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信用息差是指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与同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差值,它被公认为反映了企业信用的溢价。
美国等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已处于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债券市场的成熟,不仅表现在其债券市场的规模上,而且表现在其债券市场对其产品定价的合理性上。债券的定价包含了债券信用息差的确定。在国外,对债券信用息差的研究处于较成熟阶段,大量学者通过该国债券市场的实际数据,找到了影响信用息差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能够解释信用息差的较大部分。影响信用息差的一些共识因素包括如预期损失、税收、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经济周期、其他市场风险因素等因子。
对信用息差的研究开始于Merton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对债券预期损失的估计,他认为是预期损失决定了信用息差的大小。随后大量学者改进Merton的模型重新对预期损失进行了估计。但他们的结果发现预期损失只能对信用息差的一部分进行解释,于是后来的学者便开始了对影响信用息差其他因素的研究。后来的研究主要分为对信用息差因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微观层面主要关注债券个体因素,如流动性、信用状况等;宏观层面则集中于短期利率、国债利率差等因素的研究。
信用息差是银行由于面临信用风险暴露而对借款单位要求获得的补偿。信用息差风险是持有需要进行市场评估的金融产品的银行由于企业信用息差的变化而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换句话说,信用息差风险源于在贷款期限内企业预期违约概率的增加。当预期违约概率增加时,不仅预期损失趋于增加,而且在贷款到期前,由于信用风险息差的变化还会导致组合重组成本的上升,这些都会减少交易中涉及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以信用息差为交易对象或需要对其进行市场评估的资产组合一般具有信用息差风险,因为信用息差的变化影响着资产组合的价值。正是由于这些资产组合具有市场评估价等特点,因此它们面临的信用息差风险更适合于在市场风险管理模式中度量。而且,为了管理信用息差风险,交易双方的风险价值度量模型都必须考虑到信用息差的变动对资产组合价值的影响。