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传媒产业

目录

  • 1 什么是纸质传媒产业
  • 2 纸质传媒的构成要素
  • 3 纸质传媒的传媒定律
  • 4 纸质传媒的组织行为与内部结构
  • 5 纸质传媒产业的销售特点与赢利模式
  • 6 纸质传媒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 6.1 报业的经营与管理
      • 6.1.1 报业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空间
      • 6.1.2 报业的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
      • 6.1.3 报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 6.1.4 报业规模效应与核心竞争力
    • 6.2 期刊业的经营与管理
      • 6.2.1 期刊业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空间
      • 6.2.2 期刊业的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
      • 6.2.3 期刊业的合作经营与资源整合
      • 6.2.4 期刊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 6.2.5 报刊业的规模效应与核心竞争力
    • 6.3 出版业的经营与管理
      • 6.3.1 市场定位与发展空间
      • 6.3.2 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
      • 6.3.3 出版业的合作经营与资源整合
      • 6.3.4 出版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什么是纸质传媒产业

  纸质传媒产业主要指报业、期刊业和出版业,依托报纸、期刊和出版平面广告、发行和其他相关服务等,也可归并这一产业范围。

  纸质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传播技术基础上、以提供精神食粮和传播信息为主要任务、以纸质媒介作为载体的传播活动和文化产业类型。

  纸质传播媒体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它所拥有的广泛的读者群和社会公信力使它成为四大媒体之首,它还以一种物化存在的形式而成为历史的纪录者,体现社会价值的主流。

纸质传媒的构成要素

  纸质传媒业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报业、期刊业、出版业,以及它们的上游如造纸业、信息产业和下游的印刷业、发行业、物流业媒介产品销售业,等等。

纸质传媒的传媒定律

  1、与群众交流沟通;

  2、从自身出发,积极阻遏“躁进新闻文化”的恣意横流;

  3、在产业链条上,纸质媒体的各要素 之间可以互相结成联盟,形成“同心多元化”格局。

纸质传媒的组织行为与内部结构

  中国纸质传媒的组织制度主要由政府掌控,即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负责监控,由此产生出阅评员。阅评员对所辖区域的各类传媒内容和导向进行评述,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事后“把关人”。

  纸质传媒业同大多数企业一样,有着严格的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社长或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委会和社委会,部门主任和副主任,版面主编和副主编,编辑(包括责任编辑)和记者以及助理编辑和助理记者,等等。有些单位社长和总编辑一肩挑,而有些单位则是分开的,社长在全盘负责的情况下着重行政管理,总编辑则主要从业务上进行内控。纸质传媒的内部治理结构多是“社长法人”模式。

纸质传媒产业的销售特点与赢利模式

  纸质传媒业除了跨行业经营和深度开发外,其本身的赢利模式主要依靠发行和广告。对报纸和杂志来说,情况则有较大的不同。一般来说,报纸和杂志具有二次销售的特点,第一次销售是把报纸杂志作为信息产品卖给读者,获得发行收入;第二次销售则是以发行量或读者数量为衡量标准,出售报刊版面给广告商(主),获得广告收入。报纸杂志除了“二次销售”外,还有一种新兴的赢利模式,即出版年度精装本,或出版作品精选。例如《文萃周报》精华本,《读者》精品选。

纸质传媒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报业的经营与管理

报业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空间

  市场定位决定发展空间。定位准,定位好,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大。在激烈的传媒大战中,报业的发展显示了自身的弱点。在这种情况下,报业的定位尤其显得重要。如此,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较为有益,例如,一方面,以“竞争”为主要特点,对报业市场实施有效激活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以“合竞”为主要特点,对报业市场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开发。同时,注重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技术。

报业的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

  与网络媒体相比,传统报纸最大的限制在于发行,为了解决此问题,八五年元旦,《洛阳日报》率先实行自办发行,效果十分明显。进入九十年代后,许多中等或中等偏大的城市党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广播电视报,以及文化、生活、城市消费类报纸,都纷纷自办发行。

  报业赢利运营模式除了发行外,还需要很多辅助性产业来支撑,如印刷业、广告业、物流业等。这些辅助业在完成报纸的生产流通消费以后,还有许多富余的资源,于是盘活这些资源就成为报业经营多元化的重要内容。例如,2003年6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在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园动工兴建新印务中心,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报业印刷基地。当年全国还有很多报社在印务经营方面都有很大发展,有的已经成为报业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多元化的运营模式为报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开辟了全新的路子。

  报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需要朝向文化产业领域推进合作经营。例如,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与安徽大学合作筹建安徽新闻传媒学院等。合作经营可以使报社利用原有市场,针对原有顾客的其他需要,通过发展新产品,增加产品品种来满足市场需要。

报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品牌不仅是体现报业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更能为报业的营销创新带来广阔的运营空间。媒体的品牌除了对终端消费群体有着极强的引导作用外,还在不同的行业厂商之间扮演着客观公正的角色,因而具备了营销创新的优势。以《齐鲁晚报》为例,自八八年创刊以来,大街小巷喊起了“晚报、晚报、齐鲁晚报”的叫声,花钱买报看渐渐为市民接受,该报迅速成为济南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市类报纸,并迅速在全省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它不仅成立了棋院、书画院、艺术团、交响乐团,每年还组织策划各种大型活动,如房展、车展、高考咨询等活动,形成了报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的良性循环。

报业规模效应与核心竞争力

  实现报业的规模效应有三种常见的操作模式:横向兼并纵向兼并混合兼并

  报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

  1、资产结构是否合理

  2、产品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市场占有率如何

  3、人才的结构构成

  4、特色竞争技术竞争

期刊业的经营与管理

  目前,我国期刊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整体质量上升,品种不断丰富,品牌开始形成,数量增长平稳。期刊业的经营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期刊销售和广告空间的销售。广告的收益与期刊发行的收益,这是期刊业利润的两大来源,也是期刊从业人员、特别是经管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业的市场定位与发展空间

  期刊定位可以看成是一个基本假设,如果一本杂志按照你初步设想的定位去运作赢利了,这个定位就适当。反之就要调整自己的定位。

  杂志对定位的要求更高,定位准确,执行到位,就能事半功倍。在给一个杂志做定位的时候不但要了解现在的读者群,还要了解未来(潜在)的读者在哪里,要不停地做市场调查

  期刊的市场定位与其发展空间是互为因果的,值得期刊从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期刊业的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

  中国期刊业的经营正由发行主导型向广告主导型转变,这是期刊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形势下,许多期刊都对自己的运营模式和发行策略做了相应的调整:一是邮发与自发相结合;二是批发零售相结合;三是跨区域建立报刊亭,以配套的方式捆绑销售;四是连锁经营;五是开设分印点,甚至根据不同的受众兴趣调整杂志的部分内容;六是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期刊业的合作经营与资源整合

  合作经营与资源整合是期刊做强做大的关键问题之一。从经济学上分析,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项核心价值或技术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我国期刊业价值链已经出现经营重点的转型,即从过去个别期刊的“点”式经营,进入到规模化的期刊产业的“结构型”经营。

期刊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是期刊业的生命线。那么,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呢?《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认为:每个主发编辑都相当于当期杂志的主编,这是《读者》杂志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因素之一。其二,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以征服人心”。基于这种认识,该刊编辑人员在实施品牌战略时突出自己的主题词:弘扬“真善美”,誓做“心灵杂志”。有了这样的品牌战略,就有了腾飞的基础。

  有了好的品牌战略,在营销上还要有创新之举,这种创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观念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分工创新。

报刊业的规模效应与核心竞争力

  规模创造效益。规模大,规避风险能力就大,市场承受的能力就大。目前,期刊来越来越朝着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诚然,一个期刊能否做大,首先与该刊是否拥有一流的办刊人员分不开。一个刊物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期刊业核心竞争力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内部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出版业的经营与管理

  目前,中国共有八百家左右出版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般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相应的产品则为一般图书、教育图书和专业图书。业内资深人士认为,我国出版业面临两个关键词:“管住”与“搞活”。“管住”不等于“管死”;“搞活”不等于“搞乱”。文化单位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二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单位,它们都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但不管怎么改,出版社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保证正确的导向,二是保证文化品位,三是不断发展壮大。

市场定位与发展空间

  出版社要发展壮大,出版业要拓开自己的发展空间,市场定位是必不可少的:

  1、首先要结合出版社的性质和发行特点,设计有价值的产品行为

  2、其次,要建立有利于拓宽选题范围的机制,为打造品牌创造条件。

  3、再次,出版社的定位不仅表现在宏观思路上,更要体现在相关的细节上。

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

  出版社传统的运营模式与发行策略主要体现在新闻发布会、图书订货会、新书研讨会、书市展销、图书广告、书评、征订目录、签名售书、读书活动等推介、宣传和造势上,以此带动相关的产业链。但出版业的特点在于,产品(图书)的营销有短期长期之分,出版社应该创造渠道,建立多种多样的通路以适应不同图书的销售需要。

  目前我国的图书流通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作为主渠道的国营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和出版集团;二是数量多、规模小的集体企业、民营股份公司与个体书商;三是数量较少但规模较大、发展迅速的中外合资文化公司。今天,出版业已经进入导购时代,应当努力建立“读者桥梁导购系统”,即在卖与买之间铺设起导购的沟通桥梁。

出版业的合作经营与资源整合

  对于出版业来说,这种整合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整合两岸三地四方的出版资源

  二是整合分散的、无序的作者资源。

  三是整合其它领域或产业的先进方法和策略。

  四是整合西方文化资源。

  五是整合自身的潜在资源。

出版业的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应当从出版主业产品切入,积极把握出版社、印刷物资供应商、复制加工商和发行商所带来的社会增加值、利税和就业机会,使之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有效地带动出版中游、下游产业的发展。

  出版业的规模效应与核心竞争力:零四年,国内成立了十三家大型的出版集团,出版界初步完成了集团化重组,使出版产业基本上形成了规模效应,有效改变了不适应市场的产品定位和营销方略。人才、知识、智慧和信息成了最根本的资源。知识经济时代,将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大量资金的投入和能源的消耗为代价,而主要依靠人的知识、技术,主要靠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些也就是出版业的核心竞争力。

阅读数: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