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增利润

虚增利润(Exaggerate Profit)

目录

  • 1 什么是虚增利润
  • 2 虚增利润现象产生的原因[1]
  • 3 虚增利润的手段[2]
  • 4 虚增利润造假的甄别方法[3]
  • 5 遏止虚增利润行为的对策[4]
  • 6 相关条目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虚增利润

  虚增利润是指不按照财务制度规定的要求进行核算,为了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年度利润计划,多反映经营成果,采取该提的不提、该列支的不列支、该摊的不摊、该核销的不核销、挂往来账或者调整会计科目的办法,掩盖其真实情况,以及将不应在本期核算的某些收入采取提前入账的办法等人为操作以增加利润的行为。

虚增利润现象产生的原因

  1.维持企业形象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金融机构出于尽量减少风险的需要,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信誉不足的企业。而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情况,特别是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维护其在社会上的形象,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往往又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返给上市公司。或者为给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各会计期间前后一致,稳定增长,即所谓的“利润平滑”感觉而调节盈余。

  2.企业领导为追求业绩企业的经营业绩,其考核办法一般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或扭亏)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涉及到会计数据。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个人利益等。目标利润不仅是企业经济发展应有的计划,也是某些领导任职期为创个人经营业绩的追求,这出发点是正确的,可一旦“目标利润”达不到时,为了个人业绩或“光辉形象”,企业难免要虚增利润。

  3.现行会计系统具有很大的弹性由于会计制度有一定的弹性,管理层有时候要靠自己的判断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权衡,这给上市公司有机可乘。会计理论和方法上的缺陷。也为上市公司虚增利润提供了可能。

虚增利润的手段

  一、利用销售业务虚增利润

  对企业利用销售业务多计收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审计

  (一)审查该项业务的销售合同、销售发票及发运凭证的原始凭证,并与产品销售明细账核对,以确定业务的真实性。

  (二)对企业一般在年终时开具空头发票虚构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次年用红字发票冲销,并称是销货退回业务,应审查年终和次年初的发票存根,并与销售明细账核对即时发现其弊端。

  (三)企业在销售业务中,往往会因产品品种不符、质量不符合要求以及结算方面的原因发生销售折扣、折让及退回业务,直接影响本年利润,具体工作中应重视对企业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不冲减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的审计,应审阅产品入库单和产成品明细账,查明是否有退货记录,有无按规定将折扣、折让业务冲减销售收入。

  (四)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的,应查明有无商品未销售,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增本期收入现象。

  (五)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应查明本期是否收到价款,查明合同约定的本期应收账款日期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现象。

  (六)获取产品价格目录,注意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及复杂交易、销售给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是否合理,有无高价结算粉饰经营业绩和财务之嫌。

  二、故意虚减费用以多计利润

  企业为了增加利润,常采用少提或不提折旧,或使已发生的当期支出暂不入账,或少计不计当期应负担的利息支出,不提或少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方法。检查时应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检查方法。

  三、随意变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调高利润

  企业为完成本期利润指标利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变动,故意调整存货成本,调高利润。当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时,企业为虚减产品成本,选用能减少本期材料耗用的计价方法,人为调低发出材料成本,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当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时,企业为虚减产品成本,利用材料成本差异账户进行调整,有意多分摊节约差异或少分甚至不分超支差异,以达到调低发出材料成本,调高利润的目的;企业为虚增利润,还会利用在产品成本上升的计价方法调节产品成本,以达到虚减成本,多计利润的目的。检查人员在检查会计账目时,应将检查重点放在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和产成品账户。采用审阅法审查有关存货的明细账,并采用盘点法调节法核实在产品数量的正确性,采用复算法验证存货发出计价的正确性。

  四、利用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调高利润

  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发生严重亏损时,常常将应摊的费用少摊或不摊,把本应由当期负担的费用当作待摊费用处理,减少本期的成本费用,人为调高当期利润,或者采取应预提的费用不预提,虚增利润等。检查时应对跨期费用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有两种方法:

  (一)采取审阅法详细审核每项待摊和预提费用的发生情况。

  (二)采用核对法查询法审查跨期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摊销和预提。

  五、利用结算账户调高利润

  企业为了虚增销售和利润,虚构债权,或将应收账款长期不转账,实际上是呆账死账,或少计不计坏账准备,虚列资产,同时使管理费用虚减,利润虚增。此外,企业还会利用其他应收账款账户预提收入,人为调高利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一)向债务人函证,来证实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真实性、正确性,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造成的差错或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

  (二)检查与销售有关的文件,以验证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三)用核对法将应收账款明细账与总分类账余额核对,将应收账款的账、表、单、证相核对。

  (四)检查有无利用其他应收账款账户预提收入。

  六、利用待处理财产损失

  长期挂账。虚增利润企业经营不好的,会将因经营不善、上当受骗,或因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等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长期挂账,不及时予以处理致使利润虚增。检查时应采用审阅法仔细审查待处理财产损益明细账及有关原始凭证,查明其形成的原因,并对长期隐瞒不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挂账损失进行重点检查。

  七、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调高利润

  当企业发生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时,其相应的会计处理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损益均产生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在不同期间的可比性。检查时我们应检查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合法、合理,确定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否合理,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乱用会计政策,调高利润的现象。

虚增利润造假的甄别方法

  既然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虚增利润,而且这些虚增利润的结果最终必然反映在财务报告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来识别其造假手段。

  (一)财务报表比较法

  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一般都是比较报表,直接拿来就可以进行纵向对比;还可以在同类公司间进行横向对比,通过对比,就不难发现异常现象,而且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二)财务比率分析法

  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当该指标过高或过低时就应引起警觉;主营业务利润率也是一个敏感指标,一般,我们习惯将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作为判断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提升的依据,如果企业的该项指标大大超过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我们就应该视为异常。

  (三)重点报表项目分析法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营业外收入等项目,都是重点分析的对象。当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账款项目,利润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而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该怀疑利用赊销之名虚增利润;用其他应收款的手法来虚增利润更是隐蔽,需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对于坏账准备,我们在阅读公司财务报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是否公布了应收账款的账龄,是否按照账龄确定坏账准备金,是否及时转销了因长期拖欠或对方破产而无法偿还的应收账款。

  (四)泡沫剔除法

  应将资产负债表中的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加以剔除,因为上述资产不能或者很难再给企业带来收益。

  另外,还可以通过审阅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来发现问题,尤其应关注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对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应着重分析其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将依据作为一种暗示,在合理推理的基础上,看其是否存在虚增利润的可能。

  既然实际中大量存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现象,投资者自己就应树立维权意识;否则,假账事件就会一再上演。因此,投资者应多了解一些公司常用的造假伎俩,掌握一些基本的甄别假账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避免投资损失会有较大帮助。

遏止虚增利润行为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管理层的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企业管理层不能为了经营业绩公然指使会计人员违规造假,进行利润粉饰,要学习企业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会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

  (二)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及现行会计准则会计人员要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及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本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完善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包括国家统一制定的各个层次的会计规范,而且还包括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的内部核算制度。然而,目前许多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会计规范,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内部核算制度,使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黄素吟.企业虚增利润现象与审计对策探讨.广州市番禺区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5卷3期
  2. 顾丽达.企业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与会计2004年9期
  3. 钱薇.企业虚增利润的手段及甄别.决策探索.2010-01-27
  4. 叶树文.企业虚增利润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与会计2007年4期
阅读数: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