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战略

目录

  • 1 什么是能源发展战略
  • 2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发展
  • 3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 4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什么是能源发展战略

  能源发展战略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能源发展方针、原则、目标规划以及带根本性的重大措施。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和中期。进入80年代,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增长缓慢,又采取压缩烧油,以煤代油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强化了煤炭在中国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地位。中国的能源发展主要是围绕着解决一次能源供应短缺即煤炭的开发进行的。回顾80年代的几次能源短缺高潮,无一不是以煤炭的短缺引发的,即使是频繁出现的电力短缺,也往往和电煤告急密切相关。在供应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提出了“节约与开发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能源发展方针。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的建设,以煤炭运输为重点的铁路港口建设成为当时中国能源建设的主要内容。这一阶段的终结以乡镇煤矿的产量剧增,成为煤炭生产的主力,煤炭库存持续上升为特征。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经济体制开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由市场决定能源供应的观念得以加强。1992~1994年初的石油进口,虽然没有对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从根基上动摇,但使人们对以中国能源供应的支点应否仅放在国内可供利用的资源基础之上产生了怀疑,使得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传统思想受到冲击。这是因为,一方面,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电力供需矛盾缓解;另一方面,由于石油的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以及天然气生产的快速增长,优质能源短期供需也得到了较好地平衡。中国能源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转折阶段。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与上述中国能源发展阶段相适应,为满足21世纪初期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国内提出了两种能源供应路线。一种是立足于国内资源条件,同时加强煤炭的清洁利用,继续保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另一种是建立在考虑终端需求变化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基础上,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向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

  从立足国内,同时加强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的能源供应路线分析来看,国内研究机构基本上不同意把它作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发展战略。其理由是,这一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只从供给决定需求即主要只从国内能源的供给方面来考虑能源发展战略,支点是建立在国内可供利用的资源的基础上,从而忽视了国内能源的需求。虽然煤炭资源在中国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总量的能源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能源供应结构与能源资源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供应结构基本上一致,但中国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变化已经出现了不一致的趋势标志着中国已从相对独立的能源平衡系统开始走向开放式的能源平衡系统,开始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来满足国内的发展需要,这种变化也标志着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已不能满足优质化的能源需求。同时,从总体上看,中国洁净煤技术的利用程度仍很低。因此,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难以保证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高于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难以实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

  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这种低效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现代化,据此国内研究机构认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的能源发展战略,就是要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基础上,放眼全球,转向以油气为主的能源结构优质化的供应路线。其理由是,其一,世界能源结构的演变趋势表明,未来三五十年内油气储量丰富,油气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天然气有可能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主导方向;其二,只有立足优质能源为主的供应结构,才可以使中国以较高的能源效率追赶上届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三,在开放的国际能源系统下,国内的能源资源结构和生产结构并不是限制一个国家实现能源供应结构优质化的根本因素,随着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加强,中国有能力立足于国际能源资源,实现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这是一种主要从国内能源需求方面考虑的能源发展战略,它忽视了国内能源的供给结构,也忽视了世界石油价格的大波动曾经带来的世界经济的大动荡。

  进入新的21世纪,中国经济在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同时,也再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缺煤、缺电、缺油几乎同时出现。在过去的2005年乃至整个“十五”期间,以煤、电、油全面紧张为标志的能源“瓶颈”集中出现,成为镌刻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的记忆。人们不禁要问:在已经到来的2006年,石油还短缺吗?煤炭依然紧俏吗?电力供应够用吗?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近日预计,2006年我国煤炭供求将保持基本平衡,总需求量为21亿吨,比上年增长1亿吨左右,需求增量低于2005年,但煤价仍将继续受到季节性及区域性供需状况影响,在高位波动,市场敏感度更高。尽管2006年将有大批煤矿新增产能投入,但煤炭产量增长幅度不会过大,预计将保持适度增长,不会出现煤炭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的状况。考虑到运输中转情况以及煤炭成本等因素,2006年煤炭供求将基本平衡,不同时段略微偏紧与略微偏松交替出现,价格高位运行将是主流趋势。我国最多能从国外进口1亿吨左右的煤炭,而这仅占到国内总需求量的5%,只能缓和国内的供求关系,并不能真正替代国内的生产

  2005年电力供应仍然偏紧,最大电力缺口近2500万千瓦左右。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提供的情况显示,预计2006年缺口缩小为1000万千瓦,华北、华东、华中及南方电网的部分地区还会不同程度存在用电紧张状况,一些水电比重较高的地区在冬春枯水季节缺电程度可能加剧。

  原油供应也持续紧张。商务部的预测认为,国际油价将继续高位震荡,全球能源需求依然强劲,国内能源消费会继续保持较为旺盛势头。由需求原因导致的能源紧张局面还将一定程度上在部分区域、不同时段出现,能源产品价格总体走势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等原因,中国在能源方面过度依赖化石燃料,在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上存在很大压力。中国的一次能源资源情况不容乐观,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的需求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有专家测算出我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

  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更是凸显出来,暴露日益明显。中国每年原油、成品油进口量已超过1亿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有关机构预测,如果国内石油生产和消费能力维持在目前的水平,同期的石油资源勘查不能取得重大突破,到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将不到60%。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达到2.5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提高到60%左右,达到美国目前58%的水平。值得我们正视的是,对进口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已蕴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全球资源有限,英国前环境大臣迈克尔·米切尔撰文说,世界大型和超大型油田的储量正以每年4%到6%的平均速度减少,2010到2015年间或者更早,石油危机就会出现。另一方面,即使在目前有限的油气资源中,绝大部分被少数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垄断,中国进口需求不可能无限得到满足。由此可见,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供应路线难以为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稳定、经济、清洁、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根据中国能源领域所面临的紧迫态势,中国必须重新选择能源发展战略。

  近两年中国持续发生的缺煤、缺电、缺油的能源“三荒”再次告诫我们,只从供给或需求的一个方面考虑中国的能源发展,以一种能源为主的单一能源供应路线不能有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能源需求。近两年发生的能源“三荒”,无疑给中国能源发展战略敲响了警钟,中国的能源短缺已经把煤、电、油三种最基础能源拴在了一起,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只能是一种结构多元,全面发展的战略

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

  上述国际能源形势新变化对我国能源发展带来新挑战,并与能源领域长期和短期的固有矛盾相互交织,构成了影响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突出问题。

  1、资源约束加剧。

  中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和7.5%。近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随着未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提速,我国近中期能源消费还将继续增长,资源约束矛盾将加剧。

  2、环境承载力不足。

  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坏,水资源污染严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属排放量大,臭氧及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加剧。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主体地位,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能源绿色转型。

  3、能源效率不高。

  经济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单位产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二产业能耗比重过高,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载能产业用能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单纯依靠增加能源供应,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

  4、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近年来,我国石油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缺口不断扩大,每年达2亿吨以上,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进口国。经济发展对油品的巨大需求和石油供应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近中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与此同时,我国油气进口来源相对集中,受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进口通道受制于人,远洋运输能力不足,能源储备规模较小,能源保障能力脆弱。

  5、体制机制亟待改革。

  能源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煤电矛盾反复发作,天然气和发电企业的政策性亏损严重,新能源并网消纳和分布式能源发电上网受到电力体制制约,价格机制尚不完善。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产业的“玻璃门”、“天花板”问题,行政垄断市场垄断和无序竞争竞争并存等体制机制约束,成为促进能源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1、培养节能意识

  当前,我国能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地方对能源浪费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倡导全社会节能降耗,培养全民的节能意识,对我国能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加强对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随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认识还不充分,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认识,促进我国能源发展。

  3、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速能源结构调整

  当前,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护环境,应该积极吸收和推广国内外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4、修订和制定能源政策

  为了促进能源的发展,应充分发挥政策对新世纪能源战略实施的服务功能和保障机制作用。要加强对新世纪能源政策的研究和资金的投入,吸收外国能源政策的经验和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和完善我国能源政策。

  5、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

  国家可以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来促进我国能源政策法规的落实,以此保障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如国家可以采用收能源税的方法,来控制能耗的增长,并引导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耗朝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发展。

阅读数: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