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计价、投资、核算、管理等所作的法令、法规的总和。
①制定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领发、保管、调拨、登记、检查和维修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②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捐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及时入账;查不到原始价值的,可估价人账。
③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调出的管理。确实不能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作报废处理。确实闲置不需用的固定资产,要按规定调出,避免积压,造成浪费。一般固定资产报废或调出,可由财产物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提出意见,报经社会团体分管领导批准后处理。专用设备和仪器报废或调出,要经有关部门鉴定,报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固定资产有偿转让收入或清理报废变价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收入与其账面原值的差额,以及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人“其他收入”或“其他支出”科目。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对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进行计价、投资、核算、管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服务。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在内部有一个完善、有效率的财务部门,并且对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进行统筹安排,打下良好的后备基础。完善与健全的管理制度,无疑是企业提高效益与赢得利润的保障。固定资产核算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固定资产核算,可以使企业对国家财产负责,切实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促使企业正确地计算折旧、提取折旧基金,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的需要;可以使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生产能力。所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对于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来源都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要遵循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是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也是我国经济建设长期面临的重大课题。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消耗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后所能实际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量的大小。经济效益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根本要求,更是企业的追求。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以《会计法》中的规定作为依据,不应当超出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地对待。在核算时,要注意正确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并为分析固定资产的利用状况提供资料;正确地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全面反映折旧基金的形成、解缴和留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再生产资金的需要,并为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提供资料;正确地计算、提取固定资产大修理基金,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修理工作。
一、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1.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亟待纠正的问题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配置问题,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或者没有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部门之间经常出现配置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购置资产方面,既没有分析购置需求,也没有对比所欲购置资产的性价比,购置不当、购置重复等情况时常发生。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在购置设备和使用设备方面,购置后只适用于一次性的短期任务,之后就闲置不用,另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缺乏必要保养和维修,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资产的老化程度。最后是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问题,单位没有及时调配闲置不用或者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而需要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混乱不堪。
2.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合以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缺乏预算、利用和折旧等方面的科学制度。譬如事业单位对于购置、配置和处置固定资产等问题,相关制度并没有严格要求单位要对资产的存量情况进行探底,也没有根据工作需求规定履行针对性的工作职能,因此资产的管理决策方案与实际格格不入。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预算、使用和处理中,财务部和基建等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了解不全面或者不统一,而盲目依据其他资产的预算、管理等经验或者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往往不适用于固定资产管理,从而出现固定资产的购置、配置和处置随意性很强。因此,事业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从根本上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方法
1.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目的为了使得单位科学合理地投资固定资产,让资产资源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分为三个方面进行:
(1)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根据单位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需求,每年年底将部门经理审核后的预算方案提交给资产管理部门,资源管理部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提交预算项目进行综合分析,经商榷通过后,汇总成预算编制方案。
(2)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管理,资产管理部将预算方案提交给财务部,经财务部经理和总监审批通过后,将其提交给事业单位最高负责人审核,最后将审核通过的预算方案下发到各相关部门。
(3)固定资产预算的执行管理,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预算相关手续要严格根据预算的执行进度有条不紊进行,二是发现预算超额或者预算方案外需增加资产项目,要按照程序向责任部门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手续办理。
2.日常使用管理制度的建设
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减少资产空置现象,同时降低资产损坏率,其建设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置专员管理固定资产,首先要做到资产账目清晰,以健全的手续管理资产收发和借领,其次是要定期向单位领导汇报资产登记、分类等情况,再次是杜绝帐外保管一切自购、自制和调入的资产项目,最后是管理员定期清查资产,填写资产登记表,进行汇总上报。
(2)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经部门领导批准并办理外借手续,方可外借;一旦发现物品丢失或者损坏,要及时上报管理处,管理处查明丢失或者损坏的原因并作出相应处理;
(3)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月盘点在库物资,调配给个人的办公用品,在人员离职后,要按照制度规定回收,方可离职。
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也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但固定资产的处置如果没有相关的会计核算账目信息,是不能够真实完整的反映固定资产信息。因此,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管理的辅助账,管理制度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
(1)固定资产处置前资产的清查规定,首先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建立固定资产账簿,然后通知各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进行盘点检查、登记明细信息,包括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进账价值、残值估算和保修情况等。其次是使用部门通过检查的情况,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便了解资产带来的成本负担和使用效率,减少部门资产闲置或者盲目购买情况;再次是根据固定资产所反映的资产处置情况,作为采购部门购置资产的依据,也方便财务部门安排预算资金。
(2)会计调整盘点清查的固定资产处置结果,会计调整已经不能再使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原值冲减“固定基金”,清理的净收入可以转入“修购基金”,另外,为了全面分析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要为单位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固定资产使用和耗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