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系统(Modern logistics system)
目录
|
现代物流系统是指以传统物流系统为基础,以现代科技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物流系统。现代科技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硬技术指组织物资实物流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储建筑、战场设施以及服务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网络,如集装系统机械制造技术、自动货架系统制造技术、旋转数码选址技术等;软技术是指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系统工程技术、技术经济技术、价值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先进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有供应链管理理论、集成化物流管理理论和物流管理整合理论,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互联网技术为现代企业接触更多的顾客创造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又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向如此之多的顾客有效地配送货物呢?如果要使网站商店对顾客的服务能力和效率高过现实世界的零售商店,关键在于网站商店的商品配送系统——物流系统。
所谓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见国标物流术语)。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或TPL)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欧美提出的。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全世界的制造者和分销商继续承受着各种压力,其中包括:产品订单更小、更频繁,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且更加用户化和服务价值升高等。经营者们必须使工厂的运行适应订单的混合、更短的订单周转时间和更高的生产能力。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适应不断提高要求的库存管理、运行的柔性以及各种过程集成的程度。在供应链中集中对一些过程进行转移、结合或消除,使得工厂以及仓库的物流和信息流更加有效。在这些变化的要求下现代物流技术从各个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从广义上讲,物流泛指物质实体及其载体场所(或位置)的转移和时间占用,即指物质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它是在生产和消费从时间和空间上被分离并日益扩大的形势下为有机地衔接“供”和“需”,保证社会生产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流活动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合理化,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益。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随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utomated Storage/Retrieve System,AS/RS)、空中单轨自动车(SKY-RAV)、堆垛机(Stacker Crane)等,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发展至今,物流系统是典型的现代机械电子相结合的系统。现代物流系统由半自动化、自动化以至具有一定智能的物流设备、计算机物流管理和控制系统组成。任何一种物流设备都必须接受物流系统计算机的管理控制,接受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完成其规定的动作,反馈动作执行的情况或当前所处的状况。智能程度较高的物流设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更好地识别路径和环境,本身带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功能。
现代物流设备是在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机械学科发展来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从物流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来看,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采用是整个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仿真技术的应用使物流系统设计处于更高的水平。物流已经成为并行工程的基础和CIMS的组成部分。
物流系统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广义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它已从以前简单地物料搬运发展到今天的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与传统物流系统相比,现代物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专业化与集成化相结合
物流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分工的细化,导致了物流系统的专业化,尽管传统的物流系统里也存在分工,也有技术的应用,但是与现代物流相比,这种分工与技术力量显得非常的薄弱。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分工非常详细,一个系统被分为若干子系统,子系统继续被分解,直至不能再被细分为止,例如,物流配送系统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它又被分为配送计划、仓库管理、分拣、装卸、传输、包装、运输、客户管理子系统,其中的运输再被细分为车辆驾驶、信息反馈、卫星定位技术分系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度专业化,才使得每项物流作业运作精确化与高效率化。
物流系统的集成化是指物流系统内不同的物流功能,集成化能够导致物流系统的简化,以减少物流环节和物流作业量,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作业处理效率。MRP(物资需求计划)和DRP(分销资源计划)的集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予,它可以实现企业内外数据的共享,节约企业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产生更高的利润回报。
专业化从技术的角度实现了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而集成化从经济的角度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了利润回报率,专业化为实现集成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集成化解决了由于专业化可能会造成系统冗繁复杂的后顾之忧,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提高了物流系统的现代化程度。
2.自动化与网络化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进步与物流技术软件的开发,现代物流系统已经由传统的以人为主导的系统变为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的高度自动化系统。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甚至一些物流配送中心的经营决策问题在现代物流系统中都能够实现自我运作,而不用纷繁复杂的人工来解决。随着机器人等相关技术成果的出现,使得现代物流系统逐步向智能化水平前进,智能化是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是物流领域的又一大进步。
现代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包括空间结构的网络化、逻辑结构的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空间结构的网络化如物流配送网络、分销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网络等,逻辑结构的网络化如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处理的逻辑结构的网络化等,物流组织的网络化保证了物流节点之间物流活动的系统性和一致性。现代物流系统的网络化能够提高系统的运作效率,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化可以以网络化为平台和基础,网络化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作为发展目标,两者相互配合,为打造高度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提供支撑和保证。
3.服务市场化和国际化
现代物流系统提供的服务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市场化是指物流系统更加以市场为风向标,根据顾客的需求来生产和销售产品,无论是自营物流还是外包物流,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国际化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由于物资资料的生产和贸易发展已经越出了一国的界限,为其服务的物流也必然在世界范围展开。面对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要求,现代物流系统也必须为此作出反应和调整,建立能够适应国际化生产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物流系统是现代物流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4.系统的高度柔性化
系统的柔性化反映了系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应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地作出反应,调整生产、订购和销售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减少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等都是建立柔性化物流系统的必备资源,这些概念和技术都要求根据需求组织安排生产活动、物流活动和销售活动,这大大有利于柔性化的实现。
现代物流系统主要实现5个目标,即服务(service)、高效(speed)、节约(savings)、规模效益(scale benefit)和库存调节(stock control),也统称为物流系统的“5S”目标。
1.服务(service)
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只有给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才能实现物流业的价值,所以现代物流系统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树立客户第一的观念,与传统的物流系统相比,客户在系统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物流业不变的追求。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体现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管理技术和思想,如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固定时间内退货方式等,这些无不体现了现代物流水平的提高和服务思想不可动摇的地位。
2.高效(speed)
高效即是指现代物流系统的快速和及时,在供应链中,部分零售商和制造商采用零库存的方式,要求以小批量频繁的运送方式,将货物准时运达,这就提高了对现代物流系统反应速度的要求。为了应对这种要求,现代物流系统采用先进的配货技术、混合运输方式等来适应这种需要。
3.节约(savings)
由于物流的过程并不会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在物流过程中,缩短流通时间、减少流通中资源的消耗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而节约、省力和低耗的目标必须有稳定可靠的物流系统来保证。
4.规模效益(scale benefit)
与生产系统相比,物流系统一般被看作辅助性系统,有稳定性差、综合性和复合性强的特点,所以很难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模式,获得规模效应。但是规模效应是行业成长壮大的必经阶段,其对企业的持久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传统的物流系统往往是单一分散的,很难形成规模效应,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管理思想的发展,集约化和规模化逐步被应用于物流系统的建设之中,如大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的建设都是其具体表现。
5.库存调节(stock control)
库存调节是物流管理系统中资源配置的重要一环,是影响物流系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良好的库存调节系统不仅能够保证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还能够节约国家资源,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确定正确的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结构和库存分布是库存调节的主要任务。
现代物流系统必须以高标准的服务、及时快速的配送方式、科学的库存控制、集成化和规模化的模式以及平衡的成本一效益的最终目标来进行运作,使物流成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1.现代物流硬件系统
②运输工具:货运汽车、铁道车辆、货船、客货船、货机、客货机等。
③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装卸搬运机具、仓储货架、托盘、货箱、自动化设施等。
④信息技术及网络:通信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2.现代物流作业系统
现代物流作业系统是由物流的功能要素构成的,它包括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作业。
3.现代物流管理系统
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由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业务流程、评价指标、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等要素构成。
4.现代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业务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决策分析层、战略规划层。按照功能又可分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订单处理及统计分析。
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物流作业系统要使用物流硬件系统,在物流管理系统的指挥下,进行物流的具体作业,而物流管理系统指挥功能的有效发挥则完全得益于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提供。
物流系统的要素是指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通过对这些基本能力的有效组合,便形成了物流系统的总体功能,能合理、有效地实现物流系统的总目标。
1.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是物流系统最基本要素,由三方面构成:
①劳动者要素:劳动者要素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要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并使它高效运转的根本;
②资金要素:现代物质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实现交换的物流过程,实际上也是资金流动的过程,物流服务本身也需要以货币为媒介,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投入的一大领域,离开资金这一要素,物流不可能实现;
③物的要素:物的要素是指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即各种实物。无此要素,物流系统便是无的放矢。
2.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由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处理和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等项构成。
(1)运输功能要素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业务之一,在物流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也是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运输功能要素包括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生产物流中的管道、传送带等方式的运输,解决了物质实体从供应地到需求地之问的空间差异,创造了物品的空间效用。运输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选择何种运输手段对于物流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储存功能要素
储存是物流中的又一极为重要的职能,与运输构成物流的两大支柱,同处于中心位置,其他物流活动都是围绕着储存与运输进行的。储存不但缓解了物质实体在供求之间、时空之问的矛盾,创造了商品的时间效用,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生产连续运行的基本条件。储存功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存储与保管物资,能完好地保证其使用价值;②调节供需矛盾;③调节物资运输能力。
(3)保管功能要素
保管功能要素包括堆存、保管、保养、维护等活动。对保管活动的管理,要求正确确定库存数量,明确仓库的功能是以流通为主还是以储备为主,合理确定保管制度和流程,对库存物品采取区别管理的方式,力求提高保管效率,降低损耗,加速物资和资金的周转。
(4)包装功能要素
包装功能要素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包装具有保护物品、便于运输、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等功能,它可以保护货物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免遭因冷热、干湿、碰撞和挤压等损害所造成的损失,使货物完好地运送到用户手中,还可以通过包装装饰形式取悦于消费者,达到促销的目的。
(5)装卸搬运功能要素
装卸搬运是伴随着运输和存储而产生的必要的物流活动,装卸搬运功能要素包括对输送、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进行衔接的活动,以及在存储、保管等活动中为进行检验、维护、保养所进行的装卸搬运活动。装卸和搬运作业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是整个物流活动的关键,也是顺利实现运输、储存等物流活动的基本保证。对装卸活动的管理,主要是确定恰当的装卸方式,力求减少装卸次数,合理配置及使用装卸机具,做到节能、省力、减少损失、加快速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6)流通加工功能要素
流通加工功能要素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是在流通领域的生产过程中,对商品所作的辅助性加工。这种加工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促进销售、弥补生产过程的加工不足、更好地衔接供需双方、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工内容非常丰富,有装袋、定量小包装、配货、拣选、分类等,还有生产外延的流通加工,如打孔、折弯、组装、改装等。在物流过程中,流通加工同样重要,在提高运输效率、改进产品品质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7)配送功能要素
配送功能要素是物流体系中的一种综合的、特殊的形式,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送、送货形式最终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传统的物流将配送活动看成是运输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短距离的运输,未将其独立作为物流系统实现的功能,没有当作独立的功能要素对待。从实质上,配送作为现代物流的标志,又是整个物流活动的一个缩影,集经营、服务、库存、分拣、装卸搬运于一身,已不是简单的送货运输所能包含的。配送作业内容主要包括:进货、搬运、储存、盘点、订单处理、拣货、补货、出货等。
(8)物流信息处理功能要素
随着物流全过程服务的发展,顾客对上述各项要素有关的活动计划、预测、动态(运量、收、发、存数)信息,以及有关的费用、生产和市场信息等,无时限沟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传递和处理也显得更加重要。现代物流也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才能保证物流体系的正常运作。信息是连接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各功能要素的纽带,同时一些诸如物价、市场、交易等商业信息也为物流的运作提供了依据。没有各个物流环节之间信息的通畅、及时传递和处理,也就没有物流活动的时间效率和管理效率,也就失去了现代物流的整体效率。
由此可见,信息功能是物流活动顺畅进行的保障,是物流活动实现高效率、高效益的前提,也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又一重要标志。
(9)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
废旧物品的回收与处理是为了恢复物品价值、合理处置废旧物品和包装材料等,包括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和处理,还包括对不合格的材料或残次品进行退货、包装品的回收利用,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对产品的回收。具有不确定性、逆向性、处理费用高等特点。在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物料成本、提高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不断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有着其他物流活动不可替代的优势。
3.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离不开社会环境要素的支撑,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协调与其他系统的关系,这些要素都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体制与制度
物流系统的体制与制度决定了物流系统的结构、组织、领导和管理方式。管理方式以及系统的地位,是物流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有了这个支撑条件,物流系统才能确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法律法规
物流系统的运行,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或个人的权益问题,法律法规一方面限制和规范物流系统的活动,使之与更大的社会系统协调,另一方面是给予企业或个人权益的保障。合同的执行、权益的划分和责任的确定等,都要依靠法律法规进行维系。
(3)行政命令
物流系统与一般系统不同之处在于,物流系统关系到国家、军事和经济的命脉,因此,行政命令等也常常是支持物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要素。
(4)物流系统标准化
标准化是保证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协调运行,保证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技术上实现联结的重要支撑条件。
4.物琉系统的物资要素
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的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这些装备与设施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着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要素有:
(1)物流设施
物流设施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运输线路,建筑、公路、铁路和港口等。
(2)物流装备
物流装备是保证物流系统运行的条件,包括仓库货架、进出库设备、加工设备、运输设备、装卸机械等。
(3)物流工具
物流工具是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条件,包括包装工具、装卸工具、劳动工具、办公设备等。
(4)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是掌握和传递物流信息的主要技术,根据所需信息水平的不同,需要的技术与设备也不同,主要有通讯设备及线路、传真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
(5)组织与管理
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网络的“软件”,起着联结、调配、运用、协调和指挥其他各要素的作用,保障物流系统目标的实现。
现代物流系统的系统规划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应从物流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运营系统规划三个方面进行规划。物流系统规划包括设施布置设计、物流设备规划设计和作业方法设计;信息系统规划也就是对现代物流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运营系统规划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作业标准和规范等的设计。通过系统规划,实现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