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Capital cost):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

目录

  • 1 资本成本概述
  • 2 资本成本的内容
  • 3 资本成本的计量形式
  • 4 资本成本的分类[1]
  • 5 资本成本的意义[2]
  • 6 中西方对资本成本的不同理解
  • 7 资本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
  • 8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
  • 9 参考文献

资本成本概述

  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广义讲,企业筹集和使用任何资金,不论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要付出代价。狭义的资本成本仅指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长期资金)的成本。由于长期资金也被称为资本,所以长期资金成本也称为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资本成本是企业的投资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对投入企业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资本成本是投资本项目(或本企业)的机会成本

  资本成本的概念广泛运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许多方面。对于企业筹资来讲,资本成本是选择资金来源、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企业力求选择资本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投资来讲,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决定投资取舍的重要标准。资本成本还可用作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即经营利润率应高于资本成本,否则表明业绩欠佳。

资本成本的内容

  1.资金筹集费

  资金筹集费指在资金筹集过程中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发行股票债券支付的印刷费、发行手续费、律师费、资信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广告费等。

  2.资金占用费

  资金占用费指占用资金支付的费用,如股票股息银行借款债券利息等。相比之下,资金占用费是筹资企业经常发生的,而资金筹集费通常在筹集资金时一次性发生,因此在计算资本成本时可作为筹资金额的一项扣除。

资本成本的计量形式

  资本成本可有多种计量形式。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中,使用个别资本成本,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则使用边际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分类

  (1)个别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的成本率,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长期借款成本、债券成本等。企业在比较各种筹资方式时,使用个别资本成本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全部长期资金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在进行长期资本结构决策时,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边际资本成本,是指企业追加筹集长期资金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企业在进行追加筹资决策时,使用边际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的意义

  ①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追加投资决策的主要经济标准

  在投资决策中通常将资本成本视为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率”,看做是否采用投资项目的“取舍率”,作为比较选择投资方案的主要标准。

  ②确定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

  企业筹集长期资金的方式、所筹资金的资金成本、不同方式下的个别资本成本可作为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重要依据。企业的全部资金由不同方式筹资组合构成,这种筹资组合有多个方案供选,从而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是比较各个筹资组合方案,做出资本结构决策的基本依据。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增加生产经营所需资产或增加对外投资,往往需要追加筹资,边际资本成本是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

  ③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尺度

  企业实际的资本成本率与相应的利润率相比,如果利润率高于资本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如果利润率低于资本成本率,则可以认为企业经营不利,业绩不佳,需要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利润率和降低资本成本率。

中西方对资本成本的不同理解

  1.我国对资本成本的误解

  在我国理财学中,资本成本可能是理解最为混乱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比如,许多人觉得借款利率是资本成本的典型代表,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由于可以不分派现金股利而以为股权资本是没有资本成本的。在大多数的理财学教材中,关于资本成本最常见的定义是: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包括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两部分。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是从原苏联引进的,因此按照原苏联的做法,将财务作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包括在财政体系之中。虽然其后的学科发展打破了原苏联的财务理论框架,但财务一直是在大财政格局下的一个附属学科。学术界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分为宏观财务微观财务两个层次,并把微观财务纳入宏观财务体系,以财政职能代替财务职能。在这种学科背景下,企业筹措资金时只考虑资金筹集使用成本,没有市场成本意识和出资者回报意识,从而得出与西方理论界迥异的资本成本概念。

  2.西方理论界对资本成本的界定

  现代财务管理思想来自西方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与公共财政完全分离,是一种实效性的企业财务,即西方的财务概念都是指企业财务。财务管理以资本管理为中心,以经济求利原则为基础,着重研究企业管理当局如何进行财务决策、怎样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这种市场化背景下,股东的最低回报率即资本成本就成为应有之义了。西方理财学界对资本成本的定义为: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资金而在进行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可以说,对资本成本的理解偏差是我国理财学发展不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

资本成本高低的决定因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着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其中主要的有:总体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项目融资规模。

  总体经济环境决定了整个经济资本的供给需求,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总体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反映在无风险报酬率上。显然,如果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资金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动,或者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投资者也会相应改变其所要求的收益率。具体说,如果货币需求增加,而供给没有相应增加,投资人便会提高其投资收益率,企业的资本成本就会上升;反之,则会降低其要求的投资收益率,使资本成本下降。如果预期通货膨胀水平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投资者也会提出更高的收益率来补偿预期的投资损失,导致企业资本成本上升。

  证券市场条件影响证券投资的风险。证券市场条件包括证券的市场流动难易程度和价格波动程度。如果某种证券的市场流动性不好,投资者想买进或卖出证券相对困难,变现风险加大,要求的收益率就会提高;或者虽然存在对某证券的需求,但其价格波动较大,投资的风险大,要求的收益率也会提高。

  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指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大小。经营风险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结果,表现在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上;财务风险是企业筹资决策的结果,表现在普通股收益率的变动上。如果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投资者便会有较高的收益率要求。

  融资规模是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另一个因素。企业的融资规模大,资本成本较高。比如,企业发行的证券金额很大,资金筹集费资金占用费都会上升,而且证券发行规模的增大还会降低其发行价格,由此也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

  从定义上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都是企业发行融资工具的代价,也即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价格指标。这一共同点启发我们应该到定价理论中去探讨它们的根本区别。

  1.从是否应考虑风险因素看

  在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定价理论一直作为贯彻其中的轴心,推动着整个金融理论的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定价理论的轨迹正是沿着商品价格-资金价格(利率)-货币资产价格-资本资产价格这样的路线向前发展。与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资产最大的特点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资本资产的风险性远远大于货币资产。因此对金融资产定价时,其风险就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其中,货币资产由于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风险,直接以筹集费和占用费来定价。但资本资产的定价就必须考虑其风险的大小。西方公司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从是否体现出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看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公司企业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们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而这种个人收益最大化却可能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冲突。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以保护股东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投资者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对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约束。一旦公司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支付的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该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撤资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造成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硬约束。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必须支付一个最低的风险报酬率。这时股权资金成本将被迫等于股权资本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就会趋于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就无法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 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这时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就会成为完全脱节的两个概念。

参考文献

  1. 姜彤彤.财务管理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3.
  2. 刘秀琴.财务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03.
阅读数: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