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经营

目录

  • 1 什么是土地集约经营[1]
  • 2 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2]
  • 3 土地集约经营的影响因素[3]
  • 4 推进土地集约经营的必要性[1]
  • 5 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2]
  •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土地集约经营

  土地集约经营是与土地粗放经营对称的, 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农业经营方式。

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

  (1)劳动集约型。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去获得较多的产量和收入的方式

  (2)技术集约型。指通过采用较多的先进技术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较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基础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

  (3)资金集约型。指通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更多的使用物化劳动而提高产出和收入的方式。

土地集约经营的影响因素

  1.农地集约经营影响因素

  农地集约经营可区分为劳动集约和资本集约两大类,劳动集约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用提高工作质量的办法提高单产的一种经营方式,即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的投入量而提高农地经营的集约度。劳动集约又可分为2种形态,一种为积累形态的劳动集约,如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土地生产条件,这是农业内部的一种劳动积累。另一种为消费性生产形态的劳动集约,如合理密植、精耕细作、增加复种指数等增加劳动投放的增产措施。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由于土地少、资本少而劳动力充裕,农业集约经营实行的必然是劳动集约经营,往往意味着实行传统农业和小规模农业。农地的资本集约则是指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来提高单产的经营方式,即主要通过增加资本的投入量而提高其经营的集约度。一般来说,在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实行资本集约,这与发达国家土地多、劳动力少而资本充裕的良好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国家一般实行现代农业和大规模农业。

  T布林克曼教授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出发,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条理清楚、逻辑严谨地证明了影响农地集约经营度的因素主要有4个:农地位置、自然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地经营者状况。农地位置主要是通过交通状况对农地经营集约程度加以影响,农地所处位置如果交通方便、靠近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带,一则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农地少,这将促使农地经营者尽可能提高其利用度,而且往往实行资本集约经营;二则靠近市场的农地一般以蔬菜、浆果等要求精耕细作的作物为主或主要以禽蛋乳业为主,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收益均处于高水平,这也说明了位置优越的农地经营集约化水平高。农地经营的自然状况主要表现在气候、土质、地貌等因素的优劣上,有利的自然条件会明显促进农地的集约经营,而不利的自然状况则会限制农地经营集约度。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对于农地集约经营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交通改善等方面,都将促进农地经营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农地经营者的状况也是影响农地经营集约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农地经营者的科技水平、管理能力、经济实力、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等。另外,人均耕地资源的多寡也是影响农业集约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均耕地资源的减少将促使人们提高农地经营的集约度,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

  2.市地集约经营影响因素

  城市土地经营集约度的大小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建筑物容积率、城市规模结构以及城市土地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区域人均拥有土地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土地经营的集约程度,事实表明,大城市人均用地少,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也更为迫切。故城市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土地上聚集的人口就越多,表现为人均用地越少,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则越高。城市土地建筑物容积率大小是考察和控制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主要指标,容积率越大,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的程度越高。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土地总平均容积率不足0.4,如果全国城市土地总平均容积率提高到0.4,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则意味着增加2000km2的建筑面积

  城市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聚集经济的产生,有利于在一定的空间上积累大量的资本、技术和劳力,从土地利用角度看,这便是土地集约经营状态。当然,城市规模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它除了具有一个最佳规模外,在此规模下的土地利用总体配置也直接制约城市土地经营集约度。只有在城市规模最佳,各类用地结构比例合理的条件下,城市土地经营集约度才最合理,才能取得最佳土地经营效益,否则便易造成土地过度利用,对城市的发展反而不利。城市土地管理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土地的利用是否科学。科学的土地管理有利于正确引导城镇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且可规范土地的配置和布局,发挥土地经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体现城市土地集约经营的涵义。

推进土地集约经营的必要性

  1.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首先,中国是农耕社会,纷繁复杂的农业技术是靠农民自我积累和传授的,一旦农业技术失传,农业生产将面临不利局面。其次,农业土地资源尤其是山区土地资源不同于其它资源,一旦三五年不用,恢复成耕地就非常困难。第三,农民和市民对农用土地的价值观念不同,农民视土为宝,市民视土为脏。如果土地荒了指望城里人去开发土地搞农业是不现实的。中央再三要求培养新型农民,其意义不仅是现代农业的要求,更是传承农耕文化,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第四,中国农业土地资源有限,中国的饭碗不能端在外国人手上,搞好农业也是降低老百姓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因此,培养出一大批热爱农业、会经营农业的新型农民、专业大户,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环节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生产基地、加工销售以及科技、中介服务等环节的市场主体结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链条。多年来,农业产业化之所以收效不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环节的市场主体缺位,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瓶颈性制约。市场化的基本途径是产业化。因此,要加速产业化进程,必须加速土地流转,实施集约化经营,形成众多的市场农业主体,奠定农业产业化基础。

  3.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

  现代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现代科技、现代经营形式、新型农民、机械化、信息化等多种因素。在这诸多要素中,前提是集约化经营,主体是有知识技术、懂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民。没有集约化经营,没有新型农民,现代物资装备、现代科技就无法使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经营形式就无法引入,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

  4.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是解决农村诸多问题的突破口

  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所谓牵一发动全局,起杠杆作用的支点,集约化就是农业的“一发”、“支点”。通过集约化经营,农业增效问题,农业的自我投入问题,农民增收问题,农民的观念问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问题,以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包括村干部待遇问题等等,都能得到较好解决。

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1.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3.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4.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5.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参考文献

  1. 1.0 1.1 刘宝秋.关于建立农业土地集约经营的探讨[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2(6)
  2. 2.0 2.1 第六章 土地与水资源.农业经济学.东北农业大学精品课程
  3. 王春霞,刘胜,杨庆媛.土地集约经营的经济学原理及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
阅读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