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识管理(Global Knowledge Management)
目录
|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
卡尔·费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马斯 (Masie) 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UanLeI L·ULeary 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
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
知识管理对跨国公司壮大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来源于规模经济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只有懂得如何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这一点对于跨国经营的企业同样如此。按照传统的理论,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套生产、销售的有效网络,实行全球化战略是其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但是,在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它并不能足以构筑其竞争优势。只有通过积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球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这才是跨国公司竞争优势之所在。
企业跨国经营的传统的运作模式仅从母国情况出发,将国内垄断知识进行单向的阶梯式的输出,这显然己不能满足新的竞争形势的需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必须注重收集和获取散落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掌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家手中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从而提供满足全球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别是,当今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更强调各子公司的“本土化”,以体现全球化战略同因地制宜经营方针的紧密结合。
日本企业提出“入乡随乡”,海尔推行的“三位一体”(即产品的设计、制造和营销)的、本土化模式,实施的“三融一创”(即通过融智、融资、融文化,创出本土化的世界名牌)的名牌战略都使其大获益处。而在“本土化”模式中,最主要的是必须生产和创造出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这就需要了解当地的产品知识、市场知识以及当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这些情况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球知识管理是跨国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当今的经济时代是以大企业为轴心的经济时代,当今的国际市场是以大企业为主角的竞争舞台。伴随着竞争形势的变化,现代跨国公司必须考虑在国际市场上如何通过两个或多个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联盟来取得竞争优势。
(1)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建立在知识的识别、整合和创新基础上,而不是其它。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在现代经济中,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的财富”。这个说法毫不夸张。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规模经济和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知识的积聚和创新来实现。代表美国新经济的微软公司、甲骨文公司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通用汽车、福特等老牌跨国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市值。因此,知识是长远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源泉。知道如何利用其知识优势的个人和组织将增大其产品在整个产出中的份额。
(2)企业全球化经营所需要的知识来源不再偏于一隅,而是分布在世界各地。过去,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时多半是将国内市场的生产、销售管理经验带到东道国的经营活动中去,并适当根据当地的情况加以修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若还是依赖跨国公司总部的做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全球化经营的需要。其中最明显的迹象是企业间的技术联盟和合作的日益增多以及许多跨国公司将研发机构设置在靠近顾客的市场。
(3)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大大降低便利了商品、资本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一书中谈到铁路和电报的出现是促成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现代运输业和通讯业的发展也是促成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革命要素。空中运输、电信和计算机的成本自1950年以来已大幅度下降,以计算机和电信业为例,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以及像电视会议和电子邮件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对范围广泛的经营活动的协调不仅更加可行,而且更加可靠和效率更高。运输成本由于集装箱的发明也大大降低了。这一切都使得商品、资本和信息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更为方便、快捷和廉价,从而为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并不能构成全球经营的竞争优势。
一个有效的全球生产、分销和销售的网络是建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全球化经营不能确保其有全球竞争优势。90年代初,百事可乐公司制定了一个将其国际软饮料收入增加两倍多的雄心勃勃的目标——从1990年的15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50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百事可乐公司发起了勇敢的冲锋。到90年代中期,该公司的经营遍及全球广大地区。不过这种全球扩张并没有转变为增长和赢利。实际上,到了1997年,百事可乐公司已经从诸如南非这样的一些主要市场上撤出,摆在面前的是国际饮料经营近10亿美元的亏损。此外,大部分产业中的主要竞争者都已知晓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更有许多进行数字革命的公司已经在使用互联网迅速地为全世界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
(2)单一国内市场的需求不再是许多产业的主导力量。
过去,跨国公司都是根据本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和服务,并将此产品和服务销售到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市场由于其消费能力高、国内市场容量大往往成为新产品和服务的诞生地。但这决不意味着美国市场的需求就可以完全代表世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引导市场的需求出现在一些跨国公司经营网络的边缘市场。比如对移动电话的新需求更多地出现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跨国公司不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识别这些分散的和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并且利用其全球知识管理的力量,则将会在竞争中败北。
(3)跨国公司仅利用从母国市场上建立起来的垄断知识和诀窍已不能在全球竞争中取胜。
基于母国市场上建立的垄断知识和技术诀窍不再能保证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胜出,因为可以令跨国公司超越竞争对手的技能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具有专长的专家手中。今天的获胜者必须能够懂得识别和获取分散在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能力和技术诀窍,并将它们整合,从而创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4)有价值的知识通常是复杂的和棘手的,因此为知识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由于有价值的知识通常是细微的、复杂的和棘手的,这意味着它们可能深深地隐藏在远距离和不熟悉的环境当中,无疑为知识的识别、整理和积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了解总部设在世界另一端的顾客企业的内部运转,或者弄清楚先进计算机模拟技术和机器人在药品开发中的应用就是这样的例子。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或许能为复杂知识的传递和互动提供便利,然而这并不能保证对复杂知识的理解。企业需要新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过程来获取、解码、编码和整合利用这些复杂知识,并将其有效地传递给能有效应用这些知识的人。
现在太多企业的战略是雷同的,真正在产品绩效、服务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的突破来自于不同地理环境发展出的技术和能力的结合,其中有些可能还是来自于别的产业。通过全球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脱离原有地理界限和企业视野的局限性,最早发现顾客的新需求,找到技术创新的来源,从而生产出全球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此外,能够识别和整合来自多个地方的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困难和成本高昂的,只有少数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公司才做得到。尽管其投入要比在一地开展经营要大得多,其回报当然也是惊人的。我们前面谈到的SGS-汤姆逊微电子集团和诺基亚公司就是很好的证明。
许多新的顾客需求或者对已有产品的新用途可能都出现在母国市场以外的地方。企业除了在满足这些特殊地方需求时获取利润,更为可观的是将这些特殊的需求引用到全球的顾客市场中,从而创造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一个企业能接近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母国其他市场的变化,这就说明企业具备了迅速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能力。通过整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知识和技能,企业能很快从全球的研究、开发和经营中获取收益。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其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企业同样可以走出国门,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说, 尽管现在中国企业真正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并不多, 但是探索跨国经营之路是其明智的选择。特别是海尔集团“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跨国经营之路, 并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前景的最好证明。但是, 应该看到, 中国跨国公司的培育和发展不能走传统的跨国公司经营之路, 必须运用知识管理, 借助“后发优势”, 出现跨越式的发展, 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目前尤其应该注意:
在跨国经营企业的知识管理问题上, 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后者己走出单纯的理论探讨时期, 进入了富有成效的理论应用阶段, 而前者的相当一部分企业或者缺乏知识管理理念, 或者只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因此,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必须重视知识管理, 并积极探索和实践符合自己具体情况的知识管理模式。
随着中国企业对世界市场规则和信息了解的不断增多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中国企业“向世界学习”, 将全球知识为我所用不仅是必要的, 更是可能的。海尔在开拓国际化经营之路中, 在成立中央研究院的基础上, 对全球技术资源进行整合。目前, 海尔在世界各地已有15个设计中心、19个合作伙伴。同时, 应积极建立适宜的联盟合作关系, 并在战略联盟的构建中注重知识联盟。
企业在跨国经营中, 应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建立快速传播和扩散知识的通道;应营造适宜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知识主管 (CKO) 等以推动知识管理的实施。
可以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 跨国公司的发展不能忽视知识管理。当然, 应该认识到, 无论从制约因素还是从推动机制来看, 企业跨国经营中知识管理的实施都更为复杂, 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则更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