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目录

  • 1 什么是事业单位绩效审计[1]
  • 2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原则[2]
  • 3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容[3]
    • 3.1 教学单位绩效审计的特点与内容
    • 3.2 科研机构绩效审计的特点与内容
    • 3.3 医院卫生单位绩效审计的特点与内容
  • 4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意义[2]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独立地进行审查、分析,以评价其经济资源使用效益及效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原则

  (一)社会效益为主原则

  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主要是提供劳务和精神产品,它的业务活动成果只有被社会所承认、所接受时,才是真正的有效益。虽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许多事业单位将转变其管理体制,注重经济效益,但对其绩效的审查仍应以社会效益为主。

  (二)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不能局限于该单位现实的、短期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必要时还要追溯到以前年度的工作成果对现实工作的影响,密切关注前后年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三)质量审计与数量审计兼顾的原则

  考核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仅从数量指标进行分析是不够的,必须结合质量来考察,才能对行政事业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出全面真实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成果在数量上的变化,更要注意考察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四)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的又一特点。绩效审计既要考核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工作效果,又要评价其对外部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果来衡量,不但要考察资金投入所产生的直接工作成果,而且还要考核这些工作成果在社会上所发挥的作用,宏观效益才是衡量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指标。

  (五)间接性原则

  事业单位的成果,授口各种劳务和精神产品本身并不是最终效益,最终效益要通过享受劳务或精神产品的人或单位才能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绩效不可能全部直接表现出来,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间接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也必须考虑间接性原则。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容

教学单位绩效审计的特点与内容

  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广大教师的劳动把各种知识传授给学生,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不同层次的人才。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各种科研文化成果。人才的培养过程既是广大教师利用物质资料,耗费活劳动、输出和转移智力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发挥积极性,不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逐步成才的过程,它的经济活动属于教育经济活动的范畴。因此学校经济效益表现为以下特点。

  1.学校经济效益表现在:

  (1)在教育部门内部表现为教育投资的效益。投资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内部对人力、财力、物力的合理使用和有效使用,能否培养出数量多、高质量的人才,而且占用和消耗的资金少。评价经济效益主要从教育的投入和教育成果的比例关系上去考察。

  (2)社会上表现为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即培养的人才和研究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能为社会增加多少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多少劳动生产率。而这一部分经济效益必须到学校的外部去考察。因此学校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要从这两个方面去检查和评价。

  2.学校经济活动的特点是经济活动形式和成果的多样性。当前在学校内部除了事业单位之外,还有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公司(中心),有企业化管理的独立核算单位,有与社会进行横向联合经济联合体,有预算经费承包单位,有利于社会而开办的对外服务招待所、食堂等。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经济效益审查的面比较广,但主要应围绕教学方面的经济活动。

  3.学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拨人的教育经费随着学校管理改革的深人,不断增长的预算外收入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因此经济效益审计既要审查预算内资金的使用效益,也要审查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益。学校要在国家拨给的经费和学校预算外收人的总额之内,合理安排支出,杜绝各种浪费,勤俭办学,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资金投入的经济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多出科研成果。这也是学校经济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

  以高等学校为例,学校绩效审计的内容主要为:

  学校的经费一般可以分为专项经费和事业经费。专项经费是指国家拨给学校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例如在高等学校中,用于新学科、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学校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设备经费等等。事业经费是指国家拨给学校用于维持学校日常工作的经费,在高等学校包括教育事业经费,可分为工资、补助、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装置费、修理费、业务费等等。

  对学校的绩效审计。从主管部门的角度审查,主要看资金的投向是否正确,数量是否恰当,资金投入的方式是否科学。从学校角度审查,主要看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节约,管理活动是否有效,产出的成果是否理想,是否有效益,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审查。

  1.学校的事业计划和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

  (1)学校事业计划和预算编制的审查,主要审查计划预算是否合理;审查计划及预算编制是否经过详细周密的预测,既要考虑到事业计划的资金需要,又要考虑到财力承受的可能,要有所侧重、保证重点;审查计划是否贯彻局部服从整体、眼前服从长远的原则,是否精打细算、考虑周到,是否留有适当的余地、有无搞赤字预算,是否贯彻勤俭办事的方针,把资金都有效地用在事业上。

  (2)计划与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审计。

  2.经费使用是否节约的审计

  3.专款专用的审计。应检查有无借国家专项经营项目之名支付其他项目的情况,使急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4.计划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审计。
  5.审查人员编制是否合理。

科研机构绩效审计的特点与内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对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开展科研机构经济效益的审计,加强科研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科研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科研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劳动具有不重复性,科研活动的预期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它的经费消耗与取得成果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科研产品往往是一种新知识或新技术,加上科研单位资金运动有其特殊形式,因此,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审计有别于一般事业单位,其特点如下:

  1.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审计要将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在科研机构内部,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取决于如何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创造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力量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要看科技活动的社会效益,即科学技术进入生产领域能创造多少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人。因此,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要从这两个方面去审查和评价。

  2.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审计要注意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多样性。科研机构的经济活动具有多样性,有从事研究的活动,有从事科研成果推广的活动,有附属生产单位从事物质产品生产的活动,还有为社会进行科技咨询、科技人员培训和科技服务的活动。对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要应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应用不同的方法。独立的科研机构,按其从事科学技术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划分为技术开发型、基础研究等等。在预算管理中,技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一般实行差额预算管理,基础研究型一般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时要分别不同的预算管理办法,采用不同的指标考核。

  3.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审计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科研单位的经费来源,既有国家财政拨人的,也有纵向、横向拨人的专项科研经费,还有科研单位通过科研活动取得的科研收入。科研单位的投入产出是围绕该项目进行的。科研项目由科研课题组承担,每个科研单位都划分为若干个科研课题组,科研单位的预算、核算都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因此,科研单位的经济效益审计也必须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对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审计,从主管部门的角度要审查科研课题资金的投向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重复研制的问题,项目资金的数量是否恰当,项目资金投入的方式是否科学。从科研机构的角度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审查:

  (1)审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是科研机构科研活动的最终结果,从科研成果的数量、科技成果的质量两个方面反映科研工作的成绩,可以考核科技成果的数量、科研水平达到那一个级别、是否得奖等进行判断,并与计划比较,和历史某时期比较,或和先进单位比较。

  (2)审查科技人员使用情况。科技人员是科研工作的主体,有了优秀的科技人员,才能攻克科研难题。因此,科技人员的素质如何,科技队伍的结构合理与否会影响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审查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审查是否充分的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发挥他们的长处,科技人员承担了多少科研任务,撰写了多少论文,文章的质量如何,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厂科研人才的使用情况。

  (3)审查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科研项目的经济效益,首先通过课题(项目)经费的管理节约经费,然后将成果推广运用取得效益。从经济效益审计角度看,重点是要加强课题开题前技术的经济论证、评价。对新开课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研究经费的来源渠道、投资回收率等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然后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医院卫生单位绩效审计的特点与内容

  医院足以防治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预防机构。医院为社会提供医疗预防服务的过程,不仅是医务技术人员用医学科学技术有关知识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健康而斗争的过程,而且是合理筹集和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以较少的劳动耗费换取较大效果的过程,它的经济活动属于医疗经济活动的范畴。

  1.医疗活动是医务工作者运用医疗器械设备、药品、卫生、材料劳动手段,对患者进行可以恢复和改善劳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医疗服务过程。这种服务过程的耗费,包括的活劳动物化劳动,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但医疗成果,特别是恢复和提高病人的劳动能力却难以用货币计量。因此,审计时要着眼于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费用方面。

  2.医院的成果主要是治愈的病人,由于存在各种疾病,治愈它需要用不同的劳动量,对同一种疾病的各个病人进行诊治所用的劳动量也各不尽相同。这种医疗工作的特殊性,造成难以用价值来反映医院的成果。也不能完全以实物量(治愈的病人人数)来表示医院的成果,而要以医院所完成的业务工作数量结合医疗质量来反映医院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故审查医院经济效益时,就不能只考核治愈病人人数,还应当考核医院的业务工作量和医疗质量,前者如门诊人次,后者如诊断符合率(即诊断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比例)、治愈率、抢救成功率等。

  3.医院的经济效益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和资源占用治愈更多病人,提高病人健康水平。医院的经济效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医院内部表现为医院的投入、占用和医院成果的比例关系。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医院的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上,是否以最低的劳动耗费治愈患者,提高健康水平。另一方面,要从社会角度考察医院的经济效益,即治愈的病人能为社会创造多少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病人提高健康水平能提高多少劳动能力,能增产多少财富。因此,医院的经济效益审计应从医院内部和社会两方面进行。

  医院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很复杂的工作。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病人,人的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加上目前医学技术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对医院经济效益审查一定要综合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1)审查技术上的先进性。首先,要同医院原有技术比较,看其是否比过去先进。其次,要与全国的同类技术作比较。最后,还要同世界同类技术比较,这样,就能减少和避免采用那些被淘汰的落后的技术。另一方面要审查是否采用了适用的技术。在选择先进技术时,有无离开医院的具体条件,盲目地追求最先进的尖端技术。而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及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力量,尽可能选择比较成熟并符合当地资源条件、技术力量和客观实际需要的适用技术

  (2)审查经济上的合理性。这是医疗技术决策的中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医疗技术方案中,应当采用其中劳动消耗较少、而效果较大的技术。先进技术是否可取,不但取决于技术本身,更取决于经济上是否适合当地的条件。

  (3)审查医疗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损失。审计后应提出改进医院工作的报告。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意义

  绩效审计是事业单位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的导向和归宿,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和“灵魂”。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无不贯穿着绩效审计。

  目前,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主要问题有:

  (1)绩效审计理念陈旧,譬如在财务收支审计方面,仍然困守于“审会计”,而不是“审效益”;

  (2)绩效审计领域单一,主要集中于基建、修缮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局限予“审工程决(结)算”,而不是“审经济活动”;

  (3)绩效审计视野狭隘,尚未普遍开展单位的财务预算审计,也未全面实施工程项目的全程跟踪审计,仍然停留在“审结果”,而不是“审全程”;

  (4)绩效审计评价缺失,譬如在中层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方面,侧重于“查问题”,而不是“做评价”,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事业单位效益的审计有如下意义:

  (一)绩效审计是事业单位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的导向和归宿

  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以促进实现事业单位的经济及管理目标。绩效审计是事业单位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的导向和归宿,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内部审计的核心和灵魂。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无不贯穿着绩效审计。

  (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通过审计,摸清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使用方向,发现和揭露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促进廉政建设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揭露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问题,严肃财经法纪,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四)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揭露资金使用不合理或损失浪费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

  通过审计,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审计,能够掌握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真实情况,发现宏观经济管理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绪翠.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目标体系构建.《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第10期.
  2. 2.0 2.1 赵保卿主编.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1版.
  3. 陈思维 王会金 王晓震编著.经济效益审计.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05月第1版.
  
阅读数: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