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旅游管理

目录

  • 1 旅游管理学科简介
  • 2 旅游管理的培养目标
  • 3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
  • 4 旅游管理的就业前景
  • 5 生态旅游管理[1]
  • 6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2]
  • 7 相关条目
  • 8 参考文献

旅游管理学科简介

  旅游管理学学科是工商管理学科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新兴学科。随着国际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加入WTO,中国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学、管理学、文化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旅游管理学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

旅游管理的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旅游管理的研究方向

  1.旅游企业管理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从旅游服务企业的特点出发研究旅游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需求的特点与旅游服务的组合问题;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特点;饭店旅行社企业集团化经营问题;旅游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旅游服务文化与伦理;中外旅游企业管理比较;旅游行业管理的组织体制与产业政策,我国旅游行业管理现状及体制改革;全球化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问题。

  2.旅游开发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市场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方向包括对旅游企业营销和旅游目的地营销两个领域进行的专门研究。旅游企业营销主要是研究旅游市场规律和旅游产品特色;旅游企业营销的理论、方法、战略与策略。旅游目的地营销从现代旅游空间系统角度剖析目的地市场运动规律,结合对目的地管理的总体分析,研究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旅游营销战略、营销计划以及营销控制方案。

  3.会展服务与管理

  会展服务与管理方向包括会展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会议、展览的组织流程,会展实务、会展营销客户服务、场馆管理,展位设计、工程搭建、展品运输商务服务、展馆清洁、垃圾处理、餐饮服务,展会营销理念、展会的组织、成本控制、展会服务、定期发布研究数据和报告,会展营销管理、会展服务承包商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后勤管理、会展场馆管理、会展风险管理、会展融资管理、会展预算管理、会展人力资源管理。

  4. 旅游文化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和谐统一,促进接待地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进步。可以使人们提高认识,自觉地处理与旅游有关的经济、社会、文化关系,促进接待地各方面整体协调发展。

  5.旅游法规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6.旅游经济

  旅游产业的经济影响与经济动机

  7.旅游心理学

  旅游行为的产生及心理学动机。

  8.旅游教育

  旅游教育教学规律。

  9.旅游景区规划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10.生态旅游

  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

旅游管理的就业前景

  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题公园的旅游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或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具体如下:

  1.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就业要通过考取公务员的方式,具体流程包括网上报名、现场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名单公示等环节。就业单位包括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附属企事业单位,各单位具体职位根据需要而定,可参看当年公务员招生简章。

  2. 旅行社

  旅行社各职能部门分为:业务部、计调部、接待部、导游部、外联部、财务部等。

  业务部:负责旅行社产品营销策划,招徕组团,地接等旅行社业务以及会议、中小型展览 的组织营销业务;主要有经理、助理、文秘、组团、地接等职位。

  计调部:具体操作旅行社业务,包括设计旅游线路及报价等。

  接待部:接待来咨询的客人及来访的其他人员。

  导游部:安排导游带团,导游人员需有导游证

  外联部:旅行社在外地的代言人,经常到其他城市宣传该旅行社等。

  财务部:负责旅行社所有资金运作,工作人员需有一定的财会知识。

  3. 旅游咨询公司

  主要业务包括出境旅游咨询、国内旅游咨询、旅游中介、商务考察咨询、移民及留学咨询、代订全国各地酒店、代订旅游(商务)用车、会议会展、旅游顾问、导游培训服务等。

  随着《旅游咨询师培训国家职业标准》及《旅游咨询师培训国家职业考试大纲、考试培训教材》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专家的评审,旅游咨询师培训在全国试点培训与测评。据旅游咨询师天津认证中心负责人介绍,成都首批100多名学员试用期平均工资为2385元。旅游咨询师分助理、师级学员培训结业后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颁发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的《旅游咨询师》证书,个人资料录入中国旅游咨询师网以及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网。2008年首次“旅游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将于6月22日进行,旅游咨询将成为最热门的新职业。

  4. 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旅游业被认为是对因特网敏感度最强的产业之一,与金融、软件和网上书店一起被称为最适合在网上经营的四大行业,由此可见,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前景看好。旅游电子商务企业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提供旅游信息,预订酒店、机票、旅行线路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比如,携程旅行网和艺龙旅行网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5. 旅游规划策划机构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规划策划机构主要包括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策划等业务。至2007年,我国共有甲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9家,乙级资质旅游规划单位154家,丙级资质的旅游规划单位62家,涵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除此之外,还有若干未有资质的规划策划机构。

  6. 旅游营销策划企业

  近年新兴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是从原旅行社的业务部的营销策划工作延展扩大成为独立的的旅游市场的营销策划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从新分工产生的旅游新行业。业务包括旅游景区、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策划;也从事会展的组织营销业务。他们是旅游需求市场与旅游供给市场之间的桥梁与弄潮儿,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消费产品及其组合(实体与信息),为旅游产品及旅游目的地提供消费者群体(实体与信息);近年一些旅游大型产品在市场中的火爆与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的操作不无关系,如大型实景歌舞《印象·刘三姐》就是一例。作为新兴的旅游营销策划企业,业务量巨大而企业人员精干;要求员工有较高学历、了解旅游企业发展现状、了解旅游消费趋向,有较高的交际与即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诚信品格。旅游营销策划企业大都设有电子商务业务。

  7. 旅游景区

  毕业生可从事旅游景区经营和管理。国家旅游局《2005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月,我国已有各类旅游景区2万家左右,其中,A级旅游景区1401家,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54个,国家森林公园565个,国家地质公园105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6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遗产31个,旅游景区已经形成我国旅游业的半壁江山,这些景区遍布全国各地,任何一类旅游景区都是一条就业出路,如此众多的旅游景区为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就业创造了良好机会。

  8. 主题公园

  毕业生可从事主题公园的经营和管理。主题公园分为乐园型、民俗型、历史型、浓缩景观型、科技型等类型。乐园型的有欢乐谷、海洋世界、冰雪大世界等;民俗型的有民俗文化村、民族文化村等;历史型诸如杭州的宋城、无锡的唐城、三国城;广西的乐满地、世外桃园、愚志乐园等;浓缩景观型诸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科技型诸如恐龙馆、航宇科普中心等。

  9. 旅游、休闲俱乐部

  毕业生可从事诸如高尔夫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攀岩俱乐部、沙滩浴场、沙漠滑沙俱乐部等行业的经营和管理,除此之外还有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经营和管理。除上述传统的俱乐部外一些大中城市或旅游目的地也出现了中小型的适应当前休闲消费发展的俱乐部、“屋”、“吧”等,如:陶艺俱乐部(陶吧)、蜡染吧、钓鱼俱乐部、烹饪俱乐部等。

  10. 旅游度假村

  旅游度假村是集娱乐、住宿、餐饮、歌舞厅、会议厅、大型停车场于一体的旅游场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度假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越来越受到游客的青睐。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旅游度假村的经营和管理。

  11. 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教学工作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基层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学的旅游班发展较快,从事旅游中职教育也是旅游本科毕业生就业不错的选择。

  12. 旅游与休闲行业的自主创业

  各式各样有个性旅游纪念品商店,经济型特色化的旅游小饭店,有文化品味的酒吧与茶馆,风味餐饮、小吃业,前面谈到的陶艺陶吧、蜡染吧,教授种植花草、制作盆景的园艺吧,插花的花吧;摄影的摄吧……城市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与休闲的自主创业可说是万紫千红,从当代人的旅游与休闲消费需求中调查分析可以寻求到许多创业门道。

  13. 走向乡村,参与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

  城市化的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加速促进了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发展更为快速。《旅游学刊》主编刘德谦教授等专家预言乡村旅游将很快占有中国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但是广大乡村的旅游人才极度缺乏,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对旅游本科毕业学生来说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乡村旅游饭店,进行乡村旅游营销策划,组织乡村旅游商品生产经营,或从事乡村旅游中职教育、旅游技培训工作等,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选择方向;可以是创业,如:筹办乡村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筹集资金与当地农民联合经营乡村旅游与休闲企业,租赁乡村旅游资源形式开办中小型的乡村旅游企业;也可以是就业,任聘于乡村旅游与休闲企业。

生态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管理是指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对生态旅游系统进行管理,以便在向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生态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长时期地维护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生态整体性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和美学价值。

  生态旅游管理对象是受旅游业及其相关活动影响的生态系统。上世纪40年代后,生态系统的概念逐步趋于完善,60年代后,由于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失衡,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迅速发展。由于生态系统是生物要素和环境要素在特定空间的组合,所以生态旅游管理的实质就是进行环境要素与其相适应的生物要素的有机管理

  一、生态旅游管理的意义

  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并且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然而生态旅游的出现也在很多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给某些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比如大气污染、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少数民族文化的消失等。生态旅游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尽管有生态系统和生态旅游资源本身脆弱性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管理不善、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开展生态旅游,才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环境的保护。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具有独特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区域管理与环境容量相结合的原则。

  就生态旅游目的地来讲,生态旅游管理应该坚持区域管理与环境容量相结合的原则。这一方面取决于旅游活动特定的空间属性,更主要的是因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多目标与多主体的特性。从生态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看,生态旅游管理既不是单纯的企业经营管理,也不是单纯的地方行政管理;不仅需要规划,也需要协调与控制。另外,开展生态旅游后,旅游区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光顾,倘若不能有效地控制游客数量,可能破坏生物栖息环境和天然植被。旅游环境容量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游客容量。此外,还有感应气氛容量、旅游社会地域容量等。合理的环境容量既能满足游客的舒适、安全、卫生、方便等旅游需求,又能保证旅游资源质量不下降和生态环境不退化,这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时旅游区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是旅游资源的合理承载力。因此,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是旅游区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避免对资源的掠夺性利用。

  (二)因地制宜与政府介入相协调的原则。

  政府介入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政府介入可以使生态旅游活动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形成伙伴关系,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政府介入有利于解决在生态旅游资源产权不清的情况下如何有力地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的问题。从地方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取得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也离不开政府介入,政府利用行政体制动员掌握的经济资源,可以决定超前发展与优先发展的部分。同时,政府制订旅游法规、规章、条例,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可以有力地担负起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职能。

  (三)通过信息传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的角度,并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旅游产业来看,在处理人类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以下思路:一是以保护生态资源优先,忽视了人类的旅游需求;二是优先满足人类的旅游需求,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在不破坏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既要尽量满足人们目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旅游的管理应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要想人们接受、认识和实践正确的和谐发展观就必须进行信息的宣传和传播。只有当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确实意识到各自的利益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并随时准备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时,生态旅游管理的有效性才有可能迅速提高。对于旅游经营者和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管理措施,需要得到被约束对象在理念上的认可,才能达到切实的管理效果

  (四)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生态学的普遍规律出发,协调好生物、环境、经济和发展的关系。旅游行为本身是一种人为活动,它与自然系统共同形成比单纯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复杂的人类自然复合系统。它不仅由生物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活动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这些复杂因素组成的多层次、多因子的统一体。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可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反过来,生态系统的变化又会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按照生态学的规律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系统内其他因素产生连锁反应。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学为准则,综合分析各因素,全面考虑。按生态学原理去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并根据生态系统的变化特点不断改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布局,尽力维护其生态平衡及环境效益,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性、旅游持续性和社会经济持续性三个方面。生物资源常常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剥夺了当地群众对资源的经营权。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较快的条件下,如果生态旅游不能很好地与当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的话,那么环境和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加强生态旅游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地方政府要尽职以保护和发展当地生态旅游。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生态旅游的规划和教育方面都很薄弱,旅游业主要以赢利创收为目的,不少旅游区根本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就开始营业。地方政府要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提高旅游相关实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营造浓厚的保护和发展当地生态旅游的氛围。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从正确思想和观念的培育入手,而不能仅仅是对行为的约束和惩罚。

  应该增强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从长远的观点和战略的角度来审视自身的生态资源和文化,增强自觉性和自信心

  (二)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生态环境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从系统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来考虑旅游业的开发与管理。如果没有系统、整体和长远观点,只考虑某个系统、本单位和短期利益,生态环境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需要让旅游区的旅游企业和旅游者都能认识到保持良性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守生态学原则,按生态学有关理论对旅游区的生态系统的负载极限进行预测,要预测该旅游区的生态系统能被旅游企业及旅游者利用的可能性,特别是这一系统能否长期提供相同质量服务的可能性。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因地制宜和适度的原则,旅游资源开发要发挥民族和地方的特色,发展利用环境潜力的同时必须遵循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

  (三)做好旅游业开发与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

  旅游规划要对旅游发展未来状态做出科学设想、设计,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总体规划和区域规划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在规划阶段就进行各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生物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等。在旅游总体规划中,既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合理布局设施、维护生态平衡,又要紧密结合区域所在的重点依托城市发展目标、发展规划、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减少在实施中的局限性、盲目性及不必要的损失,求得协调发展格局。区域规划布局必须以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布局决策的中心目标,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管理和服务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实现生态旅游合理开发和管理的关键,缺乏适宜的、高素质的各类人才,生态旅游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专业角度讲,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对产品设计有专业化的要求,技术较为复杂,需要那些既懂得生态学知识和旅游学知识,又熟悉旅游业运行规律和机制,而且还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因此,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管理和服务人才,可以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

  旅游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主要是通过“人”的行为表露出来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对国民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国民性格、心理无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塑造。我国的旅游企业管理也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基于人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与重要作用理念的确立,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导致“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现。

  而以“人”为竞争之本的旅游业必然要充当这场革命的先锋,这也是旅游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现代旅游企业正出现“参与式管理”的趋势,即每一个员工都以主人翁的精神与姿态,不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而且积极参与过问企业事务。这种“参与式管理”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找到了结合点。

  首先,置“人”于管理工作的中心。当今旅游企业中兴起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思想是一致的。如苟子所说的“制天命而用之”,就表现了对“人”的重要性的张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说明民心向背是政治成败、社会治乱的关键,强调的是“人”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贵民”亦即“重民”的民本思想启迪我们,旅游管理应当置“人”的管理于重要的位置,要了解和满足员工的需求。

  其次,自我修养、自我管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然要求企业员工加强自我修养与自我管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克已”与“修身”相契合。儒家经典《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又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一律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个体的自我修养、自我管理与整个企业管理的关系就如同修身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一样。如果每一个员工都能够自我修养、自我管理,旅游管理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

  2.“和为贵”的理想企业状态

  旅游业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也体现在企业内部。一条旅游线路,涉及到交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环节,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旅游行程。一个饭店,有销售部、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如果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协作,而是各自为政,互不买账,就会出现互相扯皮的现象,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旅游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以满足旅游者的物质与精神、心理需求为目标的。因此,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气氛对经营的成功与否关系重大。

  儒家重“人和”的思想与现代旅游企业重“人和”的企业凝聚力理念是相通的。儒家主张“和为贵”,体现在一个企业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想和谐的状态。

  孔子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义教化的作用在于使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当某些方面出现不和谐的时候,应当用礼义教化加以引导、感化、教育,使之逐步实现谐和统一。

  “和”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温、良、恭、俭、让”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同样体现了“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在老子看来,只要治国者能够做到“无为”,社会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安宁。老子在《道德经》中称:“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不是拱手默坐、无所作为,而是循道而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无不为的目的。“无为”也就是自己(尤其是管理者)让开一步,让别人有发展的机会,从而达到一个整体的均衡和谐。“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学家称道的“文景之治”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兼爱”是墨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天子兼爱一国,家长兼爱全家。普天下平等互爱,相互帮助,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和生存权。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爱迟早要成为人类完成自我的原动力。只要人类彼此相爱,做每一件事都怀着仁爱之心,便可以成就一切大事业。墨家学派主张平等,认为在追求平等方面,任何人都一样。要实现这一平等。就需要有爱心。只有相信人类有彼此相爱之心,才能获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旅游企业在服务管理方面从“条规约束”向“凝聚协调”的转化是当今旅游服务的一大趋势。与传统管理依靠规章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刚性”管理相反,现代企业管理,注重“柔性”亲和沟通。旨在通过贯彻“亲密原则”,使管理层和操作层达成“共识”,构成“一体”同盟,从而在追求“卓越”和“成效”中,达到有价值的“目标”。管理方式上的转型。是以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个体价值的确认为前提的。

  它的未来学意义在于摒弃劳动的“异化”性质,从而变成全体员工“实现自我”的过程。换而言之。注重“凝聚协调”的管理方式真正奏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在宽泛意义上的“劳动”(群体协同运作)中如何把社会角色化的行为与个性化的自我价值实现融为一体,这将是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中国传统文化正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启迪。

  3.管理者的人格力量

  领导者是对企业实施管理的人。事实土,领导者的权威不是因为他手中握着可随意任免他人的权力,而是来自于他的人格力量。一个旅游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某种意义上说,企业风格集中体现了企业领导者的作风,这是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使然。人格力量是凭个人素质、个人行为无形地影响下属的一种能力。领导者、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应该对员工起表率作用。人与机器不同,管理与被管理不是一种纯粹的操作与被操作的关系,而是一个伴有情感交流的过程。

  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就是说内有圣人之德,外行王者之政。在这里,圣人的人格魅力起了很大作用。以道德榜样来影响他人,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孟子具体说明了治人者以德服人是使王道收到较好管理效果的原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就是说恃仗实力来使人服从,人家不会心悦诚眼,只是因为他的实力本身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作为旅游企业的领导人应该注意树立自己的人格榜样,以人格魅力去感召手下的员工。

  旅游管理涉及到激励的方法与艺术,而激励的方法与艺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于激励员工,用“钱”开道,用“奖”挂帅,用“口号”、“精神”鼓励,用“扣”、“罚”之类促进,这些方式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起作用,其效果终究不能长久,方式不妥还会产生后遗症。员工劳动力与创造力的激发,除了培养员工的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制定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外,更重要的是以一颗爱心实现与员工在心灵上的沟通。管理者要体察入微,尊重员工,处处为员工着想,以一颗良善之心平等对待他们,关心其疾苦。另一方面,管理者必须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和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举措,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这种爱心的存在。人不是机器,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灵。中国古语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心的互动,会给领导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会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动力与激情。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王昌玉.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原则及路径选择.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商业时代2009年27期
  2. 陈佳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20卷4期
阅读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