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发展援助(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目录
|
国际发展援助是指发达国家或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及其所属机构、有关国际组织、社会团体以提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或资料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具体活动。国际发展援助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按援款的流通渠道分:
(1)双边援助
双边援助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鉴定发展援助计划或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由一国(援助国)以直接提供无偿或有偿款项、技术、设备、物资等方式,帮助另一国(受援国)发展经济或渡过暂时的困难而进行的援助活动。
(2)多边援助
多边援助指多边机构利用成员国的捐款,认缴的股本、优惠贷款及在国际资金市场借款或业务收益等,按照他们制定的援助计划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提供的援助。 例:联合国发展系统以赠款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的技术援助;国际金融机构及其它机构多以优惠贷款的方式提供财政援助、紧急援助和救灾援助。
二、按内容分:
(一)财政援助
财政援助指援助国或多边机构为满足受援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为解决其财政困难,而向受援国提供的资金或物资援助。
(二)技术援助
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多边机构向技术落后的国家在智力、技能、咨询、资料、工艺和培训等方面提供资助的各项活动。
(三)项目援助
援助国政府或多边机构援助资金直接用于受援国某一具体建设目标的援助。由于每一个具体的援助目标都是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
(四)方案援助
指援助国政府或多边机构根据一定的计划,而不是按照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向受援国提供的援助。 一个援助方案含数个或更多项目,且往往要经历数年或数十年的建设周期,常用于进口拨款、预算补贴、国际支收津贴、偿还债务,区域发展和规划。
(一)政治色彩日益浓重;
80年代前,援助国只注重受援国的政治倾向,援助只给予本政府集团内的国家或在政治上与受援国立场一致的国家经济援助。
80年代后,西方国家以受援国按其意图进行改革为条件,在"民主、多党制、私有制"的先决条件下,进行援助。
(二)附加条件日益增多;
许多援助国援助计划都是以扩大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出口为目的的,所以限制性采购占援款的比例不断提高。即采购援助国的商品和劳务。这就会产生受援国进口一些质量差、价格高的商品或劳务以及一些不适用或过时的技术。这就会加大受援国的债务负担。
(三)援助规模停滞不前;
(四)大部分援助国没达到联合国规定的援助标准;
1970年《联合国第二个10年国际发展战略》规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净交付额应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援助水平,不仅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反而越来越远。
(五)援助格局发生了变化;
(1)一些发展较快的小国地位上升、大国地位下降。
1980年至1993年,日本提供的援助额占发达国家援助总额的比重从12.18%上升到20.68%而美国则从26.2%下降到17.85%。
(2)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援助额平均减少了61%,其中占沙特在1989年的援助额竟比其提供最多时少了约80%。
(3)原苏联解体,由援助国变为受援国。
(六)援助形式发生了变化;
(七)双边发展援助的地理分布相对稳定;
(八)援助的增与成份不断提高;
(九)受授国加强了对援助项目的管理和评估。
1.对援助国而言
积极影响:
(1)扩大本国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做到控制和牵制与其政治等方面有不同主张的国家,使其向援助国希望的方向发展。
(2)有利于调节国际收支,使顺差减少,以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消极影响:
(1)汇率波动、利率波动、东道国政局不稳会对输出的资本带来风险。
(2)减少本国就业机会,砬少财政税收。
3.对受援国家而言
积极影响:
(1)资本输入可解决暂时的国际收支逆差;可满足贸易融资的需要。
(2)可解决发展经济进展中资本不足的问题。
(3)输入国外先进技术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
(4)增加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
消极影响:
(1)加重了外债负担。
(3)资金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
(4)在国际关系与政治局面上受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