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期的绩效管理(Expectation-Based Management,简称EBM)
目录
|
基于预期的绩效管理是由美国财务专家Tom Copeland 以及Aaron Dolgoff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并已被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注册的一个商标。
传统的财务学认为,只要投入资本回报率大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公司就应该投资,因为有经济利润,否则就应该退还给股东,这样股东可以用于再投资并得到与资本成本相等的收益率。而EBM框架的核心观点是:“价值取决于市场预期,因此,价值创造的途径是实际绩效超越市场预期绩效,而不是超越资本成本”。换句话说,在投入资本规模一定的情况下,价值的增加是因为实际投入资本回报率超越市场预期回报率,从而股东总回报大于权益资本成本,引起的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则股价下跌,价值毁损。EBM理论认为,权衡投入资本回报率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主要是用以判断公司是过度投资还是投资不足,而不能解释股价的波动。因而,区分经济价值和股东价值是正确理解EBM的重要前提。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绩效与股东总回报相一致,EBM的设计是由三个不同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组成的系统。第一层面在最高管理层(如董事会),使用贴现现金流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因为该指标与股票价格联系最为紧密的工具,它不仅包括了市场对公司的期望,还包括了管理层的期望;不仅包括短期的现金流量预测,而且包括中长期的现金流量预测。第二个层面在业务部门管理层,使用一个年度预期经济利润与实际经济利润的差异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第三个层面是日常的业务执行单元,使用具体的经营价值驱动因子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分析和管理。这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视角。所以说,EBM也是一种能将绩效评价、管理决策以及激励设计与股东总回报(TRS)直接联系起来的管理工具。
2.EBM的影响因素。年度EBM被定义为实际经济利润与预期经济利润,或实际经济增加值(EVA)与预期经济增加值之差。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EBM=实际EP-预期EP
=(实际ROIC-实际WACC)×实际I-(预期ROIC-预期WACC)×预期I
=(实际ROIC-预期ROIC)×预期I (1)
-(实际WACC-预期WACC)×预期I (2)
+(实际ROIC-实际WACC)×(实际I-预期I) (3)
式中,EP——经济利润;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I——投入资本。上式揭示出影响EBM的三个重要方面,
(1)项表示实际的投入资本获得了高于预期的投入资本回报率所创造的价值。因为市场已经把现有投入资本回报率的预期信息包含在股票价格之中了,因而,一方面必须至少要有将现有资本保持在预期收益水平的投资以支持现有股票价格;另一方面,要使核心资产上获取的超越预期的盈余,才能获得价值增加。
(2)项主要是通过将实际资本成本降低到预期水平以下所创造的价值。
(3)项表示新增投资(如收购)是非预期内的,只要它们具有竞争力使得收益水平高于资本成本,便会创造价值。
Tom Copeland和Aaron Dolgoff,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的研究表明:“(市场调整后的)股东总回报(TRS)在市场噪音很小的情况下与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如盈余、盈余增长率、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增长率等之间只是存在弱相关关系,而与未来盈余的预期改变间却呈现显著相关性。EBM对股东回报率的影响相当于其他绩效评价方法的10倍以上”。这样的实证结论为EBM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也使EBM与其他评价方法有了旗帜鲜明的区别:影响公司股票价格的因素取决于市场预期的变化,而不是资本成本的变化。
首先,从管理学角度看,EBM实现了在绩效评价理论的一个创新。有管理就要有评价,所以绩效管理一直是公司管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EBM理论将首次市场预期系统地嵌入公司的绩效管理,并且认为价值决定于预期,而投资者的预期隐含在现行的股价里,公司的经营者只有努力超越这种预期才能创造价值。所以可以说,EBM理论实现了创新,又丰富了公司绩效评价的管理。
其次,从公司财务学角度看,EBM实现了对公司财务的主要领域的管理内涵的一种重新梳理。EBM理论认为,未被投资者预期到公司的价值涉及公司的筹资、投资及股利分配(股利分配影响筹资来源)三大板块;而这些板块有具体可为若干价值增长因子。所以,为了实现对股东价值的增加,就需要识别股东对公司的价值增长因子的预期,并努力超越市场预期。
最后,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EBM理论实现了对信息沟通的一个强调。EBM理论认为信息噪音增加将会导致股东回报率降低,所以为了实现股东回报的最大化,一方面,公司对内要加强与各层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的信息沟通,明确责权利,使他们理解和拥护公司在各具体的业务部门的预期,并努力超越预期,促进公司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公司对外要加强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实现公司与投资者的双向信息流动,特别是在管理最佳策略与股东财富发生的不协调时,管理者应积极释放必要信息,弱化信息噪音对股价的扭曲效应,实现股东的长期利益。
强调超越“预期”的EBM要求在预期的形成、传递、修正以及实现等各个环节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在计划和预算、激励系统等方面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参与、理解和执行,更需要管理层去了解整个市场期望,如分析师、投资者的期望,并对市场噪音做出及时反应和沟通,以确保期望的实现。将“预期”因素纳入绩效评价的EBM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那么,我们到底距离原产美国的EBM还有多远呢?
1.在公司外部,还需要一片培养EBM的沃土: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在公司的外部环境上,要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因为EBM中市场预期是关键,而信息是形成市场预期的前提。因此,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国家,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一方面应继续坚持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重视历史绩效的披露,也要兼顾对盈余预告的披露,明确民事赔偿责任,加强以信息弄虚作假坑害投资者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完善免责的安全港制度,鼓励公司实施更多的前瞻性财务信息披露,加大未来相关信息的供给,有助于实现投资者对公司的正确预期,避免“预期天梯”的出现。
其次,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活动主体,应逐步提高投资者对于信息的解读能力,有助于实现公司与投资者间的信息双向沟通,有助于投资者及时正确地理解公司发出的信号,并且做出理性反应。在2008年1月8日召开的《物权法》与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高层论坛上,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的发言,我国A股流通市值的70%以上由个人投资者持有,他们的投资行为主要取决于个人投资偏好,多为短期行为,羊群效应明显,市场随机性强,非理性因素多。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不成熟的证券市场、政府为主导的证券市场里,如果消息市和政策市相结合将会更加加剧投机行为的产生。
最后,财务分析师(包括买方财务分析师和卖方财务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中介,应提高其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财务分析师作为市场信息中介的管理制度,真正发挥财务分析是在传播和挖掘信息作用,促成理性的市场预期的形成,因为一方面公司往往通过财务分析师的了解和获得投资者的预期,实施逆向的股价设计;另一方面投资者为了获得财务分析师的专业化的服务,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也会咨询财务分析师,形成自己的理性预期。
2.在公司内部,需要种下EBM的种子:一种对市场预期的积极关注。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要将市场预期合理全面地嵌入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评价中去,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市场预期应真正成为管理者关注的对象,这是保障公司目标定位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关键,也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代表股东的董事会和管理者都能掌握EBM的精髓,并且在思想上接受,要将市场预期的融入管理者的薪酬契约中去,使公司既重视眼前短期利益,又重视未来的长远利益。
其次,在公司高层的积极支持和倡导下,第一,要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及广大的公司员工的宣传和培训,结合给予预期的价值增长因子,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各具体业务执行单元的基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明确责权利,并且严格一贯的进行实施,及时纠正偏差;第二,实施全面的资本支出预算制度,短期内加强清理冗余投资,优化长期的资本支出,建立起基于预期价值创造的资源分配体系;第三,在公司内部专门设立机构,收集和整理外部(包括投资者、分析师和主要投资咨询机构)对公司的预期资料,同时建立和完善这类信息的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填充公司管理者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鸿沟”,缓解信息噪音的干扰,维护公司股价的稳定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