来径渭分明的广播电视产业、新闻报刊产业、电信产业以及计算机网络传播产业也出现了产业边界的模糊化。在这些产业交义重叠的部分出现了基于数宇传播技术的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可以提供高清电视服务,网络视频通话、实时动态新闻、互动时电子杂志等服务。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体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在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下,促使产业实现互动的原因有两个方而:一方面,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原有产业运行模式发生了变化,产业有了业务流程重组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管制的变化,原有的政府的一些规制措施被改变从而使产业消除了融合的政策障碍。

  第二,产业融合互动模式下产业互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而是技术的融合,共性技术的产生替代原来多样化的低效率的传统技术;第二个层面是产品的融合,新产品实现原有多种产品的功能替代传统产品;第三个层而是市场的融合,原有的不同市场空间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第四个层而是管制的融合,原来分头管理的政府部门也在产业融合背景下融合为一个单一部门。

  第三,该模式下产业互动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初始阶段,各个产业是分立发展的;融合互动的初期阶段,分立发展的产业之间开始融合,技术和产品开始实现部分融合,在互动的过程中,产业互动不断加深融合的程度,逐渐使市场和规制也开始融合;在产业融合成熟阶段,新的产业开始确立和发展,新的融合在酝酿过程中。

  第四,产业融合的主体是企业和政府。企业有着融合发展的动力,而政府的规制是决定融合能不能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政府需要对融合的过程、程度、途径和方式作出规范和限定。

参考文献

  1. 1.0 1.1 尹继东.区域产业互动的条件、方式及策略[J].人文地理,2008,25
  2. 彭亮.产业互动模式的背景及其现实因应[J].产业经济,2010(10)
阅读数: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