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国际化(Circul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目录
|
流通国际化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流通国际化是指流通企业主动的海外扩张过程,也指伴随着国际流通企业的跨国界经营而引发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的跨国流通过程;广义的流通国际化,除包括国际流通企业主动的海外扩张以外,还包括流通企业海外扩张对东道国流通系统及东道国流通企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国际流通企业的反作用。
但无论是狭义的概念还是广义的概念,流通国际化的主体都是国际化的流通企业,包括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零售企业、批发企业和物流企业。
流通国际化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外向国际化和内向国际化,前者是一国的流通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企业经营具有国际化特征;后者是外国流通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的竞争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
流通国际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的流通国际化进程仍在继续中,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商品、要素等的国际化流通需要遵循体现市场经济原则的国际规则,随着流通主体面临的国际化竞争程度不断加深,流通客体进行国际化流通的数量、结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对流通业本身的市场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会促进与流通密切相关的物流、信息、资本、技术、法律、会计等相关领域的体系完整和制度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的先行主导产业地位,决定了其国际化程度可对其他产业的国际化产生引导带动作用,从而有利于完善国内市场体系和市场传导机制。
2、有利于流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流通国际化打破了国内国外市场分割、内外贸易分离的局面,而对内对外开放更把竞争机制引入流通领域。经营空间、竞争程度、经营方式等的扩大提高,可促进流通业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生产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
首先流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可以提升生产企业在供应链的地位,获得除生产效益外的流通效益。其次,在生产国际化程度加深的条件下,拥有流通主导权和终端市场控制权,可摆脱生产企业在设备、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再次,由于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媒介,所以对国际流通渠道的控制,意味着对国际市场供求信号和消费信息的掌控,有利于调控生产、组织研发,以更快的速度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国际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最后,流通国际化为中小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一个平台,流通的中介作用可使更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竞争。
4、有利于提升国内产业结构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至少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每一次成功的调整与传递,都是以畅通高效的国际化流通系统为条件的。中国目前正进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新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引进发展发达国家转移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较低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开始将部分生产能力过剩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具有竞争力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国外,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