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化

目录

  • 1 什么是移动信息化[1]
  • 2 移动信息化发展的支撑平台[2]
  • 3 移动信息化应用分类[3]
  • 4 移动信息化运营策略[3]
  • 5 企业移动信息化应用的瓶颈分析[4]
  • 6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分析[5]
  • 7 企业信息化向移动信息化的延伸
  • 8 移动信息化案例分析
    • 8.1 案例一:移动信息化在铁路行业生产管理的设计与实现[6]
  • 9 参考文献

什么是移动信息化

  移动信息化是指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构成的综合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应用、服务及网络三个层面,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移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适时可得、电子互动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

移动信息化发展的支撑平台

  (1)打造一流的移动通信基础网络平台。

  (2)打造一流的企业信息化支撑平台。

  (3)打造立体化的移动信息化服务平台。

移动信息化应用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将移动信息化应用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服务的层次性可分为掌中宽带、集团短信等基础产品,无线办公、企业之星等应用类服务,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三个层面。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可分为基于短信的信息采集与发布,基于WAP的移动0A,基于VPDN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基于GPSOne的位置服务和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传输与监控五大类。

  基于移动运营商的CDMA 1X/GPRS移动分组网,VPDN能为行业用户提供高速、安全和移动性强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信息共享等服务。远程用户使用电脑、生产终端、数据采集终端、PDA手机等终端等经由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行业内网,安全方便地使用关键数据。基于VPDN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广泛应用于银行业的无线ATM、无线P0S机,企事业单位的无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系统、烟草无线订单管理系统、城市供水监测调度系统、气象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公安业的“电子交警”、“水上公安无线执法”系统、政府的无线办公系统等。

  基于GPSOne的移动位置服务能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路线跟踪、实时调度、报警求助、遥控操作及车辆状态监视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工商、警务、城管、消防、交通、物流等需要实时获取位置信息的行业。

  基于流媒体的无线视频传输在交通、金融、消防、爆破等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如金融运钞车、消防车、城管监察车、应急抢险车、公路巡逻车等车载视频监控;有线网络无法到达的地方如电力高压线线路、高速公路、公安侦查临时布防、环境监测、部队野战训练、森林防火;人员难以接近的场所如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烈性疾病传染区、生化武器危险区等。

  基于短信的信息采集与发布广泛应用于教育、金融、政府机构等行业,如会议通知、公文传递的短信通知、教务信息、帐户变动提醒等。随着支持WAP协议手机的普及,可把行业用户原有的0A迁转为基于WAP的移动0A,便于行业用户的员工随时、随地、随身访问。

移动信息化运营策略

  随着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的演进,移动信息化已成为提升行业客户管理水平和生产运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运营商而言,移动信息化是应对激烈竞争、创造与开拓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如何有效实施行业应用是运营商和整个产业链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外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下文从产业链商业模式组织架构、开发体系、运营支撑、整合推广六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实施移动信息化策略。

  1. 建设开放的产业价值链

  移动信息化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运营商间的竞争,更是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整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运营商须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建立开发、高效、强大的产业价值链,集中各方面优势和资源,快速满足行业用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第一,运营商须开放技术规范和标准,让各类合作伙伴能快速、高效地介入移动信息化移动信也化压用现状和运营策略应用开发工作当中,充分发挥作用。第二,运营商要采用“联合研发、委托开发”等方式加强与合作伙伴合作,提升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价值内涵,快速响应用户现实的需求。第三,在推动移动信息化扩展方面,要积极与代理商、外部合作投资者、软件开发商加强合作运营,利用他们在一些行业的优势资源开拓市场,采用分成的方式共同运营。第四,部分行业用户对信息化需求不明确,运营商要寻找咨询公司、利用行业应用开发商,把他们和硬件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组织起来,形成松散而有效的组织,拓展用户潜在需求,帮助运营商推动行业应用的发展。

  2. 寻找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满足行业用户现有和潜在的需求后,运营商必须寻找有效的商业模式实现包括SPCPSI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代理商和用户等多方共赢与盈利,确保移动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从武汉联通实践的情况看,在行业用户“无纸化办公”、“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管理”、 “供应链管理”方面,有许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可借鉴。一是向行业用户的客户延伸,建立“B-B-C”商业模式。运营商不仅为行业用户服务,还使用短信深入到行业用户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中,提供特色的客户关系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的客户创造价值。如为供电公司的重要客户提供免费的用电信息提示、手机报等服务,既强化了用户捆绑,增强了业务黏着度,也增加了业务收入。二是向行业用户的员工延伸,建立“B-B—E”商业模式。运营商通过移动信息化深入行业用户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其内部管理效率。如在无纸化办公方面,运营商一方面可将短信提示与行业用户原有OA结合,实现公文流转提醒、邮件通知、信息发布等功能;另一方面可将原基于web电脑的OA简化为基于WAP和手机的移动OA,行业用户的员工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访问,既提升了行业用户内部管理效率,又实现了运营商对行业用户的整体开发和维系。

  3. 变革组织架构和配置人力资源

  以内容和应用的移动信息化运营与传统的语音运营有着本质的区别:移动信息化产品复杂、要求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传统语音业务产品简单、规模化推广,这就要求变革为适应2G运营业务运营而设置的运营商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从武汉联通实践的情况看,设置专门的信息化推广机构——集团客户部信息化推广中心,借鉴IT厂商的售前、售中、售后销售体系,由严品型客户经理、营销型客户经理和方案解决专家组成项目团队的模式比较适合移动信息化推广。在这个中心,由二、三位拥有深厚技术背景且熟悉增值、移动业务的人员作为移动信息化方案解决专家,负责与行业用户的信息化部门专家深入挖掘移动信息化需求;与华为北电、烽火等传统T厂商确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研读文献,把握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营销型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售前、售后工作。拓展市场、上门沟通和维持客情关系。产品型客户经理主要负责售中工作,根据营销型客户经理的需求反馈,在其配合下上门了解、激发行业客户深层次需求,拟定信息化方案草案交解决专家审核、修订,同时,由于移动信息化方案涉及的技术环节较多,产品型客户经理还要协调运营商内部后台支撑和合作伙伴间事务型技术支撑工作。后台技术支撑部门月KPI的50%分值由集团客户部信息化推广中心根据支撑情况进行考核,确保“后台围绕前台转、前台围绕客户转、一切围绕市场转”。

  4. 建立产品开发与项目实施的流程与体系

  如前所述,移动信息化产品较语音产品复杂、定制性强、专业化程度高、主要面向集团用户,出现故障影响范围大,故要建立区别于语音业务运营的产品开发与业务推广流程与体系。在严品开发方面,要通过通用型加专业型的标准化产品库、行业应用案例、演示厅增强客户感知,挖掘用户现实和潜在的移动信息化需求;在需求确定后,要形成具备面向产品的高效、高性能、快速通畅的开发流程;在计划投资、项目实施等方面建立面向客户的快速反应机制;按照端到端的“一站式”营销服务要求,将业务、网络、计划、支撑等部门组建跨专业跨部门的虚拟团队,明确各自职责、服务标准和时限要求,形成统一的开发和实施体系。

  5. 构建强有力的运营支撑系统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拥有复杂的价值链、运营和结算模式,需要建立专用的运营支撑系统来支持业务的发展。第一,要求系统拥有灵活的计费和批价原则,既支持在线计费、也支持离线计费;既支持事件计费、时长计费,又支持会话计费和流量计费;还支持积分、折扣等优惠。第二,由于合作伙伴众多,系统必须支持端到端的工作流管理,并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有效实施来确保合作伙伴与运营商自身之间信息与内容的流转。第三,在安全支持方面。要通过复杂的监控、欺诈管理以及收入保障措施来确保运营商利益不受损失,并支持客户服务的安全性、完整性。第四、系统应能通过规则的设定,灵活地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相关的各种业务处理模式,并提供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的适应能力,以满足未来向客户提供新业务、新服务的需要,以及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6. 整合营销推广

  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需要运营商联合内外部资源开展整合营销,从武汉联通实践的情况看,推广可归纳为如下八个方面:

  第一,品牌营销品牌效应对业务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移动的“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中联通的“世界风、新势力、如意通”均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口碑,促进了业务的推广和发展。针对移动信息化应用,中联通提出了“新时空”,广东移动提出了“动力100”的业务品牌,但行业应用品牌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影响力,与业务品牌如何区隔、如何互相促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二,能人切入。一是指找到目标行业用户内担任了关键职务、能解决关键问题的关键人,施展有效的公关策略,迅速打开局面;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聘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能人,打入目标行业用户内部。

  第三,宣讲开路、请进来、走出去。建设行业应用演示体验斤,培训宣讲队伍,把个人高端用户和行业用户请进来,演示移动通信新技术、新业务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业务、方案的优势,到行业用户处进行深入广泛的、灵活多样的业务宣传,把用户请进来,让业务走出去。

  第四,主次分明、聚集重点。一是从社会众多行业中优选出实施信息化的重点行业,如金融业、政府机构、物流业首先实施;二是根据各行业的特点及对信息化需求关注点确定相关行业的重点业务需求分步实施,如首先以无线P0s、无线ATM满足金融业高安全要求数据传输的专用型需求,再满足其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开支的无线办公、客户关系管理的通用型需求。

  第五,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这个“点”是指与运营商具有较好客情关系或移动信息化需求急迫的行业种子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突破策略和宣传推广方案,在行业拓展中,对种子用户的聚焦攻关不仅能带来突破,更能形成行业标杆,带动传播型和跟随型用户的应用.

  第六,关键人策略。关键人对行业用户选择运营商和业务推广进度起到重要作用,可对行业用户按信息化应用程度实行积分计划和统一支付。把关键人的消费优惠与行业用户整体积分挂钩。

  第七,设计营销情景。与语音通信相比,行业应用需要行业用户中多个不同角色的关键人参与,故需仔细设计营销情景,如对行业用户信息化部门需侧重方案的技术实现、对财务部门注重效益性提升、对领导强调管理效能提升等。

  第八,加强维系,提升忠诚度。在移动通信高度普及的今天,运营面应把关注重点从发展新用户转移到维系存量用户上来,行业应用比语音业务具有较高的黏着度,但竞争对手也可通过更好的服务使得行业用户整体迁转,运营商也需加强对行业应用用户的维系,提高行业应用服务的易用性和性价比,把行业应用培养成行业用户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提高其对运营商的忠诚度

企业移动信息化应用的瓶颈分析

  (1)移动终端瓶颈

  要实现与企业业务应用服务器的交互功能,移动终端必须能够支持特定的功能,要么将终端更换成智能终端,或者在SIM卡中加载特定功能项。目前智能终端的普及并不是很高,使用在SIM卡中加载特定功能项的方式。尽管成本相对较低,但不利于业务升级。即使使用智能终端,客户还很难实现如同在PC上一样可以随意的保存各项数据,目前在移动终端上对很多文件的保存、查看等操作仍存在问题。

  (2)用户消费习惯限制

  一般的终端用户仍不习惯于使用基于移动终端的业务处理界面.这些界面或者不是图形界面,或者界面图形人性化不够,特别是一些稍微复杂些的应用,多数用户使用起来感觉费时费事。而且一旦点击错误,请求业务回滚是相当的繁琐。

  (3)费用负担

  在行业推广中,行业经理明显感受到不少企业领导人对移动信息化所产生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缺乏足够的认识。实施企业移动信息化的费用企业看作一种成本负担。随着移动通信费用的降低。特别是开通了VPLMN虚拟网后。增加其他通信成本不容易为一些小企业所接受

  (4)应用接口未完全开放

  出于对移动信息化应用的掌控,目前运营商暂没有完全开放移动信息化应用产品的接口,各SI(服务集成商)无法在移动信息化应用领域自由开发。由于接口资源的垄断,SI的种种解决方案首先要通过运营商的批准后才可以付诸实施,在这种情况下,SI的成果要么没有产生预期价值,要么被转移给运营商。由于缺少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移动信息化很难得到更多SI的积极参与。移动信息化应用方案也无法得到更深入的优化和丰富。

  (5)行业应用缺乏创新

  尽管移动信息化可以应用到各个行业,但由于移动信息化在很多行业没有创新的应用,以致很多企事业单位尽管开通了MASSE务。但服务仅作为短信的发送机,其应用大打折扣。信息化应用不是仅仅为了达到无纸化办公的目的,移动信息化也不仅仅是将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处理简单延伸到移动终端。移动信息化必须将丰富的移动业务移植到企业信息化中,移动终端不同于PC终端,除了可以随身携带外,移动终端还可以方便的通话、拍照、录音等,所以完全可以考虑利用终端进行拍照传送、录像传送、录音传送、位置传送,结合在服务器上增设语音识别功能、图象识别功能、指纹识别功能、声控功能、GIS功能等等,来开展更为广泛的应用。只有应用创新、使用方便、资费合理,移动信息化才能走的更远。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分析

  一、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分析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讲而不断拓展,在1G时代,基于模拟技术,业务受到带宽限制,移动运营商购入设备厂商的网络设备并着手进行基础网络建设,其主要任务是建网与扩容。其所能为用户提供的仅是一些简单的移动信息服务,移动信息化服务及其产业链尚未形成,如图1G时代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所示。
  在2G时代数字化技术为移动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但用户的通信消费仍集中于语音通信。虽然语音通信业务量较1G时代有较大增长,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新的移动通信业务,即短消息业务,但该时期的产业链结构与1G时期相比变化不大,只是随着短信业务的出现,移动通信产业链的成员中增加了服务提供商(SP),服务提供商面向运营商,负责为短消息业务提供服务。同时,由于2G移动通信网络数据承载能力、设备软硬件水平和其他无线网络接入技术成本的限制,虽然市场已呈现出较强的移动信息化需求,但是移动信息化由于缺乏坚强的技术驱动基础而发展乏力。2G时代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如图所示。

  在3G时代,移动通信和其他无线技术都有了突破性发展,手机软硬件水平空前提高,大量IT和互联网企业加入市场竞争,大量创新技术型企业蓬勃成长,为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在3G时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移动信息化产业获得了爆发性的成长,大量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公司涌现,市场竞争激烈,用户的可选服务种类空前增多。

  按照对传统产业链的分析方法,移动通信产业链在3G时代结构复杂(如图3G时代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分析难度增加,移动信息化形成的产业链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完善中。但是,移动信息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与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政府驱动的影响。在国家信息化的大战略中,政府既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又是电子政务行业应用的主要用户。在完成国家信息化和实现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移动信息化应用中的主导者地位并成为推动产业链各方整合的重要力量。

  二、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1.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移动信息化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移动信息化应用多表现在数据采集、信息确认、信息通知等信息的传递和发布上,而且大多数是采用短信群发的方式。移动信息化应用尚未与业务系统真正结合,只能被视作传统信息化手段的补充。目前,无论是传统信息化还是移动信息化,其应用都同样受限,基本只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并且使用对象主要是一些政府和大型企业,当前移动信息化面向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的应用还很少。缺乏和业务相结合的应用,已成为目前移动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瓶颈。

  (2)信息化技术基础

  信息化技术基础薄弱是阻碍移动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网络的稳定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是其中两个主要的技术问题。移动应用的费用不菲,也是移动信息化目前难以推进并大范围展开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移动网络传输速度、移动终端屏幕尺寸、缺乏现成的应用方案、系统开发周期长等诸多因素也都会影响到移动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内电信运营商建立的众多信息系统大量呈分散存在、独立管理的状态,未能有效地连接形成集成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相关主要是以满足各管理职能部门生产、管理需求为目的而规划建设的,因而缺乏统一的规划,常常由分属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维护和管理,在管理方面很难做到同步,从而导致各个系统统计出的数据不一致,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增加了难度。

  (3)商业模式

  移动信息化需要创建可行的商业模式,这是移动信息化产业链持续发展的保障。移动信息化可以根据产品、行业、客户细分系统集成销售渠道的不同特点、价值链成员所起作用来构建不同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应当在形成企业移动数据应用的业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以激发市场需求。目前,移动信息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生态环境不完善也导致了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移动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应以运营商为核心,以网络为中心,由运营商接触客户了解应用需求,后向整合应用提供商,并纳入网络,计费等移动信息化功能平台。

  2.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集中化

  集中化主要指系统功能与建设模式的发展方向,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从移动信息化需要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角度看,信息化应用提供商不可能绕过电信运营商。伴随几大电信运营商集中化改造工作的逐步深入,系统的支撑能力明显提高,系统投资和管理维护的费用明显下降。目前,电信运营商三大系统中的管理支撑系统与业务支撑系统已基本实现了省集中化,而网络支撑系统的集中化工作相对复杂一些,包含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集中,运营商在建设信息化服务系统的过程中应根据信息化应用特点,进一步明晰移动信息化策略。

  (2)服务化

  移动信息化的目的是提供优良的信息化服务,服务化是系统建设的体系构造,因为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客户需求的最大化。随着电信运营企业对客户争夺的日趋激烈,IT支撑系统要逐步摆脱过去被动满足指定功能需求的建设理念,更多地从市场角度和客户角度去主动分析客户需求、客户特点,进而建设或完善系统功能。不仅客服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具备服务化的理念,在业务流程再造(BRP)的基础上,也应建立诚信、方便、快捷的客户服务平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网络支撑系统也应具备这种理念,实现服务功能的前移。通过移动信息化,完成应用整合,实现不同应用对象的个性化服务

  (3)标准化

  移动信息化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主导IT支撑系统的技术架构发展方向。信息化时代,市场、客户、业务对IT支撑系统必然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系统数量也将逐年增多。因此,电信运营商应完善面向全业务运营的数据结构规范、系统接口规范或信息集成规范,为实现信息共享夯实基础,也为实现系统的模块化与松耦合提供保障。

企业信息化向移动信息化的延伸

  一、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价值

  总结起来,企业通过部署B2E(Employee)的移动业务可以为企业带来以下两方面的价值:

  1、提升业务开展效率:

  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公文的流转、决策的审批对于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部署移动B2E业务后,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办公效率,加快各本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对于企业外部来说,以政府社区街道的办事员为例,通过移动政务终端便捷的开展便民政务,如人口信息的现场采集、政策宣传等,提升了办事效率。

  2、拓宽业务覆盖面:

  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需要开拓更加广阔的客户群体,移动B2E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灵活、快速、有效地开展业务。以运营商、金融单位为例,只需要一台智能终端和手持打印机,就可以迅速的部署移动营业厅,既高效又降低了成本。

  二、企业移动信息化部署的困难和有利因素

  的确,企业用户的需求已经摆在了各大IT厂商的面前,但是目前推动移动信息化发展中也确实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主要的问题及困难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无法快速迁移:当前传统信息化应用由于各种技术限制,无法直接迁移到智能终端上,无论是B/S还是C/S应用在传统PC和移动终端上的使用都会存在较大差异。

  2、部署代价高:终端投资成本就不用提了,一旦为了部署移动业务要针对原有应用系统进行重新开发,投入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还不说,遇到系统后台的数据结构都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将会极大增加项目的复杂度和风险

  3、用户体验的变化:移动终端业务大多是通过3G和WiFi接入的,对于这些高丢包、高延迟的低质量链路来说,大数据传输、实时性较高的业务应用无法有效承载,用户的使用体验未必能够达到理想水平。

  4、安全风险:一旦敞开了大门,通过移动终端接入企业内网后,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在各种泄密风险,也给企业带了更多的经济损失的风险

  5、辅助应用较多:移动信息化多为数据采集与信息确认,尚未与信息系统真正的结合,只为传统信息化的补充。当前移动信息化面向中小企业核心业务的应用还比较少。

  面对上述种种不利因素和移动业务所带的价值,我们企业的CIO该如何选择呢?是否有一条更加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方案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实现跨平台的业务访问呢?

  三、企业信息化向移动信息化延伸的两种方式

  回顾当前企业开展移动信息化的方式,大多会采用如下两种:

  第一种在智能终端上开发专业的APP应用。APP的方式有点在于用户体验好。但是,缺点在于开发工作量大、周期长、定制化需求较多,因此成本高。同时,重新开发APP的方式往往会忽略数据传输的风险和现有用户接入系统的对接的问题,往往身份认证方式单一,权限划分简单等问题,安全风险值得关注。

  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客户需要具备的客观条件:需要开发的客户端数目要尽可能少,资金要充裕,可以容忍长时间的开发周期,对安全性要求不高,或者如果想提升安全性必须肯为第三方安全传输设备买单。

  在企业投入方面,采用第一种方式IT基础设施的采购倒也不多,而更为惊人的成本都花费在第三方的应用软件开发商身上,而且后续的应用程序些许改变,都会带来不小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针对这种方式如何弥补安全上的风险成为了很多用户、软件厂商的关注所在!深信服产品行销部技术总监殷浩表示,针对此类客户和软件开发商,深信服抱着“开放共赢”的态度,通过Easyconnect技术架构,专门针对多个移动终端平台提供了标准的SDK,提供标准化的安全接入功能,如多样身份认证、精细的权限划分、加密传输等。APP应用开发商将SDK植入后,既提升更好的满足了用户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同时还降低了开发成本,节约了时间。

  第二种方式就是原有的IT系统不变,采用远程应用发布的方式可以快速的将现有才C/S、B/S直接平移到智能终端,比如深信服专门为企业开发的EasyConnect远程应用发布移动解决方案,当然还会有其他的类似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这种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对现网结构以及应用程序做任何改变,只需购买一台成本很低的新一代SSL VPN设备,即可实现智能终端访问企业应用程序的需求,同时安全性更高,数据不落地都是存放在远端的虚拟终端上,已经固化了SSL高强度传输加密功能和多种身份识别手段,保障传输的安全。

  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客户需要具备的客户条件:只需要投资极少的费用购置VPN设备即可。无需二次开发所附加的任何成本,无需为了安全性额外买单,无需后续高额的运维成本。

  在采购成本方面更加的节省,只需要采购VPN设备,其他成本皆可忽略。因此对于一些传统IT基础架构投入较大的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更加适合。

  同时对于不具备移动业务开发能力的集成商合作伙伴来说,通过深信服的Easyconnect技术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解决方案,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一起“开放共赢”。

移动信息化案例分析

案例一:移动信息化在铁路行业生产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移动信息化系统是根据铁路运输管理模式,为提高运输生产管理效率,促进安全生产而建立的现代化信息通讯管理系统。它充分的利用了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信息通信快、科技手段新的特点。通过手机通讯在行业应用中先进手段,快捷准确地辅助铁路进行管理

  本方案研究的信息化建设范围应包括:①铁路局(总公司):铁道部和铁路局承担着的管理职能和业务指导,对的运用、安全、设备等作业情况必须掌握,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灵活、及时的了解情况。②基础站段:信息化建设是本方案重点研究的内容,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根基和信息源点。
  1 功能概述
  针对铁路生产管理、主要针对铁路办公、运输指挥、生产监控、设备监控、救援保障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及解决(如图2所示)。

  1.1 办公管理

  通过移动平台emob与企业办公OA公文网的结合,将各单位联接起来,实现邮件到达、公文到达提醒、信息通知、话音呼叫等服务。实现手机移动办公,实现通过手机查询、提报数据(如图3所示)。

  1.2 运输指挥

  可应用于运输计划的传达、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醒、工作内容的远程传输等。如:机车乘务员运输行车计划的下达。出乘的提醒叫班;车辆乘务员运输计划下达,远距离安全通报、事故传达。工务远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车辆到达预警。

  1.3 视频监控

  通过移动通讯网可建立成一个全局的、实时的无线监控平台。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的对现场生产进行视频监控。如:车载视频监控、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线路保修视频监控、车站视频监控等。

  1.4 数据传输

  3G应用,可将现场工况情况通过移动通讯网快速的回传查看,并可通过移动通讯网直接下达命令。如车载运行记录数据的查看,行车命令的无线指挥,自动监控设备、信号的运行质量等。

  1.5 救援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时,可快速通过手机短信、语音手段进行救援通知。应急现场的工作情况可通过无线视频或彩信回传给指挥中心。救援过程中,救援处理的办法及指导通过无线传送到现场。

  2 系统应用模式
  将移动通讯中无线技术应用于生产管理当中。包括手机语音、短信、彩信、手机定位、无线上网、无线视频多种技术应用。系统综合办公应用共范围包括综合办公、职工教育、企业资讯、安全管理、事故救援、关健人监控、运输调度、车辆检修等。(如图4所示)。
  3 网络建设架构

  铁路移动信息化系统是以铁路局系统域网为核心,支持员工通过系统域网和外网访问的网络信息系统。第三方信息应用平台网络依托与铁路内部信息TMIS网络设计,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这种网络在数据管理层和用户界面层之间增加了中间层,并通过网闸进行外网与内网间的物理隔离。

  3.1 Emob服务器,双网卡配置

  一条接企业内网交换机,访问企业数据服务器相关数据,另一条接网闸、路由器防火墙,通过光缆专线接移动网关服务器。

  3.2 网闸、防火墙、路由器

  进行网络安全保护,通过安全权限及协议转换配置可确保网络的安全性、使emob服务器及企业内网不被外界功击。

  3.3 短信、彩信

  通过emob服务器通过网闸、防火墙、路由器、光缆专线接至移动网关服务器,最终实现短信、彩信的发送及接收。

  3.4 手机W印查询请求

  通过无线w印协议接至移动网关,通过光缆专线、网闸、防火墙、路由器转接至emob服务器上,由Emob返回查询状态。

  3.5 Wig-3000无线信息机

  能过sim卡的手机间点对点的方式进行短信及语音呼叫。
  4 软件的应用安全策略

  信息系统在应用安全上主要考虑系统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库应用安全策略、日志审计。

  4.1 用户权限管理

  信息系统按照用户属性定义的需求,分别建立统一的用户权限信息库,对每个用户进行详细定义,实现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用户权限管理主要包括请求响应、请求处理、信息结果返回等。当接收到用户请求信息时,系统进行权限校验,并根据相应权限定义响应用户请求。

  4.2 数据安全

  信息系统存储的数据是公司重要的战略资产,数据库的磁盘阵列不应有单点故障,近期数据备份在虚拟带库中,远期数据备份在磁带库中保存10年以上。采用日常增量备份和每月全库备份的方式,实现公司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的备份。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可靠的数据恢复机制,利用备份数据进行数据恢复

  4.3 日志审计

  通过日志审计机制,监视用户对数据库等所做的各种操作,记录用户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改等情况,达到监控管理的目的,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商务应用提速我国移动信息化.中国企业报.2008.01.29.
  2. 加快信息产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国科协 大连市人民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家论坛论文集.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3. 3.0 3.1 王春,谢忠,徐士才,张海鹰.移动信息化应用现状和运营策略[J].移动通信,2009,(第7期).
  4. 傅晓红.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实现及应用分析[J].移动通信,2008,(第22期).
  5. 李苑,曾剑秋.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移动通信,2010,(第9期).
  6. 孙梅,石志磊.移动信息化在铁路行业生产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第1期).
阅读数: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