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积累

目录

  • 1 什么是劳动积累
  • 2 劳动积累的特点[1]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劳动积累

  劳动积累是指不增加或不成比例地增加基本建设投资,而把人的活劳动直接用在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上,以改造生产条件,开辟新的生产门路,为扩大再生产创造前提,为改善入民生活提供物质设施。

劳动积累的特点

  劳动积累作为总体积累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离开物化劳动积累而孤立地运动。但是,它作为积累总体运动的一翼,有它本身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我们考察社会主义劳动积累时所不可忽视的。

  第一,劳动积累包括数量积累和质量积累。任何活劳动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从量的规定性看,就是生产中投入劳动的人数;从质的规定性看,就是存在于人体中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中的综合运用,它体现在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经济效果上。质量互变规律承认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起着自乘的作用,紧张劳动转化为倍加的正常平均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只要提高劳动的紧张程度和熟练程度,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含方面,加强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创造出高于同等数量的一般平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劳动质量的提高转化为劳动数量的增加。所以劳动积累既可以是劳动数量的积累,又可以是劳动质量的积累,也可以是劳动数量积累和质量积累的统一。扩大再生产,无非就是从外延方面、内含方面或外延和内含相结合地加强对于劳动力的利用。如果说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劳动数量积累实现的,那末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则在决定性上是依靠劳动质量积累实现的。因此,只要不把劳动积累从总体积累中游离出来,并且承认劳动质量积累转化为数量积累,那就没有理由对斯大林指出的“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存有异议。

  劳动质量积累在积累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在预先积累阶段即劳动积累处于潜存形式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教育和训练“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从而提高劳动力素质。在现实积累阶段即劳动积累处于流动形式的情况下,主要是在生产实践中“边干边学”,提高生产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更好地发挥现有劳动力的作用。随着生产力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质量积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重大经济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的财富已经不再依靠劳动时间和应用的劳动数量了,而是依靠在劳动时间以内所运用的动原(Agentien)底力量,而这种动原自身以及动力效果又跟它在自身的生产上所消耗的直接劳动时间根本不成比例,相反地却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程度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劳动积累是能动的积累因素。现实积累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运动过程。由于劳动力本身具有伸缩性,在结合运动过程中,它会因为生产力水平和劳动对象的不同而发挥出不同程度的扩张能力,因而劳动积累的规模不一定同生产资料积累的规模成比例地增长。当某些生产力水平较高而资金又比较充裕的部门,主要是通过更新先进技术装备和先进生产技术在工艺上的应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扩大积累实体的时候,劳动积累在总体积累中的比重,可能会随着资金有机构成提高而相对降低。与此相反,有些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部门,由于投资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扩大再生产则主要是靠增加劳动数量来实现。特别是劳动积累作用的劳动对象,属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自然力的利用时,它更可以突破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数量所确定的范围。例如在劳动资料和原材料规模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劳动的社会结合,增加劳动力数量或提高劳动质量,加强对生产设备的利用和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就可以超出劳动资料和流动资金所规定的界限,提高年剩余产品率。

  可见,劳动积累是一个能动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可能突破物化劳动积累的限制,使剩余产品的生产比追加的物化劳动增长得更快。当然,这只是劳动积累的特点之一,不宜绝对化,把它看成是劳动积累的全部内容。

  第三,劳动积累受到劳动者本身生理规律的制约。劳动积累的主体是依存于人体中的劳动力,而劳动力对于人来说,客观上有一个生理界限。国际通用的劳动年龄标准,是以年满十五岁为下限,六十五岁为上限,现实的劳动积累,只限于这个幅度。而且因为“时不再来”,劳动积累具体到“能动的当事人”,就具有历史暂时性。若能在劳动力的有效期内,充分加以利用,就能为社会提供财富,扩大积累实体。否则时机一过,劳动力的效能“等于零”,造成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它不但不能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社会反而要为维持它们的生存而白白地支出大量的生活资料,弄得不好,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安定。因此,不失时机地扩大劳动积累,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的需要,同时也是劳动力自身的客观要求。

  总而言之,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积累虽然统一于总体积累范畴,但劳动积累作为能动的主体因素,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劳动积累是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它含有数量积累和质量积累两个方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劳动质量积累将逐渐发展到占主导地位。劳动积累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且是劳动力自身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维新.浅论劳动积累(A).学术月刊.1984,3
阅读数: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