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信管理(Fiduciary management)
目录
|
受信管理是企业接受他人信用,为履行信用合约所进行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客户合同管理、应付账款管理、债务管理、信息披露管理、信用危机管理以及现金流管理等。
受信管理的目的是避免因企业的失信、违信而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
1.前期受信管理阶段
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获取一定数量的信用必须以自身良好的信用评级为基础。企业应该注重运用信用评级这一外部风险揭示工具提高自身的资信水平,以顺畅获取信用的渠道。在前期受信管理阶段尤其还需注意的是不要受信过量:如果获取的信用数量高于企业承受能力,后期导致的结果就会是难以保证信用的及时偿付,最终导致企业信用状况恶化,为以后的融资增加困难。
2.中期受信管理阶段
制定合理的信用偿还机制是保障信用及时偿还的重要方法,根据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种类进行合理的安排,与企业的现金流、流动资产等进行有效的配比以控制偿付风险。
3.后期受信管理阶段
与作为授信方的企业相对应,受信方企业应做好应付账款的管理工作,保证及时的偿付。企业应付账款的偿付记录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主要参考指标之一,也是未来企业继续获得信用的重要基础之一。建立应付账款的跟踪记录制度,预测不同时期应付账款的偿付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弥补挽回。
1.比较受信总收益与受信总成本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自然会有扩大投资的内在冲动,融资就成为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热门话题。然而,在企业进行融资巩信之前,需要反思这种扩张冲动是否理性,先不要把目光直接对准各式各样令人心动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融资决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企业必须融资吗?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如何?因为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经过深入分析和比较,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如何融资。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2.量力而行,控制受信规模
由于企业融资受信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同时说明财务规划不周;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要二次融资的局面。不说二次融资的困难程度,就再次融资要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就可能让企业陷人尴尬境地。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受信规模。
3.合理选择受信时机
所谓受信时机,是指有利于企业融资受信的融资环境。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这就有必要对企业融资所涉及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做综合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2)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3)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比如,企业可能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不适合发行股票融资,却可能适合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在某一地区不适合发行债券融资,但可能在另一地区却相当适合;企业在初创时期不适合银行抵押贷款,却因为项目具有独创性可寻求风险投资.
4.比较融资成本,选择受信方式
一般来说,在不考虑融资风险成本时,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措资金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融资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费用、融资后的资金占用费用以及融资时支付的其他费用。企业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对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由于融资成本的计算要涉及到很多因素,具体运用时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情况下,按照融资来源划分的各种主要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排列顺序依次为财政融资、商业融资、内部融资、银行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这仅是不同融资方式融资成本的大致顺序,具体分析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财政融资中的财政拨款不仅没有成本,而且有净收益,而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则要有较少的利息成本。对于商业融资,如果企业在现金折扣期内使用商业信用,则没有资金成本;如果放弃现金折扣,那么,资金成本就会很高i再如对股票融资来说,其中发行普通股与发行优先股,融资成本也不同。企业应在综合考虑融资环境的基础上,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选择最优的受信方式。
5.确定“安全线”,控制受信风险
许多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纷纷投人到方兴未艾的高新技术产业,主动去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以期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然而发展高新技术既可能给企业带来繁荣与发展,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与危害。因为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都必须拥有强大的内部资金与财力支持。这对于那些进行换代型和全新型产品开发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大多数中小企业自有资金都难以完全满足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资金需求,必须要向银行或其他金融单位进行融资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小企业不能把融资作为获取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资金的主要来源,并且向外部融资的额度在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所需资金中所占有的比例也不应太高,原则上不能超出50%。一旦超出50%这一警戒线,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失败的可能性将随之大增。这是因为企业负债经营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极高的经济活动。国际上通常认为二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如果小于50%,企业则处于安全区域内,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于50%,企业则处于危险区域内i然而如果企业又把融资资金再投资于风险很高的高新技术研发活动,那么就等于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与高新技术投资风险叠加在一起,这将使企业的风险无形中增大好几倍。那么企业破产、倒闭的概率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深圳市一家从事交通技术产业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在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高达50%以上、经营管理状况欠佳的情况下,完全依赖于银行贷款、高额负债进行交通监控新技术研发,并且在广州地区一个项目上就投入前期研发费用高达100万元。这对于一个自有资金只有几十万元的小企业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费用。但是由于技术不成熟、市场起伏不定等原因,最终该项目并没有开发成功,而该企业已向银行融资贷款高达1000多万元,资产负债率高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企业最终面临倒闭的境地。可见,企业受信必须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条件,合理确定“安全线”,严格控制融资风险。
作为企业信用管理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受信管理和授信管理尽管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服务于企业信用管理目标。
首先,受信管理是信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保证信用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制度保证。信用关系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企业只有自身恪守诚信,积极履行信用义务,进行受信管理,保持良好的企业信誉,才能在市场中生存下去,也才能有资格要求其他组织讲求信用、遵守信用交易。如果企业自身不履行信用义务,要求其他企业履行信用义务便会成为空谈。
其次,授信管理是企业受信管理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对于多数企业而言都存在着受信和授信两个方面,受信是企业资金流的流人,授信是企业资金流的流出;各个企业之间的受信和授信关系,形成资金流人流出网络。如果企业授信管理不善而造成资金回流受阻,就会影响受信管理,可能无法保证借人资金顺利偿还。而授信管理的成功实施有助于企业资金的快速、及时回笼,提高流动比率,从而有助于降低负债经营的风险,有助于企业信用的维护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