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Product Planning Management)

目录

  • 1 生产计划管理概述
  • 2 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 3 生产计划管理的作用
  • 4 编制生产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 5 生产计划管理的要点

生产计划管理概述

  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和对社会提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关税壁垒在逐渐消除,技术标准壁垒在逐步形成,产品出口必须达到相应的质量和管理标准才能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所有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都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有关。

  生产计划管理,一般是指企业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控制工作。狭义的生产计划管理是指以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核定、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生产调度工作。广义的生产计划管理则有了新的发展,指以企业的生产系统为对象,包括所有与产品的制造密切有关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也就是从原材料设备、人力、资金等的输入开始,经过生产转换系统,直到产品输出为止的一系列管理工作。我们这里将要谈的是车间生产计划管理,指的是狭义上的生产计划管理工作。

  企业的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企业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要使企业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且使企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并能引导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主要是:

  一是具有“价值型”的特点。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以后,企业生产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转变为发展生产满足需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也在日益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地对企业的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好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增加品种生产,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具有“宏观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市场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固然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及环境保护等问题,要把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不能盲目崇拜市场,要结合生产、环保、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生产计划指标。

生产计划管理的作用

  生产计划对合理均衡地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有如下几点:

  (1)生产计划是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可使企业各生产环节和全体员工统一、协调动作,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使企业各环节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

  (2)可使企业均衡的、有节奏的组织生产。均衡稳定的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组织均衡生产是生产计划的原则和任务,各生产环节只有按作业计划组织生产,才能使生产均衡地进行,同时编制生产计划也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3)生产计划是联系供、产、销、运等日常工作和日常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纽带,通过它可以把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起来。

  (4)生产计划是组织企业生产活动不断平衡的手段。企业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会经常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即经常会打破原来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生产计划是短期计划,它可以根据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安排生产环节的任务,建立起新的相对平衡关系,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生产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生产技术的控制挖潜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并实现企业的均衡生产。

编制生产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生产计划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编制计划,二是实施生产计划和控制,包括生产调度工作和在制品管理工作,生产计划统计与分析工作。

  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如下步骤:(1)了解生产状况、掌握市场信息。(2)结合生产状况和外部市场条件,分析研究,提出初步生产计划指标。(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4)组织实施生产作业目标。

  在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中,要使编制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多方收集资料,掌握企业生产现状,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编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2)要搞好预测,主要是市场预测、外部主要生产条件预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效益。(3)要进行综合平衡,通过综合平衡,确定计划指标。综合平衡要从需求与实际生产能力出发,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合理安排。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调度工作的重点,调度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目标计划。生产计划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提高阶段。通过对计划的实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拟定提供改进依据。

生产计划管理的要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生产计划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充分发挥生产计划管理的职能,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抓好如下几项工作:

  (1)根据市场与计划的互补性,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市场有助于合理配置资源,并能给经济发展以有力的刺激和推动。因为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企业只有锐意改革,降低成本,改善质量,增加产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市场也有其弱点,它比较注重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视长期和总体利益,而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市场的弱点。因为计划具有事前调节的主动性,它比较注重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结合,还能迅速将现有资源用于短线产品的生产。但计划也有消极作用,如计划工作人员和决策者若素质不高,掌握的资料不全,市场信息不灵,就会使定出的计划不切实际甚至出现错误。这就需要充分研究市场,把计划的作用与市场调节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可以及时提供信息,而不花费很大开支的优势,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进一步加强生产的科学管理。领导层进行的科学决策,需要通过生产来实现。因此生产的科学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核心。要采取科学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使生产单位中原材料、技术设备以及人力资源达到合理配置,使生产系统中物流和能力均达到平衡。要积极借鉴一些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真正适合本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方法,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

  (3)针对市场经营的特点,充分发挥综合平衡的作用。首先要在客观条件许可范围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好各方面客观因素,对综合平衡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要积极开展挖潜创新,使生产计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其次,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的不平衡,要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不断解决新问题, 不可急功近利盲目冒进,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使计划具有科学性。对产量指标、设备能力的估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使安排的计划有一定弹性,以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考虑生产能力,要留有超产的余地。在供应和销售方面要留有超产后原燃材料供应和产品销路保证的余地等。

  (4)生产计划考核力度应进一步加强,列入生产计划的指标都要加以考核,同时应该体现在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中,这样才能体现计划的严肃性。真正使生产计划管理落到实处。

  (5)生产计划的统计分析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快分析速度,提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以进一步提高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发挥生产计划在企业生产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生产计划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管理的新模式,使计划管理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发挥计划管理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全面提高。

阅读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