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团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影响力——徐工集团(Xugong Group)

徐工集团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xcmg.com/

目录

  • 1 徐工集团简介
  • 2 徐工集团的创新发展
  • 3 徐工集团发展的优势
  • 4 相关阅读

徐工集团简介

  徐工集团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十九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目前位居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16位,中国500强企业第191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96位,是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品种和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是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

  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突破300亿元,年实现利税20亿元,年出口创汇突破5亿美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均位居首位。 徐工集团主要产品有:工程起重机械、筑路机械、路面及养护机械、压实机械、铲土运输机械、高空消防设备、特种专用车辆、工程机械专用底盘等系列工程机械主机和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等基础零部件产品,大多数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其中70%的产品为国内领先水平,20%的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

  徐工集团秉承“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的核心价值观和“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全国第15位。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近百个国外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

  徐工集团目前位居中国500强企业第191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96位,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十强第1位,已连续十九年保持了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的地位。近年来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徐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全国300家重点保护品牌”,徐工集团在 2007年被评为“中国2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徐工集团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徐工集团的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要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进入工程机械跨国公司前10名;到2015年要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5名。

  目前,徐工集团旗下拥有7家控股子公司,包括徐州重型机械、徐工液压件公司、徐工特种工程机械公司、徐工随车起重机公司、徐工科技、徐州工程机械进出口公司和徐工筑路机械公司。还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徐工桥箱公司与回转支承公司。其中,以徐州重机的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最高。

徐工集团的创新发展

     徐工集团是一个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诞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企业集团,通过不断地坚持改革和创新,企业取得了快速、协调发展。尤其近年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优做强这一目标,取得了让领导赞誉、让职工振奋、让社会敬佩的突出业绩,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为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壮大和走向世界,为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经营规模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没有任何进入壁垒、完全开放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行业,全国共20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尤其是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独资企业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民营、改制企业也迅猛发展,而且都以赶超徐工为目标,市场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产品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局面也日趋严重。

  徐工集团自1989年成立至今,进行了两次大的发展思路调整,也历经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次是从1989年到1998年。重点是集团化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集团公司(三大主机厂和一个研究所合并)的实体化运作,实现了全集团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制造资源人事管理等的集中统一,完成了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和将集团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徐工企业群体的聚合使经营规模得到快速发展,由成立时的3.8亿元,发展到1998年的37亿元。

  第二次是从1999年开始,在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的带领下,徐工经营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认识到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不会再是一个求量不求质、无限扩张的市场,已进入一个关键转折阶段,将会从产品规模的初级竞争走向品牌和品质的高级竞争,仅靠规模化发展难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突破和提升。为此企业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振兴苏北老工业基地的统一要求,按照徐州市建设工程机械及特种车辆产业化基地和打造“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城”的部署,及时制定了转变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靠规模、靠速度来生存发展,转变到靠技术、靠品质、靠精细管理来拓展徐工新的发展之路的经营思路,积极推行“三高一大”即大力发展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大吨位的产品,国内和国际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2003年,徐工集团实现了营业收入、工业销售收入双超百亿,分别达到150.91亿元和122.34亿元,率先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和苏北地区首家超百亿元的大集团。

  由于核心能力的提升,尽管2004年国家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但徐工集团经营班子在市场竞争的跌宕起伏中,主动去适应、去变革、去创新,从市场变化调整中分析机遇、把握机遇,保持了徐工集团不可阻挡的发展强势,集团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连年跨上新台阶。从1989年成立时的3.3亿元规模到2003年超过 100亿元,徐工集团用了14年;由百亿到200亿的跨越,用了三年的时间,并且这三年中还经历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的低谷调整期;而由200亿跨越300亿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历经19年的发展,徐工经营规模已经裂变了100倍。

  徐工2007年取得了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经济运行质量最高的优异成绩,公司综合效益指数2007年达到239%,比上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公司实现利税从2003年的6.27亿元到2007年突破20亿元,对社会的贡献度大幅提高。

  这表明近年来徐工通过大力转变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差异化战略收到了明显成效,表明徐工经营层对宏观形势把握和控制全局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公司在速度、质量、效益三方面协调发展的能力正在加快形成,在国内行业排头兵的地位更加巩固。

  二、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大幅提升,自主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面对工程机械行业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徐工领导班子始终认为,企业间的竞争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如果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就难以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制造到创新改变,已经成为企业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徐工以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为目标,避免国内一些企业中存在的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只注重跟踪仿制而不愿自主创新的思想,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将自主创新的精神扎根于思想深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徐工不断完善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集团技术创新体系,集团技术中心在43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评价中列第15位,居行业和江苏省首位。公司成立了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先后有8位博士后进站工作,研制出多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公司重点投资建设了国内机械行业首个企业试验研究中心,成为企业内重要的试验、研发平台。强化了科技带头人的作用,聘任了首批40位技术专家, 2000多名科技人才工作在科研岗位。

  徐工有七项成果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自主研发的RP1250沥青混凝土摊铺机、QAY25全地面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产业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三个项目等先后荣获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通过实施国家863机群智能化工程机械项目,开发的新品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今年徐工的大型移动式起重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又被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0吨全地面汽车起重机、450吨履带起重机、68米高空平台消防车、XS81全液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LW640G装载机、80G装载机、XR250旋挖钻机、QJ16L桥梁检测车、XT870挖掘装载机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03年至今,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产品专利262项,集团所有主机企业均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每年都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目前徐工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当代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品种最多、系列最齐全、最具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力的企业。徐工主要产品涵盖了工程起重机械、筑路机械、路面及养护机械、压实机械、铲土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高空消防设备、建筑机械、特种专用车辆、工程机械专用底盘和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压件等系列产品。公司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压路机、摊铺机、高空消防车、平地机、小型装载机、随车起重机、桥梁检测作业车和液压件、回转支承、驱动桥等基础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国内首位。徐工成为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徐工装载机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三、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深化,企业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及由此而带来的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徐工经营层认识到,从根本上改变经营方式,实施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是改变现状寻求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既保证企业持续高效运行又获得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徐工集团作为国家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和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按照以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为核心的发展要求,通过坚持不懈地改革改制等多种方式,精主干、剥辅助,聚主业、去枝杈,转机制、增活力,强化精益管理,摒弃粗放经营。近几年,徐工已完成56家中小企业的改革改制,涉及资产近20亿,人员近9000人,另外注销了100多家“三无”小公司,使工程机械和专用车辆的核心业务得到明显的强化和提升。在内部管理上通过引进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构和优化,使企业更加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同时,在公司内部深入推进用工、人事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从集团总部公开竞聘副总经理、各部部长开始,到各分子公司管理岗位、关键岗位、操作岗位,全部实行了公开招聘制、竞争上岗制,建立了人员流动机制。通过实施经营者年薪制岗位技能工资制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工资制,分配制度向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倾斜,进一步建立了充满活力、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机制。

  徐工按照市场与价值链要求进行企业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加强基础管理建设,按照简便程序、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行精细化管理。对下属企业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提出了“建世界级企业,铸世界级品质”的要求,使重型机械公司已连续多年实现大发展、上台阶,2007年又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增长了69%。重型机械公司规模过百亿,产量超万台,成为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单个企业的领跑者。

  按照“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要求,在广泛吸收学习世界先进管理理论与管理经验,依靠集团整体资源平台,对下属上市公司徐工科技股份公司进行了整合再造,实施“瘦身轻装一体化”运作,将其整合成一个适宜其更快速发展的平台。公司重组设立了随车起重机公司、特种工程机械公司、筑路机械有限公司,对液压件公司进行了重组改造。徐工还先后与美、德等国跨国公司合作成立了12家合资企业

  近几年徐工业务集中,不仅关注制造能力的提高,更加关注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投资项目更具前瞻性,投资项目实施快,进度快,效能高。近年来,徐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近20亿元,是成立以来投资强度最大的时期。尤其去年以来,下属企业徐工重型机械公司在前几年累计技改投资5个多亿的基础上,为保证连续快速发展和水平提升,去年又投资近2.1亿用于四大产业规模化技术改造,不仅让中小吨位产能得以释放,而且更好地满足了市场对大吨位资源的紧张需求,同时也使我们的混凝土机械拥有了从研发到结构件等关键件生产,从装配到调试检验的独立制造体系;履带吊生产、调试基地的加快建设,将为快速抢占市场,作好了重要准备。徐工科技股份公司去年完成了在重庆和金山桥新厂区的投资,在祖国的大西南首次完成异地建厂,为徐工发展布下了一颗重要的棋子,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徐工科技股份公司新厂区使资源进一步整合,配套结构更加优化,一体化管理和核心制造能力更加突出的一项重点工程,新厂区将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高水平的整机和零部件产品。徐工液压件公司投资3.4亿元的提高液压缸质量和能力技改项目,已进入工艺完善提高、产能逐步释放的关键阶段,一个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液压油缸生产基地正在兴起。

  四、坚持以产品出口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不断打造徐工国际知名品牌

  随着中国市场的日益开放和国内机械制造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化成为企业发展做优做强的机遇。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新的历史阶段,徐工集团提出了加快国际化经营、打造“徐工”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思路。徐工经营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急功近利、贪大求成,而着眼长远,全面谋划战略布局,遵循稳步前进、灵活应变的原则,通过艰苦努力,依靠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在出口战略推动下,徐工下属各单位协调共进,集中资源,优化流程,加大投入,内部有15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导产品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SAE标准和俄罗斯Goast认证。徐工已在世界各地发展了近百家徐工代理商,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售后服务,确立了“用户发自内心满意的品牌服务”理念。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企业出口呈现快马加鞭的快速发展景象,继2005年公司产品出口在行业率先突破一亿美元之后,2006年首次突破2亿美元,达到2.48亿美元,2007年突破5亿美元,接连实现了翻番增长,出口额在国内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东、中亚、澳洲等重点出口地区出口额均上亿美元。通过产品出口,锻炼了一批外向型人才队伍,增强了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徐工的产品越来越被国外市场所接受,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得到认可,出口的总量和批量都在快速提高,“徐工”品牌的影响力、认知度和美誉度在国际市场大幅提升。

  徐工至今在国际市场仍保持了多项行业记录:产品首次代表中国登陆国际顶级工程机械博览会;在世界各地培育并发展了近百家经销代理商;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106个;产品批量出口到美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机械制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07年仅欧洲市场的出口收入就接近5000万美元;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摊铺机五大产品出口额连续十几年保持行业首位……

  五、坚持以人为本,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有序推进,不断构建和谐企业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徐工集团党委从科学发展观出发,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观,以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为中心,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廉洁徐工、和谐徐工建设为依托,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促进了徐工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公司多次荣获全国、江苏省和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获得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并蝉联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和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公司从抓干部队伍入手,坚持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各级班子的政治理论素质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在干部中大力倡导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忠诚信用、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为人表率”为座右铭,制定下发并严格执行《徐工集团经营管理者行为规范》,在企业管理物资采购营销、废旧物资处理、应收账款在建工程等关键环节,深化了效能监察工作。每年坚持开展以治理公车使用、通讯费用、招待费用、差旅费用等内容的“专项治理”活动。

  公司以创新为动力,致力于培养“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企业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增强合力的功能,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奖”、“忠诚、信用”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五送”(送温暖、送真情、送救助、送清凉、送政策)工程,将职工急需解决的一些急难问题,公开承诺,集中力量予以解决。坚持把厂务公开作为新形势下依靠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加强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通过职代会、民主评议、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定期向职工公布,厂务公开职工综合满意率达到98.5%以上。2007年徐州市委组织部对徐工班子进行考评,经职工群众民主测评综合得分达到98.1分,2007年徐工集团荣获了江苏省和徐州市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称号。公司还获得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徐工集团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回报社会,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扶助弱势群体。企业拿出11万元在徐工丰县贫困乡建立了“徐工春蕾班”,资助50多名孤儿完成学业。2005年为徐州遭受龙卷风和冰雹袭击灾区募捐100万元,2006年徐工集团捐赠徐州慈善会1000万元。去年5月捐款25 万元为西部贫困山区建一所以“徐工希望小学”。公司每年都开展“一日捐”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积极组织广大员工为贫困地区和灾区捐款捐物。2002年以来,徐工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已达2300多万元,为灾区捐衣、物达14万余件。为表彰徐工对社会慈善事业的突出贡献,徐工被授予“徐州市慈善事业特殊贡献奖”和“江苏省慈善之星”称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徐工集团按照把徐工打造“成为一个极具国际竞争力、让国人为之骄傲的世界级企业”的企业愿景,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巩固和提高在工程机械行业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专用车和核心零部件”,提出了中、远期战略目标: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十名;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 1000亿元,进入世界工程机械前五名。徐工将围绕这一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入转变经营理念,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尽早实现建设世界级企业目标而奋斗。

徐工集团发展的优势

  徐工集团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概括起来讲得益于四大优势。

  一是集团优势。

  徐工自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一条坚持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在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对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对资产科学重组,对产品统一规划发展,进而快速形成了规模经济。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市场上享有盛誉,保持了很高的占有率,为国家的基础建设提供了大批优良的装备。凭借集团优势,徐工扩大了与国际大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13家合资企业;凭借集团优势,我们的产品开始批量地进入国际市场,今年出口创汇预计达3000万美元,自营出口预计达2000万美元。

  二是靠管理创新。

  几年来,我们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强了集团战略管理,明确了集团和分子公司的管理职责,注重在管理方法上“大做文章”。集团坚持用工、用人和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狠抓质量、成本、财务三项基础管理,全面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推行全员全过程预算计划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营过程的监督和控制,使国有资产不仅得到了有效的管理,而且更加优化和增值。通过强化人员分流、技能培训、比价采购集中采购等内部约束机制,形成了严谨、透明、井然有序的运营秩序。我们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工程,对集团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流程再造,建立了营销服务、采购供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科学化、高效化。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将重大事项、七项治理、干部竞聘、人员分流、干部住房、集体合同、三金缴纳等企业发展的重点和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部实行厂务公开。实践证明,管理出竞争力,管理出效益。

  三是靠技术创新

  徐工集团成立以来,牢牢抓住技术创新这条主线,以加大科技投入为突破口,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精心建设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每年都有50多种国内领先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问世,并在较短时间内推向市场。目前,徐工集团已涌现出8家高新科技企业,有3000余名科研人员活跃在各个岗位。徐工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有8位博士后进站工作,并研究出多项领先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新成果,为徐工的科技创新搭建了一个新平台。目前,徐工产品有10%的品种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靠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徐工集团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工作环境,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机制,给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在行业内优秀的科技、管理、营销、制造的顶尖人才。徐工集团建立的人才成长机制、优化机制、培训机制,不仅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徐工集团成为工程机械人才聚集地的吸铁石,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赢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

相关阅读

阅读数: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