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Safety Production)
目录
|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在安全生产中,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因素,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称之为人身安全;消除损坏设备、产品等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称之为设备安全。
总之,安全生产就是使生产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以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及各种危险的发生,从而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安全生产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财产不受损失。
在保障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你的做法不能损人利己,像类似“屋里干净了院子脏了”的做法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杜绝。
1、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现代工业的客观需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科学地揭示了生产与安全的辩证关系,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应用这一思想指导实践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和“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
“安全第一”的原则是指当考虑生产的时候,应该把安全作为一个前提条件考虑进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保证生产持续和安全地进行;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安全第一”,对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来说,就是辩证地处理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牢记“以人为本”,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对广大员工来说,则是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事任何工作时都应首先考虑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来防止事故发生,以避免人身伤害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要求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要亲自抓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应该渗透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坚持生产和安全“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贯彻“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要求把安全生产纳入计划,在编制企业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应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结合企业的增产挖潜、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流程重组等,来消除事故隐患,改善劳动条件。
2、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安全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贯彻“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发挥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骨干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做到安全生产人人重视,个个自觉,提高警惕,互相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消除。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安全生产。
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部分,是企业中最根本的一项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使安全生产做到“事关安全有人管,兼职生产和安全”。
在制定和执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同时,还应制定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特别应制定好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有章可循,并懂得什么样的操作是安全的,什么样的操作是危险的,以及安全和危险的道理。
为使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必须加强监督检查。企业的各级领导应以身作则、模范带头、身体力行、认真执行,同时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作用,发挥安全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作用。对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好经验,要不断总结交流,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三违”)而造成事故的,要认真追查、严肃处理,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在调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时,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
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安全规章制度应该照着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动、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装置等的变化而修订,还应随着对生产过程认识的深化、安全生产经验的积累、生产技能的提高以及事故的教训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3、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东汉史学家荀悦总结了劳动人民与灾害作斗争的经验,提出“防患于未然”的主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工作都是如此。安全工作也应“重在预防”,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首先应该认真贯彻“三同时”的规定,即在在建工程以及计划立项时,安全监测防范技术和“三废”治理措施要与工程主体项目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决不能让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工艺、设施、设备、装置等先期投入运行,使安全生产成为一句口号,使“三鹿奶粉”之类流入市场。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还应该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的科学研究,对运行中的生产装置、生产工艺存在的安全问题,要组织力量攻关,及时消除隐患。在研究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时,相应地研究和解决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问题,并研制各种新型、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提高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性。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尤其应该狠抓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员工识别、判断、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本领。例如: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进行安全技术考核;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完善各种检测手段,坚持检测工作,掌握设备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分析以往发生的各类事故,从中摸索本地区或本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其规律,以便主动采取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等。
安全生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事先教育与事先防范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产利益,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生产必须由企业和员工来共同协作完成,企业不仅要做好安全检查、严密保卫等事先防范工作,而且要对员工进行深入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防范措施的必要性,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事先防范与事后抢救相结合的原则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即使有严密的防范措施,仍有一些意外事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这就需要企业在意外事件发生后有应急的补救措施,从而把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对员工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在意外事件处理后,还要对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并应用到事先防范和事先教育中去,这样才能尽量减少或避免同一事件的再次发生。
各企业虽然促进自身安全生产的措施各不相同,分别有详细的规定,但一般说来,都具有以下几项内容:
1、安全生产教育
安全生产教育一般要从思想上、法规上和安全技术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员工不仅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且能在技术上了解如何进行安全操作,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为减少员工的伤亡和企业的损失提供保障。
2、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也是企业安全生产中事先防范措施的一种,安全检查的执行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安全检查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而且要发动员工做好配合工作,如对安全检查工作的监督、对存在隐患的报告等等。
3、意外事故的抢救
意外事故的发生一般有突然性和意外性,因此必须在事先准备好应急抢救方案。在事故发生时,要保持头脑冷静,按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在事故抢救后,要及时地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加强措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的主要部分在于安全生产,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企业管理者的原因,也有员工自身的原因。
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主观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因素,根据企业中员工的职务不同,又可分为两种:
(1)管理者的因素。管理者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忠于职守,有读职、玩忽职守等行为;
第二,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第三,没有对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地检查监督。
(2)员工自身的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另一个主观因素是员工自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安全意识不强。不注意阅读了解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守则、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等都是安全意识不强的表现。
第二,未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技巧或未严格按规程操作。
第三,生产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工作情绪不稳定。有的员工由于不注意劳逸结合,长期加班,过度疲劳,其结果是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或工作情绪不稳定的现象,从而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
第四,工作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这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时闲聊;配合不够协调,不执行岗位责任制,串岗、漏岗等等。
2、客观因素
影响安全生产的客观因素主要是超出主观意志之外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两类:
(1)生产过程中的客观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b、设备、仪器、工具及附件或材料等有缺陷。
c、生产工艺本身未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工艺规程有缺陷。
e、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缺乏或不良。
(2)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a、工作地通道不好;材料、半成品、成品混堆;工作场所过分拥挤或布置不当;地面不平;有障碍物存在或地面过滑。
b、厂房或车间平面或立体布局不合理,未提供紧急出口,或出口不足。
c、工作地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容易造成视觉失误从而引起动作出错。
d、工作地有超标准噪声,引起员工心情烦躁,无法安心工作;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不符合标准。
e、有毒、有害物品在班组存放超定额或保管不当,无急救或保险措施。
f、厂房年久失修,厂区污染严重等。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二者从概念上看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内容上又有交叉。前者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和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后者是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强调为劳动者提供人身安全与身心健康的保证,属于劳动者权益的范畴。但二者都统属在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有时又把它们统称为“劳动安全卫生”或“职业安全卫生”。
在学术上,有人认为,“安全生产”涉及面广,突出了安全问题,有利于安全学科的开拓和研究;有人认为,“劳动保护”更有利于突出人的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意见有待于在理论上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德国、奥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国家使用劳动保护的名称,而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则使用职业安全卫生或劳动安全卫生的名称。称呼虽然不同,但工作内容却大致相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安全生产工作一般被称为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管理与安全管理基本上是同义词。目前,劳动保护一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用在工会的群众安全监督系统、企业工时休假及女工保护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