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是指商业银行将手中的货币资金用于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行为。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是一种证券的买卖活动,与贷款业务相比,尽管两者都是资金的运用,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它们又各有其特点。
1.主动性
商业银行在证券投资中,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和自己的资金实力,决定购买与否,完全由银行自主决定,处于主动地位。在贷款业务中,通常是客户主动向商业银行申请,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用途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资金最终能否运用出去,主要取决于客户的情况,商业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2.独立性
商业银行在证券投资中,一般与债务人是不熟悉的,决定商业银行是否购买的唯一标准是根据市场推算出的预期收益率,不为人际关系所左右。在贷款业务中,商业银行不仅要关心企业投资收益率的高低,而且还要考虑到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和人际关系。如果与其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收益率不高也要对其贷款,因此,贷款的独立性较差。
3.参与性
在证券投资中,商业银行只是众多债权人中的一个,对债务人的控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贷款业务中,银行是企业的主债务人,或是几个少数债权人中的一个,对企业的控制作用是非常大的,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及资金运用管理的原则等方面,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也有自己的特点。
1.赚取利润。这是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的首要目标。银行的放款业务是通过资金的存贷利差来获取收益。在社会资金紧缺、放款收益较高、风险也较少时,银行往往把资金主要用在放款上。当放款风险较大、效益较低时,银行从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一般不将资金放款出去,而把资金转移到证券投资上。银行通过证券投资,可使资金得以充分运用,避免资金闲置,又能增加收益。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是在放款收益较低或风险较高时为保持或提高银行利润的一种选择。商业银行投资的收益主要来自两方面:利息收入和资本增值收入。利息收入是指银行购买证券后,依证券发行时确定的利率从发行者那里取得的收入。利息收入的取得一是按证券上标明的利率,按期从发行者那里取得;二是通过贴现方式取得,假设银行购买一年期的政府国库券100万元,贴现利率10%,购买时价格为90万元,到期收回本息100万元,其中10万元即为利息收入。资本增值收入是指银行购买证券在出售时或到期偿还时收到的本金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例如,银行以]00元价格购买的证券,当证券价格上涨时,银行以120元的价格卖出,每100元证券可赚得20元,这20元的差额就是资本增值为银行提供的收入。
2.减少风险。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和放款一样,有遭受损失的风险。证券投资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尽量的减少投资的风险,这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减少风险的一个基本办法是将资产分散化,而不是将所有资金投放在一种资产上。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在分散风险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首先它为银行资产分散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银行如果单一把资产集中在放款上,如果放款收不回,银行承受的风险很大。而证券投资业务,即使有些放款不能收回,证券投资仍能收回来,从而分散银行的风险。其次,与放款业务相比,证券投资选择面广。放款一般都受银行资产规模、地理区域和客户条件等的限制,而证券可以小额投资,一般不受地区限制,可以购买各国各地乃至其它国家的各种证券。再次,证券投资比较灵话;可恨据需要随时买进或卖出,独立性强,因而可以更有效地分散风险。而放款投放出去后,到期才能收回。所以商业银行要把全部资产分散开,一部分用来放款,一部分购买证券。证券的购买亦应按照分散化的原则进行,以减少银行经营的风险。
3.提高流动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是银行业务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银行业务经营活动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银行资产中,放款和固定资产的流动性都比较差,只有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其次是证券。库存现金是用来应付顾客的提存,为银行的第一储备,除此之外,银行还要保持二级储备即银行竺短期证券投资。在某些情况下,如在通货膨胀时期,银行存款减少,放款一时不能回收,而借款和取款量却增加,银行的现金不足以应付,就需要出售一部分资产来换取现金。但银行的大部分资产如放款等,一般不具备随时转让的性质,只有短期证券可以迅速变现。因此,证券的投资为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来源。因此,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往往都保持相当部分的短期证券投资,银行短期证券通常占银行购入证券的25%左右。
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证券投资管理具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投资的必要性,来自于它是商业银行获取盈利、降低风险和增加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盈利主要靠贷款,但在经济萧条或银行业竞争剧烈的时候,常常找不到适宜的贷款对象,这时,与其让资金闲置不生利,不如投资购买证券以牟利。有时,证券:皮益率往往高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投资收益来源有二:一是利息收入;二是溢价增值。当然,证券投资的溢价收益是很不稳定的,时常会遇到跌价损失的危险。购买证券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资产多样化以降低风险。贷款对象的多寡,其决定权不在银行,而购买何种证券、购买多少证券,其主动权在银行。在贷款资产和证券资产之间,在证券资产内部之间,注意相互搭配和彼此抵消,将会显著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流动性危机,当银行不能通过正常渠道保持足够的流动性时,临时性地出售一部分证券换取现金以补充流动性需要?便是银行投资业务的又一功效。总之,为了贯彻商业银行经营的总方针,发展证券投资业务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一定的经济和金融体制、银行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也提供了发展投资业务的可能性。首先,商品经济体制和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是投资活动的基础。证券的繁多品种和巨大数量、证券交易参与者的众多,是形成证券行动的必要条件。配以健全的交易规则和交易设施,证券的利率和价格便会对市场供求变化产生灵敏的反应。有了这样的条件,商业银行就有了介入证券市场的可能性。其次,实行企业化经营方式.贯彻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就获得了经营投资业务的自主权。资金来源愈充裕愈好,但资金运用的前景未必部乐观,因此,商业银行总会有一批过剩资金需要寻找更好的出路。正是这批资金,使投资业务得以实现。
1.追求利润,而利润的取得主要通过资产业务的开展获得。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持有的证券是其资产负债表中除贷款资产外的最大资产,因此,证券投资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资产业务之一。商业银行通过证券投资增加收益有三种来源:一是通过购买有高利息的债券来实现,在贷款需求不振时,证券就可以成为另一种收益来源;二是资本利得,当商业银行投资于以很高贴现价格出售的债券,其息票利率相对较低时,主要是通过资本利得来增加收益;三是通过合理避税来增加收益,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大都集中在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上,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等级比国债低,地方政府债券往往具有税收优惠(如对投资市政债券所获利息减免所得税等),因此,银行可以利用证券组合来进行合理避税,以增加收益。
2.进行风险管理,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商业银行可利用证券投资来有效管理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常常利用缺口(包括资金缺口和持续期缺口)来控制利率风险。商业银行调整缺口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资产的流动性,在很多情况下贷款资产很难调整,而证券资产则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很方便地进行调整,以实现商业银行的缺口管理战略。
3.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方针之一,流动f生高低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是否稳健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证券常具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交易,持有证券不仅可获得一定的收入,在必要时也可以迅速变现以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因此,保持资产的流动f生也是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重要目标。
商业银行投资证券的工具可分三大类:货币市场工具、资本市场工具和创新投资工具。
1.货币市场工具。货币市场工具包括所有到期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与证券。商业银行最普遍使用的投资工具主要有:短期国库券、距到期日不到1年的中长期国库券、政府机构证券、存款单、银行承兑票据、短期市场债券和国际欧洲货币存款等。这些货币市场工具往往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收益性,是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工具。银行是货币市场工具的主要投资者。
2.资本市场工具。这类金融工具包括所有到期期限在1年以上的证券。商业银行投资的该类证券主要有: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国库券、中长期市政债券、公司票据和公司债券、股权证券等。在这类债券中,中长期国库券没有违约风险,其流动性也较强;市政债券的流动性次之,有一定的违约风险,但其利息收入常可以免缴所得税;公司债券有较高的违约风险和利率风险,故商业银行一般只购买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公司债券;股权证券由于风险较高,商业银行一般只投资于优先股。
3.创新投资工具。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商业银行大幅度减少了对传统证券的投资,转而大量购买新出现的金融投资工具。这些新工具主要包括结构化票据、证券化资产和剥离证券等。银行投资结构化票据主要是为保护自身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但结构化票据的组成及定价极为复杂,投资失误会招致巨大的损失。因此,1994年7月,美国国民银行的主要管理机构——货币监管当局警告说:“如果银行缺乏对结构化票据涉及风险的全面了解,大量地投资于结构化票据就是一种既不安全又不稳定的做法。”在资产支持证券中,商业银行主要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主要有三大类:过手证券、抵押担保证券和抵押支持债券。剥离证券是把本金和利息支付与相关的债务证券相分离,且分别销售对该两种承诺的收人流的债权的一种混合工具,只对证券本金支付有要求权的剥离证券称为只付本金(P0)证券,只对证券承诺的利息支付有要求权的剥离证券称为只付利息(10)证券。
(一)票面收益率
票面收益率是指证券票面上标明的收益率。如一张面值为100元的证券,如果标明年收益率为11.5%,则证券持有者每年可获收益11.5元。票面收益率的另一种表现方法是证券以贴现价格出售,到期时按票面价格还本,二者的差额构成证券购买人的收益。
(二)当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是指用证券的票面收益率除以当时的证券市场价格而得出的比值。例如,某种证券票面金额为100元,年息7%,但如果该证券的市场价格为70元,则当期收益率不是7%,而是10%。也就是说,当期收益率与票面收益率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时点上的当期收益率随其市场价格而变化。
(三)到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是指用平均收益除以购买人的平均投资后所得到的收益率。商业银行证券投资风险风险和收益是密切联系的两个经济范畴,一般来说,收益和风险是呈相同方向运动的。
(一)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没有能力向证券持有人偿还本金,或者有意不履行还款义务,从而使证券持有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由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规模大小及事业稳定性等因素所决定。几乎所有的证券都存在信用风险。但是相比之下,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较小,而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较大。商业银行进行投资以前,必须了解证券的信用评级,以此防范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证券市场或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给证券持有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证券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则会造成证券价格的下降;相反,则会造成证券价格的上升;商业银行可通过分散投资的办法来防范市场风险。
(三)货币风险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货币风险主要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化对证券持有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货币风险又可分为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两种。第一,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影响了证券的市场价格,从而给证券投资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运动。市场利率下降时,证券价格上升;反之,则证券价格下降。第二,通货膨胀风险。所谓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从而有使投资人的证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通货膨胀风险与证券到期时间的长短呈同向运动。
(一)梯形投资法
梯形投资法是指商业银行把资金投放在各种不同期限的证券上,每种期限证券的购买数量相同,当期限最短的证券到期,收回资金,然后再把资金投放出去,购买期限长的证券,如此循环往复。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商业银行持有各种不同期限的证券保持相同数量。梯形投资法由于简便易行,易于掌握,可以保证银行获得平均的收益率等原因经常被商业银行采纳。但是梯形投资法由于缺少灵活性,经常使商业银行失去获利的机会。所以商业银行采用该种方法进行投资时,应灵活运用。例如,当市场短期证券利率上升、短期证券价格转低时,商业银行收回的资金就不能马上投资到长期证券上,而应利用有利时机继续投资于短期证券上。
(二)杠铃式投资法
所谓杠铃式投资法是指商业银行把资金集中投资于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而放弃中期债券。这种投资方式如果画在投资分析图上看,好像两头大中间小的杠铃一样,因此而得名。长期债券收益高,利率变化较少,价格起伏不大,债券增殖和资本损失较小,但是它与短期债券相比却存在流动性和灵活性较差,当银行出现资金需求时,不能及时变现等缺点。短期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银行需要现款时,能够迅速变现,但与长期债券相比它却有收益率低、价格起伏较大等缺点。杠铃式投资法兼顾了流动性和盈利性要求,并可视情况调整两头的比重,但要以准确的市场利率预测为前提。需要指出的是,在杠铃式投资方法中,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期限的划分,并没有统一标准,银行根据自己的投资目的来确定。
(三)周期期限决定法
商业银行利用周期期限决定法的具体做法如下:当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周期中出现复苏,银行短期利率上升时,应增加敏感性资产如浮动利率证券,还同时增加固定利率负债,借以增加收益;当社会经济发展周期出现繁荣时,商业银行应增加高利率固定贷款和证券,减少高利率固定成本负债;当社会经济发展周期出现衰退时,商业银行应增加固定利率证券与贷款,争取浮动利率负债;当社会经济发展周期出现萧条时,市场利率普遍下降,商业银行应出售固定利率证券与其他资产,购进浮动利率即敏感性资产,待复苏期到来市场价格上升时出售。
(四)利用收益曲线投资法
上述三种投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投资模式,但利用收益曲线投资法却没有任何固定的投资模式,而是随着金融市场上证券收益曲线的变化随时调整证券构成成分,是一种视流动性需求曲线或风险环境的变化而随机调整的证券投资方法。该方法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收益,但其能否实现其预期目标,全靠正确的预测和判断,所以该方法存在较大的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