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消费模式

目录

  • 1 什么是节约型消费模式[1]
  • 2 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基本内涵[1]
  • 3 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基本特点[2]
  • 4 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必要性[2]
  • 5 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必然性[2]
  • 6 建立和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3]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节约型消费模式

  节约型消费模式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对资源和环境要在切实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提高淡水、土地、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居民消费资源节约型产品,形成崇尚节约的消费理念,并用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行为,进而使社会消费系统达到以节约为中心的状态。

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消费模式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科学消费,也是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正确理解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二个角度出发。第一,认清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节约型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以节约为中心,表明自然界和人类之间并非单纯的给予和索取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人类在利用自然界所赋予的资源、环境来发展自身的同时,应该做到对其切实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一方面满足需求,另一方面让自然界处于良性的循环发展状态。第二,充分发挥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主体,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不仅要认清人类同自然界的关系,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讲,消费者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应该积极探索提高淡水、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保护生态环境,自觉消费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崇尚节约的消费理念,促进资源实现在经济中的最优配置,使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基本特点

  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对立面是粗放型消费模式。现代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发展了传统意义上的节约内涵,它不只是指物质的、绝对的、短期的、个别的、数量减少,而且是一种资源的、相对的、长期的、社会的动态节约。它体现了生态性、集约性、整体性、发展性等特征。

  1.生态性

  节约型消费模式产生于资源稀缺的基本前提下,所以注定了它要考虑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问题。节约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效应,即消费者和生产者在消费或生产过程中,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要更好地保护现有资源,循环利用再生资源研发或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替代品等,所以节约型消费模式的生态性、环保性等特点是与生俱有的。

  2.集约性

  与传统节约型消费模式的过分节俭乃至自我压抑不同,在现代的节约型消费模式中,人们不仅在获得相同效用水平时要在消费过程中尽量节约产品服务数量,实现物质投入和资源损耗的绝对数量减少,而且要关注如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极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更大的消费需求。或者说,节约型消费模式超越了传统消费模式中只关心数量的做法。消费者要比较消费的数量与质量关系,看重消费效率。

  3.整体性

  节约型消费模式的目的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科学消费,也是满足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它的范畴不仅指人类创造出来的财富的节约,而且也包括节约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作为广义节约,包括对资源、能源、环境、生态、人力、时间等有形财富和无形财富在开发利用消耗方面的节制和约束。它的效益不仅是为了个人或家庭,而且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是从个人价值向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升华。

  4. 发展性

  根据科学发展观,节约型消费模式并不是个静态的模式,而是要紧密跟随乃至带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进程。在消费过程中,要考虑的是长期效应和动态调整,而不仅指短期结果和静态博弈。有时,适当牺牲短期和当前利益,反而更符合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内涵要求。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归宿是以节约作为根本的指导原则和行为规范,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对后代人的利益需要。它的实质是要在正确认识和尊重人类消费活动与自然资源消耗、生存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长远生存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倡导合理、适度、健康和可持续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文化,通过节约、适度的消费行为提高产品消费效率,合理刺激与引导社会再生产的扩大和进行,促进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必要性

  1.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是解决资源短缺矛盾的现实要求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日益凸现。虽然,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70%,但是人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l%和4.5%;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水平高近40%。单位GDP能耗更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以日本为1作为基数,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如果以单位能源的产出来计算能源利用效率,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明显。例如我国每公斤标准煤创造的GDP仅为0.36美元,远低于世界1.86美元的均值;工业锅炉能耗效率为60%,低于发达国家20个百分点。从这两个指标看出,我国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对有限资源的利用问题,经济增长的速度必将受到制约。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集约型增长。

  2. 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是消除传统消费模式弊端的必然选择

  我国现有的投入型经济增长方式决定了当前社会依旧以粗放型消费方式为主。这种消费模式,导致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浪费现象严重,就受制于资源增长速度的缓慢和总量的下降而难以在短期内提高消费数量,是我国消费水平不足的主要障碍;传统消费模式对消费者心理研究不深,对消费行为引导不够,对消费方式选择不多,对目标消费市场分析不细,尤其没有根据不同消费品的特征加入社会与时代需要的节约性与环保性特征,不能适应社会的长期发展战略,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生活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这种传统消费模式已经被发达国家证明是难以为继的,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造。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建立正好能与人们的发展进步保持一致,与社会的资源条件保持统一,与经济的发展趋势保持同步,既从社会与长期的角度强化对消费总量的增长,又突出对消费质量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消费需求,因而是替代传统消费模式的必然选择。

  3.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是促进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流趋势

  两型社会的突出特点就是兼顾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性。节约型消费模式在基本内涵与具体措施上可以保持与这两点的内在均衡。因为前者是节约型消费模式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此消费模式的特点,又是此消费模式的要求和原则;而后者是实现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必经路径,同时也是发展节约型消费模式的目标和趋势。在倡导建设节约型消费模式的过程中,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加速器。因此,很难想象在一个没有全面实行节约型消费模式的社会能最终实现两型社会的建设目标。

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必然性

  扩大两型社会消费需求为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供了可行条件

  1.思想上提供了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历来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八荣八耻”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更使这一传统美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过对现有节约型消费模式消费者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注重节约型消费的居民通常倾向于精神主义消费观念、对减少垃圾量和将垃圾回收利用等社会责任意识强烈、对环境问题(垃圾污染和资源耗竭问题)的感知明显、年龄偏大。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节约的新内涵和应用的新价值,在思想和观念上将更接近于这些特点,从而会成为此新消费模式的潜在消费者和现实消费人群。如果把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发展轨迹比喻为金字塔式,扩大两型社会消费需求在思想上就为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供了一张设计蓝图,丰富了此模式的内涵。

  2.经济上提供了物质基础

  国内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人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较之以往大大增加,购买力相应有所提高,对选择某些高端节约型产品或实施对高耗能产品更新换代时将有更成熟的物质条件。扩大两型社会消费需求时,人们对节约型和环保型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水平将增加,根据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这些厂商的市场效应,带动他们的生产积极j生和对类似产品的研发热情,增加节约型消费模式的产品类型和数量。如果把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发展轨迹比喻为金字塔式,那么扩大两型社会消费需求在经济上就为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供了一个塔基市场,扩展了此模式的基础。

  3.技术上提供了准入条件

  两型社会建设将带来两型产业的完善和发展,促进了我国自有技术的革新与成熟。比如有关循环经济中对垃圾循环利用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对塑料制品的可降解技术也得到广泛推广。在环保领域,人们一直关注的污水深处理技术和绿色生物能源的研制等方面都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在金融危机中,我国获取国外在节约型技术研究上的成果难度相对减少,直接运用的能力也有所提高。这些技术革新的成果已逐渐应用在消费领域,这使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实现和普及成为可能。如果把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发展轨迹比喻为金字塔式,那么扩大两型社会消费需求在技术上就为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供了一把进塔的金钥匙,打开了此模式的密码。

  4. 政策上提供了推广条件

  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力度更大,政策普及面更广,政策针对性更强,政策效果也更显著。比如近期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方案细则让人们找到了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切入点,对生产和消费节能高效家电产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的财政补贴也明显推进了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大众化发展进程。有专家预测到,仅以旧换新的政策作用就可以增加节能高效的家电消费增加200万销售额, 自然反映了节约型消费模式渐成气候。如果把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发展轨迹比喻为金字塔式,那么扩大两型社会消费需求在政策上就为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供了一条登塔的道路,指明此模式的发展路线。

建立和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

  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就是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转变消费方式,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政府建设成为节约型政府。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建设节约文化和节约文明,积极引导社会消费行为。

  一是在全社会形成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理念和行为,用新的消费理念引领消费模式的改革。

  人人要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走出在消费文化、消费心理、消费取向上存在的误区,反对浪费的习惯,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和自觉行动。节约,就是节约资源,就是对自身欲求有节制,它是对国家、民族、家庭、自我负责任、重操守的表现。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也往往是败家败国的重要原因。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重视节约,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就能更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节约往往和进取、积极、乐观向上等追求紧密相连;而随意挥霍浪费资源,常常与散漫、颓废、消沉等不良心性和情绪分不开。一个节约的人,懂得珍惜,更有爱心;而一个奢侈浪费者,则会随意丢弃生命中宝贵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是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更映衬出一种高尚的人格国格和精神追求。只有把节约内化为精神追求,才能真正使节约形成习惯。所以,从精神追求的高度去认识节约,人人都会自觉形成节约意识和合理的消费观念,整个社会的生产、建设、流通等领域的节约才会有根基。当前,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乎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节约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每一位热爱祖国的公民,都应该肩负起这种责任和使命,真正意识到手中节约的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都是为整个国家、也都是为每一个人包括我们自己及子孙后代造福。

  二是在全社会倡导形成节约消费的自觉行为。

  温家宝总理在6月30日的讲话中要求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大力倡导形成节约的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能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依然严重。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一些活动讲究排场、大吃大喝。在社会生活中,浪费水、电、气的现象处处可见。如果我们只顾眼前,不思长远,大量消耗各种资源;只顾个人,不想整体,贪图便利和享受而铺张浪费,大自然就承受不起我们的欲望之重,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也会变得相当艰难。必须从现在开始自觉地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文明节约的消费方式。

  三是调整优化消费结构,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消费节约能源资源的节约型产品。

  倡导社会循环式的消费,使废弃物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以能源消费若干倍的投入为支撑的,这种高资源的投入主要表现为高资本投入和高资源消耗。建设节约型社会,要优化消费结构,由高资本投入向低资本投入转变;由高能源资源消费方式向低能源资源消费方式转变;由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向科学文明的消费模式转变。我们倡导的节约消费理念,核心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这就对“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必须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带动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建立。大力推动资源能源节约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在推广应用节约技术同时.还要研制可行的节约型产品,通过消费节约型产品达到节约型消费模式建立的目的。当前,在住房、汽车、家电和一般的小日用品方面,节约型消费空间非常可观。但在全社会消费节约产品是一个渐进过程。可以肯定地说,科学、现代、人性化的节约型消费、节约型产品,在中国是大有可为的。

  四是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和最大化。

  循环式消费,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循环式消费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经济资源消费模式,它的特点是运用生态经济学的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相互联系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在一个不断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有效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循环消费,是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的关键环节。循环消费模式,所倡导的是一种废物再利用的模式,也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取更大效益和合理利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模式。

  五是政府带头厉行节约,党政机关率先垂范。

  节约消费的难点、重点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原因有两条:一是人均能源消费高。据北京市2004年对48家市、区政府机构的能源消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机关人均年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市居民的4倍、3倍、7倍。二是能源消费不“埋单”。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消费能源是由“公家”拿钱,不需自己掏腰包,多用少用与已无关。于是就出现了“长明灯、长流水,滴冒跑漏”和“夏天披毛衣、冬天穿衬衣”的现象。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就可以解决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最大的浪费,来自决策造成的浪费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造成的浪费。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党政机关的模范作用,关键是要消除党政机关现存的浪费现象和行为。浪费在中国是一个很具普遍性而又远未引起人们高度警觉的社会腐败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显性的、隐性的,也有集团的、个体的,还有资源的、资金的、人才的和时间的浪费等。党政机关不能消除这些类型的浪费,就无法调整优化消费结构,就不能建立和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模式,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就很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1.0 1.1 黄轶凡.节约型消费模式与扩大消费需求的关系研究.跨世纪.2008年10期
  2. 2.0 2.1 2.2 陶开宇.以节约型消费模式扩大两型社会需求.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4期
  3. 侯远长.建立和形成节约型消费模式.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5期
阅读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