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审计

目录

  • 1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 2 当前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紧迫性[1]
  • 3 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1]
  • 4 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1]
  • 5 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1]
  • 6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1]
  • 7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 8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2]
  • 9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3]
  • 10 经济效益审计也是财政财务审计的区别
  • 11 相关条目
  • 12 参考文献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所实施的审计

  理解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1)审计的主体是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2)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或项目财务收支或经济活动。

  (3)审计的性质是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和评价活动,而不是结合业务工作进行的管理活动。

  (4)经济效益审计的职能除监督以外,更重要的是评价、监证被审单位或项目经济效益的优劣。

  (5)经济效益审计范围较广,须要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审查与分析。除了应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广泛应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而主要是为了取得审计证据。

  (6)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促使被审单位、落实责任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当前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紧迫性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济效益。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重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营管理落后,损失浪费惊人,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重视科学技术外,就是要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管理效能经营决策的评审,可以完善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树立“人人讲效益、事事讲效益”的管理意识,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有着较高的效益。

  其次,是完善我国审计体系的需要。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它不应局限于财务审计的范围,而应扩展到企业生产、计划质量决策诸方面;不应只注重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中、事前审计。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审计合法性和合规性的基础上,进而审查其合理性和有效性,还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再次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权力下放,增强企业自主经营权,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宏观调节机构尚不健全,有的企业缺乏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容易造成比例关系失调、计划失控、行为越轨等现象。因此经济越发展,就越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审计不仅要进行财务审计,以保证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与合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以减少损失浪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关系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之间既有同,又有异。它们的相同之处表现在都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监督和评价。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不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各种经济资料和有关的技术经济资料、经营管理活动;而财务审计的对象仅仅是财会资料和财务收支活动。

  2、目的不同。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审查各种经济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评价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经济,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益,并提出改进意见;而财务审计则审查财会资料是否真实正确,审计财务收支是否合理合法。

  3、职能不同。经济效益审计具有建设性和防护性职能以建设性为主;而财务审计具有防护性和建设性职能,以防护性为主。

  4、依据的标准不同。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是有关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以及计划、目标、定额技术经济指标、同行业同类指标;财务审计以有关法律、财经法规和制度为标准。

  5、方法不同。经济效益审计除运用财务审计方法外,还利用经济数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方法,既进行事后审计,也进行事前审计;财务审计则通过检查、调查和分析等方法,审查会计账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指标,以事后审计为主。

  由此可见,经济效益审计是财务审计的深入和发展。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往往从财务审计入手,即从审查资金成本利润的情况入手,然后再深入到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中去。当然也不能把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等同起来,而忽略他们之间的区别。

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依据不同,主要有:

  1、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它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首要标准。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必须以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作为标准,并以此来衡量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否保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经济效益,只有在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下取得的,才是真正的效益。

  2、各种计划、指标、预算、定额。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将企业的各种实际指标值与计划、预算、定额相比较,并进行分析、评价,以此来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这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计划、指标、预算、定额是经济效益审计中采用最多的一类审计标准。这类标准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也较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水平。这类标准的内容繁多,既包括国家下达的指标、计划、主管部门制定的计划、指标、预算、定额,也包括本单位制定的各种详细的计划、指标、定额等等。前期的审计标准。它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所制定和运用的标准,

  3、前期的审计标准。它是指被审计单位以前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时所制定和运用的标准,是审计人员制定本期经济效益审计的参考依据。前期的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具有延续性,在它的基础上制定本期标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4、本单位或国内外同行业的历史先进水平与平均水平。这类指标也是用来考核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高低的标准之一。它们是对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等标准的补充,从而使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体系更加完整、全面。如:某企业虽然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和定额,但却大大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高,尚有潜力可以挖掘。由于这类标准的时间跨度较大,在运用时,应考虑各种客观因素的变化,如物价变动等。

  5、科学测定的经济技术数据。这类标准主要用于评价新产品及新工艺的经济效益。由于新产品新工艺的效益没有相应的历史资料可以比较,同时、同行业又无同类的指标可以参考,要评审它们的经济效益,就得借助于科学技术来测定。因此,它是经济效益审计中采用的一种特殊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

  1、审查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可行性研究的审计工作属于事前审计,这种事前控制很重要,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认真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对可行性研究的审计。可行性研究包括:管理研究、技术研究、营销研究、财务研究和社会经济研究。审计要对这些方面进行审查、考察上述各方面的研究是否正确、适当,是否合理,论证是否充分。目前许多企业新产品纷纷落马,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可行性研究,浪费了国家大量资金。

  2、审查评价单位各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各项控制制度如果健全,那么就为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前提条件。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审查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适当和有效。如邯郸钢铁公司的效益主要来自其“成本否决”的内容控制制度,通过“成本否决”这一强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审查评价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目标是否适应。审查评价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适宜性、可行性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4、审查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适当,是否有效率,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一个单位如果人员精干,工作效率高,肯定就会有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很低,那么经济效益肯定就差。因此,审查单位的人员和机构设置也是经济效益审计的任务之一。

  5、审查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益性。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签定合同,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供应劳动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组织生产,市场开发,技术开发等。审查和评价这些业务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是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任务。

  6、审查和评价单位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方面是否节约,是否合理。

  7、审查单位对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的遵守情况。经济效益审计也是一种监督活动,而有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则是最重要的监督依据。经济效益审计要认真审查被审单位的依法情况。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内容多,按审计的时间可分为事前经济效益审计事中经济效益审计事后经济效益审计。按经济活动的层次性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审计和微观经济效益审计。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大多是微观经济效益审计。微观经济效益审计主要包括管理审计业务经营审计

  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经营与管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既取决于有效的经营,又取决于科学的管理。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决策,就会失去方向。同时,如果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目标也难以实现,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营和管理必须同时并重,因此,我们将经济效益审计分为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部分,即管理审计和业务经营审计。

  管理审计是指以被审单位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通过综合检查、改善企业单位的管理素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具体包括:1、管理职能及其发挥情况的审查;2、管理内容及其管理的效益性审查;3、管理素质及其适应能力审查。

  业务经营审计是指审核、分析、评价被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及其生产各要素利用的有效性,以进一步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具体包括:1、生产业务效益审计;2、销售业务效益审计;3、成本方面效益审计;4、资金利用效益审计。

  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工作的重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于完善我国的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速经济发展进程都有其客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要把握效益审计项目选择的三个原则。即重要性原则:群众关心、人大关注、政府重视、财政投入大;实效性原则:与中心工作相关,对经济、社会影响大;可行性原则:审计机关能够顺利审计,公正评价和被审单位能够接受。

  二是要实现审计工作重心的转移。随着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入发展,不断提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要求,要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审计工作的重点,从审计财务收支的合规性和真实性为基础转到效益审计上来,事在必行。

  三是要注重研究效益审计的重点内容。目前,效益审计的内容没有明显界定,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领域审计的内容不尽相同。审计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表明了效益审计的内涵和内容,财政效益审计的内容,应以财政资金管理、财政资金制度、财政资金监管为重点,分析财政资金调控和管理的有效性,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允性,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有无资金损失和浪费。

  四是要探讨效益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实现评价的科学性,需要审计人员在实践中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积极探索。在评价的技术标准上,要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渗透效益审计评价的内容,以国家审计准则为基础,创新效益审计评价的程序、方法,从而界定经济责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争做到客观、全面、可靠、权威,使依此为衡量标准所形成的审计结论,除可准确揭露问题外,还可合理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科学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实达到促进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提高的目的。

  五是要广泛开展效益审计理论研究和业务学习培训,加快人才培养,充实专业人员。审计人员思想上要确立效益审计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跳出传统审计思想模式,站在宏观的角度思考,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大胆实践。首先要更新知识,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各级审计机关信息和人才的共享。

经济效益审计的特征

  经济效益审计是一种新的相对独立的审计形式,它具有独特的外延和内涵,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归纳起来,经济效益审计主要特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必须具有法定资格的专业审计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在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二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企业各种资金及使用资金的部门,甚至使用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三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计算、预算、方案,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

  四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经济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作出审计决定

  五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如经济活动分析管理会计统计分析管理咨询经济预测等领域内所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六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目的具有宏观性。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企业资金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与其他审计程序一样,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也包括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但是,在这三个阶段中,经济效益审计所进行的具体活动,与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是有所不同的。首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准备阶段要搜集更为全面和内容比其他审计更多、更复杂。其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需要编制更具体和细致的审计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实际操作难度更大。第三,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在实施审计工作前,要给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第四,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采取详式报告,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与其他审计有较大的区别。审计报告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制约经济效益提高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运用财务审计和财经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他方法。专门运用于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中的方法包括经济活动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现代管理方法等等。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运用运筹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并透过各项指标及其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状况,拟定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经济预测方法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预测经济效益的状况。此外,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运用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有决策管理法、统筹法、价值工程等。

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

  在实施阶段,要设计出能反映所审计单位或项目工作特征和成果的指标,然后寻找评价的标准去进行对比分析。这些评价标准,需要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如使用其他似类单位的指标、政府规定的标准、行业公认标准、请外部专家提供标准等。运用实际与计划或定额比较,本期实际与上期实际比较,本单位实际与同类外单位实际比较,本单位实际与行业、国际先进水平比较等对比方法,找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差距。

  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可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有:

  1.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是一种可以在具有确定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资源又有一定限制的条件下,从大量供选择的活动方案中求解出最优方案的数学运算方法。

  它的运用能解决两类问题,一是在任务已定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去实现这一任务,二是在资源数量已定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使完成的任务最多。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利用线性规划法,可以审查生产方案是否最优,运输方案是否最佳,作物布局是否合理等。

  2.网络计划技术法

  网络计划技术是运用网络理论,通过绘制网络图从中确定关键路线,据以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控制任务进度和成本费用的一种统计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经常用它来确定加快工程进度、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

  3.回归分析法

  回归分析法是对具有相互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式,用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平均变动关系的一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利用回归分析法,可以审查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等是否正确。

  4.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研究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常使用投入产出法寻找挖掘潜力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各种具体因素,以揭示各因素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6.量本利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是假定在销售单价和费用耗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研究销售利润与销售数量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

  7.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法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和成本分析,力图用最低的成本实现必要的功能,借以提高产品价值的一种方法。

  8.投资分析法

  投资分析法是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投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常使用投资分析法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再论证。

  9.方案比较法

  方案比较法是借助于一组能够从各方面说明方案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对实现同一目标的几个不同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最后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方法。在经济效益审计中审计人员既可用于不同投资方案的比较,又可用于不同生产方案的比较;既可用于不同售价方案的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产品组合方案的比较。

经济效益审计也是财政财务审计的区别

  财政财务审计与经济效益审计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经济效益审计和传统审计毕竟是不同类型的审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的对象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的收支活动;财经法纪审计的对象则是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而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

  (二)审计目的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的目的在于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财经法,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的方法不同

  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检查、监盘、查询和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而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外,还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数学分析法等其他学科所使用的方法。

  (四)审计的时间不同

  传统审计一般安排在期末,主要是事后审计;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是以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而且更强调事前审计的作用。

  (五)审计结论的效力不同

  传统审计的审计结以及决定有法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而经济效益审计虽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不具有律效力,被审计单位对有关建议可以不执行。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钟章仁.浅论经济效益审计
  2. 戴小凤.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基本程序
  3. 蔡秀萍.经济效益审计的程序和方法
阅读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