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Wisdom Management)

目录

  • 1 什么是智慧管理
  • 2 智慧管理的内涵
  • 3 智慧管理的内容体系
    • 3.1 智慧管理理论体系
    • 3.2 智慧管理方法体系
  • 4 智慧管理的实施原则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是指发挥企业运用智慧的能力(包括建设能力、操作能力等),对企业的智慧资源进行系统管理,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智慧资源包括企业家特殊才能、高级技能人员经验、组织惯例和组织本能、产业链适应性资源、产品品牌价值等。智慧管理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过程包括战略决策、经营组织、内涵领导、智能控制等。

智慧管理的内涵

  智慧管理的内涵主要由以下3个层面构成:

  1.资源层

  智慧管理的对象是智慧资源,企业的智慧资源不如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资源广泛,其重点是能为企业战略决策起决定性影响的核心资源。换言之,智慧管理与知识管理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在于智慧管理偏向于精英式管理,而知识管理偏向于大众式管理。知识管理的重点是实现企业内所有员工知识共享协同创新。企业智慧资源主要包括:

  (1)企业家特殊才能。企业家特殊才能,主要指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管理技巧,它们共同决定了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 。企业家精神包括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企业家管理技巧主要包括:投资组合技巧、要素组合技巧、领导力凝聚力等。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最为核心的智慧资源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企业家的价值判断和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方向。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远非知识能概括的特殊智慧资源,它不仅凝聚了企业家在K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还包括一些企业家特质资源,如企业家风险偏好、企业家价值观、企业家性格、企业家情感与交际网络乃至企业家的第六感等。

  (2)高级技能人员经验。高级技能人员主要指取得高级技T 、技师职业资格及达到相应水平的人员。高级技能人员与一般技术人员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存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工艺的操作性难题,他们不是知识的简单应用者,而是知识的集成者和创新者。高级技能人员的经验有时很难用显性知识或者隐性知识来概括,高级技能人员的综合能力已经嵌入在他们的技术活动中,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范畴。如果说企业家特殊才能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与路线的话,那么高级技能人员经验就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技术变革与创新路径,它们对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培育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组织惯例与本能。企业在生存、发展与演化过程中,会对历史路径产生记忆,形成对未来的 一种定式判断,从而影响活动模式、程序与规则,这就是组织惯例。组织惯例是组织层面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历史发展进程在企业生命中留下的烙印,不是用知识能描述的,它赋予了组织一种类生命体的智能,是企业组织的一种后生智慧。另一种非常重要的组织层面智慧资源就是组织本能,它是一种天生智慧。一个企业组织就像一个生命机体,从出生就知道要适应环境和回避危险,同时也知道追逐利益和谋求发展,这种本能活动不能用知识来概括。相对于企业家特殊才能和高级技能人员经验而言,组织惯例与本能是一种低端智慧,但也是一种基础智慧,能从根本上影响决策的方向和执行力。遵循企业组织的惯例和本能决策,往往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实现最保险目标,而违背组织惯例与本能的决策即便科学也会冈执行阻力而达不到预期效果。组织惯例与本能决定『企业发展路径的连续性,让企业总是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通道中有序发展。

  (4)产业链适应性资源。企业组织除了惯例与本能以外,还有一种类生命体的更高级的智慧,即产业链适应性资源。就像生命体存在一个群居与社会网络一样,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产业链模式,并在产业链中定位,接受产业运行规则和市场运行规律。具体而言,产业链适应性资源包括顾客端适应性资源和供应端适应性资源。顾客端适应性资源是指企业在长期的顾客接触与服务过程中了解、发现顾客需求,并具备满足这种需求的资源与能力,它是一种抽象和综合的集成资源,需要顾客知识反馈与获取能力和顾客服务能力。供应端适应性资源是指企业在供应商网络建构与优化过程中,形成的与供应商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体现的是和谐管理的本质,是在企业利益和供应商利益之间保持稳定均衡的一种商业智慧。产业链适应性资源也不是依靠知识就能处理好的,很多关乎价值分配和利益协调的问题,需要企业用动态的管理模式来寻求产业链上下游的均衡与协同发展

  (5)产品品牌价值。产品品牌价值是一种已经被认可和固化了的智慧资源,甚至可以称之为智慧资产。一个企业很容易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也容易形成自己的商标,但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却非易事。树立品牌,需要企业长期的积淀与维护,需要社会和行业的认可。产品品牌价值的形成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智慧资源在市场上的反映和积累,是能够货币化的企业智慧资源。换言之,产品品牌价值是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智慧资源的结晶,是企业智慧资源高度集中的体现。

  2.能力层

  智慧管理相对于知识管理更为高级之处在于其运用智慧资源的能力。智慧管理不仅是资源管理,更是能力管理。运用智慧资源的能力体现为建设能力和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建设能力是指保证企业组织具备内在心智的能力,包括维系企业组织基本结构的心理契约力、情感连接力以及指引企业组织发展与演化的价值判断力。操作能力是指企业组织将智慧资源具体应用于决策支持的能力,包括要素配置力、平台协同力和价值转化力。

  (1)心理契约力。一个心智健全的企业组织绝不是仅依靠行政约束力就能支撑的,因为在组织内部,不仅个体存在心智,正式或非正式的各种小团体或部门以及整个企业组织都存在心智。有心智就会产生思考,有思考就可能引发矛盾,企业组织必须在各种矛盾中取得平衡才能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和企业组织之间建立起心理契约,将个体愿景转化为共同愿景。心理契约力是现代组织必须拥有的能力,只有在心理契约力的引导和支配下,智慧资源才能被调动起来且产生合力,从而有效支持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情感连接力。知识管理提出以后,有学者提出隐性知识转移与扩散的有效途径是弱连接(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将连接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而弱连接的本质正是基于情感的连接,情感因素在隐性知识共享中起着重要作用。智慧管理虽然不要求实现全部人员的知识共享,但却要求员工能够理解、接受并贯彻落实高层战略与策略,要求员工与高层管理者、高级技能人员形成高效沟通,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信息流转网络通道。因此,企业组织与知识网络构建就非常必要,而情感连接力正是打造高效社会网络的基础。另外,情感连接力通过凝聚员工个体,能将个体智慧升级为群体智慧,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的心智水平,保障企业层面的智慧资源生成与增长。

  (3)价值判断力。企业组织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变化的信息,必须有价值判断力。哪种决策方案能实现更高价值,哪种方案能更快地实现企业组织的最终目标等问题都需要企业进行系统思考与权衡,在思考与评价的过程中会形成新的智慧,然后反馈并指导企业决策,这就是运用智慧资源实施科学决策的过程。价值判断力是智慧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之一。知识管理仅告诉决策者应该如何做,而智慧管理告诉决策者为何要这么做,即决策能产生的价值。

  (4)要素配置力。在知识管理中,要求有效管理和利用知识资源,但忽视发挥知识资源的能动性。实现知识资源与其它要素资源的协同配置,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是生产函数就已经揭示了的企业生产规律。智慧管理不仅要求利用智慧资源,更要求利用企业智慧促进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与协同,要求企业组织掌握与遵循自身的生产规律,并以此来配置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要素。要素配置力强调智慧在资源配置与生产要素利用中的全面应用。

  (5)平台协同力。无论是智慧资源还是生产要素资源,只要是实现企业组织层面全局沟通与协调,就必须依靠一个分布全局的技术平台。在知识管理中,技术平台的构建、利用也是一个重点内容。智慧管理不仅要求有一个能传播、扩散和实现信息协同的平台系统,更需要构建起一套支持这个平台的智慧系统。因此,智慧管理平台不是简单的工具、载体、媒介或场所,而是一套智能和智慧集成体,能支持智慧资源的整合、集成与创生。

  (6)价值转化力。企业组织运行的本质是将输入资源转化为输出资源,在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因此,价值转化力是企业智慧管理的核心,需要在企业家特殊才能的引领下,发挥高级技能人才的创新能力,将生产要素和智慧资源结合起来实现生产经营,获得高价值产品,从而实现价值转化与增值。换言之,价值转化力在能力层中的地位就像产品品牌价值在资源层中的地位一样,是各种智慧能力综合集成与积累的体现,只有在其它能力极致发挥并得到智慧资源的有效支持下,高价值转化力才会产生。如果某个企业组织拥有了高价值转化力,则意味着该企业组织在智慧管理上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将比竞争对手更容易获得、巩固和提升动态可持续竞争优势。

  3.职能层

  智慧管理既然称之为管理,即不能停留在资源或能力等静态层面,而必须拥有可执行、可操作的职能,要实现抽象活动的具体化。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通常将企业管理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为此,本文将智慧管理的职能划分为战略决策、经营组织、内涵领导、智能控制等4个核心环节。明确职能层,也是智慧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键区别之一。知识管理没有自己的管理职能,以致在具体实践中通常将知识管理等同于创新管理、智力资本管理、档案管理人才管理、信息化管理、文本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难以取得实效。智慧管理建立起一套类似于传统管理思想但又超越传统管理思想的新职能体系,不仅有利于抓住智慧管理的关键本质和实现智慧管理的具体化,更有利于将智慧管理直接融入传统企业管理活动中,让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智慧管理的理论再造,推动智慧管理的应用、发展。

  (1)战略决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资源,智慧资源与能力,作为比知识更高级与重要的资源,更应该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加以管理和利用。智慧管理的战略决策职能包含两重含义:①应充分利用智慧资源与能力提高企业战略决策水平;②将智慧资源及能力的开发与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将它视之为企业最为核心的财富,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智慧管理目标展开,一切企业决策都要有利于智慧资源与能力的开发与管理。

  (2)经营组织。智慧资源与能力具有虚拟、隐性、高级、宏观等特征。因此,智慧管理是一种宏观、高端、精英式的经营管理。宏观体现在应该从企业层面对智慧管理进行总体规划与决策,智慧管理只能从企业组织层面加以把握,而没法分解或下放到部门、团队、个人层次;高端体现在智慧管理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经营理念,只有利用智慧资源与能力对企业经营活动加以计划、领导和控制,才能做到高屋建瓴和运筹帷幄;精英体现在智慧管理强调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是精英中的精英、企业组织应该具备精英文化与精英式的执行力,对智慧资源与能力予以强化,对其它辅助资源则可以弱化,以实现抓大放小,提高能力与效率

  (3)内涵领导。智慧管理强调组织领导的重要性,尤其是强调精英领导人物的精神和能力在企业战略决策与组织凝聚中的作用。智慧管理将充分发挥企业中精英领导者的作用,并专注于强化精英领导者的凝聚力和培育企业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和情感联系。因此,智慧管理中的组织领导不再是传统企业组织中机械、官僚式的领导,也不是知识管理中强调的无为、宽松型的领导,而是通过“权威”实施的内涵型领导,它结合了集权分权优势,还增强了企业文化与组织领导力。

  (4)智能控制。智慧管理中的控制不依赖于高度集权和监控,不依赖于特意而为的它组织,而是强调寓控制于日常的管理与领导中,充分发挥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作用 对组织实施智能型控制。智能控制的优势在于能高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功能,而且是一种包含适应环境与风险预防的事前控制、资源协同与风险管理事中控制信息反馈风险评估事后控制,是全方位的控制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能自创生、自复制、自适应、自修复的自组织复杂系统。

智慧管理的内容体系

  智慧管理要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系统理论,就必须将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让理论来引导企业管理决策,让方法来推动企业决策实施。因此,智慧管理的内容体系包含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两个部分。

智慧管理理论体系

  从理论层面,智慧管理至少应包括资源与能力两方面的内容,既包括资源与能力基于载体的静态管理,又包括资源与能力基于活动的动态管理。由此,可将智慧管理的理论体系分为静态智慧管理和动态智慧管理。

  1.静态智慧管理

  静态智慧管理是对智慧资源本身的管理,也是对智慧资源载体的管理。根据智慧管理的内涵,智慧管理包括企业家特殊才能管理、高级技能人员经验管理、组织惯例与本能管理、产业链适应性资源管理和产品品牌价值管理等。要形成理论,还需要对智慧管理的内容加以归类,寻找理论内在的共同规律。为此,我们将从人才智慧管理、组织智慧管理和无形智慧管理3个方面依据载体进行分类归纳与整理。

  (1)人才智慧管理。人才智慧管理是对嵌人在企业家和高级技能人员中的才能与经验等智慧资源实施的管理,考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适应性,以激励为主要方法,推动高级人才充分发挥其掌握的智慧资源的作用,提升人才智慧管理能力。

  (2)组织智慧管理。组织智慧管理是对嵌入在组织体制与机制中的智慧资源的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包括组织惯例与本能管理、产业链适应性资源管理等。组织智慧管理的管理对象嵌入在组织中,具有隐性特征,增加了组织智慧管理的难度。组织智慧管理应侧重于设计和维护科学的组织体制与机制,从而使得组织成为企业智慧资源的有效载体,智慧资源既能有效地存储与保护,又能高效流转、扩散与利用。

  (3)无形智慧管理。除了嵌入在人才头脑和组织机制中的智慧资源以外,还有一类无形的智慧资源,如企业品牌价值等。这类智慧资源往往是企业的核心智力资产,是企业通过长期的苦心经营而获得的社会与客户对企业的肯定。对无形智慧资产的评估、监控、利用和发展是无形智慧管理的重点。

  2.动态智慧管理

  动态智慧管理既要体现对知识管理的传承,又要体现出对知识管理的创新。知识管理通常可分解为知识存储、知识学习、知识共享、知识整合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等,以此实现对知识流转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为此,本文认为可借鉴知识管理分阶段管理的思想,在区别智慧资源与知识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动态智慧管理以下环节。

  (1)智慧资源的情境嵌入与析取。由于智慧资源具有虚拟、隐性的特征,使得智慧资源往往需要嵌入到人才、组织制度、知识平台等载体中,在利用智慧资源时需要合适的情境支撑。因此,如果我们能设计出科学的智慧资源情境嵌入与析取机制及方法,在企业需要利用智慧资源时,企业能将其嵌入到情境中,从而提高智慧资源的利用水平;在企业面临智慧资源载体的流失压力与风险时,能将智慧资源从情境中析取剥离,从而保护企业的智慧资产。而且,智慧资源由于具有高端、高级特征,使得智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知识资源要少,而且具有载体集聚性,为智慧资源的嵌入与析取提供了可能。

  (2)智慧能力的培育与扩散。智慧能力是主导和支撑企业发展核心能力,智慧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果模糊性等特征,这使得智慧能力培育成为智慧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另外,在智慧能力形成后,利用智慧能力来组织利用智慧资源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智慧管理目标。要实现智慧管理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将智慧能力扩散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智慧能力的扩散,需要智慧管理战略及其职能的辅助与推广,更需要为智慧能力扩散提供健全的机制、文化保障。在智慧能力培育与扩散上,存在着很大的学问,由此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智慧能力培育与扩散理论,这有待进一步开发。

  (3)智慧资源与能力的整合及创新。企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智慧资源与智慧能力,要实现智慧管理的系统功能,就必须将这些不同的资源与能力整合到一个管理范式下,通过资源与能力的协同效应强化智慧管理效果与目标。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整合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借鉴,而且智慧资源量相对于知识资源量要少许多,使得智慧资源与能力的整合更简单和更具可操作性。除此以外,智慧资源与能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少不了创新,如何有效实现智慧资源与能力的创新和更新换代,以此保持企业智慧管理的环境适应性和先进性,是企业维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4)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价值实现。在企业智慧管理中,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价值转化,通过价值增值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智慧管理中,智慧资源是价值实现的基础,而智慧能力是价值实现的推动力,企业价值增值是智慧资源与智慧能力的复杂增函数,其中智慧资源是自变量,而智慧能力是函数。要促进智慧资源与能力的价值实现,除了资源和能力本身以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机制、体制。设计一套完善的智慧资源与能力价值实现体系,成为智慧管理理论体系的重中之重。

智慧管理方法体系

  从操作方法层面,智慧管理一方面要能从实践上指导企业管理的具体手段、环节和措施,另一方面要能从实践中总结和升华出一系列的智慧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实业界和学术界在方法体系上实现互动,从而推动智慧管理方法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此将实践中的操作方法解释为管理职能,而将从实践中剥离与抽象出来的方法组合解释为方法论。冈此,智慧管理的方法体系包括管理职能与方法论两个方面。

  (1)管理职能。根据智慧管理内涵职能层的论述,可知智慧管理包括4大职能,即战略决策、经营组织、内涵领导、智能控制等。因此,从企业实践方法层面人手,智慧管理应从以上4种职能出发,分别设计科学的职能管理理论与方法,让智慧管理更具可操作性。在战略决策方面,要设计智慧管理战略体系和重视智慧管理战略的实施、执行与监督优化等;在经营组织层面,要着重设计有利于智慧管理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体制和组织机制等;在内涵领导方面,要加强精英领导能力,强化对企业智慧资源与能力的宏观领导;在智能控制方面,要强调控制的智能化,即依赖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实现控制无形化和无边化的结合。

  (2)方法论。设计独特而系统的方法论体系是使智慧管理比其它管理方式在操作层面具有优势的保障。方法论体系也是智慧管理中最难以开发和实现的,因为方法论虽然能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要实现一种方法和一种理论的真正融合,需要许多特质性知识,要打造一种全新的方法群,则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智慧管理方法论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重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原始创新的结合,既要注意现有方法的引入,更要注意全新方法的开发;

  ②要有长期、逐步开发的准备,方法论的开发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绝不可一蹴而就;

  ③要注重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交互优化,即从实践中总结新方法——将新方法抽象为方法论——用方法论指导新的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优化方法论。智慧管理方法论将涉及到智慧管理理论的各个方面,用方法论来武装理论,将理论与方法论相结合推进智慧管理逐渐成型与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智慧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途径。

智慧管理的实施原则

  实施智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专注原则。企业在实施智慧管理时,不应像知识管理那样将管理核心和管理目标放在知识资源上,从而忽视了价值增值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管理明确其目标是通过智慧资源与能力实现价值转化与价值增值,只要有利于价值实现的无形资产与能力,都可以看成是智慧资源。因此,目标专注非常重要,只有在目标的引导下,才能保障智慧管理效能。

  (2)高端定位原则。企业在实施智慧管理时,要将其重点放在高端和宏观层面,如强化对高级人才、核心资源、综合能力及总体文化的追求和把握等。高端定位是智慧管理区别于其它管理理论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智慧管理的实施需要依靠智慧管理自身的精神力来引导和控制其它辅助性管理理论与方法,从而保证智慧管理理念和目标得到推动与落实。

  (3)抓大放小原则。企业实施智慧管理,要摆脱知识管理和智力资本管理以及其它传统职能管理的弊病,不能采取宽泛式管理,更不能自上而下地机械式控制,而应该集权与放权相结合,将重点放在相对核心与重要的资源和能力上,将企业80%的精力用来管理企业20%的资源与能力。当然,前提是这20%的资源与能力能为企业带来80%的价值增值。在抓大放小原则下,企业能取得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4)形神兼备原则。在智慧管理中,抓住“神”非常关键,要将智慧管理思想贯彻到企业全部管理活动中,但也需要有“形”的辅助,需要依靠职能管理手段与方法和其它辅助性管理理论与方法来实现智慧管理理念的落实与推进。因此,智慧管理既要有“神”也要有“形”,只有形神兼备才能保障智慧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形神兼备原则下,企业以智慧管理为总纲、以职能管理为手段来开展管理活动。

参考文献

阅读数: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