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机制

融资机制(Financing Mechanism)

目录

  • 1 什么是融资机制
  • 2 融资机制的分类
  • 3 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
  • 4 融资机制的意义
  • 5 融资机制的作用过程
  • 6 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建议[1]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融资机制

  融资机制是指资金融通过程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调控方式,包括融资主体的确立、融资主体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渠道、方式以及确保促进资本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手段等诸多方面。

融资机制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将融资机制进行以下分类:按照储蓄与投资是否在同一主体内完成,可分为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按照融资过程中体现的信用关系不同,可分为财政融资机制与金融融资机制。

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

  内部融资机制,是指储蓄主体将内部积累的储蓄资源直接用于投资。这一融资机制,不涉及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储蓄者与投资者是一位一体的。内部融资机制的优点是方便简洁、融资成本低,缺点则是储蓄规模与投资需求可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不一致,致使投资规模因储蓄不足而受到限制。在现代经济社会,这种内部融资机制不占主导。

  外部融资机制,是储蓄者的资金不用于自身的投资项目,而是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存款凭证等金融产品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到投资者手中,并由投资者完成投资过程。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 “弱质性”,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单纯依靠内部融资机制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内部融资机制相比,外部融资机制虽然乎续相对繁琐、融资成本较高,但它有利于储蓄资源的充分动员和投资方向的正确选择,可以提高全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储蓄向社会投资转化的主导机制。

融资机制的意义

  融资机制的意义就在于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通道,更好地利用融资工具动员储蓄并将之转移到投资领域。因而,融资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既是资金筹集、资金供给过程,同时也是资金配置的过程。

融资机制的作用过程

  融资机制发挥作用是通过参与融资活动的各经济主体(即资金供求方),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采用一定的方式,通过金融市场或各种机构,操作融资客体双向流动并使其增值的过程,也即各经济主体通过行政机制与市场机制实现融资客体(资金)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融资主体、融资方式、融资环境是整个融资过程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与调控方式构成了一定制度背景下的融资机制。

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建议

  1.体制决定政策。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创造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企业财务政策决定企业融资方式、融资结构。

  2.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依赖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融资活动融于企业产权运营和变革中。

  3.培养和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增加市容量,完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结构。在完善主板市场的同时,推动二板市场的设立,以满足各企业融资需要。

  4.只有当资本的使用者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社会成本,从而不存在免费成本时,企业的资本结构选择才有意义。

  5.企业根据收益与风险,自主选择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结构,以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融资机制形成的标志。

  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所涉及的问题远不止本文所讨论的这些,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由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以企业为主体的融资活动,还没有真正的以市场为主导,理性地根据资本成本、风险和收益对称原理选择融资方式,确定资本结构。因此,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还需要通过研究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来确定我国企业自己的融资方式,并能从中得到一些间接的、侧面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阿迎萍,胡君.浅论企业融资机制的形成.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3期
阅读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