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管理

目录

  • 1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 2 网格化管理的目的
  • 3 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 4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功能
  • 5 网格化管理的必然性
  • 6 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 7 网格化管理案例
    • 7.1 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
    • 7.2 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运作模式
    • 7.3 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什么是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是将城区行政性地划分为一个个的“网格”,使这些网格成为政府管理基层社会的单元。

网格化管理的目的

  “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此项工作与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我街经济大发展结合起来;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与整合各方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机制,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结合起来。通过这项工作,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网格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依据地理分布和常住人口统计,合理确定责任网格,将辖区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划分总的原则是“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要求网格的划分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责任,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调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网格团队要因地制宜,原则上每支团队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网格信息管理平台要以街道为单位,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准确归类汇总,有条件的还要向社区(村)和辖区内单位延伸。要注重信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要注重录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网格化管理的核心功能

  基础数据

  主要是通过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党建

  纪检、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治信访、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市场商铺、安全生产、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

  统计分析平台

  主要是对于基础数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制成数字和图形报表,用柱状图饼状图来显示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全盘分析。

  考核评比平台

  主要是上级对下一级事件办理时限或者绩效的一个考核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对各级组织机构进行排名。

  考核内容主要针对办理事件的时限、民情日记的篇数和质量指标进行考核,对于办事超时,拖拉的部门进行扣分管理。

  考核是系统的重要内容,是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详细的制定。形成事事有考核,人人有考核,以及责任追究机制。

  地理信息平台

  电子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二维地图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等信息的标注。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房屋等信息的标注以及可以自动和数据库的人口等基础数据进行挂接,能够显示所有楼栋,每个楼栋里的每一户房屋,以及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信息。

  三维地图显示方面:我们结合目前流程的数字城市模型技术,展现城市风貌,区域划分。

  地图信息平台能够显示某个小区下的所有楼栋,每个楼栋里的每一户房屋,每一户房屋里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信息

  GPS定位

  平台网格员定位的功能可以实现对手持手机终端的网格员的实时位置的监控,指挥中心登录到系统以后选择相应的组织机构,可以在相应机构级别下将相应人员的位置给显示出来。

网格化管理的必然性

  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新特点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产方式出现了由集体劳动到“单兵作战”的转变,人们也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随着政治领域人民公社的消亡、基层民主自治的加强,个人对组织和集体的依赖性大大降低。随着“四个多样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社会阶层逐步分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积累,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化并且日益复杂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显然,传统的以“单位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然而,从基层工作的现实来看,尽管渔农村的交通通讯日益便捷,但是基层干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反而少了,群众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准确传递、及时回应,从而导致基层社会管理出现“盲区”和“信息不对称”。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效能,实行精细化管理,努力做到不留死角全覆盖。于是,实践中产生了“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做法。实际上,我国古代社会管理就有“保甲制”的做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这些历史管理经验的传承,但在性质上截然不同。“保甲制”是为了奴役人民,而“网格化管理”是为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因此是在方法上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扬弃”。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最深厚、最坚实的执政基础。这些年来,舟山一直在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2003年,在全市渔农村全面开展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其核心是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服务群众能力的问题。2005年,开展以“党群联心、共促和谐”为主题的渔农村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采取一名党员联系10—20户人家的方式,对群众进行联系和服务。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与党员个体服务能力、服务资源有限的矛盾愈显突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基层曾出现了小组团服务的探索尝试,比如早些年,嵊泗县把妇女代表、共青团员、老党员的力量整合起来,开展小组团服务,但这种“小组团”服务仅限于运用党内资源,仍不能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识到,尽管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集中在就业致富、生病就医、子女就学、社会公平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为服务资源延伸到诸如乡镇社区干部、医生、教师、片区民警等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合理调配和科学整合,切实提高综合性的联系和服务能力,让群众更加满意。于是,实践中产生了“组团式服务”的理念做法。

  3、社会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创新交融

  当前,我国总体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作出了新的部署。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认识到,必须以统筹城乡的理念改进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这些年,舟山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和创新。2004年起,在全市渔农村全面实施“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帮助渔农民转产转业,实行“以奖代保”的渔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选派“暖促”指导员进驻渔农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拉近了党委政府、党员干部与老百姓的关系,这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产生奠定了群众基础。2005年,我市对渔农村的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将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引入到渔农村,建立了192个渔农村社区,每个社区都有3—5个熟悉渔农村工作、热心渔农村事物的基层干部,由各级财政负担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从而建立一支全天候的、专职的渔农村工作队伍,这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产生奠定了组织基础。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使优化团队组合、整合资源成为必要和可能。

  由此可见,“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源,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成果,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党建工作创新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交叉融合的产物,具有历史必然性。

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管理模式,并实现管理手段数字化,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随着群众生产生活的自主性增强,对组织的依赖程度减弱,同时基层群众的需求又日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网格化管理工作,借鉴先进的网格管理理念,细分责任网格,以家庭为单位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做到走村入户全到位、联系方式全公开、反映渠道全畅通、服务管理全覆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末端,极大地提升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服务的针对性。

  2、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

  计划经济年代基层工作中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工作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基层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的职能面临着重大转变,既要履行管理职能,更要强化服务功能。实行网格化管理,要求党员干部下移工作重心,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到位的服务推动管理的加强,既是理念的变换,也是流程的再造。它使基层工作逐步形成了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工作格局,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3、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资源从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

  长期以来,作为最基层的村和社区拥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乡(镇、街道)的工作资源相对贫乏,执政的很多资源具体掌握在县(市)区以上的工作部门中,条上的资源没有很好的在块上集聚,特别是没有在最基层实现有机整合。实行网格化管理,通过管理服务团队将各方面资源整合到基层,使基层的问题从依靠基层力量、基层资源解决,变成了依靠各级力量、各级资源统筹解决,实现了基层组织单体作战到上下协同作战的转变、单一依靠党政内部力量到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的组织优势,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

  4、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决策从以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从业多样化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基层决策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在决策中充分尊重和考虑各方利益,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以往的决策虽然也强调听取民意,但往往存在民意表达不充分、不全面,掌握信息不广泛、不完整的问题,导致一些决策存在缺陷,执行受阻。实行网格化管理,面对面听取意见,并引进信息管理技术,使工作决策建立在广泛的民意民智基础上,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同时,通过网格团队和党小组深入细致的工作,更有效地推进了决策的贯彻落实。

  5、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基层执政的工作格局从相对封闭向更为开放转变

  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格局的开放性。从各部门工作看,不同的部门原来都比较重视自身的业务工作,网格化管理把各部门的工作都整合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去实践,在为中心任务服务中实现了自身工作的全面发展。从基层党建看,党建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党建工作的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党建工作的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从基层工作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是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的迫切需要。

网格化管理案例

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

  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破解社管理难题:网格化里面配置四员:网格管理员(社区居委管理人员)、网格协管员(机关包片干部)、网格警务员(片警)、网格监督员(老党员、4050人员、人大代表等)。以“网格”为依托,整合社区资源,配备骨干工作人员,了解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此模式经河南省政法委上报中央政法委得到中央政法委的高度肯定。

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运作模式

  每个网格配备由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下派干部、社区警员组成的“四员”和由社区老党员、4050人员、低保户、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组成的“六员”,明确他们的岗位和职责、管理范围,在居民区设立岗位服务台,公布他们的联系电话,便于居民及时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激励奖励机制,实现人员分层管理,形成以网格管理员队伍为主体,其他志愿服务队伍和互助服务团队为补充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此模式被列为中央创新社会管理的经典案例。

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山西长治“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运作模式“有了这个‘掌上网格’系统,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得更加及时了、处理更加主动了、责任更加明确了、服务更加贴心了,真正达到了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让城市管理更有序的效果。”

  6月18日上午,在常青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手持终端配发暨培训仪式上,手持新发放的“掌上终端”,基层信息采集员高兴地说。去年以来,城区认真贯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涛同志提出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并重”的指示精神,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实际、注重创新,着手在全区搭建集“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是集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三网合一”的“三位一体”、“四级互动”的工作平台,掌上网格系统是与该信息平台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排查登记、事故处理、事故核查、应急事件上报、应急事件核查和通知公告六部分功能。网格信息员通过手持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有效上传,与区指挥中心取得联系,确保我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平稳高效运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目前,我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经过6个月的安装调试、信息录入和模拟运行,已于6月18日正式在全区试运行,这对于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工作中,城区一方面创新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方式,建设“三网合一”、“三位一体”的大型数据系统。系统由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党的建设三大板块、三个子网站有机集成,可统筹整合全区各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汇集相关数据和需求信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和高速便捷的调用。“社会管理”子系统及时收集、有效处置事关市容环卫、安全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信息的采集、传送、处置全程实时动态管理,实现对社会管理事务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处置;“公共服务”子系统有效聚合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信息资源,通过、热线服务、信息匹配服务、网上政务服务等,为居民群众提供求助救助、商品配送等20余种、150余项服务,让居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生活便捷;“党的建设”子系统汇集党务政务信息、社情民意信息和街道、社区、职能部门处理政务和评议考核排队信息,将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的办事情况、服务质量等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了区委、区政府、街道社区和社管职能部门协同电子办公。

  各社区单元网格信息采集员收集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信息,通过手机终端即时发送至信息平台,平台即刻受理,按照“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分类处理”的原则,下达信息指令派遣相应层级网格责任人到现场处理,网格责任人通过组织协调网格内管理服务资源和力量协同处理,处理完毕反馈、核实、结案。如无力处理,反馈至平台报上一层级,由上一层级责任人在更大范围组织协调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大量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通过信息平台快速处置,实现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简化了群众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城区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能的应用载体。“三位一体”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运用,创新了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网格化管理,划细了责任单位,明确了网格职责,由以前的“坐等上门”变为现在的“主动发现”,使问题、矛盾发现和处理的关口前移;

  二是实现了由“单一”向“协同”的转变。信息平台构建了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机制,改变了以往单一部门办理、各方推诿扯皮的现象,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三是实现了由“分散”向“统筹”的转变。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有效统筹网格内、网格间各类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改变了以往街道社区行政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等问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同时,该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内、外网结合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各级工作人员通过内网办公处理公共事务;另一方面,居民群众可通过互联网直接登录系统外网,参与征询意见、社会调查和留言板等互动,表达自己的需要、诉求和对社会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依托系统强大的信息发布、统计排队和监督评议功能,有效激励鞭策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方式方法;区委、区政府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督办和点评各单位各部门管理服务情况,构建领导监督与公众监督相统一的考核管理机制。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试点开展及信息系统模拟运行6个月以来,共征集群众意见1236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84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阅读数: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