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产业

目录

  • 1 什么是地理信息产业
  • 2 地理信息产业的特点[1]
  • 3 国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 4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 5 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措施
  •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地理信息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测量等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开发、应用、服务和经营的企业集合体,涉及测绘装备制造和地理信息相关软件开发、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卫星遥感及航空摄影、位置及导航服务、网络地图服务、地图出版、工程和房产测绘服务等内容。地理信息产业综合效益好、带动系数大、国际化程度高,是与国家安全紧密关联的特殊产业,具有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

地理信息产业的特点

  1)地理信息产业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战略资源,促进、实现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信息产业自然就成为今天和未来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战略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分支,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都具有战略价值。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厄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全球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也提出“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的通知”: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提出“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特别指出“继续开展人口、企业、地理空间等基础信息共享试点工作”、“增强地理空问等基础信息资源的自主保障能力”;目前云南省正在制定“云南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这些都说明国家极其重视地理信息的应用。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促进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2)地理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高催化型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地理信息将是未来信息流通的主要载体,其地位将类似于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具有行业先行性、基础性、高渗透性和高催化性特点。这种渗透性一方面表现为地理信息产业部分融合于社会和产业的各个部门.是一种为产业服务的产业:另一方面,是指地理信息产业中含有尚未正式独立或直接计量的信息工作部门,这些部门的产出融合于社会其他部门。这些工作部门虽然直接从事信息工作,但其价值未计入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而是计入了相关行业的产值之中,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地理信息产业的高催化性.体现在其渗透性可以进一步促使和其他要素有机地结合,综合发挥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

  3)地理信息产业是涉及专业多、应用领域广的产业

  人类活动所涉及信息总量中的80%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国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加速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也从传统的测绘领域广泛应用到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和保护、城乡规划与管理、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资源调查与开发、智能交通、军事数字化战场等诸多领域,并开始成为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宏观控制的现代化工具。

  4)地理信息产业是知识型、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

  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理信息产业广泛利用了当前信息产业中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比如航空航天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软件_丁程技术、高速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技术。地理信息产业的资源主要是知识技术和思维.研发工作所占的比重高.对高素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大,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的共同联合与协作。

  5)地理信息产业是更新快、受科技影响大的变动型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连。以与该领域有关的计算机为例,从计算机的发明到现在,仅仅40多年的时间,计算机就进行了4次更新换代;又如飞速发展的航空航天遥感技术都直接影响着地理信息产业。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产业特点日益突出.其更新速度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

  6)地理信息产业是需要大量劳动和资金高投入型产业

  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导致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与获取将是海量的数据,这就要求在产业的所有环节中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相应的软硬件。

  7)地理信息产业是高增值型和高风险型产业

  地理信息产业的产出效益较高,将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它的技术研发难度大.因而它具有很高的风险性。

国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大,产业发展迅速

  由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历史短,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和统计制度,由此,我们无法获得全球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的确切数据,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该产业发展的局部内容窥见这一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例如,就地理信息系统产业而言,2010年全球产值为44亿美元,其在过去8年的平均年增长率,北美为11%,亚太地区为8.7%,欧洲为7.9%。就导航与定位应用服务而言,2001-2009年全球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为23.3%,2009年增长率为15%,市场规模达到660亿美元,是2000年的6.61倍。据Bergnsight研究报告结果,2009年上半年全球利用手机下载导航数据的用户数较2008年上半年增加了两倍,达2800万,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导航用户将达1.6亿。2009年北美地区位置服务(LBS)用户已超过1600万人,预计2015年将增至5000万人以上。Gowalla、FamilyFinder、GoogleLatitude等移动定位应用产品快速问世。

  (二)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明显

  地理信息产业是测绘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的产物,这就使该产业的产业链条较长。例如地理信息资源的获取涉及卫星遥感和卫星定位技术系统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航天航空技术来更好地满足这一产业的发展;数据处理需要依赖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只有大力加强自主现代化测绘技术装备制造业,才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应用服务不断向各领域渗透,与其它产业集成应用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形成新的市场——尤其是目前地理信息应用已经深入到政府管理决策和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必然会带动相关信息服务业发展。加拿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GIAC)认为,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应用可以帮助政府达到包括经济繁荣、生产力、环境挑战、公共安全和应急基础设施等公共政策目标,很少有其他产业像地理信息产业这样涉及这么多行业。澳大利亚空间信息合作研究中心(CRCSI)研究表明,2006-2007年,澳大利亚地理信息产业对GDP的累积贡献率为0.6%-1.2%;由于采用地理信息而增加的居民消费累积占居民消费总额的0.61%-1.16%;增加的投资累积占投资总额的0.61%-1.2%。澳大利亚甚至将地理信息定义为经济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新西兰也认为地理信息对政府经济转型目标十分重要。随着地理信息在公众中的普遍应用,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预言,地理信息技术将比个人电脑更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三)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发展迅速

  地理信息产业是在卫星遥感、卫星定位、信息技术等集成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这些技术的先进程度决定了产业的发展程度。鉴于这些技术系统建设投入巨大,一般由政府承担,因此,不同国家的政府对这些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决定了该国的技术水平,进而决定了该国的产业发展水平。许多西方国家很早就十分重视这些技术的发展。2004年,美国劳工部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一起并列为三大最重要的新兴发展领域。美国针对卫星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的全球应用,制订了相关政策。20世纪90年代,美国制订商业卫星遥感政策,明确了美国公益性卫星遥感和商业卫星遥感的界限,分别制订了不同的发展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卫星遥感信息产品在全世界的应用。法国生态、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空间规划部(MEEDDAT)已将地理信息作为优先发展的国家政策。澳大利亚于2001年制定了《空间信息产业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愿景、目标、战略和行动指南。日本经济、贸易和产业部正在全面推进国家政府致力于“创造和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的新产业和新服务”。

  加拿大地理信息产业协会(GIAC)2009年也向政府提出了制定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建议。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方国家在地理信息产业支撑技术发展和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球领先。从卫星定位系统看,尽管目前国际上已有四套系统(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经或者即将提供使用,但是,美国GPS系统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技术上最先进、商业上最成功、应用上最普及的系统,其对世界经济和安全的影响极其深入。美国的卫星遥感技术及其系统应用,尤其是其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系统产品仍然垄断国际市场,法国、印度、日本、加拿大等国的卫星遥感信息产品也占据世界市场的一定份额。从数据应用市场来看,美国很早就倡导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地球等战略或者概念,吸引世界上很多国家跟进。美国不只是提出了这些概念或者设想,而且在将这些设想变为现实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例如在这些概念和设想的影响下,Google公司推出谷歌地球,强烈震撼了国际地理信息产业市场,并因其对国家安全及公民个人生活的影响而屡遭有关国家的抗议。美国微软等公司也正在加快发展相关应用,企图分享国际地理信息应用市场。

  (四)全球产业集中度高、自然垄断态势明显

  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建成信息化测绘生产服务体系,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等方面的水平在全世界领先。这一领先地位为形成以西方发达国家垄断世界市场为基本特征的全球地理信息市场格局奠定了基础。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优势、资本优势等,更加刺激了其对发展中国家市场掠夺企图和行为。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市场的垄断态势从有关市场分析报告中也可以看出来。据统计,2009年美国ESRI公司占全球GIS软件市场份额的30%,Intergraph公司占16%。全球测绘仪器市场主要集中在Trimble、Leica、Thales、NovAtel、Javad、Topcon等几家公司,其中Trimble占有国际高端市场40%以上的份额。全球GPS芯片生产主要集中在SiRF,Garmin,Motorola、Sony、uBox、Atmel等企业,其中SiRF市场份额最大。全球导航电子地图市场高度集中在美国的NAVTEQ、荷兰的TeleAtlas和日本的Zenrin、ToyotaMapMaster、IPC五家公司,他们垄断了全球95%左右的市场份额。全球网络地图服务市场,Google独占鳌头。卫星导航设备生产市场以TomTom、Garmin、Mio三大品牌为主,其中TomTom为全球第一大便携式导航品牌,在欧洲市场占领近5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市场也有近25%的市场份额,GARMIN占33%的市场份额。世界商用遥感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DigitalGlobe公司的Quickbird和WorldView卫星、GeoEye公司的GeoEye和IKONOS卫星和法国的SPOT卫星。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的问题。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政府扶持与引导至关重要,尤其是从应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角度来看,急需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有关专家针对我国自主核心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缺乏这一问题,分析指出:我国遥感数据主要来源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向我国输入遥感数据产品的同时,也同时输入了相应的技术和标准,从而导致我国在标准制订方面受制于人,进而导致大型遥感数据核心处理装备研制滞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从标准、政策方面制定反制措施,为我国相关企业尽快研制核心装备和软件创造条件。概而言之,从推进地理信息产业持续发展方面来看,需要解决如下问题。一是目前我国还缺乏指导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全局性国家政策和规划,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的特殊支持政策也不是十分明确。在地理信息公开和保密管理、提供和使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与质量管理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二是地理信息资源获取和使用还受共享和标准的制约。各部门地理信息共享渠道不顺畅,企业在地理信息资源和政府信息资源的获取方面还存在许多限制条件。此外,地理信息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标准的影响。

  (二)技术自主创新不足问题。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一直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缺乏一些核心和关键技术。从产业链上游看,目前,我国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90%以上来自美、法、加等国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在我国尚属空白。我国卫星导航应用至少95%以上的市场建立在美国GPS卫星系统之上,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遥感卫星等核心基础设施和重大技术装备主要依赖国外。从产业链中游看,我国核心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几乎处于空白,海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集成管理、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表达与可视化等方面技术研发不够。从产业链下游看,行业应用集成服务亟待深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和LBS商业模式亟待创新。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使地理信息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缺乏自主创新产品,缺乏具有专、精、特能力的企业。高端地理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较低。自主创新技术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地理信息产业面临巨大的国际垄断压力。近几年来,欧美国家利用其在卫星导航定位、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高端测量仪器、大型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互联网影像服务、导航定位产品等领域抢占国际市场,企图控制战略制高点。我国民用导航定位市场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市场几乎被美、法等国垄断,先进高端测量仪器市场主流被美国、日本、瑞士等国产品占据。谷歌、微软诺基亚等跨国企业集团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展开了战略部署,进行全球扩张与连锁经营。国际主要导航定位芯片厂商经过多年积累,也已形成成熟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很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在该领域形成了垄断。与此同时,我国地理信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集中度低,年产值达到20亿元人民币的地理信息企业很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措施

  (一)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总体任务和保障措施。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内容,制定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特殊政策。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地理信息获取、定价和使用,以及支持和鼓励地理信息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

  (二)加大力度培育地理信息市场。加强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加大对地理信息安全、标准、质量等方面监管力度。通过加强地理信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管理。加强地理信息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执业资格制度,不断完善注册测绘师制度。加强地理信息宣传,积极引导地理信息需求。

  (三)加强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充分整合现有政府地理信息资源,加快构建以“天地图”为代表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向企业公开,鼓励企业利用地理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集中采购国外遥感影像数据并统筹使用。加强对国内航空摄影的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实现由多部门分散管理向单一部门集中管理转变,避免重复建设

  (四)大力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地理信息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将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列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2011-2015年)》。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创新,推进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研发,加大国产卫星遥感系统建设力度。大力促进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和国产遥感卫星的产业化应用。设立地理信息产业促进专项资金,大力促进地理信息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应用。通过设置相关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推进项目,对地理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学研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进行支持。

  (五)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经验和能力、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达到一定产业规模的地理信息企业,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和培育品牌等方式进行重点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或园区建设,发挥企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规模效益,改变我国地理信息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资源分散、规模效益不明显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段世明.地理信息产业的经济特性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06,2
阅读数: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